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小莉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纸板可绕ON转动。
(1)实验前,应将纸板 放置于平面镜上。一束光EO贴着纸板A绕入射点O沿逆时针方向转动,可观察到反射光束OF沿 时针方向转动。
(2)某时刻入射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30°时,其反射角等于 。
(3)将纸板A、B置于同一平面,一束光贴着纸板B沿FO射到O点,反射光束将沿图中的OE方向射出,说明光在反射时 。
(4)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入射光EO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反射。
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
(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 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上用笔描出入射光 和反射光 的径迹。改变光束的入射角度,多做几次,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 两侧的 和 ,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 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
(2)如图乙,纸板 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半面纸板 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 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 同一平面内(选填“在”或“不在” ;
(3)使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 ,可观察到反射光线 (选填“靠近”或“远离” 法线;
(4)如果让光线逆着 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 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 ;
(5)陈涛同学还想用图丙和图丁模拟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照图丙那样,把几根细针垂直入一张硬纸板中,表示法线,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将平行射出。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丁所示,这时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上时,反射光线 (选填“平行”或“不平行” ,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漫反射 (选填“遵循”、“不遵循” 光的反射定律。
如图1所示,用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和一块厚玻璃板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可以确定像的 。实验中有同学从蜡烛一侧透过玻璃板看到像有"重影",其原因可能是玻璃板的前后表面都发生了光的 射。改善"重影"问题的办法是 。解决问题后,移动点燃的蜡烛,多次测量并分析得出结论。
(2)小明发现上述实验中难于准确测量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且未用大小不同的物体进行多次实验,就得出了像与物大小的关系,于是他换用一些完全相同的木块进行实验。
①如图2甲所示,将一组木块置于玻璃板前,改变该组木块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笔在白纸上标记出每次像和物的位置,如图2乙所示。根据对应顶点就能准确测出相应的距离,再将白纸沿 (选填" "或" " 对折,若像和物的对应顶点都 ,则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具有对称性。
②如图3所示,用叠加的方法改变物的大小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的大小 。
木块的位置 |
保持不变 |
||
物的大小(玻璃板前木块的个数 个) |
1 |
2 |
3 |
像的大小(玻璃板后木块的个数 个) |
1 |
2 |
3 |
(3)某小组在较暗的环境中实验时,发现木块的像较暗、不易辨识,联系日常照镜子的经验,解决方法是 (选填"照亮木块的像"或"照亮木块" 。
如图甲,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
(1)在纸板前从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纸板上入射光线 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 (选填"漫"或"镜面" 反射;
(2)多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实验,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 入射角;
(3)小明发现实验中所用的激光垂直照在光屏上不是一个点而是一条直线,这样使实验中更容易观察光路。他很好奇这是如何做到的,于是拆开激光笔。如图乙所示,一束很细的激光发射出来后通过一个透明的圆柱体,由于圆柱体对光有 (选填"会聚"或"发散" 作用,最终使激光在光屏上展开得很宽。
利用激光笔和水槽等器材观察光从空气进入水中发生的折射现象,如图是光束在空气和水中传播的径迹。请完成下列问题:
(1)请在图中标出入射角和折射角。
(2)为了提高光在水中传播径迹的可见度,可采取的措施有① ; ② 。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中,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实验器材有:可旋转的光屏(如图甲所示,光屏的A、B两部分均可绕轴ON旋转)、平面镜和激光电筒。如图乙所示,将光屏立放在水平放置的镜面上,让激光电筒发出的光沿光屏A入射到O点。
(1)实验中,光屏A是用来呈现 光线的,为了观察到完整的光路,光屏B需旋转到图乙中的位置 (填序号);
(2)旋转光屏A到位置1时,也同时需要旋转光屏B到位置3才能观察到完整光路,通过以上操作过程可知,要观察完整的光路,光屏A、B两部分旋转后要处于 ;
(3)记录多次实验光路,进一步研究发现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关于转轴ON对称,这条过入射点并 于镜面的直线ON叫做 ,根据这条线便可以确定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的位置关系。
如图甲所示是小林“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其中A、B蜡烛完全相同,玻璃板固定在50cm处。
(1)小林应选择较 (选填“厚”或“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
(2)A蜡烛固定在10cm处,发现B蜡烛在90cm处时与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初步得出: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 。
(3)B蜡烛能跟A蜡烛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的大小 。在图乙中,若图中的人走下桥,她们在水中的像大小 。
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附有量角器的白色光屏,它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
(1)让一束光沿着E板从A点射到镜面的O点,由于光在E板发生 反射(选填“镜面”或“漫”),从光屏前不同方向都可以看到E板上光线AO的径迹。
(2)让一束光沿着E板从A点射到镜面的O点,将纸板沿ON向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光反射时, 。
(3)实验中,观察到入射角为45°时,反射角也为45°,由此就得出“光反射时,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的结论。你认为有何不妥之处?
如图所示,某小组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为了比较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需要的测量工具是 ;
(2)将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再拿一支外形相同 (选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B,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蜡烛A的像的位置。
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的关系"的装置。在水平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将玻璃板竖立在白纸上,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前面,一支完全相同,但不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移动点燃的蜡烛,多做几次实验。
(1)实验时,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原因是 。
(2)在寻找蜡烛 的像的位置时,某同学无论怎样调节蜡烛 ,发现都不能与蜡烛 的像重合,发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
(3)实验中把蜡烛 远离玻璃板看到的像会远离,像的大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4)若要确认平面镜所成像是虚像还是实像,进一步操作是 。
图甲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图。
(1)该实验中,纸板 、 的作用是 (写出一条即可)。
(2)让入射光线沿 方向射入,则发现反射光线沿 方向射出。
(3)实验结束后,小明想继续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装置如图乙,却发现点燃蜡烛 ,在平面镜后移动未点燃的蜡烛 ,根本无法透过平面镜看到蜡烛 .小明可用 代替平面镜,让实验顺利完成。
(4)实验结束时,小华将一枚硬币放在竖直的平面镜前,硬币的像在 处,如图丙。现将平面镜移至图丁位置,硬币的成像情况是 (填字母代号)。
.硬币成像在 处
.硬币成像在 处
.硬币成像在 处
.硬币无法通过平面镜成像
如图1所示,为探究光折射时的特点,小华将一束激光射至空水槽底部的 点,形成一个光斑,然后向水槽内慢慢注水,水槽底部光斑的位置将 (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动”)。为了显示光的传播路径,小华自制了如图2所示的可折转光屏,利用它可以验证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是否在 。
某同学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的关系”,所用的实验器材有:单面镀膜的玻璃板、支架、两个相同的跳棋、白纸和刻度尺。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
(1)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将玻璃板竖直立在白纸上,使玻璃板有膜那一面的下边线与直线重合。
(2)用镀膜玻璃板和跳棋做实验,实验环境有:①几乎无光的实验室,②有阳光的实验室,在 (选填“①”或“②”)中进行实验效果好。
(3)在同样的实验环境下,用镀膜玻璃板实验比用普通玻璃板实验成像更清楚,主要原因是: 。
(4)在白纸上沿跳棋 和 的边缘画圈,测出物距 和像距 的值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物距 |
3.39 |
5.11 |
6.39 |
像距 |
5.22 |
6.51 |
①如图乙所示,第1次实验测量的物距是 的右端到直线的距离,则像距 。
②该同学发现三次实验的像距都比物距略大一些,原因是: (只有一个正确选项,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在横线上)
.刻度尺测量像距时存在误差 .玻璃板有一定厚度
.物和像的标记点不对应 .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小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把一支点燃的蜡烛 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未点燃的蜡烛 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 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 和 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多次实验。分别测出 和 到玻璃板的距离,并将现象,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到玻璃板的距离 |
3.50 |
5.00 |
8.00 |
10.00 |
到玻璃板的距离 |
3.52 |
5.00 |
8.10 |
10.00 |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
相等 |
相等 |
相等 |
相等 |
进一步实验与分析,可以得到结论:平面镜所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像和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关于镜面 ;
(2)小明照镜子时,他从与镜相距 处移动至 处时,他和像之间的距离改变了 ,当他远离镜子移动时,他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
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
(1)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小斌同学将薄玻璃板 放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桌面上,在玻璃板的一侧点燃蜡烛 ,透过玻璃板观察另一侧蜡烛 的像;再拿另一支外形完全相同的蜡烛 竖直放在玻璃板后面,调整蜡烛 的位置,若与像重合,说明像与物的大小 ;移去蜡烛 ,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发现光屏上不能 呈现蜡烛 的像,说明平面镜成正立的 (选填“虚”或“实” 像。
(2)在“探究水沸腾时温度变化特点”的实验中,图2甲的实验中温度计使用有一处明显的错误是 ;改正错误后,水沸腾时温度计如图2乙所示,此时水温为 ;实验中如果增大水面的气压,则水的沸点将 (选填“升高”或“降低”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