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诗歌鉴赏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各题。

峨眉山月歌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两句诗描绘出一幅怎样的画面?

(2)诗人连用“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五个地名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来源:2020年四川省甘孜州、阿坝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望海楼

米芾

云间铁瓮近青天,缥缈飞楼百尺连。

三峡江声流笔底,六朝帆影落樽前。

几番画角催红日,无事沧州起白烟。

忽忆赏心何处是?春风秋月两茫然。

【注释】①铁瓮:即铁瓮城,镇江古有“铁瓮城”之称。

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黄鹤楼》颈链两句对仗工整,各用一个叠词,声调铿锵有力,音韵清朗。富于音乐美。

B.《望海楼》颔联两句写诗人登楼俯瞰的情景。以“三峡”“六朝”突出望海楼的高峻奇伟。

C.两首诗尾联都用问句,以抒情作结:《黄鹤楼》打发诗人思乡之情,《望海楼》表露出诗人低沉而又伤感的情绪。

D.两首诗都写登楼所见,诗句典雅凝练,写景角度多变。现实遐想交织,时空大大扩展,展现了雄浑阔大的境界。

来源:2020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甲]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乙]从军行(其五)

王昌龄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注释]①洮(táo)河:水名,在今甘肃,流入黄河。

(1)李贺作诗,工于设色,陆游就说过他的诗“五色炫耀,光夺眼目,使人不敢熟视”。结合《雁门太守行》全诗中表现色彩的词语,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作者呈现的画面。

(2)[甲][乙]两首诗歌都运用了侧面描写,请任选其中一首作简要分析。

来源:2020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语言朴实自然,辞浅情深,情景交融,哀婉动人。

B.

颔联交代时令,点明主旨,"月是故乡明"实写眼前明月,抒发了思乡之情。

C.

颈联中"有"与"无"对比鲜明,绵绵愁思中夹杂对生离死别的焦虑和不安。

D.

尾联将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联系在一起,表现出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2)诗题有"月",诗人却没有直接从月写起,那么诗中前两句描写了什么景物?有什么作用?

来源:2021年湖南省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浪淘沙

[南唐]李煜

往事只堪哀,对景难排。秋风庭院藓侵阶。一桁珠帘闲不卷,终日谁来。

金剑已沉埋,壮气蒿莱。晚凉天净月华开,想得玉楼瑶殿彩,空照秦淮。

【注】①桁:通作“行”。一桁,一带、一列。②壮气:暗用半城剑气,见《晋书•张华传》。蒿莱:野草。

(1)以下对这首词的理解和鉴赏,正确的请选“A”,错误的请选“B”。

①一、二句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只”,除了哀伤再无别的,极言哀情之深。

②“终日谁来”,自己今为阶下囚,整日无人来访,流露出对人们趋炎附势的不满。

③下片金剑、壮气连用,既写出了李煜对亡国的无奈,又写出了内心的不甘。

④“晚凉天净月华开”,天空澄澈,明月朗照,词人的心境随之变得明净、开阔。

⑤最后两句照应开篇,“空”与“只”相互呼应,无比空虚中又增添了无限凄凉。

(2)“秋风庭院藓侵阶”与刘禹锡《陋室铭》中“苔痕上阶绿”,都描写了苔藓爬上台阶之景,但两句表达的情感有所不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来源:2019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阅读,完成下列各题。

[宋]王淇

不受尘埃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

只因误识林和靖

惹得诗人说到今。

早梅

[南北朝]谢燮

迎春故早发,

独自不疑寒。

畏落众花后,

无人别意看。

[注释]①林和靖:即林逋,以种梅养鹤自娱,人称“梅妻鹤子”。

两首诗都写“梅花”,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来源:2020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的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1)下列对两首宋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紧扣“登”字,详细讲述登山经过:乙诗紧扣“题”字,简略描写登山所见。

B.

两诗内容均与“山”有关,甲诗重在突出山高耸之势,乙诗重在表现山变化之形。

C.

两诗所写角度一高一低,但都巧妙蕴含着“境界高低则见识不一样”的生活哲理。

D.

两诗感情基调略有差异,甲诗于清醒中含自得之喜,乙诗于清醒中寄寓孤独之忧。

(2)下列对两首宋诗艺术手法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甲诗侧重写景抒情,乙诗侧重咏物寓理。

B.

甲诗侧重咏物寓理,乙诗侧重写景抒情。

C.

甲乙两诗都侧重写景抒情。

D.

甲乙两诗都侧重咏物寓理。

来源:2022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减字木兰花

[宋]卢炳

衫筠笠。正是村村农务□。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

风斜雨细。麦欲黄时寒又至。馌妇耕夫。画作今年稔岁图。

【注释】①选自《全宋词》。减字木兰花,词牌名。②莎:通“蓑”。③惭愧:难得,侥幸。④馌yè:给在田间劳动的人送饭,③稔rěn:谷物成熟

(1)下列场景与原词内容最相符的一项是( )

A.

草蓑竹笠湿

B.

田间稚子嬉

C.

风雨麦已黄

D.

寒风雪又至


(2)词中“□”处,有人推测是“时”字,有人推测是“急”字,你赞同哪种观点?请联系全词内容阐述理由。

来源:2024年贵州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遥碧亭

杨杰

幽鸟无心去又还,迢迢湖水出东关

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

[注]①幽鸟:鸣声幽雅的鸟。

②迢迢:水流绵长的样子。

③东关:关隘名。

④暮云留恋飞不动,添得一重山外山:日暮云还,恋山不动,远望如山外又添一山。

(1)诗中描写了哪些景物?表达了什么情感?

(2)请发挥联想与想象,描绘你从三、四两句中体会到的情境。

来源: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甲】【乙】两首诗歌,完成小题。

【甲】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乙】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吟。”学习古诗离不开朗诵,上面两首写秋天的诗歌,你会用什么样的语调朗诵呢?请分别说明理由。

来源:2022年云南省昆明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每日点心钱,他也不买了吃,聚到一两个月,使偷个空,走到村学堂里,见那闯学堂的书客,就买几本旧书,日逐把牛拴了,坐在柳阴树下看。

【注释】①他;指王冕。

一日某同学再读《儒林外史》,对“书客”产生了探究兴趣。老师决定组织开展“书客:职业与意义”主题学习活动。现请你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任务。

◎材料一

消夏绝句

[清]赵翼

消磨长日仗丹铅,常苦巾箱少逸篇。

解事童奴传好语,门前新到卖书船。

赠苕上书估

[清]陈鳢

万卷图书一叶舟,相逢小市且邀留。

几回展读空搔首,废我行囊典敝裘。

【注释】①丹铅;校勘书籍用的朱砂和铅粉。②苕上:指湖州。苕,苕溪。③书估;书商。估(),通“贾”,商人。④典:典当,用实物作抵押借钱。

◎材料二

余幼时在申港,时有书客负一大包,闯入书塾。包内湖笔、徽墨、纸本、《四书》、经书,村塾所需无不备。议价后,问家有旧书、残破书否?见村童临帖稍旧者,均欲以新者相易,盖志在收书也。十岁时,在澄怀堂读书。书室有阁,阁上尽破碎之书。一日,书估尽搜括之,雇数夫担而去。

(节选自缪荃孙《云自在龛随笔》)

◎材料三

初,牧翁得此书仅出价三百余金,以《后汉书》缺二本售之者,因减价也。牧翁宝之如拱璧,遍属书贾欲补其缺。一书贾停舟于乌镇,买面为晚食,见铺主人于败簏中取书二本作包裹,谛视则宋板《后汉书》也。贾心动窃喜,因出数枚钱买之而首叶已缺。贾向主人求之,主人曰:“顷为对邻裹面去,索之可也。”乃并其首叶获全。

(节选自《牧斋遗事》)

【注释】①簏;竹箱。②板:雕版,这里指雕版印刷的书。

(1)有一位同学对材料二、三中加点字的意思不理解,请你帮他解答。

① 均欲以新者相

② 牧翁之如拱璧

③ 遍书贾欲补其缺

(2)材料一中,哪位诗人对“买书”的热衷,和王冕相似?请简述理由。

(3)另一位同学对材料一《消夏绝句》中“逸篇”的“逸”不理解。下面对“逸”字的解释,你觉得哪一项是最合理的?结合材料二或材料三证明你的选择。

A.释放 B.安闲,安逸 C.通“佚”,亡失,散失

(4) 你认为,上面材料能帮助同学们获得对“书客”职业及意义的哪些认识?

(5)恰逢湖州市举办“宋韵流芳 书香湖州”古籍文化艺术展,展示湖州自南宋以来的珍贵古籍、雕版真迹、有趣的书船等。为了增强“书船”板块的吸引力,请你根据上面材料,为“书船”板块拟一条宣传语(不超过20字),并说明其吸引力。

(6)假如长大后的王冕从书客那里买的书中包含了以下作品,你认为王冕可能会喜欢哪一篇?结合你对这篇作品和小说中王冕的认识加以回答。

A.《爱莲说》(周敦颐) B.《饮酒(其五)》(陶渊明) C.《陈涉世家》(司马迁)

来源:2022年浙江省湖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古诗词阅读(5分)

【甲】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乙】望江南·超然台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超然台:在密州城北,苏轼在密州做地方官时建。②新火:唐宋习俗,清明节前两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③新茶:指清明节前采的茶,即明前茶。

(1)请发挥你的想象,描绘甲诗“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所呈现的优美画面。

(2)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甲】诗首联“望”字点题,交代时间、地点,以及人物的心情、“徙倚”点明诗人归隐东皋后的徘徊无依的孤苦心境。

B.

【乙】词首句以比喻写出了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也点明了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C.

【甲】诗写景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图,光与色、远与近、静与动,和谐自然:【乙】词写景色彩多样,明暗相衬,浓淡相谐,画面丰富。

D.

【甲】诗作者借典故寄意,虽三仕三隐并未超然物外;【乙】词作者借酒茶化郁,有了“诗酒趁年华”的暂时超然达观。

来源: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读下面的元曲,完成问题。

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代]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钓鱼人一蓑归去。

(1)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元曲由天气切入,写天色渐晚,纷纷扬扬的大雪越下越大。

B.紧接着描绘雪花姿态、色彩,像盛开的梅花像飘飞的柳絮。

C.接下来承上启下,写江上、傍晚下雪的景象美得像画一样。

D.最后由景及人,写江面上渔翁急急忙忙地只披着蓑衣归去。

(2)下面关于这首元曲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标题中的"寿阳曲"是小令题目,"江天暮雪"则是曲牌名。

B.元曲属于韵文,其中"暮""舞""絮""处""去"均押韵。

C."乱舞"二字巧妙显现风声、风势,不着一字而尽得风流。

D.诗人善于绘形、传神,以虚实相生的笔法写出无穷的韵味。

来源:2021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谒金门•春半

朱淑真

春已半,触目此情无限。十二阑干 闲倚遍,愁来天不管。

好是风和日暖,输与 莺莺燕燕。满院落花帘不卷,断肠芳草 远。

【注释】①朱淑真,南宋著名女词人,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断肠词》传世。生于仕宦之家,相传因对婚烟不满抑郁而终。②阑干:栏杆。③与:比不上,还不如。④芳草:喻指词人思念之人。

(1)请结合上片,谈谈你对"十二阑干闲倚遍"中"闲"字的理解。

(2)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愁"的原因。

来源:2020年湖北省荆门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野望

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1)下列对颔联和颈联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颔联描绘了一幅山野秋景图,意境开阔。

B.两联均用语清新,不事雕球,且对仗工整。

C.颈联是牧人与猎马的特写,“驱“带”两字写活了画面。

D.两联景中含情,突出表现诗人融入田园生活的喜悦之情。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该诗是现存较早的五言律诗,格律严整开唐代律诗风气之先。

B.首联的“徙倚欲何依”化用了曹操的诗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C.颈联中的“返”与“归”,重在暗示诗人找到了内心的归宿。

D.尾联诗人放声高歌,怀念伯夷和叔齐,希望与他们为伍。

来源:2019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诗歌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