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语文试题 / 文言文阅读
初中语文


左思,字太冲,齐国临淄人也。家世儒学。父雍,起小吏,以能擢授殿中侍御史。思少学钟、胡①书及鼓琴,并不成。雍谓友人曰:“思所晓解,不及我少时。”思遂感激勤学,兼善阴阳之术。貌寝②,口讷,而辞藻壮丽。不好交游,惟以闲居为事。
造《齐都赋》,一年乃成。复欲赋三都,会妹芬入宫,移家京师,乃诣著作郎张载,访岷邛之事。遂构思十年,门庭籓溷③皆著笔纸,遇得一句,即便疏之。自以所见不博,求为秘书郎。及赋成,时人未之重。思自以其作不逊班、张,恐以人废言。安定皇甫谧有高誉,思造而示之。谧称善,为其赋序。张载为注《魏都》,刘逵注《吴》《蜀》而序之。陈留卫权又为思赋作《略解》---自是之后,盛重于时,文多不载。司空张华见而叹曰:“班、张之流也。使读之者尽而有余,久而更新。”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初,陆机入洛,欲为此赋,闻思作之,抚掌而笑,与弟云书曰:“此间有伧父④,欲作《三都赋》,须其成,当以覆酒瓮耳。”及思赋出,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秘书监贾谧请讲《汉书》,谧诛,退居宜春里,专意典籍。及张方纵暴都邑,举家适冀州。数岁,以疾终。
(选自《晋书·左思传》,有删改)
【注】 ①钟、胡:钟繇、胡昭,魏晋书法家。②寝:貌丑。③籓溷(pān hùn):篱笆边,厕所旁。④伧父(fǔ):粗野鄙贱的人。
与“恐人废言”中的“以”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不物喜,不己悲 B.尽吾齿 C.固怪之矣 D.皆美于徐公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左思为了写好《三都赋》向人访问岷邛之事,又求作秘书郎来扩大见闻,家里到处都放置纸笔,偶得一句,马上分条记录,构思十年,终于成功。
B.左思面壁十年、呕心沥血写成《三都赋》后,当即名重一时,当时众多知名学者张载、刘逵、卫权等交口称赞,并相继为之作注或作序。
C.左思少时学书法、弹琴都不成,后来勤奋学习,作文辞藻壮丽。
D.文中写陆机初入洛阳,怀抱志愿,先鄙视嘲笑左思,后又为其所折服等事件,旨在从侧面衬托《三都赋》对当世的影响。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横线词语
(1)乃著作郎张载  诣:__________ (2)谧称善,为其赋  序:__________
(3)造而之        示:__________   (4)举家冀州       适:__________
翻译下列句子。
(1)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
翻译:
(2)机绝叹伏,以为不能加也,遂辍笔焉。
翻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课外文言文阅读
景清借书
景清倜傥尚大节,领乡荐①,游国学。时同舍生有秘书,清求而不与。固请,约明日还书。生旦往索。曰:“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生忿,讼于祭酒。清即持所假书,往见,曰:“此清灯窗所业书。”即诵辄卷。祭酒问生,生不能诵一词。祭酒②叱生退。清出,即以书还生,曰:“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注释】①领乡荐:古代称乡试中试为领乡荐。②祭酒:国子监的主管官员。
解释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祭酒生退(    )                   (2)清即持所书 (      )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吾以子珍秘太甚,特以此相戏耳。
当书生向景清索还所借的书,景清为什么说 “吾不知何书,亦未假书于汝”?
古人读书的这则充满戏剧性的故事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题。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③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先帝不以臣卑鄙(          )      (2)由是感激(        )
(3)深入不(         )             (4)以其咎(        )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文中作者回忆了对自己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分别是                   
、先帝临崩寄大事。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              
读了这几段文字,你认为诸葛亮是怎样一个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年减 十岁时,大将军甚爱之,置帐中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须臾,钱凤入,屏人论事,都忘右军在帐中,便言逆节之谋。右军觉,闻所论,知无活理,乃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敦论事造半,方忆右军未起,相与大惊曰:“不得不除之!”及开帐,乃见吐唾纵横,信其实孰眠,于是得全。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节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减:不足。②大将军:王敦。③钱凤:人名。
下列句中“之”的用法与“大将军甚爱”相同的一项是(   )

A.久,目似瞑 B.乃记而去
C.往来于荒村野水 D.送杜少府任蜀川

下列对文段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将军与钱凤商议谋反的事情,忘记了王右军在帐中睡觉,担心他们商量的计谋被右军听到了,为此感到大惊。
B.从“佯吐污头面被褥,诈熟眠”中可以看出王右军是一个机智聪明、沉着冷静的小孩。
C.王羲之以“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的自然坦然,不受世俗礼法的拘束,使自己成为了郗家的乘龙快婿。
D.郗太傅在王家子弟中选女婿,不选矜持之人,而选择自由散漫之徒,可见其选婿草率。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人未之 奇:                  ②置帐中眠     恒:         
闻所论 既:                  ④丞相郗信     语:         
翻译下列句子。
①大将军尝先出,右军犹未起。
译:                                
②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选段,完成下题。
高宗则天顺圣皇后武氏,并州文水人。父士彟(yuē)。文德皇后崩。久之,太宗
闻士彟女美,召为才人,方十四。母杨,恸泣与诀。后独自如,曰:“见天子焉知非福,何为儿女悲乎?”母韪 其意,止泣。既见帝,赐号武媚。及帝崩,与嫔御皆为比丘尼。高宗为太子时,入侍,说之。王皇后久无子,萧淑妃方幸,后阴不说。它日,帝过佛庐,才人见且泣,帝感动。后廉知状,引内后宫,以挠妃宠。才人有权数,诡变不穷。始,下辞降体事后,后喜,数誉于帝,故进为昭仪。昭仪生女,后就顾弄,去,昭仪潜毙儿衾下,伺帝至,佯为欢言,发衾视儿,死矣。又惊问左右,皆曰:“后适来。”昭仪即悲涕,帝不能察,怒曰:“后杀吾女往与妃相谗媢今又尔邪!”由是昭仪得入其訾,后无以自解,而帝愈信爱,始有废后意。帝下诏废后。诏李勋、于志宁奉玺绶进昭仪为皇后。上元元年,进号天后。                    (《新唐书·卷七八·列传第一》有改动)
【注释】①韪:是,对。②幸:宠幸。③阴:暗中。④下辞降体:降低身份,屈尊卑微。⑤谗媢:嫉妒诋毁。⑥訾(zī):说人坏话。
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的意思。
①太宗闻士彟女美     (           )          ②帝崩     (           )
③后顾弄           (           )          ④后阴不说    (           )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中的“之”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久之,太宗闻士彟女美

A.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小大之狱(《曹刿论战》)
C.肉食者谋之(《陈涉世家》) D.寡助之至(《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停顿。
后 杀 吾 女 往 与 妃 相 谗 媢 今 又 尔 邪!
翻译下列句子。
(1)见天子焉知非福,何为儿女悲乎?
译文:
(2)后喜,数誉于帝,故进为昭仪。
译文:
(3)向吾不为斯役,则久已病矣。(《捕蛇者说》)
译文:
请结合文章内容,了解武则天的生平,将下列空格补充完整。
太宗召入——          ——帝崩出家——高宗复召——进为昭仪——         ——晋升皇后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晏子朝,乘弊车,驾驽马。景公见之曰:“嘻!夫子之禄寡耶?何乘不佼 之甚也?”晏子曰:“赖君之赐,得以寿三族,及国游士,皆得生焉。臣得暖衣饱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晏子出,公使梁丘据之辂车乘马,三返不受。公不,趣召晏子。晏子至,公曰:“夫子不受,寡人亦不乘。”晏子对曰:“君使臣临百官之吏,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然犹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今辂车乘马,君乘之上,而臣亦乘之下。民之无义,侈其衣服饮食而不顾其行者,臣无以禁之。”遂让不受。     (选文有改动)
【注释】①佼:好。 ②寿:保。 ③梁丘据:人名。     ④遗:wèi,送。
⑤辂车:大车。多指君王用的车。 ⑥趣:同“促”,赶快。 ⑦临:治理,管理。
下列句中“之”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公使梁丘据遗辂车乘马

A.夫子之禄寡耶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吾欲辱之 D.民之无义

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
①晏子                     ②臣得暖衣饱食             
③公不说                       ④然犹其侈靡而不顾其行也              
请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弊车驽马以奉其身,于臣足矣。
②臣节其衣服饮食之养,以先齐国之民。
从选文看,身为国相的晏子有哪些优秀品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字,完成下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病笃①,召亮于成都,属以后事,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②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③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④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南中诸郡,并皆叛乱,亮以新遭大丧,故未便加兵,且遣使聘吴,因结和亲,遂为与国。
注:①笃:病重;②嗣子:继承人;③股肱:胳膊和大腿;④敕:告诫,嘱咐
(选自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线词的意思。
(1)先帝不以臣卑鄙              卑鄙:       
(2)决于亮                    咸:__________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遂许先帝以驱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甲】【乙】两文记述了两件事,足见刘备对诸葛亮的器重。为报先帝之恩,诸葛亮也表达了自己   ③   的态度。(①②用原文回答,③用自己的话回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副使失物
李士衡①,使高丽②,一武人为副。高丽礼币赠遗之物,士衡皆不关意,一切委于副使。时船底疏漏,副使者以士衡所得丝帛藉船底,然后实己物,以避漏湿。至海中,遇大风,船欲倾覆,舟人大恐,请尽弃所载,不尔,船覆必难免。副使仓皇,悉取船中之物投之海中,更不暇拣择,约投及半,风息船定,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士衡所得在船底,一无所失。
注释:[李士衡]北宋人,当时为官。  [高丽]古国名。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李士衡使高丽(       )        (2)副使者士衡所得丝帛藉船底(   )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既而,点检所投,皆副使之物。
文中表明李士衡对高丽人“赠遗之物”的态度是           (用文中的话回答)
短文讽刺了“副使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曾巩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 单弱之中,宦学婚嫁,一出其力。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杨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注释】①委废:家境衰败。②单弱:弱小,无所依靠。③宦:出仕。④工:擅长。⑤行义:行为道义。⑥杨雄:人名。西汉文学家。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词语的意思。
①奉继母益至                      ②鲜能过也          
用“/”给下面的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巩 导 之 于 欧 阳 修
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曾巩的哪一种品性给你印象最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两段古文,完成下列各题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出师表》)

【乙】子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圉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虽杀臣,不能绝也。"

      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公输》)

(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已持臣守圉之器(通"御",抵御)

B.不求闻达于诸侯(听说达到)

C.后值倾覆(失败)

D.遂许先帝以驱驰(奔走效力)

(2)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许先帝以驱驰

潭中鱼可百许头

B.先帝不以臣卑鄙

咨臣以当世之事

C.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虽杀臣,不能绝也

D.乃不知有汉

杀臣,宋莫能守,乃可攻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译文:   

②善哉!吾请无攻宋矣。

译文:   

(4)【甲】文中诸葛亮自述刘备来访,可用成语   形容。[甲】【乙】两文中刘备与墨子都达到了各自的目的,其成功原因是什么?

来源:2018年湖南省湘西州中考语文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①澭水。澭水暴溢,荆人弗知,循表而夜涉,溺死者千有余人,军惊而坏都舍。向②其先表之时,可导③也;今水已变而益多矣,荆人尚犹循表而导之,此其所以败也。
【注】  ①表:做标记。  ②向:原先,原来。  ③导:引导渡河。
根据上下文推断加横线词的意思:
荆人袭宋(       )    荆人知 (        )
澭水益 (       )    循表而夜(        )
用自己的话说说荆人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小题。
【甲】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鲁宗道为谕德 时,居近酒肆,尝微行就饮肆中,偶真宗亟召,使者及门,久之,宗道方自酒肆来。使者先入,约曰:“即怪公来迟,何以为对?”宗道曰:“第以实言对。”使者曰:“然则公当得罪。”曰:“饮酒人之常情欺君臣子之大罪也。”真宗果问,使具以宗道言对。帝诘之。宗道谢曰:“有故人自乡里来,臣家贫无杯盘,故就酒家饮。”
帝以为忠实可大用。(节选自《宋史·鲁宗道传》)
【注释】①谕德:负责教育太子的官。②酒肆:酒馆。③微行就饮肆中:(鲁宗道)乔装改扮前往酒馆饮酒。④亟:急迫地。⑤即:如果。⑥上:皇上,这里指宋真宗。⑦第:只。⑧诘:责问。
解释下列加线的字词。
(1)以先帝遗德 (       )   (2)引失义   (       )
(3)微行就饮肆中(       )   (4)宗道曰   (       )
找出与乙文中“第以实言对”中的“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   )

A.以弱为强者
B.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
C.以塞忠谏之路
D.帝以为忠实可用

翻译下列句子。
(1)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2)使者具以宗道言对。
阅读甲、乙选文,完成(1)-(2)小题。
(1)甲文中诸葛亮对君主提出了怎样的建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诸葛亮和鲁宗道身上都具有忠诚的品质,请结合甲乙两文的内容对此做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论语》十二章(节选),回答下题。
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②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③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⑤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的词。
(1)不亦                      (2)人不知而不
(3)吾日三吾身                  (4)不
翻译下列句子。
(1)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2)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阅读文中划线句,说说颜回的“贤”表现在哪里。
经过了两千多年,我们还要不要“吾日三省吾身”?为什么?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乙]任末①年十四,负笈②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③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④,削荆⑤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⑥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⑧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①任末:人名。②笈:书箱。③或:有时。④庵:茅草小屋。⑤荆:这里指荆的枝条。⑥麻蒿:一种植物,点燃后可照明。⑦悦:敬佩。⑧易:交换。
下列加横线的实词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

A.以是人多以书(借)余 B.媵人持(热水)沃灌
C.从乡之先达(拿着)经叩问 D.不知口体之(奉献)不若人也

作者写同舍生服饰华贵的目的是(     )

A.突出自己求学的勤奋 B.侧写自己生活条件的艰苦
C.表达对同舍生的鄙夷 D.表现同舍生的不学无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鱼我所欲也
①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为不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②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③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向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本文出自《       》,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他的政治主张是“仁政”,他认为“人之初,            。”
解释加点的字。
尔而与之                           故有所不辟也
翻译下列句子。
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下面的名言不是孟子说的一项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我善养我浩然之气。
D.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乡为生死而不受 B.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C.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D.故患有所不辟也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文章是怎样提出中心论点的?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