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3)既出,得其船,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4)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解释加点词
(1)不足为外人道( )(2)欣然规往( )(3)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4)处处志之( )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欲穷其林欲与天公试比高 | B.初极狭,才通人阡陌交通 |
C.便舍船屋舍俨然 | D.渔人甚异之水陆草木之花 |
翻译下列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中的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用原文回答) ,
第②段中“乃大惊”显示出桃花源人与外世隔绝久远,还有哪句也显示了这一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原文回答 )
你觉得文末写再寻桃花源,“不复得路”,有什么言外之意?
答:
阅读文言文《愚公移山》,回答小题。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返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义。
(1)惩山北之塞 ( ) (2)甚矣,汝之不惠。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本文语言简洁,但也生动。请你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下面这一劳动场面描绘出来。
(愚公)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_______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读了这则寓言故事,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请联系生活实际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划横线的字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②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
③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
④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 )
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从全文看,第四段引用歌谣的作用是什么?
阅读文言文,完成后面问题。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 直 左 手 执 卷 末 ,右 手 指 卷 ,如 有 所 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解释下面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①佛印绝类弥勒 类: ②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诎:
③如有所语 语: ④右手执卷端 卷端:
翻译句子。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上文具体描写了"船头"和"舟尾"人物各异的情态,其目的是
文言文阅读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言语》)
解释加点词。
公欣然曰( ) (2)即公大兄( )
翻译句子。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
有人说“未若柳絮因风起”写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
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灌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 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任选两小题 2分)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 (2)、陶后鲜有闻 ( )
(3)可爱者甚蕃( ) ( 4).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对《爱莲说》内容和写法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以爱莲之情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同时还表达了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
B.文章浓墨重彩描绘了莲的气度,莲的风节,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寄托了作者对理想人格的肯定和追求。 |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的高尚品质。 |
D.文章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将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
(1)《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2)、文中最能概括莲的高贵品质的一句话是: 。
翻译下面的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淸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文章题目为“爱莲说”,为何还写了“菊”和“牡丹”?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友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①与人期行( ) ②去后乃至( )
③相委而去( ) ④元方入门不顾 ( )
下列“而”的用法与其它句子不同的一项是( )
A.温故而知新 B 择其善者而从之 C.相委而去 D.学而不思则罔
翻译句子。
(1)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2)友人惭,下车引之。
友人出口伤人,元方从 、 两方面进行反驳。“元方入不门顾”以表示元方 。
有人认为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却“入门不顾”不够礼貌,你认为呢?
三峡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解释下列加点的字。
(1)沿溯阻绝( ) (2)或王命急宣( )
(3)略无阙处( )
翻译下列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李白诗“两岸猿声啼不住”,在本文中具体描述的句子是 。
第三段写三峡春冬景色时,既描写了“ ”的静景,也描写了“ ”的动景,动静结合,相得益彰。
如果你有机会去三峡旅游,你会选择哪个季节前往?为什么?请用自己的话说明理由。
大道之行也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选贤与( j ǔ )能 | B.讲信修睦( mù) |
C.货恶其弃于地也(wū ) | D.男有分( fèn) |
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盗窃乱贼而不作中间力拉崩倒之声,火爆声,呼呼风声,百千齐作 |
B.故外户而不闭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
C.是谓大同自是指物作诗立就 |
D.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之行也 |
翻译句子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选文构想的理想社会具有哪些特点?
联系生活谈谈你对古代“大同”社会与今天的“大同”社会的看法。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的题。(共10分)
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陈胜、吴广借次当行 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
B.会天大雨,道不通,非已失期会宾客大宴,于厅室之东北角,施八尺屏障 |
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乃丹书帛曰 |
D.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
把“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翻译成现代汉语。
下列对文段内容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
A.陈胜在众人因雨逾期而面临被杀厄运之时,决定发动起义,可见他决策的果断。 |
B.陈胜能够看出天下百姓对秦王暴政和二世继位的不满情绪,足见他审时的敏锐。 |
C.陈胜认为打着扶苏的旗号并依靠项燕的威望就能复兴秦国,足见他某事的睿智。 |
D.陈胜起义前亲自去占卜,置丹书于鱼腹,派吴广篝火狐鸣,足见他处事的周全。 |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蚊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写进( )里。(每小题0.5分,共3分)
⑴项为之强 ⑵果如鹤唳云端
⑶以丛草为林 ⑷兴正浓
⑸方出神 ⑹驱之别院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课文详细叙述了两件自以为有“物外之趣”的事情:一是“戏蚊于帐中”看到“_______________”景象;二是“______________” 遇到“庞然大物”的经过。文中能体现课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观察细致,想象奇特;语言简朴、自然,所以文章真实、生动,使人如见如闻。 |
B.本文是追记童年生活的一篇极有情趣的散文。 |
C.本文采用了先总后分、点面结合的结构形式,紧扣“童趣”这一线索,使文章前后呼应,脉络清楚。 |
D.本文围绕中心选材,详略得当。主体部分写得详尽具体,记叙了三件趣事,四幅图画。突出“记趣”。 |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的题。
(甲)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③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观水有术,必观其澜。日月有明,容光必照焉。流水之为物也,不盈科不行;君子之志于道也,不成章不达。”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不亦说乎( ) (2)温故而知新( )
(3)登东山而小鲁( ) (4)观水有术,必观其澜( )
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论语》中“博学而笃志”告诉我们要广泛学习,志向坚定。《孟子》“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则暗示我们 。
《论语》《孟子》两部著作语言非常经典,很多成语亦源自其中,请从所提供的文段中各写一个成语。出自《论语》中的成语: ;出自《孟子》中的成语: 。
经过了两千多年,孔子和孟子的话仍然闪烁着夺目的光彩。请从所提供的材料中任选一句,谈谈对你的启发。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
晏婴者,齐人也,为世人所重。一日,晏子方食,景公使使者至。分食食使者,使者不饱,晏子亦不饱。使者反,言之公。公日:“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寡人不知,是寡人之过也。”使吏致千金与市租,请以奉宾客。晏子辞。三致之,终再拜而辞。又一日,晏子欲逐①高缭。左右谏曰:“高缭之事汝三年,汝未尝与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②之人也,四维③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④吾过,是以逐之也。”
【注释】①逐:驱赶,辞退。②仄陋:狭窄浅薄。③维:维系。引申为扶助。
④弼:纠正。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晏子方食: (2)使者反:
(3)高缭之事汝三年: (4)是寡人之过也:
下面四项中加点字解释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景公使使者至 / 晏子使楚 | B.言之公 /四维之然后能直 |
C.是以逐之 / 可以为师矣 | D.未尝与爵位而逐之/ 至之市,而忘操之 |
翻译下面句子。
晏婴者,齐人也,为世人所重。译:
从上文可以看出晏子具有哪些难能可贵的品质?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