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夏天的一个傍晚,有一个小孩站在池塘边看到了水中有一轮弯弯的月亮.请你运用光学知识作图说明这个小孩为什么能看到水中的明月(保留作图的痕迹).
对下列各图所示光现象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
A.潜水艇内人员通过潜望镜看到的物体的像同实际物体上下、左右都是一致的 |
B.平静的水面上倒映着岸边的景物,这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
C.手的影子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正立的虚像 |
D.通过放大镜看图片的细微之处,看到的是放大的实像 |
如图所示,在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蜡烛B应该比蜡烛A小 |
B.若把蜡烛A靠近玻璃板,像会变大 |
C.离平面镜越远观察,像会越小 |
D.需要使用测量长度的工具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小军用玻璃板、两个相同的棋子A和B、刻度尺、白纸等器材进行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选两个相同的棋子是为了比较 。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巧妙地解决了 不易确定的问题。
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 |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用手电筒对着棋子照 |
C.在估测大气压值时,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选用较大容积的注射器 |
D.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将玻璃泡涂黑 |
下列有关光学器件的说法正确的是
A.潜望镜是利用平面镜对光的反射原理制成的 |
B.凸透镜对光线起会聚作用,所以经过凸透镜折射的光一定是会聚光 |
C.放大镜成的像一定是正立放大的 |
D.教室里的投影仪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1)应该选取两根 (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做实验。
(2)甲小组的同学,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直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未点燃蜡烛与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如图所示。这说明什么?
(3)乙小组的同学,将未点燃的蜡烛竖直在玻璃板后的桌面上移动,发现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总在未点燃蜡烛的上方偏高处,如图。造成该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猴子捞月”的故事同学们耳熟能详。如图所示,若猴子的眼睛用点A表示,空中的月亮用点B表示,请画出猴子看见水中月亮的光路图,并保留必要的作图痕迹。
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1)实验时应选 (较厚/较薄)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竖立在水平桌面上.
(2)在玻璃板前放置棋子A,将完全相同的棋子B放在玻璃板后并移动,人眼一直在玻璃板的前侧观察,直至B与A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得结论: .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情况,将一张白卡片竖直放在B所在的位置,应在玻璃板 (前/后)侧观察白卡片上是否有A的像 .
(4)改变A的位置,重复(2)中步骤并分别测出A和B到玻璃板的距离,记录在下表中.
序号 |
1 |
2 |
3 |
A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3.00 |
5.00 |
8.00 |
B到玻璃板的距离/cm |
3.00 |
5.00 |
8.00 |
分析表中数据,可以得到结论: .
(1)如图是小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A是点燃的蜡烛,B是与A完全相同但未点燃的蜡烛。①实验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 ,巧妙地确定了像的位置;
②实验时应点燃A蜡烛的目的是为了 ,实验中拿掉B蜡烛,用白纸板放在其位置上,我们 (选填“能”或“不能”)在白纸板上看到A蜡烛的像
(2)在“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用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保持凸透镜位置不变,把点燃的蜡烛放在光具座15cm刻度处,这时应向 (选填“左”或“右”)侧移动光屏,才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选填“放大”、“等大”或“缩小”)的清晰的 像。(选填“实”、或“虚”)
(1)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便于 ;实验过程中,如果在平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都无法与A的像重合,原因可能是
(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①实验前应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目的是 。
②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 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③她改用弹簧测力计在乙图中的C位置斜下拉,若每个钩码重2N,当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测力计示数将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N.
小乐和小霞分别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和“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装置图分别如图甲和图乙所示:
图甲 图乙
(1)如图甲所示,小乐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
①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 关系;
②小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如图乙所示,小霞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①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倒立、等大的实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为 cm;
②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5cm时,移动光屏,直到光屏上成清晰的像,该成像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是 (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
(3)若把图中的凸透镜看作眼睛的晶状体,光屏看作视网膜,当“眼睛”戴上近视眼镜时,烛焰刚好在“视网膜”上成一清晰的像;若取下近视眼镜,则清晰的像会成在“视网膜”的 选填“前面”或“后面”)。
在实验中经常遇到现象或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我们需要对实验进行优化改进,下列采取的措施不合理的是( )
A.在测量纸锥下落的速度时,为了方便时间的测量,选用锥角较大的纸锥 |
B.在探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使棋子的像清晰一些,用手电筒对着棋子照 |
C.在探究红外线的热效应时,为了使温度计示数变化明显,将玻璃泡涂黑 |
D.在估测大气压值时,为了便于弹簧测力计的测量,选用较大容积的注射器 |
如甲、乙两图所示,是小月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①玻璃板竖立在水平桌面上,点燃的蜡烛A竖直立在玻璃板前,玻璃板后出现A的像.
②小月同学拿另一支与A大小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至与A的像重合,如图乙所示,由此可得出像和物大小__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等”);若A向玻璃板靠近,应将B向_________(选填“远离”或“靠近 ”)玻璃板的方向移动,才能使B重新和A的像重合.
③将B取走,在B处竖放的白纸上不能承接到A的像,说明平面镜成_______(选填“虚”或“实”)像.
小李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如图所示,将一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板前蜡烛A,进行观察及实验,在此实验中。
(1)小李选择玻璃板代替镜子的目的是 。
(2)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 关系。
(3)实验中,小李放好点燃的蜡烛A后,移动蜡烛B,当 时,B的位置就是A的像的位置。
(4)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的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小李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