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实验数据是总结物理规律的一种方法,根据下列数据,你能从中获得什么信息?至少写三条.
几种物质中的声速(m/s)
空气(15℃) |
340 |
蒸馏水 |
1497 |
大理石 |
3810 |
|
空气(25℃) |
346 |
海 |
水 |
1531 |
铝 |
5000 |
煤 |
油 |
1324 |
铜 |
3750 |
铁 |
5200 |
1)
2)
3)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音调的 |
B.收音机中的音量开关是调节响度的 |
C.一个人音色是不会改变的 |
D.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是不会变的 |
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
C.只要听到物体在发声,那么物体一定在振动 |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随空气温度的升高而变小 |
下表是某些介质中的声速。
(1)分析表格中的信息,推断声速大小可能跟什么因素有关,(只需写出两种)依据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设海水温度为25 ℃ 。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 s 收到回波。根据公式________________计算出海水深度为________________ m 。
(3)真空中声速是________________。
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波是一种电磁波,但它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
B.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是340m/s |
C.“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次声波传播很远 |
D.超声波能用粉碎结石是因为超声波具有能量 |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大小不同。根据以下小资料可知:多数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气体中的 (选填“大”或“小”),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受 的影响。
小资料:一些介质中的声速(m/s)
仔细阅读表格中所列数据,你一定能获得一些信息的.请你写出一条.
空气温度/℃ |
﹣20 |
﹣10 |
0 |
10 |
20 |
30 |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m•s﹣1 |
318 |
324 |
330 |
336 |
342 |
348 |
.
下表是课本中一些介质中的声速(单位:m·s-1)。
空气(0℃) |
331 |
冰 |
3230 |
空气(15℃) |
340 |
铜 |
3750 |
空气(25℃) |
346 |
铝 |
5000 |
煤油(25℃) |
1324 |
铁 |
5200 |
水(常温) |
1500 |
玻璃 |
5970 |
阅读分析图表,概括出2条关于声音在介质中传播速度的规律。
规律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规律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都是靠空气来传播的 |
B.只要物体振动,就能听到声音 |
C.回声是声音被障碍物反射而形成的 |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不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 |
会“拐弯”的声音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声源产生的声音一定由声源处沿直线向四周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水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是 拐弯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途径 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会“拐弯”的声音气温影响空气密度,气温高,空气密度小,则声速大,因而声速与气温有关,由此声源产生的声音一定由声源处沿直线向四周传播。晴天的中午,地表迅速升温,地表附近的气温较上层的气温高,声音在地表附近的传播较上层快,于是在地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是向上拐弯的。
(1)赤日炎炎,在水沙漠或戈壁滩即使相距不太远的人也难以听清对方的大声叫喊声,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声音传播时是 拐弯的。
(2)“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说的是:在清冷的深夜,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因传播途径 拐弯而传到几里外的枫桥边。
利用下面的数据画一张图,以便探究声音通过空气的速度是如何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水平轴表示空气温度,垂直轴表示声音的速度)
空气温度t/℃ |
声速v/(m·s-1) |
-20 |
318 |
-10 |
324 |
0 |
330 |
10 |
336 |
20 |
342 |
30 |
348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