汉字是维系华夏文明的重要载体。2014年3—4月,我市举办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对此,文华中学九年级学生举行了以“体会汉字魅力,弘扬传统文化”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围绕这次活动的主题确定一个选题。
结合下面三则材料,写出你的结论。
材料一:我市有300多所学校,30多万中小学生积极热情地参与此活动,经校、区(县)精心组织和层层选拔,六所学校进入了全市总决赛。比赛促进了各学校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传统文化的活动。
材料二:本次活动受到成都多家媒体、各大高校及相关部门的关注,教师和家长也非常支持这个活动。总决赛裁判长、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认为,赛前的准备复习,加深了学生对汉字的认识和了解,再一次解读了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经典与历史传承,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去喜爱中国语言文字,喜欢中国的传统文化。
材料三:某获奖选手说,自开赛以来,学校积极组织了许多相关活动,同学们从国学经典诵读活动中学到了不少成语典故,这对本次参赛很有帮助。另一获奖选手表示,这次比赛使她更亲近我们的传统文化,“最近在看《文化苦旅》,里面讲了很多历史文化的东西,这对我积累汉字也帮助不小。”
结论: 下面是三位语文老师就汉字听写大会与学生语文能力之间的关系进行的一番对话。请根据语境,补出张老师说话的内容。
李老师:我看,我们不能夸大汉字听写大会的功能。一个活动,怎么能提升靠长期培养才能形成的语文能力和素养呢?况且,认字识词只是语文能力的一个方面,想靠它来提高语文能力,恐怕也不行。
张老师:
王老师:你们都有道理,不必争了。对同一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来认识。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应充分发挥汉字听写大会的作用。
你所在的班级在刚刚结束的运动会中没有取得好成绩,同学们的情绪都很低落。作为班长,你会引用《论语》中的哪句话来激励他们鼓起斗志投入学习呢?请把你的劝勉之言写在下面。(2分)
。
综合实践。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后面的练习。
材料一:各种媒体上经常可见“绯闻”一词,许多人甚至一些著名的广播电视节目
主持人都把“绯”读为“fěi”,其实“绯”的正确读音是“fēi”
材料二:有人对某中学高二一个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全班共45人,其中39人认为“绯闻”的“绯”读“fěi”6人认为读“fēi”;前者还认为“绯”是多音字,在“绯闻”中读“fěi”,在“绯红”中则应读“fēi”。
材料三:调查结果还显示,学生对“绯闻”的认知来自平时收看电视、网络及广播的娱乐节目,而“绯红”一词则是通过正式的课堂学习获得的。
材料四:在一些新闻报道中,“绯闻”一词常被误写成“诽闻”。如“编造同事诽闻被判3000元。”(注:“诽”读“fěi”,意思是说别人的坏话。)
(1)从第二则材料中,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绯”字读错的原因有几条?
(3)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来纠正这种错误?
下面这则应用文有四处不当,请提出修改意见。
征文启示 为了迎接"世界读书日"的到来,我校文学社决定举办以"我阅读,我成长,我快乐"为主题的征文活动。活动要求:①征文内容围绕主题,文体不限;②用300字稿纸抄写,不超过1000字;③稿件请交到办公楼102室。欢迎全体同学们积极投稿。 此致 敬礼 兴冀中学文学社2015年4月10日 |
语文实践活动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手机已走进千家万户,也走进了校园。手机给学生的生活带来了方便,可是也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学校禁止学生带手机进校园,可小琴妈妈为了与女儿联系方便,坚持让女儿带手机上学。如果你是小琴,将如何拒绝妈妈?
你的好友东东自从妈妈给她买了手机,就整天沉迷于用手机上网,成绩一落千丈。作为朋友,你准备怎样劝阻他?
根据下面提供的情境,按要求回答问题。
中考前夕,学校准备举行一次爬山活动。你正想放松一下,爸爸知道后,对你说:“中考一结束,随你想去哪儿玩都可以。”
“爸爸”的意思是:
为了说服爸爸,你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完成⑴⑵两小题。
9月12日上午,嘉兴富悦大酒店的会议厅就像一个大型农贸市场。一张张展示桌有序排开,桌上陈列了来自各省市的农副产品,有芦笋、秋葵等生鲜蔬菜,时令水果葡萄、猕猴桃等也有,还有有机大米、绿壳鸡蛋等绿色无公害的东西,甚至还有在盆里探头探脑的甲鱼。这是由浙江省商务厅联合省农业厅、共青团浙江省委、嘉兴市政府共同举办、得到商务部支持的第三届长三角地区“农超对接”洽谈会,吸引了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地大批农产品生产商、超市采购商参加。这段文字在语言结构、用语得体、标点使用上各有一处不当,请加以修改。
请用一句话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不超过25个字。
名著阅读
下面有关《伊索寓言》的评论,有一处错误,请找出并指出错在哪里。
《伊索寓言》表现了劳动人民生活的经验与智慧,如《农夫和蛇》告诫人们对恶人不能心慈手软,《驴和狼》警示大家不要相信坏人的甜言蜜语,《乌龟和老鹰》告诉我们应对困难要有充分准备。
请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安顺场以西四百里,峡谷高耸,河流又窄、又深、又急的地方,有条有名的铁索悬桥叫做泸定桥。这是大渡河上西藏以东的最后一个可以过河的地方。当红军到达时,他们发现已有一半的木板被撬走了,在他们面前到河流中心之间只有空铁索。在北岸的桥头堡有个敌军的机枪阵地面对着他们,后面是一师白军据守的阵地。
于是再一次征求志愿人员。红军战士一个个站出来愿意冒生命危险,于是在报名的人中最后选了三十个人。他们身上背了毛瑟枪和手榴弹,马上就爬到沸腾的河流上去了,紧紧地抓住了铁索一步一抓地前进。红军机枪向敌军碉堡开火,子弹都飞迸在桥头堡上。敌军也以机枪回报,狙击手向着在河流上空摇晃地向他们慢慢爬行前进的红军射击。第一个战士中了弹,掉到了下面的急流中,接着又有第二个、第三个……
四川的白军大概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战士-这些人当兵不只是为了有个饭碗,这些青年为了胜利而甘于送命。他们是人,是疯子,还是神?迷信的四川军队这样嘀咕。
文段是怎样表现红军战士的英雄气概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问题。
虽然他们几乎全体都遭遇过人生的悲剧,但是他们都没有太悲伤,也许是因为年纪太轻的缘故。在我看来,他们相当快活,也许是我所看到过的第一批真正感到快活的中国无产者。他们在路上几乎整天都唱歌,能唱的歌无穷无尽。他们唱歌没有人指挥,都是自发的,唱得很好。只要有一个人什么时候劲儿来了,或者想到了一个合适的歌,他就突然引háng高歌,指挥员和战士们就都跟着唱。他们在夜里也唱,从农民那里学新的民歌,这时农民就拿出来陕西琵琶。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缘 故
劲 儿
引háng 高歌
(2)下列短语的结构类型与"新的民歌"相同的一项是
A. |
粽叶飘香 |
B. |
光辉历程 |
C. |
绿水青山 |
D. |
面向未来 |
(3)选文中提到的"琵琶"是一种民族乐器。下列诗句中没有写到乐器的一项是
A. |
葡萄美酒夜光杯 |
B. |
谁家玉笛暗飞声 |
C. |
箫鼓追随春社近 |
D. |
五十弦翻塞外声 |
(4)以上文段节选自长篇纪实作品 (又名(西行漫记》),选文中的"我"指的是 (人名)。选文中"他们" 的美好品质尤为突出。
阅读《红星照耀中国》,讲好中国故事。
目录
第一篇 探寻红色中国
一些未获解答的问题
通过红色大门
第二篇 去红都的道路
遭白匪追逐
造反者
第四篇 一个共产党的由来
在长沙的日子
苏维埃运动
第七篇 去前线的路上
同红色农民谈话
第八篇 同红军在一起
“真正的”红军
彭德怀印象
为什么当红军
游击战术
红军战士的生活
(有删节)
(1)班级准备举行“走近领袖”故事会。你认为应该选择哪些方面的内容来突显人物特点?请选择下面一个人物,参考目录,简要说明。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彭德怀
(2)向斯诺学习写故事,就纪实作品如何做到“用事实说话”这一点,你从斯诺的写作过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参考目录,结合你的阅读体会,加以阐述。
经典著作是经岁月淘洗的精神食粮,阅读经典不可或缺。请根据要求,完成相关题目。
(1)下面是一段关于“为什么要阅读经典”的文字,请概括出经典作品的四种功能。(每点不超过六个字)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阅读经典作品?仰望夜空,你吟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流淌一份乡情;送别友人,你脱口而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传递一份旷达。这份对经典之美的体悟,融入在我们的基因里。更何况,作为一个中国人,如果你不想抛弃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那么阅读代表传统文化的典范性文本,是继承传统的一种极佳方式。但其意义又不止于传承,就个人而言,阅读经典文本是使阅读者经历一番文化濡染的过程。受文化濡染比较多的人和受濡染比较少的人,其气质是截然不同的。当很多人都发生气质的变化,一个时代的社会风气就会随之发生变化。
答:① ② ③ ④
(2)阅读下面方框内“如何阅读名著”的短文,联系全文,将空缺处的内容补写完整,注意语意连贯。
阅读名著以自读为主,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方法很有必要。下列方法供参考:
一、不妨先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样就对这本书的写作背景、作者情况写作目的和大致内容有个初步的了解,犹如① 。
二、略读与精读相结合。略读全书,有利于整体把握主要内容:② 。二者结合,收获更多。
三、③ 。可以抄名言、写摘要、作批注、写心得等,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此外,在阔读过程中还要注意利用工具书和有关参考资料,来④ 。
(3)“回目”是中国传统小说常见的标题形式,常常采用对仗的方式,方面概括章节内容,另一方面暗示结构主题。下面是以“回目”的形式为两篇经典文章拟写的标题,请参照下面的示例,补充出空缺之处。
示例:《智取生辰纲》﹣﹣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
①《唐雎不辱使命》:唐雎 而使命不辱,秦王藏祸心却
②《孔乙己》:小酒店大世界, ; ,尝尽人生酸辛
根据要求,完成写话。
据央视报道:南京马拉松比赛中,一个24岁的小伙在终点前突然倒地,呼吸、心跳骤停。紧急关头,两名选手为小伙进行心肺复苏,小伙渐渐有了呼吸。
下面是心肺复苏中的“胸外按压”动作示意图,请你根据图示及提示语写一段说明性文字,按步骤介绍“胸外按压”动作。(120字左右)
综合性学习(15分)
某校初三(1)班同学对初中全体同学的课外阅读现状进行了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00份,并针对影响同学课外阅读的因素这一问题进行了随机采访,调查与采访结果经同学们的汇总整理,分列如下:
材料一:我校初中部同学课外阅读现状的抽样调查结果
如有自由支配时间,以课外阅读为首选活动的人数,平均每人每天可用于课外阅读的时间:
年级 |
抽样调查人数 |
首选课外阅读 |
课外阅读 |
初一年级 |
30人 |
15人 |
35分钟 |
初二年级 |
35人 |
12人 |
24分钟 |
初三年级 |
35人 |
8人 |
15分钟 |
材料二:当被问及影响自己在课外阅读方面保有兴趣和投入时间的因素时,回答“课内作业多,每天自由支配时间有限”的占30%,“课外班学习所占时间过多”的占25%,“自己考试不理想,需大量做模拟题以弥补,故没有多余时间”的占20%,“觉得看课外书很累,不如上网看电视来得轻松”的占10%,因“家长认为课外书是闲书,根本不支持”的占8%,因“自己没兴趣认为没必要”的占2%。请概括材料一所反映的主要信息。(3分)
针对材料二所反映的问题,请你为改善该校同学的课外阅读现状,提出至少两条合理化建议,要求建议有针对性,合理可操作。(2分)
为推动校园读书活动,初三(1)班将向全校同学发出“读好书,读书好”活动的倡议,请你为这个活动写一个宣传语。(3分)
近十年来,我们的学习生活几乎天天与书籍打交道,对于阅读,你一定感受很深,请发表一下你对读书的独特感悟、体验或见解。(不少于100字)
学校组织以“善待汉字,热爱母语”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同学们在这次活动中搜集到如下资料。
①“汉语热”在世界各地迅速升温,日前全球已有210所“孔子学院”(国外学习汉语的学校)日本每五六个人中就有一个人在练习汉字书法,韩国练习汉字书法的民众愈十万人。
②在我国一个有600多人参加的高级翻译大赛中,许多选手英译汉时错字连篇、词不达意、词汇贫乏。在一等奖空缺的情况下,文字流畅、词汇丰富的二等奖得主竟然是一个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评委普遍认为,我国汉字应用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③国内某网站做了“我国汉字应用现状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调查内容 |
数据统计 |
喜欢敲键盘,不愿动笔写 |
57% |
常提笔忘字,常写错别字 |
83% |
字体不美观,从未练书法 |
79% |
请你阅读分析后得出一个结论(不超过30字)。
针对材料③及中考网上阅卷的形势,向班里提出一项活动倡议;联系实际,有针对性地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