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荣累之辨
(东汉)王充
高士所贵,不与俗均,故其名称,不与世同。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身通而知困,官大而德细,于彼为荣,于我为累。偶合容说,身尊体佚,百载之后,与物俱殁,名不流于一嗣,文不遗于一札,官虽倾仓,文德不丰,非吾所臧。
  (王充《论衡 . 自纪》)
.翻译下面的句子。
身与草木俱朽,声与日月并彰;行与孔子比穷,文与杨雄为双,吾荣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不赞赏怎么样的人?用自己的话简要概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文言文阅读(每题2分,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第6至10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
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乃悟前狼假寐(睡觉) B.屠暴起(暴躁)
C.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攻击) D.止增笑耳(只有)

.选出下列句子中的“以”与“以刀劈狼首”中的“以”意思相同的一项。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C.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D.固以怪之矣

.选出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

A.少时,一狼径取,其一犬坐于前(一会儿,一只狼从小路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
B.久之,目似瞑,意暇甚(过了一会儿,那只狼的眼睛仿佛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C.途中两狼,缀行甚远(路上遇到两只狼,远远地跟着屠户)
D.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另一只狼正藏在柴草洞里,想要钻

过去从后面对屠户进行攻击)
选出对课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

A.文章主要告诉我们,对待狼一样的恶势力,我们先作让步,如果其得寸进尺,贪得无厌,就应该勇敢地进行斗争。
B.文章的基本情节依次是:遇狼——御狼——惧狼——杀狼。
C.“投以骨”和“复投之”表现了屠户对狼的怜悯和抱希望。
D.“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和“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狡猾。

.选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A.《聊斋志异》是清代蒲松龄写的一部文言文短篇小说集,“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多为鬼狐的故事。
B.“暴起”“劈”“转视”“断”等动词表现了屠户勇敢机智的斗争精神。
C.本文故事情节生动曲折,语言简练传神,主要通过心理描写刻画了屠户和狼的形象,给人以深刻的启发。
D.最后一段以议论为主,点明了全文的主旨,包含着讽刺的味道。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
出师表
诸葛亮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讳、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日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与臣论此事
B.亲贤臣,远小人/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D.不宜偏私/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从选文中看出诸葛亮对后主有两方面的担忧:一是刑赏偏私,使“口口口口”;二是 “口口口,口口口”。(用原文词句回答)
.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执法方面,诸葛亮主张惩罚“作奸犯科者”,奖赏“为忠善者”。
B.作者列举宫中府中的事例,突出郭攸之等人的忠诚,希望后主广开言路。
C.选文提及先帝“痛恨于桓、灵”,意在劝勉后主亲贤远佞,使汉室兴隆。
D.作者在文末叙写个人经历,是为了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表明自己的忠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附加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l~4题。
言默戒
杨时
邻之人有鸡夜呜,恶其不祥,烹之。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已而谓予日:
“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日:“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呜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①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日:“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故书之以为言默戒。”
【注】①时夜:司夜,指打鸣报晓。时,掌管。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或旦而不鸣 或:-
(2)皆足取祸也 取:_  ___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作者为什么认为鸡“鸣”与“不鸣”都是“自为不祥”?
.邻人烹鸡的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文言文《 岳阳楼记》 (节选),完成第10——14 题。(16 分)
①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喂,山岳潜形;商旅不行,墙倾揖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 咦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乎?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嗯!微斯人,吾谁与归?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 分)
① 薄暮冥冥  薄:                          ② 去国怀乡  去:  
③ 春和景明  景:                           ④ 长烟一空 一: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4 分)
①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② 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译文:
、“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2 分)
答:
、请写出选文中具体体现“二者之为”的两个短语,并说出“二者之为”所表现的胸怀与古仁人有何不同?(用原文回答)( 3 分)
答:
、请结合选段内容,简要分析第② ③ 两段对第④ 段的作用。(3 分)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两则文言文,完成6—9题
[甲]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昨游江上,见修竹数千株,其中有茅屋,有棋声,有茶烟飘扬而出,心窃乐之。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从竹缝中向外而窥,见青山江帆,苇洲耕犁,有二小儿戏于沙上,犬立岸傍,如相守者,直是山水大师画意,悬挂于竹枝竹叶间也。由外望内,是一种境地;由中望外,又是一种境地。予以为,学者诚能八面玲珑,千古文章之道,不出于是,岂独画乎?
(节选自郑燮《游江》)
[注]八面玲珑,原指屋子四面八方敞亮通明,此指多角度思考或欣赏。
.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
①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②醉翁之意不在酒  
③心窃乐之                      ④学者诚能八面玲珑
.下列语句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林壑尤/美 B.作亭/者谁 C.饮少辄/醉 D.昨/游江上

. 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次日过访其家,静坐久之。
.读懂山水
(1)山水风光,移步换景。乙段作者“由中望外”欣赏到怎样的美景?(用原文作答)(2分)
                                                                       
(2)山水风光,寄情寓理。甲、乙两段借山水各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联系文段谈谈。(3
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8题。
送东阳马生序
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
(1)录毕,走送之
(2)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
(3)四支僵劲不能动
(4)主人日再食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文中用“勤且艰”为概括自己的学习生涯。那么,作者在求学过程中遇到了哪三个方面的困难?请根据文意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作者在求学的过程中为什么能做到勤奋刻苦?请用文中的句子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秦巨伯
瑯琊①秦巨伯,年六十,尝夜行饮酒,道经蓬山庙。忽见其两孙迎之,扶持百余步,便捉伯颈著地,骂:“老奴,汝某日捶我,我今当杀汝。”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伯乃佯死,乃置伯去。伯归家,欲治两孙。两孙惊惋,叩头言:“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伯意悟。
数日,乃诈醉,行此庙间。复见两孙来,扶持伯。伯乃急持,鬼动作不得。达家,乃是两人也。伯著火炙之,腹背俱焦坼②。出著庭中,夜皆亡去。伯恨不得杀之。
后月余,又佯酒醉夜行,怀刃以去,家不知也。极夜不还。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乃俱往迎伯,伯竟刺杀之。  
(选自《六朝志怪小说选译》)
注释:①瑯琊: 古郡名,治所在今山东省胶南县。
②坼:裂开。
.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组是

A.伯思惟某时信捶此孙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乃置伯去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C.伯意悟目似瞑,意暇甚
D.夜皆亡去广故数言欲亡

.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怀刃以去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B.其孙恐又为此鬼所困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
C.乃是两人也陈涉乃立为王
D.伯恨不得杀之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

.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巨伯的孙子虽挨过爷爷的打,但并没有因此而怀恨,反而在深夜出去迎接他,可见他们是很懂事的孩子。
B.秦巨伯曾经识破鬼的骗术,并捉住它们把它们放在火上烤得腹背俱焦,但最终还是误杀了两孙子。
C.选文中鬼共三次假扮秦巨伯的孙子,因为秦巨伯好酒常醉,共有两次被鬼所骗。
D.这篇文章说的是人妖易混,若辨别不清,就会干出错杀无辜,放纵鬼魅的事情来。

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和教材上学过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子孙,宁可有此?恐是鬼魅,乞更试之。(《秦巨伯》)
译文:                                                                     
                                                                              
(2)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出师表》)
译文: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隆中对   陈  寿
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汉室倾颓,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亮答曰:“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此殆天所以资将军,将军岂有意乎?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刘璋暗弱,张鲁在北,民殷国富而不知存恤,智能之士思得明君。将军既帝室之胄,信义著于四海,总揽英雄,思贤如渴,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
先主曰:“善!”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
.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凡三往,乃见。因屏人曰     屏
(2)欲信大义于天下             信
(3)于是与亮情好日密           日
(4)愿诸君勿复言               愿
.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犹鱼之有水也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B.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
C.高祖因之以成帝业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唐雎不辱使命》)
D.曹操比于袁绍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

. 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翻译:                                                                    
                                                                                    
(2)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翻译:                                                                    
                                                                                    
.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隆中对策”前,作者先采用侧面叙写的方式衬托出诸葛亮的与众不同和非凡才智。
B.诸葛亮以高祖刘邦在益州成就帝业为例提示刘备可以将益州作为建立蜀汉大业的基地。
C.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既论及地理、经济、军事等因素,又提到了恤民和用贤的重要。
D.文章通过隆中对策这一核心事件,突出展示了诸葛亮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的远见卓识。

答:(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一文,完成15-16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下列句子中“与”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B.呼尔而与之
C.吾谁与归 D.吾与徐公孰美

.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表现了他怎样的心境?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10-14题。
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尉果笞广。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陈胜佐之,并杀两尉。召令徒属曰:“公等遇雨,皆已失期,失期当斩。籍第令毋斩,而戍死者固十六七。且壮士不死即已,死即举大名耳。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徒属皆曰:“敬受命。”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从民欲也。袒右,称大楚。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胜自立为将军,吴广为都尉,攻大泽乡,收而攻蕲。蕲下,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行收兵。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攻陈,陈守令皆不在,独守丞与战谯门中。弗胜,守丞死,乃入据陈。数日,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三老、豪杰皆曰:“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乃立为王,号为张楚。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节选自《陈涉世家》)
.用“/”给文中画线句子划分朗读节奏(只划三处)。
乃令符离人葛婴将兵徇蕲以东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吴广素爱人 素:          (2)将军身被坚执锐 身: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而戍死者固十六七
.这段文字首先叙述了发动起义的情形。下列选项中能正确概括其步骤的三个关键词是( )

A.并杀两尉失期当斩攻大泽乡 B.激怒其众召令徒属攻大泽乡
C.并杀两尉召令徒属为坛而盟 D.激怒其众皆已失期为坛而盟

.陈胜、吴广起义提出了“诈称公子扶苏、项燕”的策略,从而掌握了民心动向,请概括出这一策略的效果是从哪两个方面得到证明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鱼我所欲也》(节选),完成第12~14题。
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注】①有教材不分段。 ②有教材为“辩”。 ③有教材为逗号。 ④有教材为叹号。 ⑤有教材为逗号。 ⑥有教材为逗号。 ⑦有教材为“乡”。 ⑧有教材为冒号。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蹴尔而与之       蹴:                       
(2)是亦不可以已乎   已: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呼尔而与之   翻译:                                                        
.“此之谓失其本心”中的“此”指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三)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皆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选自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1)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似体(2)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3)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4)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1)本:根。(2)体:体悟。(3)虚受:虚心接受。(4)实:充实,充满。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可爱者甚蕃(    )  (2)陶后鲜有闻(     )
(3)贞以立志(      )  (4)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
.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译文:                                                        
(2)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
译文:                                                        
.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甲乙两文都用了□□的表现手法,甲文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乙文则主要运用了□□的表达方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0--13题。 (15分)
《送东阳马生序》(节选)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珠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緼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解释下列各项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无从致书以观     (2)门人弟子填其室
(3)持汤沃灌         (4)腰白玉之环
.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2)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文中具体从哪些方面叙述了作者求学的艰难?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作者在叙述青年求学经历时,插入“同舍生”优越的条件有何用意?你从中获得了哪些收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仪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炼,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注释】①仪轨:礼仪法度。②约:省减,简约。③权制:合乎时宜的制度。④服罪输情:认罪并表示悔改。⑤物:指人,百姓。⑥亚匹:同一流人物。亚:同类。
.判断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抚百姓,示仪轨                 抚:安抚,抚慰       (   )
(2)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             益:利益             (   )
(3)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             亲:亲人             (   )
(4)终于邦城之内,咸畏而爱之       爱:爱戴,拥戴       (   )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组是(   )

A.诸葛亮之为相国也 B.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 D.刑政虽峻而无怨者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请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
                          
.作者称赞诸葛亮是“识治之良才”,请结合课文《出师表》加以说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