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语言表达
初中语文

小娟同学读到下面一则新闻,准备在班级天天新闻中向同学们推荐。请你为她拟写转述内容,要求提取主要信息,语言简明连贯。(不超过100字)

2022年3月23日,在距地球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位航天员为全国青少年上了一堂精彩的太空科普课。把教学场地搬到空间站,这种更直观、更生动的方式让青少年和前沿科技“相遇”,既普及了深奥的科技知识,又激发了他们对科学的兴趣。科学研究的出发点,往往来自好奇心。“天宫课堂”是最能激发青少年好奇心的方式之一。当前,我国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直面世界科技前沿,为带动更多的青少年积极参与,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培养后备人才,需要更多类似“天宫课堂”这样的科普形式。

来源: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人在一天当中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是各有差异的。就个人而言,在不同的年龄、境遇和心态的情况下,①_____________。人所共知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睡眠的需要量逐渐减少;强烈的体力劳动、体育活动会使睡眠量增加。②_______________。人在百事顺遂、心情舒坦时,睡眠量便会减少;反之,烦恼和精神紧张则会使人易于疲劳,睡眠量增加。

来源:2022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漫画材料,按要求做题。

1)用简洁的话描述漫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60个字。

2)写出漫画的寓意,不超过30个字。

来源: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文段,按要求完成后面的题目。

忠爱清雅,仰知廉耻。千百年来,先祖濂溪公“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励志名句,高度概括了为官之德与为人之格,使廉洁慎独文化由民间信条变为一种传统文化,并以一种别样形式发扬光大,形成培育个体清雅廉洁的人格范式,成为(1),展现了家风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一面。先祖濂溪公一生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做事,不媚权贵,不惧权贵,他洁身自爱的人格和洒脱的胸襟激励着后贤,他辞职力争、不冤杀无辜的典故传为佳话。正所谓:(2),濯清涟而不妖濂溪风范继世长。

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源:2022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森林为什么是“水库”?

朱清科

①农谚说:“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可见,森林的涵养水源功能很早就被人们重视和利用了。实际上,森林的这一功能不仅指拦蓄降水或调节径流的能力,还体现在森林各结构层次在各水文过程中的作用,包括产水、净水、拦洪、补枯等各方面的具体效应之中。因此,森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水库”。

②森林以其林冠层、林下灌草层、枯枝落叶层、林地土壤层等通过拦截、吸收、蓄积降水,从而改变降水的分配形式,使其具有涵养水源的生态服务功能。研究表明,我国热带、亚热带、温带和寒温带4种气候带54种森林综合涵养降水能力值在41~166毫米,华北、西北、华中等地区一般在100毫米以下,华南、东南、西南等地一般在100毫米以上。

③那么,这座森林“水库”自上而下是怎么调蓄水源的呢?首先,林冠层就像一把大伞,对垂直降雨再分配。一部分降水被林冠截留,直接蒸发到大气中,一部分顺着枝叶、树干流到林地,形成树干径流。我国主要森林生态系统的林冠截留率平均值为11%~34%。

④接着,林下灌木与草本也能截留降水,截留量与其覆盖度成正比。树叶等森林枯落物也为拦截雨水作出贡献,增加林地土壤入渗能力。

⑤最后,“主角”林地土壤登场,它是森林涵养水源的主体。多孔疏松、透水性强,林地土壤不仅能蓄持雨水,还可以削减洪峰流量,推迟洪峰到来时间,增加枯水期流量,推迟枯水期到来时间,增加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⑥森林是“水库”,作用也很大。森林的蒸腾和林地土壤蒸发总量大于无林地土壤蒸发量,增加蒸发量参与水分小循环,形成降水。森林植被的增加还影响到各种降水形态,比如霜、露、雾及雾凇等水平降水,雨、雪等垂直降水。

⑦人们常说,“青山常在,绿水长流”。事实证明,树总是同水联系在一起。森林是不少水系的发源地,塞罕坝的森林每年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达1.37亿立方米。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增加森林植被不仅是治理水土流失、助力防风固沙的有效举措,更是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解决我国水资源问题的重要途径。

(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4月19日,略有改动)

材料二

森林涵养水源功能各结构层次图

材料三

2021年中国国土绿化状况公报

(1)根据材料一的说明内容,材料二中的A、B处分别是______和______。


(2)材料一围绕“森林是‘水库’”从哪两个方面进行具体说明的?


(3)“华北、西北、华中等地区一般在100毫米以下”中的“一般”“以下”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请具体分析。


(4)请你用说明性的语言把材料三中的信息有条理地写出来。

来源: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语境作答。

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最近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开播。该节目制作水准较高,观众和业内人士的好评,逐渐成为品牌。

诗词歌赋表达着我们民族的文化追求与人文精神,yùn( )含着古今一脉的文化信息,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家底”。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歌赋,是为了传承,也是为了(A)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suǐ( )。把这些“文化家底”守护好、利用好,我们才更能怀着自信与从容行稳致远。

《经典咏流传·大美中华》_____,______,_____。近年来,不少优秀文化类节目(B),背后都折射着同样的时代需求: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现实场景,吸纳时代气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根据拼音写汉字。

①( )②( )


(2)为文中A、B处选择恰当的词语。

汲取 吸取 油然而生 异军突起


(3)修改文中画线句的语病,把正确的句子写下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中横线处的语句,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

①将古典价值融入当代表达

②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

③立足诗词这一文化宝库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①②

D.

③②①

来源:2022年江苏省徐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两则材料,回答后面问题

【材料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更新换代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废旧手机被淘汰,有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手机社会保有量达到18.56亿部,废旧手机产生量和闲置量也逐年增长,预计“十四五”期间累计将达到60亿部。

【材料二】

废旧手机可以称得上是宝贵的资源,其中很多元器件的金、银等贵金属成分含量丰富。品位远高于同质量的金、银矿石,再利用潜力巨大。

废旧手机若处置不当,不仅会产生巨大的资源浪费,还会埋下环境污染隐患。铅、镉等重金属可能会进入土壤和地下水,严重威胁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

(选自2022年4月2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阅读以上两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假如你是红星中学九年级一班的李明同学,请你把上述探究结果口头陈述给环保局王局长。

来源:2022年四川省达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在大力倡导“长江生态大保护”的背景下,为引导同学们关注长江水系的污染治理和生态修复,积极保护身边的江河湖泊,学校决定开展以“长江小卫士在行动”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学校准备利用课后服务时间开设关于“长江生态大保护”的校本课程。你想通过这门课程了解、探究、实践哪些方面的内容?请你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向学校推荐三项具体的学习内容。

2)在学习“长江生态大保护”校本课程的过程中,你认识到对长江水系资源的保护比开发更重要,并准备在班级讨论会上就这一观点阐明理由,请写下你要说的话。(100120字)

来源:2022年湖北省武汉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十四节气是有关农事季节与气候变化规律的丰富经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开展以“天地有节,风雅中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以下三个任务。

【材料一】

2月4日,立春,北京2022年冬奥会拉开帷幕。“春争日,夏争时,一年大事不宜迟”,盛况空前的开幕式当晚,与一幅幅精美绝伦的画卷一同展现在世界面前的,还有二十四节气这一中华民族传承数千年的智慧结晶。古老的中国文化迸发生机与活力,为今年的立春增添更多时代印记。

【材料二】

勤劳智慧的中国人在长期的实践中总结了一些二十四节气的谚语,如“清明前后,栽瓜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小雪不怕小,扫到田里都是宝”。

【材料三】

二十四节气,融汇着中国古人关于天文、历法、音律、养生的智慧,亦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哲学、美学精神,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中国节气文化的种子最应当柔软植入青少年的心灵。

(1)任务一:阅读材料一展开联想,当“冬奥”遇上“立春”寄寓了人们怎样的美好愿望?

(2)任务二:阅读材料二探究二十四节气与人们的生活有什么关联?

(3)任务三:结合三则材料,将节气文化的种子植入心灵,联系实际,我们青少年能够做些什么?

来源:2022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神韵随州 再启征程

神农风

华夏悠悠文明史,烈山脚下是源头。

随州是炎帝神农故里,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炎帝神农诞生于此。5000多年前,炎帝神农在这里制耒耜、植五谷、尝百草、创集市、织衣裳、建居所、作琴弦、制陶器,开启了灿烂辉煌的中华农耕文明。他身上展现出的坚韧不拨的开拓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

近年来,随着随州人民发挥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全国每十辆专汽就有一辆“随州造”,地铁风机全国市场占有率近30%,香菇出口连续多年在全国名列前矛,高端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异军突起,可以说,是炎帝精神凝聚了随州发展的强大自信和奋进力量。

随州还是中国编钟之乡。举世瞩目的曾侯乙编钟因其铸造之精美、文化之“和”美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曾侯乙编钟由青铜制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曾侯乙编钟代表了中国先秦时期青铜器铸造技术的最高成就。如今,智慧的随州人民正在弘扬“大国工匠”精神,以匠人、匠技、匠心全力(①)中国专汽之都、中国风机名城,(②)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曾侯乙编钟是中国古代社会礼仪文明与“和合”文化的象征。2022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会场,以“和:音乐的力量——中国早期乐器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惊艳亮相,编钟作为精美的礼乐之器成为“主角”。其实,曾侯乙编钟或其复制品曾经多次走出馆藏,出现在国家各类重大场合,作为国之文化重器登上世界各地的舞台。编钟频繁地参与对外交流活动,既(③)了编钟之美,又(④)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种“和合”理念正是新时代创新、协调、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和平等、互鉴、对话、包容的文明理念的精髓。因此我们要抓住机遇,再接再励,擦亮“编钟”这张金字名片,创见性发掘、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编钟文化。

“______,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城·娄山关》)源远流长的炎帝精神、编钟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其蕴含的人文精神、思想观念,是我们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中,我们要继续深度挖掘和利用其中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和文化自信,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在新的征程上奋力谱写随州高质量发展的绚丽篇章,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磅礴精神力量!

(摘编自2022年5月20日《随州日报》)

材料二:

随州日报讯 “四海一家亲,共圆中国梦。”2022年5月26日(农历壬寅年四月二十六),壬寅年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暨拜谒炎帝神农大典在随州炎帝故里景区谒祖广场举行。近千名海内外炎黄子孙齐聚随州,恭拜人文始祖炎帝神农。大典通过多个媒体面向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华人华侨进行现场直播,同时开放网上拜祖平台,为全体华人在网络空间拜祖祈福提供渠道。

自2009年以来,随州已连续14年成功举办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举办“寻根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自2022年5月27日《随州日报》)

(1)下列“材料一”中加点字的注音和词语的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yàn) ②造(zhù) ③灿烂辉煌 ④坚韧不拨

B.

①精(suǐ) ②繁(píng) ③名列前矛 ④举世瞩目

C.

聚(níng) ②挖(jué) ③百折不挠 ④自强不息

D.

含(yùn) ②丽(xùn) ③源远流长 ④再接再励

(2)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材料一”中“( )”里,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①建造 ②助力 ③表现 ④传承

B.

①打造 ②推动 ③展示 ④弘扬

C.

①打造 ②助力 ③表现 ④弘扬

D.

①建造 ②推动 ③展示 ④传承

(3)“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

近年来,随着随州人民发挥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建设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B.

近年来,随州人民发挥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C.

随着随州人民发扬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近年来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D.

近年来,随州人民发扬炎帝精神,艰苦创业,团结奋进,开拓创新,立足自身区位、产业和资源优势,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之路。

(4)将下列介绍编钟的句子依次填入“材料一”的“______”上,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取自人、兽、龙、花、几何图形等多种题材

②采用了圆雕、浮雕、阴刻、雕绘、线描等多种技法

③编钟及钟架的装饰

④达到了极其精美的效果

A.

③①②④

B.

③②①④

C.

④③①②

D.

②①③④

(5)请给“材料二”拟写一个新闻标题。(不超过20字)

(6)请在“材料二”横线上续写一段文字,阐述举办“寻根节”的意义。(提示:可以选取经济、文化等角度)

(7) 根据提示,补写“材料一”最后一段横线上的诗句。

来源:2022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话丽水”学习小组来到龙泉溪流域开展“文学创作研讨”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莫言:我一直牵挂着龙泉的父老乡亲!

——专访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龙泉管氏后裔莫言

莫言,原名管谟业,1955年生于山东高密,著名作家,201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据高密管氏族谱记载,高密管氏是从龙泉迁过去的。2010年,莫言到龙泉寻根问祖时表示,自己是高密管氏的第二十四代子孙、龙泉管氏的第三十六代子孙,祖上是北宋名臣、龙泉人管师仁。

莫言曾题诗表达对龙泉之行的感想:“龙泉祖居地,山水呈瑞祥。诗成白云岩,根系石马岗。宝剑生紫气、青瓷吐幽光。惭愧我来晚,千里献心香。”

首届世界丽水人大会龙泉分会举办在即,记者专程去北京采访了莫言。

(一)龙泉之行印象深刻

记者:莫言老师,您好!非常荣幸能够在北京采访您。2010年您曾赴龙泉寻根问祖,一晃七年过去了,龙泉在您的记忆当中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莫言:回头一想七年了,但是感觉没那么长时间,好像也就两三年前的事情。上次龙泉之行,整个过程历历在目,去的一些地方,比如说石马村。石马村也是我的家谱里面所记载的,是我们的祖先最早在龙泉落脚的地方。后来他们都迁到后甸村,我去过后甸管师仁故居、管氏祠堂。当然还参观过青瓷古窑址,去过下樟村、白云岩,管师复隐居的地方,还深入到宝剑铸造铺里,跟陈阿金师傅现场体验铸剑的过程。总之,这一行内容丰富,印象深刻,所以我才感觉到仿佛没那么长时间。

(二)龙泉是江南很美的风景

记者:您的青少年时期是在农村度过的,刚刚您也提到了石马村、后甸村、下樟村,有没有跟您儿时的记忆有重叠,或者勾起您似曾相识的印象?

莫言:龙泉和高密完全不一样。你们那边都是名山大川,绿树蓊郁,清泉淙淙,是江南山明水秀很美的风景。我的故乡高密就是一马平川,完全是平原,高密最高的制高点,所谓的南山,海拔只不过五六十米。最近这几年北方连续干旱,水也很缺。我印象中的高密是很平坦的,到了冬天,北方万物肃杀以后,也很难看到一点绿色,所以和龙泉对比非常强烈,因此印象也是非常鲜明。

(三)龙泉之行在为创作做准备

记者:2012年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龙泉老乡都感到特别骄傲和自豪,大家都很喜欢您的作品,也很期待和关注您的新作,更想在您的作品当中看到龙泉的故事,您有这方面的打算么?

莫言:这可能要慢慢地来吧,因为不可能说我到了一个地方立刻就变成我小说里的素材,但是写散文也许会更快一些。我来到龙泉看了两天,写一个龙泉游;去了温州,就有个温州之游,爬上哪座山也可以写一篇散文,这样记录记载性的文章当然随时可以写。但真的要把一个地方的风土人情、历史写到小说里去,第一要长期积累,第二要等待时机。也许某一天我写到某一篇小说的时候,突然会记起在龙泉行当中的细节,改头换面变成了小说素材。总而言之,一个作家的生活都是在为创作做准备,我2010年龙泉之行也是在为创作做准备,这一切都不会浪费的,总有一天会转化成我文学作品里的东西。

(选自《今日龙泉》2017年8月7日,有删节)

小组准备邀请莫言参加本次研讨活动,请结合专访为他量身定制一封请柬。

配诗

(1)小组准备给请柬配上莫言的题诗,但成员们对“惭愧我来晚,千里献心香”这两句是否合适产生了分歧,请发表你的意见。

插图

(2)请给请柬设计一幅关于莫言龙泉印象的插图,用文字对画面加以描述。

拟题

(3)小组准备邀请莫言在研讨活动中发表演讲,请结合专访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拟一个适合莫言演讲的话题,并说明理由。

来源: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诗话丽水”学习小组邀请你加人“瓯江山水诗路”主题短片制作团队,请参加下面的活动。

活动一 搜集资料

下面是小组成员搜集纪录片时听记下的文字,阅读并按要求完成各题。

瓯江,一条始于百山祖的yuān( )源之河,贯穿整个浙南山区,沿途气候景象变□出奇。________孕大含深,从古至今引发无数文人墨客jìng( )相吟诵,为承载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提供了广阔语境。

(摘自求索纪录频道《山水诗话丽水人》)

1)听记的同学遇到两个不会写的字,请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yuān )源 jìng )相

2)两位同学对“变□出奇”一词的写法产生分歧,请为□处选出恰当的汉字。(

A.

B.

3)听记的同学没听清楚“_______”这一处的短语,请根据语境选出恰当的短语。(

A.

秀山丽水

B.

山清水秀

活动二 撰写文案

学习相关纪录片后,小组成员拟写了一段文案,请将其中引用的诗文补充完整。

八百里瓯江遥山叠翠,远水澄清,可谓“奇山异水,(1)_________”(吴均《与朱元思书》)。登临处州烟雨楼,会遥想“(2)____________,吹笛到天明”(陈与义《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的风雅;翘望景宁敕木山,能心生“(3)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的豪兴;穿渡云和浮云溪,可意会“浮云游子意,(4)_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的绵邈。瓯江山水,隐藏着文人墨客的心灵密码。

活动三 学习取景

小组用下边这幅摄影作品学习如何选取有情韵的景致。请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首诗,默写与这幅作品相匹配的一联诗句,并简要分析这幅作品蕴含的诗情画意。

A.

A.

王湾《次北固山下》

B.

李白《渡荆门送别》

C.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活动四 学习取名

小组用下列名著学习如何巧妙地设计短片的名称。请选择其中一部,结合名著的内容与主题分析其书名的妙处。

A.

《朝花夕拾》

B.

《海底两万里》

C.

《红星照耀中国》

来源:2022年浙江省丽水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国成立100周年,我市某初中学校开展以“做好人生规划,唱响青春之歌”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根据下列要求完成相关任务。

(1)学校对全体八年级学生开展了关于人生目标确立情况的问卷调查,请你根据下面的调查统计结果,写出一条结论(不出现具体数据),并提出两条建议。

(2)针对调查结果,学校组织以“自强不息”为主题的演讲比赛。下面是1号和2号两位选手的演讲题目,请你根据这两个题目替主持人写一段串词。要求:内容准确,过渡自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80字左右。

1号:志当存高远 2号:做时代的强者

来源:2022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综合性学习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你班要组织一次“孝亲敬老”的活动。作为活动策划者,你需要完成下面的任务。

【活动宣传】

1)请完成海报设计。

①为宣传海报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你会选择什么内容的图片作为海报的配图?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实施】

2)请在横线上补写活动内容。(至少要有一项孝亲的活动)

活动一: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活动三:走进敬老院,慰问老人。

来源: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能够使写作对象特点鲜明,生动形象。请你从备选词语中选择一个,运用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写话。示例仅供参考。

示例:对“风”的描写——风越来越狂,在天地间横冲直撞。树林像一块面团,四面都在鼓,鼓了就陷,陷了再鼓。

备选词语:秋雨 烈日 湖水

来源: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语言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