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做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被提升物体所受重力的关系”的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序号 |
钩码总重G/N |
钩码上升高度h/m |
测力计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 η |
1 |
1 |
0.1 |
0.6 |
0.3 |
56% |
2 |
2 |
0.1 |
1.0 |
0.3 |
67% |
3 |
3 |
0.1 |
1.4 |
0.3 |
71% |
根据小丽同学的实验数据可得到的结论是: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________。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
物理量 次数 |
1 |
2 |
3 |
钩码重G/N |
4 |
4 |
6 |
钩码上升高度h/m |
0.1 |
0.1 |
0.1 |
绳端拉力F/N |
1.8 |
1.4 |
2.4 |
绳端移动距离s/m |
0.3 |
0.5 |
0.3 |
机械效率η |
74% |
|
|
(1)将表中数据补充完整。(百分号前保留整数)
(2)通过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 (选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 (选填“甲”或“乙”)图做的实验.
(3)分析比较表中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4)比较实验 和实验 (填序号)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小明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如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
(1)分析表中数据,回答以下问题:
①表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 ,应改为 ;
②第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③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无关.
(2)小红在小明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乙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定滑轮,目的是为了改变 ;
②当这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 (相同/不相同).
如图所示是某同学“探究斜面”实验装置图.实验前他做了如下猜想:
A.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B.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与斜面的倾斜度有关.
他在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同一木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分别做了四次实验,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
实验次数 |
斜面倾斜程度 |
斜面粗糙 程度 |
木块重量G/N |
斜面高h/m |
拉力F/N |
斜面长 s/m |
有用功 W有/J |
总功W总/J |
机械效率 η |
1 |
较缓 |
木板表面 |
2 |
0.1 |
0.6 |
0.5 |
0.2 |
0.3 |
67% |
2 |
较陡 |
木板表面 |
2 |
0.2 |
1 |
0.5 |
0.4 |
0.5 |
80% |
3 |
最陡 |
木板表面 |
2 |
0.3 |
1.4 |
0.5 |
0.6 |
0.7 |
86% |
4 |
最陡 |
毛巾表面 |
2 |
0.3 |
1.6 |
0.5 |
|
|
|
(1)实验中,测有用功和总功的原理是_______,测机械效率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
(2)请将上表所缺的数据补充完整.
(3)比较 两次实验可知猜想A是正确的.
(4)比较1、2、3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当斜面粗糙程度、木块重量相同时,斜面越平缓沿斜面的拉力越_________,机械效率越___________.
(5)从数据分析可知使用斜面可以省________,但不能省______。(选填“力”和“功”)
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
(1)该实验要 拉弹簧测力计,实验除图中所画出器材外,还需要 ;实验3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从表中数据可分析出实验1是用 图做的实验,实验2是用 图做的实验。。
(2)通过实验1和实验2的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或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
(3)比较实验1和实验3可得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增加 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在 “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实验 序号 |
钩码 重/N |
动滑轮 重/N |
拉力/N |
钩码上升的高度/m |
测力计移动 的距离/m |
有用功/J |
总功 /J |
机械效率 /% |
① |
4 |
0.5 |
2.3 |
0.2 |
0.4 |
0.8 |
0.92 |
87.0 |
② |
4 |
0.9 |
2.5 |
0.2 |
0.4 |
0.8 |
1.0 |
80.0 |
③ |
6 |
0.5 |
3.3 |
0.2 |
0.4 |
(a) |
(b) |
(c) |
(1)完成表格中第3次数据(a)(b)(c)处的计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a) _ ; (b)_ ; (c)_ .
(2)通过比较 _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 _ (选填“有关” 或“无关”).
(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通过比较 _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他的观点是 _ 的(选填“正确” 或“错误”).
某实验小组测一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动滑轮 重G动/N |
钩码重 G物/N |
钩码上升 高度h物/m |
直接将钩码 举高做的功 W有用/J |
动力F动/N |
动力作用点移动距离 S动/m |
使用滑轮组动力做的功 W总/J |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
1 |
0.53 |
1 |
0.1 |
0.1 |
0.7 |
0.3 |
0.21 |
47.6% |
2 |
2 |
0.1 |
0.2 |
1.1 |
0.3 |
0.33 |
60.6% |
|
3 |
4 |
0.1 |
0.4 |
2 |
0.3 |
0.6 |
66.6% |
(1)请你在图中画出本实验的绕绳方法。
(2)用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重物至同一高度:克服动滑轮的重所做
的额外功 (填“相同”或“不同”);提升的物重增加时,
克服摩擦和绳重所做的额外功 (填“不变”、“变大”或“变小”)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变 。
(3)多次改变提升的物重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目的是为了 。
(填字母)
A.减小摩擦
B.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C.获得多组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
(4)由本实验 (填“能”或“不能”)推断:任何机械的机械效率
跟物重均有关
小京学过“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后,提出了一个猜想:“使用滑轮组越省力,它的机械效率越高。”小华却不同意小京的猜想,于是他们利用不同滑轮组匀速提升同一重物进行实验,并得到如下数据:
钩码重 G/N |
钩码上升高度 h/cm |
测力计拉力 F/N |
测力计移 动距离s/m |
机械效率 |
2 |
0.1 |
0.8 |
0.3 |
83.3 |
2 |
0.1 |
0.6 |
0.5 |
|
2 |
0.1 |
0.5 |
0.7 |
57.1 |
(1)根据S=0.3m这组数据,在图23中画出滑轮组的绕线方法。
(2)根据S=0.5m这组数据,求出所使用的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是____。
(3)分析实验数据,你认为小京的猜想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______。
如图所示是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进行的一个探究活动.
(1)负责记录的小强同学由于粗心大意漏记了一个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你将漏记的实验数据补上.
(2)实验中甲滑轮组做的有用功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乙滑轮组做的有用功;甲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
(3)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请利用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设计一个实验,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请写出主要实验步骤、画出实验数据记录表。
在“探究有哪些因素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图所示装置测得了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前三次实验中,第_______次实验数据明显出现错误,应当剔除。
(2)第四次实验中,有用功是__________J,总功是_____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该小组设计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
在 “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1)完成表格中第3次数据(a)(b)(c)处的计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a) ;(b) ; (c) .
(2)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 (选填“有关” 或“无关”).
(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通过比较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他的观点是 的(选填“正确” 或“错误”)
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量动滑轮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的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动滑轮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实验数据如下表.
(1)第②次实验时,测得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约为 .
(2)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对于同一动滑轮,所提升钩码的重力增大,机械效率将 ;提升相同重力的钩码时,动滑轮的重力增大,其机械效率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F≠,可能的原因是: .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提升不同的钩码,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 次数 |
钩码所受 重力G/N |
提升高度 h/m] |
拉力 F/N |
绳端移动 的距离s/m |
机械 效率 |
1 |
2 |
0.1 |
1.0 |
0.3 |
66.7% |
2 |
4 |
0.1 |
1.7 |
0.3 |
78.4% |
3 |
6 |
0.1 |
2.4 |
0.3 |
|
(1)在实验过程中,应沿竖直方向 拉动弹簧测力计。
(2)在第3次测量中,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为 。
(3)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同一滑轮组,提升钩码越重,机械效率越 (填“高”或“低”)。
小明在做“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了三次实验,数据如表:
试验次数 |
物重G/N |
物体上升的高度h/cm |
测力计的示数F/N |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cm |
1 |
6 |
3 |
2.5 |
9 |
2 |
6 |
5 |
2.5 |
18 |
3 |
6 |
8 |
2.5 |
24 |
(1)表中“测力计移动的距离”栏目中有一个数据的记录是错误的,错误的数据是 .
(2)3次实验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
(3)请帮助小明画出该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4)本实验得到的结论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