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宋濂尝与客饮,帝①密使人侦视。翌日,问宋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②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③欺。”间④问群臣臧否⑤,濂惟举其善者。帝问其故,对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
【注释】①帝:指明太祖朱元璋。②馔(zhuàn):饭食。③朕(zhèn)皇帝自称。④间(jiàn):秘密,暗中。⑤臧(zāng)否(pǐ):褒贬,即好坏。
解释下列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⑴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 ⑵色愈恭,礼愈至( )
⑶濂具以实对( ) ⑷善者与臣友( )
翻译下面句子。
⑴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⑵笑曰:“诚然,卿不朕欺。”
说说你读了【乙】文后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 ,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在横线上填空,使课文完整。
本文中可以概括全文内容的句子是 。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线词意思。
⑴从流飘荡( ) ⑵望峰息心( )
⑶经纶世务者( ) ⑷窥谷忘反( )
翻译下列句子。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对本文的感情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表现了作者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
B.流露了作者否定仕宦生活的意思。 |
C.作者幻想逃避现实,寄情山水,有想过隐居生活的消极处世思想。 |
D.作者为了功名利禄极力攀高,只因太累,寄情山水以放松身心。 |
牧竖①拾金
刘元卿
有牧竖,敝衣蓬首赤足,日驱牛羊牧冈间,讴而乐,意惬甚,牧亦善。一日,拾遗金一饼②,内衣领中。自是歌声渐歇,牛羊亦时逸,心患失金,斯乃为金所累也。
注释:①牧竖:牧童。 ②一饼:一块。
解释加线的字。(4分)
⑴敝衣蓬首赤足( ) ⑵讴而乐( )
⑶心患失金( ) ⑷自是歌声渐歇( )
牧竖“歌声渐歇,牛羊亦时逸”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回答)这篇文章给我们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安石《伤仲永》)
解释加线的字。(2分)
(1) 指物作诗立就( ) (2)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
对下面句中加线“之”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忽啼求之(指书具) | B.不能称前时之闻(的) |
C.借旁近与之(他,指仲永) | D.余闻之也久(他,指仲永) |
翻译下列句子。(3分)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请用原文回答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秦穆公亡马
秦穆公亡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闻食马肉不饮酒者,伤人。”乃饮之酒。其后,穆公伐晋,三百人者闻穆公为晋所困,椎锋争死,以报食马之德。于是穆公获晋侯以归。
解释下列句中加线的词:
A.秦穆公亡马( ) | B.得而共食之( ) |
C.闻穆公为晋所困( ) | D.乃饮之酒( )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君子不以畜害人。 (2)吏逐得欲法之。
你认为秦穆公是个怎样的人?
小石潭记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解释下列加线的词语:
A.影布石上() | B.潭中鱼可百许头() |
C.乃记之而去() | D.斗折蛇行()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下列句子中的“以”和“以其境过清”一句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全石以为底 | B.计日以待 | C.以衾拥覆 | D.以中有足乐者 |
本文作者通过对小石潭石、水、鱼、树木的描绘,突出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从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境?(2分)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选自《聊斋志异·狼》)
【乙】
两牧竖①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②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③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选自《聊斋志异·牧竖》)
【注释】①牧竖:牧童。竖,童仆。②跑:兽类用足扒土。同“刨”。 ③奄奄:气息微弱的样子。
下列句子中,加线字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一犬坐于前(狗) | B.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 |
C.谋分捉之,各登一树(捕捉) | D.意甚仓皇(神情) |
下列句子中意思和用法都相同的两项是
A.后狼止而前狼又至而顷刻两毙 |
B.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盖以诱敌 |
C.乃悟前狼假寐乃舍此趋彼 |
D.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久之不动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竖下视之,气已绝矣!
同是人与狼的较量,屠户与牧竖对狼的做法,你更赞同哪一种?为什么?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①师之。时②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③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④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
【注释】①翕然:一致。②时:即杨时。③赴告:报丧。④游酢:人名,北宋文人。
(选自《宋史·杨时传》)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走送之(跑) | B.致书以观(得到) |
C.翕然师之(老师) | D.以书赴告同学者(信)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 于藏书之家 见颢于颍昌
B.乡之先达 于熙、元之际
C.俟其欣悦 其归也
D.致书以观 以书赴告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
(2)以师礼见颢于颖昌,相得甚欢。
甲乙两文都写了天气的寒冷,其写作目的是否相同?为什么?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1)可爱者甚蕃( )(2)亭亭净植( )(3)不蔓不枝( )(4)濯清涟而不妖( )
下加线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A.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权谓吕蒙曰 B.陶后鲜有闻 芳草鲜美
C.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其纹理皆有可观者 D.未果,寻病终 果如鹤立云端
翻译下面句子
(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
(2)莲,花之君子者也 。
(3)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本文主要写的是“莲之爱”,为什么还要写“菊之爱”、“牡丹之爱”呢?
,
。
文中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农妇与鹜
昔皖南有一农妇,于河边拾薪,微闻禽声,似哀鸣,熟视之,乃鹜①也,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妇奉之归,治之旬日,创愈。临去,频频颔之。似谢。月余,有鹜数十来农妇园中栖,且日产蛋甚多。妇不忍市之。即孵,得雏成群。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注释]①鹜:野鸭子。
下列句子加线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妇不忍市之(卖) | B.似哀鸣,熟视之(仔细) |
C.频频颔之(点头) | D.频频颔之,似谢(道歉) |
下列句子中加线的词的意思相同的两项是
A.疑其受创也安求其能千里也 |
B.于河边拾薪不戚戚于贫贱 |
C.且日产蛋甚多盖余之勤且艰苦此 |
D.熟视之,乃鹜也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意思。
(1)妇就之,见其两翅血迹斑斑,疑其受创也。
(2)二年,农妇家小裕焉,盖创鹜之报也。
从这则短文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请结合文中内容作简要分析。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
下列停顿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B.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
C.余闻之/也久 | D.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
下列加线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自以为大有所益 |
B.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安能辨我是雄雌 |
C.于舅家见之见往事耳 |
D.复到舅家问焉非复吴下阿蒙 |
翻译。(共4分,每小题2分)
(1)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
(2)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
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三个阶段?请简要概括:
①方仲永年幼时天资过人,具有非凡的作诗才能。
②
③
仲永“泯然众人”的原因有哪些?请用原文语句回答。由此,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线的字。
①去后乃至 ②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③尊君在不 ④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文中元方从哪些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文末“友人惭”的原因是什么?
友人已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 ,这样做过分吗?为什么?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宋]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予初十日到郡,连夜游虎丘①,月色甚美,游人尚稀,风亭月榭间,以红粉笙歌② 一两队点缀,亦复不恶。然终不若山空人静,独往会心。尝秋夜坐钓月矶③,昏黑无往来,时闻风铎④,又见佛灯隐现林梢而已。及今年春中与无际偕访仲和⑤于此。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不复饮酒,亦不复谈,以静意对之,觉悠然欲与清景俱往也。生平过虎丘才两度,见虎丘本色耳!
([明]李流芳《游虎丘小记》,有删改)
[注]①虎丘:苏州名胜。②红粉笙歌:指歌女奏乐唱歌。③钓月矶:在虎丘山顶。④风铎(duó):悬于檐下的风铃。 ⑤无际、仲和:作者的友人。
下列加线词意思不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月色入户木兰当户织 |
B.然终不若山空人静若听茶声然 |
C.时闻风铎如闻泣幽咽 |
D.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后遂无问津者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夜半月出无人,相与坐石台。
用“/”给下面文句断句,要求根据语意划出一处。
及 今 年 春 中 与 无 际 偕 访 仲 和 于 此
[甲]文作者苏轼与其父_______、其弟_______并称“三苏”,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文段末尾三句话抒写作者的心情和感受,点睛之笔是“_______”二字,反映了他失意苦闷而自我排遣的心理活动。
将【甲】文中空缺的语句填写在下面横线上,并赏析其妙处。(3分)
赏析: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节选自《鱼我所欲也》)
(乙)晏子谏景公
景公①之时,雨雪三日而不霁②。公被狐白之裘,坐堂侧陛③。晏子入见,立有间。公曰:“怪哉!雨雪三日而天不寒。”晏子对曰:“天不寒乎?”公笑。晏子曰:“婴(晏子自称)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温而知人之寒,逸④而知人之劳,今君不知也!”公曰:“善,寡人闻命⑤矣。”乃令出裘发粟,与饥寒。
——(选自《晏子春秋》)
注释:①景公:齐景公。②霁:雨雪停止,天放晴。③堂侧陛:堂,朝堂。陛,台阶。
④逸:安乐,安闲。⑤闻命:齐景公自谦的话,意为听您的话。
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线词语的意思。
(1)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加:
(2)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得:
(3)公被狐白之裘 被:
(4)乃令出裘发粟 裘:
翻译下列句子。
(1)此之谓失其本心。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婴闻古之贤君,饱而知人之饥。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文段(甲)中画线句子强调的是:
文段(乙)所讲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阅读《孙权劝学》。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解释下面加线的词语
(1)权谓吕蒙曰( ) (2)见往事耳( )
(3)及鲁肃过寻阳( )(4)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
下加线字的含义如今相同的一项是( )
A.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B.但当涉猎。
C.见往事耳 D.卿言多务,孰若孤。
翻译下面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2)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下面三句话各体现了说话人的什么语气?
(1)“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鲁肃为什么与吕蒙“结友”?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