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表明我们的祖先就会用磨光的铜面做镜面,观察自己的像。人在铜镜中所成的像是
A. |
缩小的实像 |
B. |
等大的实像 |
C. |
放大的虚像 |
D. |
等大的虚像 |
如图所示,在平静的湖边有一盏路灯标记为S,潜水爱好者在水下E处看到路灯的像为S′。请画出水下E处的人看到路灯S的光路图,并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画出路灯S通过水面所成的像A。
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立的 像,像与物体大小 ,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 .某人站在穿衣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到镜面的距离是 m;当他向镜面前进0.5m时,人与像间的距离是 m.现将一块和镜面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镜子后面1m处,这时她 (填“能”或“不能”)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
下列光学元件中,成像原理与其它三个不同的是( )
A.放大镜
B.自制照相机
C.昆虫观察箱
D.投影仪
一个同学站在竖起放置的大平面镜前1m处,他在镜中的像高1.6m,当他沿垂直镜面的方向后退1m后,他在镜中的像高是 m,镜中的像与他之间的距离是 m。
陈悦同学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时进行如下操作:
①陈悦同学将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A、B全部点燃,分别放在玻璃板的两侧,如图丙所示,这样的操作造成的后果是 ;
②将蜡烛B熄灭后,该同学移动蜡烛B,直到看上去它与蜡烛A的像 ,记下像与物的位置;
③移动蜡烛 (选填“A”或“B”),重做实验.三次实验像与物的位置如图丁所示,通过分析可知像与物到玻璃板的距离 ,它们的连线与玻璃板 .
(1)试验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实验时,他应在 (填“A”或 “B”)侧观察蜡烛A经过玻璃板所成的像。他将蜡烛A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它的像的大小将 (填 “变大”、“不变”、“变小”)。
某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B一前一后竖直放在直尺上,实验过程中眼睛始终在蜡烛A的一侧进行观察。
(1)点燃蜡烛A,调节蜡烛B的位置,直到 时,B的位置即为A的像所在的位置。这种确定像与物大小关系的方法是 (选填控制变量法\等效替代法)。
(2)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两块玻璃板,应选择 mm厚的玻璃板做实验,若用平面镜代替玻璃板,上述实验 进行,理由是
(4)如果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如图乙所示),在实验过程中中会出现的情况是 .小汽车的前挡风玻璃就是倾斜的,车内物体经它所成的像偏向车子的 (上/下)方,因而不会干扰驾驶员对前方的观察
(5)该同学仅根据在右图白纸留下的实验记录, (填能\不能)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因为 。
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小明同学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在玻璃板中观察到了蜡烛A的像.为了探索像和物的大小关系,他拿出另一根完全相同的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则蜡烛
B (填“需要”或“不需要”)点燃,前后左右移动蜡烛B,直至看上去 ,由此得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大小相等.小明同学还得出像和物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据此,在小房间可以利用平面镜的这个特点来测视力。测视力时要求人离视力表的距离为5m,现在小房间的间距只有3m,小明用图乙所示方法测视力,人要坐在离视力表的距离为 m的地方才能进行测量.
小红同学在做“观察平面镜成像”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架在一把直尺的上面,再取两段相同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右图所示。在此实验中:
(1)直尺的作用是便于比较像与物 的关系;
(2)两段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 的关系;
(3)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
(3)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 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所以平面镜成 像。
舞蹈演员站在平面镜前训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演员在平面镜中成实像 |
B.演员远离平面镜时,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变小 |
C.演员靠近平面镜时,像远离平面镜 |
D.演员以0.5 m/s的速度靠近玻璃,像也以0.5 m/s的速度靠近玻璃 |
一身高1.7m的人立于平面镜前1.5m处,则像和人之间的距离是 ,像的高度是 m,如果人以1m/s的速度背离镜面方向运动,则人与像之间的距离的变化 (变远、变近、不变),像的高度的变化 (变高、变低、不变)。
一支铅笔与在平面镜中的像互相垂直,则铅笔与镜面间的夹角为 ( )
A.30° | B.45° | C.60° | D.90°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