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图甲中,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需要在B处挂 个相同的钩码;图乙中,弹簧测力计倾斜后(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其示数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如图是某同学利用刻度均匀的杠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一小格距离为1cm,不考虑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1)实验前,发现杠杆静止时左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么做的目的是便于 。
(2)如图甲所示,在杠杆A点处挂4个钩码,B点处应挂 个同样的钩码,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若两边同时都多挂上一个钩码,则杠杆的 (填“左”或“右”)端下沉。
(3)该同学又进行了如图乙所示的探究,发现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竖直向上拉动,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时需要施加的拉力是3N,当拉力F向右倾斜时,仍要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拉力F的大小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因是 。
(4)综合分析后,你能得到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
小明同学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实验时应先调节杠杆在 位置平衡。若出现图甲所示情况,应将杠杆的螺母向 调(填“左”或“右”)。
(2)杠杆平衡后,小明在图乙所示的A位置挂上3个钩码,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时应在B位置挂上 个钩码。
(3)下表是该组某同学在实验中记录杠杆平衡的部分数据:
实验次数 |
F1(N) |
l1(cm) |
F2(N) |
l2(cm) |
1 |
2 |
5 |
△ |
10 |
2 |
3 |
10 |
2 |
15 |
3 |
2 |
30 |
3 |
☆ |
上表中空格处所缺的数据是:△= ,☆= ;
(4)分析上表中的实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如图是“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过程中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 ;如果杠杆的右端向下倾斜,平衡螺母应向 端调节(选填“左”或“右”)。
(2)在杠杆的左边A处挂2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端B处挂 个相同的钩码。
(3)在(2)杠杆平衡的基础上,将A、B两处钩码同时减去1个,那么杠杆 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选填“能”或“不能”)。
(4)若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由竖直向上拉动改为逐渐倾斜时,为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红和小君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使用的每个钩码质量均为50g,杠杆上相邻刻度线间的距离相等。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选填“A”或“B“)。如图乙所示,杠杆水平平衡后,在杠杆的C点挂4个钩码,在D点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使杠杆仍保持水平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N。
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 |
F 1/N |
L 1/cm |
F 2/N |
L 2/cm |
1 |
1 |
10 |
2 |
5 |
2 |
2 |
10 |
1 |
20 |
3 |
2 |
15 |
3 |
10 |
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4)小明根提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
(5)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 个钩码。
(6)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发现在没有挂物体时,杠杆处于如甲图所示的状态,他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挂上重力均为0.5N的钩码后,再次平衡时如乙图所示,小明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妥之处是 ;如丙图所示,把乙图a点的钩码取下,换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再次平衡时,发现其示数大于0.5N,根本原因(直接观察到的不属于根本原因)是 ;采用丁图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水平平衡时,与其他同学得出的结论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
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 |
F 1/N |
L 1/cm |
F 2/N |
L 2/cm |
1 |
1 |
10 |
2 |
5 |
2 |
2 |
10 |
1 |
20 |
3 |
2 |
15 |
3 |
10 |
小明根据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
(4)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在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 个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点和B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向支点0靠近一格,杠杆会 (填"左侧下降"、"右侧下降"或"仍水平平衡")。
(5)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左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小红和小明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若实验前杠杆如图甲所示,可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在实验过程中,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 。
(3)在杠杆两端加挂钩码,并移动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测出力臂,多次实验并把数据记录在表格中。
次数 |
F 1/N |
L 1/cm |
F 2/N |
L 2/cm |
1 |
1 |
10 |
2 |
5 |
2 |
2 |
10 |
1 |
20 |
3 |
2 |
15 |
3 |
10 |
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
(4)小明根提以上数据得出杠杆平衡条件是 。
(5)杠杆调节平衡后,小红在杠杆上的A点处挂4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使杠杆重新平衡,应在B点挂 个钩码。
(6)如图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当弹簧测力计在原位置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以杠杆中点为支点,如图1、图2所示。
(1)实验过程中应将杠杆调节到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和 ;若杠杆右端低左端高,为使其在水平位置上静止,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端调节(填"左"或"右")。
(2)如图1所示,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记录数据。根据这一次实验数据,甲同学立即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这种做法的不足是: 。
(3)如图2所示,乙同学设计了两种实验方案:第一种弹簧测力计沿竖直方向拉,其读数为F 1;第二种弹簧测力计倾斜拉,其读数为F 2,第 (填"一"或"二")种实验方案更方便。在同等条件下,两次弹簧测力计读数F 1 F 2(填"<"、"≡"或">")。
(4)杠杆在生活中有很多应用。现欲使如图3所示的静止跷跷板发生转动,小女孩乙可采取的做法是 。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该向 移动右端的螺母(选填“左”或“右”)。
(2)实验时只有10个相同的钩码,杠杆上每格等距,当在A点挂3个钩码时,如图乙所示,则怎样挂钩码可以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请设计两种方案)
① ;
② 。
(3)通过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可得出结论:杠杆平衡条件是 。
在深圳科技活动月中,某校开展了实验操作小能手竞赛活动。
(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①如图甲所示,为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把杠杆右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
②如图乙所示,保持杠杆水平位置平衡,测力计从a位置转到b位置,其示数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③在实验中,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 (填序号)
A. |
使测量数据更准确 |
B. |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
C. |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
(2)"测量橙汁的密度"实验
①为了测量结果更准确,下列实验步骤的合理顺序是 (用字母表示)
A. |
计算橙汁的密度 |
B. |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
C. |
烧杯中盛适量的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 |
D. |
调节天平平衡 |
E. |
将烧杯中的橙汁全部倒入量筒中,读出橙汁的体积 |
②测量橙汁和烧杯总质量时,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总质量为 g。
③不用量筒,只需添加一个完全相同的烧杯和适量的水,也可以完成该实验。
实验步骤如下:
a.用已调好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记为m 0;
b.向一个烧杯倒入适量橙汁,用天平测出橙汁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 1;
c.向另一个烧杯中倒入与橙汁等深度的水(如图乙),用天平测出水和烧杯的总质量,记为m 2;
d.橙汁的密度ρ 橙汁= (水的密度用ρ 水表示)
小明利用刻度均匀的匀质杠杆做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
(1)实验前,将杠杆的中点置于支架上,当杠杆静止时,发现杠杆右端下沉,这时应将平衡螺母向 (填"左"或"右")端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2)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后,小明又进一步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和动力臂的关系。实验过程中,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变,在杠杆水平平衡时,测出多组动力F 1和动力臂L 1的数据,并绘制了F 1与L 1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请根据图象推算,当L 1为0.1m时,F 1为 N。
小明在复习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
(1)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 ;
(2)调节完毕后,在杠杆A 点挂3 个相同的钩码如图甲所示,在杠杆B 点应挂 个相同的钩码才能使杠杆恢复在水平位置平衡。若将A、B两点下方所挂钩码各取下一个,那么杠杆 (选填“左或“右)端下降;
(3)小明测出一组数据后就得出了“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同组的同学认为他的做法不合理,理由是 ;
(4)测定油箱油量的装置应用了杠杆如识( 如图乙),当油面下降时,变阻器R 连入电路的阻值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若将图中电流表换成电压表表示油量的多少,则电压表接在 (选填“R0”或“R”)两端时,电压表示数越大,表示油量越多。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如图甲所示,实验前,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便于测量 。
(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方向移动一小格,则杠杆 (选填“能”或”不能“)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
(3)如图丙所示,若不在B点挂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在B点向下拉杠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当测力计从a位置转动b位置时,其示数大小将 。
(4)如图丁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5N,杠杆上每小格长度为2cm,当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拉力F的力臂大小为 cm,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大小为 N。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