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现代文阅读
初中语文

(二)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
潘小娴
刚读大学时,我的兴趣十分广泛。阅读、摄影、书法、吉他,再加上各种体育、娱乐方面的爱好,一天到晚忙得不亦乐乎。自己心里也觉得挺充实的,心想,终于闯过了高考这座独木桥,还不赶紧享受自由自在的大学生活?于是,我整日追随着各种热闹事,虽然有时候师兄师姐也会好心地提醒我不可太过闲散率性,但我总能给自己寻找到率性而行的理由。
可是,大一一年下来,我心里总有些忐忑:专业方面的知识,说不懂吧,似乎全都懂;说懂吧,似乎又都不完全了解。那时候,虽然我的心里隐隐有了不安。但我并不知道这些不安的来由,也不知道该怎样去克服。
正在这时,中文系新上任了一位主管教学的副主任。这位搞古典文学出身的老先生可谓三句话不离本行,上任后第一件事,便是要求全系学生每人背诵一百篇古代文学作品。全系顿时哗然!当时正值全民热衷于经商,许多大学生也通过勤工助学等方式在商海的岸边跃跃欲试,哪里有工夫正正经经地早起背古文?回想起平时上古典文学课,我们都忍不住要问老师一句“学古典文学到底有什么用”?如今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要求每个人先背一百篇古典文学作品,我们去哪儿给自己找到兴趣、找到动力呢?
于是,很多同学决定采取磨洋工的方式跟系里对抗,我自然也是其中一块超级耐磨砖。想想,背一百篇古典文学作品,该耗掉我多少参与各种热闹事儿的时间呀?我怎么可能沉得下这份心呢。
然而,系里的执行措施却似铁板钉钉不折不扣。那时候高校还没有扩招,全系才二百来个学生,却有四十多个老师,所以,老师管起学生来也特别积极勤快。我们的班主任与教古典文学的老师分头紧盯学生,务必保证人人过关。老师们还干脆定死过关的时间,到时过不了者一律加倍背诵!  
虽然我们已经松散了一年多,但毕竟架不住系里这种高强度的执行力。于是,每天早起晚睡的有之,每天互相帮忙考试的有之,每天躲在小树林里大声朗读的有之,每天一个人躺在床上喃喃自语的亦有之,总之是人人拿出自己的过关法宝,精疲力竭地对付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奇迹般,我们真的人人都过关了。 
直到这时,发起这次被我们称之为“魔鬼训练”的老先生,才到班里与我们对话。他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顶多只在幼儿启蒙阶段哄给孩子们听。对于一个肩负着事业重任的大学生来说,怎么能仅仅由着自己的兴趣一日日得过且过呢?过分广泛的兴趣,过分浮浅的阅读,只能给人带来浮光掠影,浅尝辄止的收获。这些收获根本无法给你们今后的事业带来强力的支撑!”
最后,老先生还引用朱自清先生的话告诫我们“学文学而懒于记诵是不行的……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观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这三百首诗虽少,却是你自己的,那十部诗集虽多,看过了就还给别人了!” 
我豁然开朗,一下子就明白了自己此前感到不安的原因,也明白了自己一年多来忙忙碌碌却没有多少收获的原因。此后。我学会了集中精力,不再过分泛滥地参与各种校园活动。不久,我又自觉地找来《李清照全集》、《舒婷诗集》等大部头作品,一遍又一遍地诵读,直至多数都能够背诵出来。很快,我也能写一些诗歌了,并且不断有作品得以发表,同时我对今后的职业道路也有了明确的规划。 
大学毕业以后,虽然我的第一份工作和大学所学的专业没有多少瓜葛,更谈不上有多少兴趣,不过,我并没有感到失望。就像那位老先生说的——对于一个肩负着事业重任的大学生来说,怎么能仅仅由着自己的兴趣一日日得过且过呢?何况现在我已经走出了校园,复杂的社会充满了竞争,更不能任着自己的兴趣去做事了。所以,每当面对厌烦的工作或事情时,我总是想起老先生的话,于是,不管我是否喜欢手头的事。我一般都能沉静、耐心地对待。
(摘自《读者》2011年第1期)
.结合全文,说说题目——“兴趣不是最好的老师”有何作用?
.来到大学,“我”过着一种自由充实的生活,为什么“心里隐隐有了不安”
.通读全文,找出点明主旨的句子。
.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背诵古代文学作品这件事,给“我”带来哪些影响?
.读完全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你有何启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应聘
李桂芳
母亲陪着儿子来人才市场应聘。看那儿人山人海的,母亲就有了许多焦虑。无论如何她得帮儿子找到工作。
儿子大学毕业后,已经在家待了半年。他的同学陆陆续续找到了称心如意的工作,可儿子老是不慌不忙的,说工作迟早会有的。为这,母亲真有些生气了,所以今天非得亲自陪着儿子来应聘不可。
终于看中了一份待遇不错的推销工作,儿子的条件也挺适合的。母亲便努力地挤进密密匝匝的人群里去,好不容易帮儿子要到了一张应聘报名表。儿子接过表格,三两下就填完了。母亲接过一看,字迹很是潦草,就生气地说,你怎么这样,不能把字写好点儿吗?儿子不耐烦地说,我就那水平。
母亲无奈地再次挤到了前台,又要了一张表格。看看拥挤的人流,害怕挤出去难以再挤进来交表,便靠着工作台,拿笔填起来。母亲的字写得很漂亮,她的书法作品曾在中学时得过奖。一个工作人员见她正专心地填表,凑过来,看了看说,不是你应聘吧?母亲被身后的人流推得歪来倒去的,好不容易站稳了,连忙说,不是的,我是给我儿子填的。那人说,你儿子本人呢?母亲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他力气小,挤不进来。工作人员看了母亲写的字说,你的字写得不错嘛。母亲赶紧说,我儿子写得还要好呢。
因为表格交在前面,不多时就叫到了儿子的名字,母亲赶紧大着嗓门儿朝后面叫儿子的名字。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让你别忙,你忙什么呀?母亲朝他使使眼色,把他拉到工作人员面前。
儿子被叫到另外一间小屋进行面试,母亲赶忙跟了进去。工作人员问儿子,你为什么要来应聘这份工作?刚才还和母亲顶嘴的儿子,此时突然紧张起来,好半天才挤出一句话说,我需要找份工作。母亲赶忙帮他圆场说,我儿子从小就伶牙俐齿的,这会儿是紧张了点儿。他适合做这个推销工作的。你别看这孩子长得瘦,很能吃苦的。小时候吧,家里的一切家务活儿他都承包了,街坊四邻一个劲儿夸他能干呢。
工作人员又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做推销工作需要具备怎样的素质?儿子想了半天,大冷的天,额上冷汗直冒,半天才张嘴说,我觉得只要能吃苦就行。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说,这孩子,刚才在路上还给我说得头头是道呢,这会儿就忘了?母亲对工作人员说,搞推销,一直是我儿子的梦想,所以,一直以来他都有意识地在培养这方面的能力。他平时就跟我说,推销人员应该有以下素质:一是有一副好口才,能为产品做详细生动的口头广告;二是有吃苦精神,能走街串巷,不怕麻烦地上门服务;三是有良好的交际能力,能和各色各样的人打交道,广泛地推销产品……母亲一口气说了十点,毫不停歇,好多竟是工作人员从没听过的有价值的新观点。
听完母亲的介绍,在场的人都面露微笑。母亲一看他们的微笑,心里就跟喝了蜜似的甜。她知道儿子的工作终于有希望了,于是欢天喜地地领着儿子回家等候通知。
三天后,母亲终于等来了那家公司的电话,她非常高兴,儿子也十分兴奋。然而,听过电话,母亲却呆了……
(选自《中国小小说精选》,有删改)
.文中的母亲在应聘中帮儿子做了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结合上下文,体味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⑴儿子好半天才挤到前面,边挤边抱怨说……
⑵母亲嗔怪地看了儿子一眼,连忙接过他的话头……
.文中应聘的结果可能有以下三种,选择你认为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并说说理由。
A.被录取的是母亲 B.儿子没被录取 C.儿子和母亲都被录取了
.你对“母亲陪儿子去应聘”这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请结合内容阐述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阅读下面短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储蓄人生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友情,也是人生一笔受益匪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能单向收取的,而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学识的储蓄锲而不舍。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学校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方面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么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从整篇文章看,“储蓄人生”具体包括“储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一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揣摩第三段画线句子的意思,用直白简明的语言代替比喻的说法,完成下面的句子。
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__________,而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段加点的词中,“充实”是说知识需要__________,“更新”知识则强调___________。(4分)
.在你的人生银行里,你已存入了多少东西?其中最宝贵的是什么?请谈一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10分)
  过了这么多年,藤萝又开花了,而且开得这样盛,这样密,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我抚摸了一下那小小的紫色的花舱,那里满装生命的酒酿,它张满了帆,在这闪光的花的河流上航行。它是万花中的一朵,也正是一朵一朵花,组成了万花灿烂的流动的瀑布。
  在这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不觉加快了脚步。
.选段中点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
.“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这句话中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意在突出景物怎样的特点?
.从全文看,作者面对紫藤萝瀑布,感情发生了明显变化:原先_______和_______一直压在“我”心上,在繁花盛开的藤萝浅紫色的光辉和浅紫色的芳香中,“我”感到_______和_______,最后“我”起来,“不觉加快了脚步”。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21—26题。
都市鸟类“变奏曲”
①黎明来临,轿车、卡车以及工厂的低沉的隆隆声很快取代了城市夜晚短暂的宁静。然而,在这一片喧闹声中似乎缺少了什么——我们熟悉的清晨鸟儿的鸣唱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再也听不到鸟儿那悦耳动听的歌声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奇怪的叫声,生硬,尖锐,甚至还有些刺耳——这就是当今城市的“黎明乐章”。
②A过去,绝大多数鸟类都选择在清晨或黄昏这样的时段鸣唱,因为在一天中的这两个黄金时段,大多不会出现大风等气流紊乱现象,鸟儿的鸣唱声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而现在,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当地的歌鸲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清晨合唱,而选择在夜间鸣叫以避开日间的喧闹。这一变化之前被归咎于城市夜间照明对歌鸲的生物钟的扰乱,而新的研究则显示,日间的噪声才是真正的元凶——随着城市噪声污染加剧,越来越多的鸟类把鸣唱时间推迟至夜间。夜莺采取的是另外一种方式——叫得更大声。城市中的夜莺的叫声比居住在森林中的同类足足高出了14个分贝,其中最高者竟达到95分贝!即使是我们人类听来,这个高度的声音已经相当刺耳了。且夜莺的声音高度与外界的噪声成正比关系,它们往往在最为吵闹的周末的清晨叫得最起劲!
③噪声对鸟类产生了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影响。在英国,还有很多城市的幼鸟因为无法听清父母的鸣叫声,以至于只能模仿各种汽车马达的声音,使得原本婉转动听的鸣叫声变成了单调怪异的腔调。更有甚者,据报道, C一群红嘴相思鸟因秋冬季节食物匮乏,从山林飞至附近的都市集体觅食,却被突然而至的震耳欲聋的城市噪声破坏了大脑中枢神经,以至于齐齐撞上玻璃幕墙而“轻生”!
④对于居住在城市的鸟类来说,噪声污染仅仅是它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之一。影响鸟类生存的还包括都市的光污染以及化学污染等众多问题。
⑤城市的夜晚灯光绚烂、亮如白昼。它迫使诸如猫头鹰、夜鹰等习惯于昼伏夜出的鸟类的正常生活,逐步远离城市生活。与此同时,许多迁徙的鸟类在夜间主要依靠星光和月光导航,而城市高层建筑物上的眩目灯光往往会使它们迷失飞行的方向,误打误撞一头扎进灯火通明的建筑中,有时甚至会导致数以万计的鸟类集体死亡。1981年,就曾发生过约1万只小鸟接连撞上一个被探照灯照得通体明亮的烟囱的惨剧。
⑥化学污染也对鸟类的生存形成巨大威胁。汽车尾气、工厂排放物中所含有的大量化学物质除干扰正常激素的分泌,并导致生物内分泌紊乱外,还可能造成鸟类器官发育障碍,直接影响鸟类生长发育。
⑦越发吵闹的城市让我们生厌,而对于很多鸟类来说,噪声以及光污染、化学污染等带给它们的却不仅仅是“生厌”这种单纯的感觉,而是严峻的生存危机。城市化给鸟类等野生动物的正常生活带来了无穷的风险,使它们的数量、种类,乃至叫声和繁殖方式等都在发生变化,甚至直接扼杀它们的生命。如果我们现在不加以足够的重视,B或许有那么一天,当我们奔波在城市中时,只有一只浑身沾满油污、嘴里发出像汽车喇叭声一样尖锐的鸣叫声的小鸟与我们擦身而过…
——(选自《大自然的探索》有改动)
本文以“都市鸟类‘变奏曲’”为题有什么好处?
通读全文,说说影响鸟类生存的因素有哪些?
根据要求分析下面两个句子:
(1)A句“过去,绝大多数鸟类都选择在清晨或黄昏这样的时段鸣唱,因为在一天中的这两个黄金时段,大多不会出现大风等气流紊乱现象,鸟儿的鸣唱声可以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中加点词“绝大多数”和“大多”能否删去?为什么?
(2)(B句“或许有那么一天,当我们奔波在城市中时,只有一只浑身沾满油污、嘴里发出像汽车喇叭声一样尖锐的鸣叫声的小鸟与我们擦身而过……”所用表达方式在这里有什么作用?
请分析划线句C处使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年轻的直辖市为建成“森林重庆”正大面积植树,同时正也面临文中提到的环境问题,如何治污?请你结合文章和实际提至少两条建议。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16—20题。
放  牛        李汉荣
⑴大约六岁的时候,生产队分配给我家一头牛,父亲就让我去放牛。
⑵记得这头牛是黑色的,性子慢,身体较瘦,却很高,大家把它叫“老黑”。父亲把牛牵出来,把牛缰绳递到我手中,又给我一节青竹条,指了指远处的山,说,就到那里去放牛吧。
⑶我望了望牛,又望了望远处的山,那可是我从未去过的山呀。我有些害怕。说,我怎么认得路呢?
⑷父亲说,跟着老黑走吧。老黑经常到山里去吃草,它认得路。
⑸父亲又说,太阳离西边的山还剩一竹竿高的时候,就跟着牛下山回家。
⑹现在想起来仍觉得有些害怕,把一个六岁小孩交给一头牛,交给荒蛮的野山,父亲竟那样放心。那时并不知道父亲这样做的心情。现在我想:一定是贫困艰难的生存把他的心打磨得过于粗糙,生活给他的爱太少,他也没有多余的爱给别人,他已不大知道心疼自己的孩子。我当时不懂得这简单的道理。
⑺我跟着老黑向远处的山走去。
⑻上山的时候,我人小爬得慢,远远地落在老黑后面,我怕我追不上它我会迷路,很着急,汗很快就湿透了衣服。我看见老黑在山路转弯的地方把头转向后面,见我离它很远,就停下来等我。
⑼这时候我发现老黑对我这个小孩是体贴的。我有点喜欢和信任它了。
⑽听大人说牛生气的时候,会用蹄子踢人。我可千万不能让老黑生气,不然,在高山陡坡上,他轻轻一蹄子就把我踢下悬崖,踢进大人们说的“阴间”。
⑾可我觉得老黑待我似乎很忠厚,它的行动和神色慢悠悠的,倒好像生怕惹我生气,生怕吓着了我。
⑿我的小脑袋就想:大概牛也知道大小的,在人里面,我是小小的;在他面前,我更是小小的。它大约觉得我就是一个还没有学会四蹄走路的小牛儿,需要大牛的照顾,它会可怜我这个小牛儿的吧。
⒀在上陡坡的时候,我试着抓住牛尾巴借助牛的力气爬坡,牛没有拒绝我,我看得出它多用了些力气,它显然是帮助我拉着我爬坡。
⒁很快地,我与老黑就熟了,有了感情。
⒂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的地方,即使在一片荒凉中,牛也能找到隐藏在岩石和土包后面的草丛。我发现牛的鼻子最熟悉土地的气味。牛是跟着鼻子走的。
⒃牛很会走路,很会选择路,在陡的地方,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路;在几条路交叉在一起的时候,牛选择的那条路,一定是到达目的地最近的。我心里暗暗佩服牛的本领。
⒄有一次我不小心在一个梁上摔了一跤,膝盖流血,很痛,我爬在地上,看着快要落山的夕阳,我哭出了声。A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牛要背我回家。
⒅写到这里,我禁不住在心里又喊了一声:我的老黑,我童年的老伙伴。
⒆我骑在老黑背上,看夕阳缓缓落山,看月亮慢慢出来,慢慢走向我,我觉得月亮想贴近我,又怕吓着了牛和牛背上的我,月亮就不远不近地跟着我们。整个天空都在牛背上起伏,星星越来越稠密。B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不时有一粒流星,从头顶滑落。前面的星星好像离我们很近,我担心会被牛角挑下几颗。
⒇牛把我驮回家,天已经黑了多时。母亲看见牛背上的我,不住地流泪。当晚,母亲给老黑特意喂了一些麸皮,表示对它的感激。
(21)秋天,我上了小学。两个月的放牛娃生活结束了。老黑又交给了别的人家。
(22)半年后,老黑死了。据说是在山上摔死的。我忍不住嚎啕大哭起来。人们都觉得好笑。他们不理解一个小孩和一头牛的感情。
(23)前年初夏,我回到家乡。我找到了我第一次拉着牛尾巴爬坡的那个大石阶,它已比当年踏平了许多,石阶上有两处深深凹下去,是两个牛蹄的形状,那是由无数头牛无数次地踩踏成的,肯定,在三十多年前,老黑也是踩着这两个凹处一次次领着我上坡下坡的。
(24)我凝望着这两个深深的牛蹄窝。我嗅着微微飘出的泥土的气息和牛的气息。我在记忆里仔细捕捉老黑的气息。我似乎呼吸到了老黑吹进我生命的气息。
(25)我忽然明白,我放过牛,其实是牛放牧了我呀。我放了两个月的牛,那头牛却放了我几十年。
(26)也许,我这一辈子,都被一头牛隐隐约约牵在手里。
(27)有时,它驮着我,行走在夜的群山,飘游在稠密的星光里……
                          ——选自《散文》有改动
阅读全文后,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我”对老牛的情感变化。
害怕——(     )——喜欢信任——(      )——(     )——悲痛——(      )
请说说下列句中加点词的作用。
(1)牛去的地方,总是草色鲜美的地方。
(2)在陡的地方,牛一步就能踩到最合适、最安全的路。
请在文中划横线的A、B两处中选择一处按要求进行赏析。
A.这时候,牛走过来,站在我面前,低下头用鼻子嗅了嗅我,然后走下土坎,后腿弯曲下来,牛背刚刚够着我,我明白了:牛要背我回家。(动作描写)
B.牛驮着我行走在山的波浪里,又像飘浮在高高的星空里。(修辞手法)
文中写到父亲、村人与老黑对待“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由此可以看出老黑身上的有怎样的品质?
结尾说“我这一辈子,都被一头牛隐隐约约牵在手里。”你的成长经历中有这样牵系着你的人或物吗?对你有怎样的影响?用深情的语言和大家分享。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2—16题。(18分)
人性的爱抚
①这是个不大的小镇。中午的街道寂寥无人。树叶都打着卷,暗淡而倦怠地耷拉着。偶尔有一阵风,也极微小极细弱,还未感觉到,就消逝在热气中了。
②店铺的男人不禁有些困乏,趴在柜台上打起盹儿来。朦胧中,他被一阵声音惊醒。靠门的地方,一个年轻人正向里边探头探脑地张望着。他正要问些什么,年轻人突然又退了出去。他警惕地四下打量了一下自己的铺面,发现并无异样。他正要继续打盹,年轻人又探头进来。
 ③“你要买点什么?”他不失时机地问。
④“我,我……”年轻人有些慌乱,支支吾吾半天,也没说出什么来。他觉得事情有些蹊跷,就仔细打量起这个年轻人:除了满身的疲惫和蓬乱的头发外,穿戴还算整齐;最显眼的,是他背后的那把古琴,颜色红红的,像一簇火焰在燃烧。
⑤“你到底有什么事?”这次问话时,他故意让自己的语气变得耐心些。
⑥“我,我是个学生,要参加来年高考,考试之前,我想去市里师范学校找个老师辅导辅导……”男人很机敏:“那你是问去市里的路吧?”
⑦“不,不,我不是……我父亲老早就去世了,母亲养我已经很吃力了,我想,我想为您弹支曲子……”年轻人似乎用尽了自己所有的力气和勇气。
⑧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刚要开口,突然帘子一撩,从里屋走出一个睡眼惺忪的女人。“出去,出去,你们这号人我见得多了,无非就是编个谎话骗钱,没门!”女人说话像连珠炮一样。
⑨男人似乎没有听到女人在说些什么,他起身把自己坐的凳子拿过来,轻轻地放下:“孩子,坐下来,弹一曲吧。”然后便静静地站立在一旁,欣赏而又专注地看着年轻人。乐声响起,偌大的店铺里,顿时像有一股清泉汩汩流淌,又似有一阵清风幽幽吹拂,时而低沉,时而绵长,营造出一种高雅曼妙的意境。   
⑩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就在他走向那个放着营业款的抽屉时,女人快步上前,一把按在抽屉上,又开始数落起来。男人有些不耐烦了:“我不相信他是个骗子,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
11几年后,一位在音乐上颇有造诣的老师,在大学课堂上为学生讲起了这个故事:“……我在去那家店铺前,已经去了很多家,但都被轰了出来,冷眼、嘲笑甚至是谩骂,几乎使我丧失了继续求助的勇气。其实,不瞒大家……那个中午我看到店铺里的男人睡着了,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
从未有过的邪念——偷一笔钱,甚至我当时想,即使在这里不成功,我也要在下一个地方得到它。然而那个男人平和地接纳了我,他给了我钱,更重要的是,他那句‘至少他的琴声是纯洁的’像一道耀眼的光芒,映照在我的心灵深处,荡涤着我内心的尘垢,把我从那个危险的边缘拉了回来。”
12“是的,”他说。“一颗在困境中的心灵本已脆弱,但在人性这双大手的爱抚下,即将跌倒的生命又重新站了起来,因为没有一个灵魂自愿蒙尘。”
(选文有删改)
.开头的环境描写对后文的情节发展有什么作用? (3分)
.第⑩段中那位老师说他当时“心里陡然升起了一种从未有过的邪念”,前文的哪些具体描写可以看出他当时有过“邪念”? (3分)
.文中两次描写店铺女主人的作用是以女主人的                 反衬男主人的                  (2分)
.根据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回答下面两个问题。(6分)
(1)第⑧段中写道“听了年轻人的一番话,男人这才明白了”,此时男人明白了什么?
(2)第⑩段中写道“一曲终了,男人觉得他已明白了一切”,此时男人又明白了什么?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链接材料,围绕“当今社会需要‘人性的爱抚”’这个话题谈谈你的认识。(要求见解深刻,理由充分,字数不超过100字) (4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消声混凝土”让公路没噪音
噪声与空气污染及水污染,并列为破坏环境的三大杀手。特别是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公路噪声成为人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近日,德国科学家宣布,他们已经发明了“消声混凝土”,
在德国的部分路段上铺设了能使交通噪音明显降低的开孔型沥青。它之所以可以降低噪音,是因为公路表面有许多微小的孔隙,可以“吞食”车轮滚动时发出的声响。这一技术利用了声学上所谓的“排气效应”。当轮胎在路面上滚动时,会排挤与路面接触点上的空气,发出声响。而如果路面上有许多半露出来的孔隙,那么排气效应就不再发生,这样就达到降低噪音的目的了。
开孔型沥青有一个很大的缺点,那就是时间一长,沉甸甸的载重卡车会在路面上压出一道道轮印。路面的孔隙会封塞,长久下去,公路上的噪音又会重新变大,差不多8年之后,它就和常规的沥青公路没有什么区别了。与此相比,混凝土铺成的路面就结实多了。
德国科学家发明了两种“消声混凝土”,第一种“消声混凝土”可称为“空隙型混凝土”,第二种可称为“细槽型混凝土”。“空隙型混凝土”利用的原理和开孔型沥青相似,也是利用微小的孔隙。在生产混凝土时不没有使用颗粒大小在0到4毫米之间的沙子和粉尘。也就是说,这种路面是由小石子组成的,而石子和石子之间有许多空隙。”研究人员称:“‘空隙型混凝土’的情况会怎样,我们现在还不清楚。我们希望混凝土的脏污程度不会像沥青那么厉害。沥青里含有强粘结剂,用来粘结石子。这种粘结剂会使灰尘和脏物也被牢牢地粘在上面。而‘空隙型混凝土’没有粘结剂的问题,所以我们希望它的使用期限会比开孔型沥青更长。”
目前,科学家们对另外一种减噪音混凝土的使用效果已经很有把握了,那是一种经过特殊处理的水洗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细槽型混凝土”的具体生产过程是这样的:先做出普通的水洗混凝土路面,然后再用刷子刷它的表面,把上面的添加物刷掉。这样处理之后,便会出现一个平整的路面,没有很明显的上下起伏,或者是坑坑洼洼。随后,修路工人再在这样的表面上纵向铣出一道道的细槽。这些细槽的作用是,车轮滚压过来的时候,空气可以流进去;车轮滚走以后,空气又可以被放出来。这样,生成噪音的排气效应便会有所缓解。此外,这种混凝土的造价要低于“空隙型混凝土”,也更容易铺设。声学专家认为,这种纵向沟堑的筑路方式,对卡车运输特别有利。有关部门已经计划在高速公路的右车道上,也就是大卡车主要行驶的车道上,使用这种路面。
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张建平认为,从理论上说德国的实验为减低交通噪声提供了新的途径。我国也应加强这方面的研究。但同时,面对日益严重的噪声问题,还需全社会共同努力。 
、什么是“排气效应”。
、根据文中第④、⑤段提供的信息,概括填写。
空隙型混凝土与开孔型沥青相比,优点是:                                        
细槽型混凝土与空隙型混凝土相比,优点是:                                        
、为什么文章在介绍消声混凝土前先介绍开孔形沥青?
.文中两种消声混凝土哪一种更有发展前途?为什么?简述理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回答12-16题(共l6分)
把茄子认真演好
张颖异
  高中毕业后,他没有考上大学,于是,从山东淄博农村老家来到上海找工作。在人才济济的大上海,他这个仅有高中文凭的年轻人找了几个月,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眼看带来的钱就要用完了,他心情非常郁闷。由于他身高一米八三,长得也很精神,最终,在老乡的帮助下,他去了一个高档住宅小区做保安。
  做保安,不但值班辛苦,挣钱也不多,还非常“受刺激”,因为整天看着业主们住豪宅开好车,他心情特别不好,越想越觉得自己这份收入微薄的工作没有什么干头,越想越觉得活得很憋屈,于是,上班的时候无精打采的。
  后来,他被安排到一栋楼的大门口值班。见他工作没有精神,整个人显得自暴自弃,一天,住在这栋楼的一个电影导演从他面前经过的时候,停了下来,导演拍了拍他的肩,语重心长地对他说了一句话,他的脸一下子红了,然后连连冲导演连连道谢。
  从此,他工作认真起来,执勤的时候,遇到老年业主出入不便,他总是热情地过去搀扶。遇到下雪天,他总是大清早起来,把整栋楼的周围清除得干干净净,业主们看在眼里,心里暖暖的,觉得这个保安工作真是负责,一些业主就开始给小区物业公司打电话表扬他。
  他值班的时候,不但围绕着这栋楼巡视,还经常仰起头向上看,看看这栋楼的高层住户家里有没有异常情况。同事都觉得他工作认真得过分了,根本没有必要向上看,也不嫌脖子疼!上面除了阳台还是阳台,有什么好看的?
  但是,他觉得一个好保安应该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应该多方面观察。他不顾同事的嘲笑,值班的时候,依然抬头用眼睛警惕地扫视这栋楼的高层。
一天,当他习惯性地仰头张望的时候,还真的发现了新情况:十三层,一个三岁左右的孩子身子正吊在阳台的外面,两手抓着阳台的水泥护栏,情况非常危急!孩子的力量很有限并且也难以持久,随时都有坚持不住而松手坠落的可能,他以惊人的速度飞奔过去,站在孩子的正下方。就在他刚刚到达这个位置,两手再也支撑不住自身体重的孩子坠落了下来,他眼睛死死地盯着快速下落的孩子,伸出胳膊去接。孩子掉下后,砸在他伸出的双臂以及肩膀上,由于惯性而产生的的巨大冲力,他被砸晕在地,但是,这个三岁的女童只是受了点惊吓外,居然没有受到任何的皮外伤。
后来经过了解,这个女孩的母亲见孩子在熟睡,于是悄悄地出去到市场买菜,没有想到,她走后,孩子很快醒了,孩子找不到妈妈,很着急,在慌乱中,居然爬过阳台的护栏,出现了惊险的一幕……
小区保安惊险救女童的故事很快传遍了整个小区,又通过报纸传遍了整个城市,他一下子出名了。他工作的物业公司见他工作这么认真,平时的口碑也非常好,临危的时候表现得如此果断勇敢,于是,提拔他为保安队长。
  当了保安队长后,他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加强了小区巡逻,以前对进入小区的外来人员,登记只是流于形式。他做了保安队长后,对来客登记加强了管理,并且亲自抽查监督来客登记情况。从此,小区的治安彻底好了起来,他做保安队长后,小区再也没有发生过入室盗窃的情况。
  很快,他这个保安队长就出了名。一家物业公司见这个小伙子工作如此认真负责,就聘请他过来作副总,负责小区的安全保护以及小区停车场的管理。
  一个月薪九百的普通保安经过六年的努力,成为了月薪八千的物业公司副总,当初那个导演的一句话改变了他的命运。导演当初是这么说的:“小伙子,把茄子认真演好,所有带紫色的角色都会来找你。”这句话说得非常对,他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保安之后,保安队长、负责安保的物业公司的副总等角色,真的都来找他了……
.本文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请简要概括。(3分)
.“一天, 当他习惯性地仰头张望的时候,还真的发现了新情况”,其中加点的“习惯性地”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最后一段的画线句 “把茄子认真演好,所有带紫色的角色都会来找你”耐人寻味,请谈谈你的理解。(4分)
.本文的题目“把茄子认真演好”,有哪些妙处呢(3分)
.假如文中的导演是一位著名的画家(音乐家、建筑设计师、教授……),他会怎么鼓励小保安呢?(3分)
导演说:“小伙子,把茄子认真演好,所有带紫色的角色都会来找你。”
_______说:“小伙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7-11题(共12分)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②于是有人慨叹曰: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③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④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⑤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⑥“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⑦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⑧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⑨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作者的观点是                ,他批判的观点是                ,本文的论证方式是               。(3分)
.画线句“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中的“一味”去掉好不好?为什么?(3分)
.说说第⑤段中“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中的“中国人”的含义。(2分)
.请写出⑤--⑧段的论证过程。(2分)
.第⑧段中说“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的确,在当今,“中国的脊梁”也不少,请你举出一位这样的人物,并简要说说他的事例。(2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四)阅读《苦难的价值》,回答20-23题
苦难的价值
皮 铎
1人生的珍贵在于每个人只有一次,理应活得潇洒轻松,然而,多数人却不能如愿以偿。饥饿、疾病、失恋、流浪等烦恼,常常缠绕着人生。因此才有人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
生活告诉人们,自然界的季节可以重复,拉断的琴弦可以更换,演糟了的戏可以重排,唯独人生没有第二次。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这是一个活着的人必须回答的课题。当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在1944年圣诞节到1945年元旦的一个星期当中,德国集中营里的死亡率大为增加。为什么?人们分析这种现象并非因为环境恶劣,而是因为大多数俘虏都抱着一个天真的希望,以为他们会在圣诞节重归故里。当佳节渐渐逼近时,佳音依然杳然,于是他们万念俱焚,大大削弱了身体的抵抗力而引起大批死亡。哲学大师尼采有句名言:“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几乎任何痛苦都可以忍受”。相反,看不到个人生命的目标,觉得活下去没有什么意义的人是最悲惨的。而这种人在听到鼓励和敦促时的典型反应便是:“我这辈子再也没有什么指望了。”假如一个人在困境中有如此感受,那将是一首生命的挽歌。
3记得一位恩师在我逆境时曾对我说:“人出世的第一声是啼哭,而不是笑!”十多年过去了,这句富有深刻哲理的话,至今记忆犹新。是啊,人世间找不到十全十美的事物,人生经受苦难折磨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活出意义来》一书的作者弗兰克博士,曾是二次大战中集中营里的一名囚犯。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里,就是被送入毒气室,一家人仅有他和妹妹得以幸存,但他的精神和觉悟,却在烈火中冶炼出了真金。这位精神医学家在惨绝人寰的环境里经过观察研究,终于写出了揭示人类命运的这部精神产品。山东聊城有一位青年高考落榜后,面对一贫如洗的家境、疾病缠身的父母,毅然走出家门去济南捡破烂为生,一干就是八年,常常居无定所,食不果腹,寒冬腊月蜷缩街头也是常有的事。为了维持全家人的生活、供弟弟读研究生,他竟然将自己每天的生活标准控制在一元以下,艰苦的生活条件使他的体重下降到45公斤。然而,硬是靠着对生活的信心,他一面拼命挣钱,一面勤奋学习,先后在全国有影响的报刊上发表了几十首诗歌。作家出版社还专门为他出版了个人诗歌专集,他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上了山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圆了他多年的大学梦。
4可见苦难与不幸是人生的伴侣。轻易得到的幸福,人们往往不知珍惜;只有经历过不幸的人,才知道幸福的珍贵。苦难的意义正在于此。
5生命科学家告诉我们,时间与空间才是恒定的主人,人只是匆匆的过客。只有我们自己成为人生的真正主人,才能从容面对苦难,才能创造出无悔的人生,才能去追求高质量的人生。
.“人出世的第一声是啼哭,而不是笑!”这句话富有深刻的哲理,其含义是什么呢?
.如何面对人生的苦难,这是一个活着的人必须回答的课题,然而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答案,请结合文章内容写出两种不同答案。
.为了证明论点,作者从正面举了哪些例子?请你用简洁的语言再举一例。(举例字数不超过80字)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阅读《狼性》,回答15-19题
狼 性
尹全生
隆冬时节,北国边陲的禅山屯银装素裹。陶大夫的侄子在大城市混阔了,不远千里回到禅山屯,要接父母到城里去享清福。
回乡的当天晚上,侄子提着礼品来看望陶大夫。寒暄过后,侄子掏出一张处方,说近年来自己总感身体不适,可是经多家大医院检查,并没有发现明显疾患,无奈之下找到一位很有名的老中医诊断,开了这张处方。
年近六十的陶大夫中医造诣颇深,尤其擅长疑难杂症,方圆百里久负盛名。只是由于没有文凭,又看不惯大小城市医院的乱收费,他一直都在民间行医。
陶大夫在处方上扫了一眼:“既然是大城市名中医开的处方,你直接拿去抓药得了,为什么还要拿回来给我看?”
“我发现那老中医开处方时,思忖再三,欲言又止,神色很是古怪,而且,那老中医口头交代的药引子更古怪——狼心一个!”
“狼心?”陶大夫这才认真审视那张处方。审毕,他问侄子什么地方不适,一脸憔悴的侄子说:“我总感到心里发慌、发虚,吃饭不香,夜里还总是做噩梦,惊醒后浑身冷汗淋淋的。”
陶大夫把脉过后又逐字审视处方,审毕喃喃自语道:“真可谓命之理微,医之理亦微;天下至变者病也,至精者医也。”
“你是说这处方不对症?”
“这处方出自高人手笔,症既洞彻,药必效灵。你照处方抓药服用定可见效。不过……”陶大夫也是思忖再三,“不过,狼心难得啊。”
禅山屯四周山高林密,群狼出没,得狼心不是难事,可这一带早已禁猎。侄子说这天寒地冻时节不会有人巡山,即使被人发现了他也能摆平,请陶大夫再帮忙猎一只狼。陶大夫早年喜欢打猎,有猎狼绝技在身。他应承了侄子的要求后便开始准备猎狼用具:先宰了只鸡,将一把锋利的三棱刮刀沾上鸡血放到室外,待鸡血冻住后,将三棱刮刀再次沾血……如此反复多次,三棱刮刀的利刃被鸡血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
第二天,两人一道走进了白雪皑皑的山林。陶大夫选好猎狼场所后,先将刮刀头朝上插进雪地里,又从怀里掏出矿泉水瓶子,将水浇在刮刀旁,转眼间刮刀就被牢牢冻在雪地上了。之后,两人到下风头找地方隐蔽起来。
大雪封山,一只断了吃食的饿狼循着血腥味儿找到了刮刀。饿狼最先企图将三棱刮刀叼走,努力失败后,就迫不及待地用舌头舔刮刀。被舔化的鸡血散发出浓烈的血腥味儿,饿狼越舔越快,越舔越有力,三棱刮刀渐渐露出了锋利的刀刃,但狼并没有停止舔食。
侄子感到奇怪,悄声问陶大夫:“刀刃已经露了出来,它怎么还在舔?”
“狼的眼睛只顾观察四周动静,没发现已经舔到了刀刃——就是看到了刀刃它也不会停下的。”
侄子大惑不解,问这是为什么。陶大夫说狼嗜血成性,已经舔到了不顾一切的“忘我境界”,把不住自己舌头了。“而且,三棱刮刀的槽很深,虽然刀刃已经露了出来,但刀槽内遗留的鸡血还没舔净呢!”
远远看去,狼迅速抽动的舌头舔到了刀刃,舌头开始流血了,而狼仍然没有停止舔食。侄子忍不住又问:“那家伙难道不觉得疼?”
“狼本性贪婪,又正舔到兴头上,在血腥味的诱惑下,已经感觉不到疼了。我就是摸准了狼的本性,才琢磨出这一猎狼招数。”
“真是怪事——舌头血流如注,它竟不知道疼!”
“就是知道疼它也不会停止——这就如同世上的贪官赃官,明知道贪污受贿是犯罪,甚至可能掉脑袋,可是有几个肯收手的?”
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侄子的脑门儿上居然沁出了汗珠。
狼这时舔的实际上已经是自己的血了。它舌头上淌出的血越来越多,舌头抽动的速度也越来越快,因此淌出的血就更多……最终,贪婪的狼腿一软瘫倒在地上——它已经失血过多,垂垂死矣!
该过去拖死狼了,做药引子的狼心唾手可得,而侄子的双脚似乎被冻在了雪地上,痴呆呆地看着陶大夫:“我现在觉得,用狼心做药引子让人心里发怵。”
“听说你在外面当局长,对吧?”陶大夫也没去拖死狼,却拖住侄子要下山,“实话对你说吧:那服中药本来就不需要,药引子更不需要——狼心、良心只差一个偏旁啊!那老中医的用意你难道现在还不明白?”
(《微型小说选刊》)
.文章写老中医开处方、陶大夫看处方的情节有何用意?
.为什么零下二三十度的冰天雪地里,侄子的脑门儿上居然沁出了汗珠?
.陶大夫打狼是为侄子作药引子,为什么打死狼后“没有去拖狼,却拖住侄子要下山”?
.如何理解小说中陶医生说的“狼心、良心只差一个偏旁啊!”这句话?
. 请根据病人的症状给病人做个“诊断”并写出治疗办法。
诊断症状:                                                         
治疗办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阅读《可燃冰》,回答12—14题。
可燃冰
1国土资源部日前召开新闻发布会称,我国在青海省天峻县木里镇永久冻土带多次成功钻获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实物样品。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个在中低纬度冻土区发现“可燃冰”的国家,是继加拿大、美国之后第三个在陆域钻获“可燃冰”的国家。
  2青海发现了“可燃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那么究竟“可燃冰”是什么样的一种物质?为什么它的发现会带来这么大的轰动?
3其实,“可燃冰”不是冰。专家们称之为“天然气水合物”或者“气水合物”。它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混合产生的一种固态物质,是在一定条件下由水和天然气组成的类冰的、笼形结晶化合物。外形晶莹剔透,极像冰雪或固体酒精,点火即可燃烧。
4由于可燃冰含有大量甲烷等可燃气体,所以燃点很低,极易燃烧。
5可燃冰的热量很高,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量比煤、石油、天然气要多出数十倍,1立方米的“可燃冰”可以释放出164立方米的天然气。
6“可燃冰”的另外一个好处是,它还是一种“干净”的能源,“可燃冰”经过燃烧后,仅会生成少量的二氧化碳和水,避免了最让人们头疼的污染问题。
7据估算,“可燃冰”所含的有机碳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的2倍。全球蕴藏的常规石油天然气资源消耗巨大,预计在四五十年之后就会枯竭。能源危机让人们忧心忡忡,而可燃冰就像是上天赐予人类的珍宝,它年复一年地积累,形成延伸数千乃至数万里的矿床。仅仅是现在探明的可燃冰储量,就比全世界煤炭、石油和天然气加起来的储量还要多几倍。仅仅在海底区域,可燃冰的分布面积就达40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4。目前,世界上已发现的可燃冰分布区多达116处,其矿层之厚、规模之大,是常规天然气田无法相比的。科学家估计,海底可燃冰的储量至少够人类使用1000年。
8据国际科学界预测,它是石油、天然气之后最佳的替代能源。科学家们把可燃冰称作“属于未来的能源”。
. (1分)第6段中加点的“干净”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 (2分)指出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仅仅在海底区域,可燃冰的分布面积就达40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海洋总面积的1/4。(     ) (      )   
.( 5分)为什么可燃冰的发现会带来巨大的轰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选文,然后回答17-24题。
父亲的爱有多长
(1)她对父亲的记忆,是从5岁开始的。那天晚上,他和母亲吵架,她被吵醒后睡眼惺忪的从自己的卧室里走出来,迎面飞来一只杯子,正打在她的额角上,鲜红的血,顺着眼睛流下来。她还没哭,母亲已经吓得大哭起来,他也慌了,愣了片刻,才醒悟过来,慌忙地抱起她往医院跑。医院离家,大约有十几公里的路程。他一路飞奔,不断的有水珠落在她的脸上。他不停的叫她的名字,声音温柔而急切。她故意不理他,身体软软得瘫在他温暖的怀里。他急了,丫丫,你别吓我啊。她猛地用手攀住他的脖子,附在他耳边轻声说:"爸爸,以后别再和妈妈吵架好吗?"
(2)父亲笑了,笑着又哭了,他说:"丫丫,以后不许再吓爸爸……"他的声音有些哽咽,把她搂得更紧了。
(3)那以后,他果然在没和母亲吵过架。
(4)进入青春期,她长成一个亭亭玉立的姑娘,课桌的抽屉里常常有男孩子偷偷放进去的纸条。那一天,她慌慌张张地拿起书包上学,书包带突然断了,书本掉了一地。他蹲在地上帮她捡书,一张纸条悠悠的从树立掉出来,上面写着:"星期天一起去郊游,我等你。"纸条的主人,是她一直暗恋的男生。他将纸条拿在手里,看了又看。她脸红心跳,低眉垂眼不敢看他。他却什么也没说,将纸条折叠好,重新夹进去。
(5)星期天,她骑车跑了二十多公里,到郊外和那个男生会合。路上,天突然变了,雷鸣电闪,大雨如注。她冒雨赶到约好的地点,却空无一人。一个人站在荒郊野外,满怀的热情被雨水一点点浸湿,失望和恐惧交织在一起,终于忍不住哭了。却突然听到一个熟悉的声音:"丫丫别怕,爸爸来了。"
(6)那以后她再也没有对学校的男生动过心,她在心里发誓,以后找男朋友,一定要找他这样高大俊伟坚实可靠的男人。
(7)高二的暑假,和同学一起去玩。路上,她坐的那辆车和另一辆车相撞。父亲赶到医院时,她已经躺在手术室。手术清醒后再见到他,她几乎认不出他,他的容变得苍老而憔悴,眼角和嘴角一直在剧烈的跳动,一头黑发全变成了苍灰色,高大的身躯突然就佝偻起来。不过一夜之间,他就老了十几岁。
(8)医生的诊断结果:中枢神经损伤,截瘫,以后的日子将在床上过。他没敢把这个结果告诉她,自己在医院的厕所里抱着她的鞋号啕大哭,铁骨铮铮的他,完全像个无助的孩子。他整整在她的床前守了三个月,给她翻身,喂她吃饭,
(9)几个月后,他发现她腿上的肌肉开始萎缩。他终于不顾医生的高洁,执拗的要为她穿上鞋让她下地。他说:"丫丫,咱不能就这样认命,你得站起来!"他慢慢地把她移到床边,他和母亲一人扶她一只胳膊,努力的想让她站起来。可是她的身体不停的打颤,豆大的汗珠从脸上滴落下来,他们也累得气喘吁吁。但是他依然坚持着不肯放弃,坚持的结果是他摔倒在地,她也重重的跌倒在他的身上。
(10)她终于绝望,伏在他的身上歇斯底里地哭了起来。
(11)他长叹一声,老泪纵横……
(12)她的脾气变得格外暴躁,不过是妹妹穿了她以前穿过的裙子,她便不依不饶,掀翻了桌子,顺手操起一个酒瓶便往她身上砸去。他把妹妹挡在身后,酒瓶结结实实的砸在他的胳膊上,锋利的玻璃片划破了他的胳膊,血一下子就流了出来。他的手高高抬起,巴掌似乎就要落到她的脸上。她闭上眼睛,歇斯底里地喊:"打吧打吧,打死才好……我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他的巴掌并没有落下来,脚狠狠跺了一下,冲她怒吼:"你还要闹到什么时候?你瞧你那点儿出息!"
(13)那天晚上她辗转不眠,他在窗外拉了一夜的二胡,他把所有的愁绪都放进了曲子里,把二胡拉的凄切苍凉。她在他的哀伤里愧然落泪,她分明看到一颗被辜负的父亲的心,向外淌血。
(14)第二天吃早饭的时候,她对他说:"爸,到图书馆给我办个借书证吧。"他看着她,眼角和嘴角的肌肉又剧烈的跳动起来。他的手明显得颤抖了一下,夹的菜全掉在了桌子上。
(15)此后,每天午后,在通往图书馆那两条长着高大的银杏树的路上,常常看到一个中年男人推着一个女孩子。有时候女孩儿兴致勃勃地讲书里的故事,男人听着,安详的笑。
(16)她的第一篇文章,发表在市报上。他跑到报摊上,买光了当天所有的报纸,然后傻呵呵的站在街上,见人就发一份,重复着一句话:"今天的报纸上,有我女儿的文章。"他远远的看着,泪水一次次湿了双眼。
(17)那天父亲做了一桌的好菜,他还喝了酒。那时她病后父亲第一次喝酒,他醉了。醉意中,他抓住她的手,语无伦次地说:"丫丫,你是爸爸的骄傲……你不知道,爸当初有多担心你……"他趴在桌子上,像个孩子似的,"呜呜"的哭了。
(18)她用手轻轻抚过父亲满头的银发,那每一根发丝上,都写着一个父亲的煎熬与挣扎,担忧与呵护。她的泪水潸然而下。
(19)她恋爱了。对方是个中学教师,脾气很好,人也细心。结婚那天,按照当地的习俗,她是应该由父亲抱上车的,可她却到处找不到父亲。她很想跪在地上,给父亲磕个头,认认真真地跟他说一声:"爸,我走了。"可是父亲,并不给她这样的机会。
(20)婚车从父亲给她折白玉兰的小花坛旁经过,她突然看见父亲正在那个花坛前的台阶上蹲着,目光空洞地看着来往的车辆和行人,手在脸上抹了一下,很快又抹了一下,像是在擦泪。车走得很快,她不断地回头看着那个越来越远,越来越小的身影,泪一滴滴落在洁白的婚纱上。
(21)结婚第二年,她怀孕了。她的身体状况,是不允许生孩子的,丈夫和母亲轮番劝说她,她不为所动。于是母亲便"搬"来了父亲,父亲看着她只是说:"丫丫,你自己要当心啊!"
(22)她的反应很厉害,父亲便住在她家里,买了书,一天到晚研究怎样吃对她好,吃什么对孩子好。8个月,她被父亲养得面色红润,娇美如花。 
(23)将近预产期了,有一天晚上她突然心烦意乱,2点多起来去书房,打开客厅的灯,猛然发现父亲正在沙发上坐着。看见她,父亲紧张地问:"是不是不舒服?要不要去医院?"她看见茶几上的烟缸里满满的都是烟头,父亲笑笑说:"反正也睡不着,怕你有事情……" 
(24)临产,医生说要剖腹产,让丈夫在手术单上签字,父亲一再叮嘱:"如有意外,一定保大人。"那天夜里,父亲说什么也不肯回去,他在病房外面的长椅上坐了一夜。凌晨3点,终于听到孩子响亮的哭声,护士出来说:"是个女孩儿,母女平安。"父亲激动地在走廊里搓着手来回地走,却只走了两圈,就晕倒了。醒来后医生埋怨他,这么大年龄了,血压还这么高,跟着折腾什么?他却拉住医生问:"我女儿,她怎么样了?" 
(25)爱一个人,究竟能爱多长?张小娴说:"我们能够爱一个人比他的生命更长久,却不可能比自己的生命更长久。我们爱的人死了,我们仍然能够永远的爱他,但是只能够爱到我们自己生命终结的时候。"
(26)她想说,不,不是这样的。有一种爱,是会比他的生命更长久的,哪怕有一天,他的生命已经终结,他的宠爱和心疼,仍会长长久久地伴他一生--那是世界上最深沉博大的父爱啊。
.文章运用了怎样的写作顺序和记叙顺序?
.(14)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根据文中(20)段划线的句子,揣摩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试将其写出来。
.体会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她看见茶几上的烟缸里满满的都是烟头,父亲笑笑说:"反正也睡不着,怕你有事情……" 
.阅读文章第(7)段至第(17)段,将下列表格中空缺的内容补充出来。
主要情节       让女儿站起来   女儿绝望脾气暴躁   
父亲感情变化   悲伤            不放弃          无奈怒吼   
.试举例分析分析父亲的性格特点。
.结尾段有什么作用?
.你是如何理解父爱的?请举例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二)文学作品阅读
目 送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向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去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                                                                         
                                                                          
(作者:龙应台 选自《目送》有删减)
.作者在文中叙述了三个目送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一、三个故事的内容。
                                                                                 .本文文字质朴隽永。请品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
                                                                                    
.文中不止一次提到“门”,请说说第⑧段波浪线句中加点词“门”的含义。
                                                                                    
.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作者在第三个故事中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第⑨段画线处省去了原文的结尾。请你拟写一个符合本文意蕴的结尾(不超过90字)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