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试题 / 探究比热容的实验 / 选择题
初中物理

依据你所学的热学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炽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
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不一定升高
C.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比较小
D.天然气燃烧越充分,其热值越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比较不同液体吸收相同热量时,温度升高快慢的实验中,需要控制一些变量,下列各控制内容,有必要的是(   )

A.加热时所用酒精灯里装有的酒精量必须相等
B.盛放液体的容器要相同
C.两种液体的体积要完全相等
D.两种液体的初温一定要相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关于比热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物体的比热容跟它的温度有关
B.物体的比热容跟它吸热的多少有关
C.物体的比热容跟温度的变化量、质量、吸热(或放热)的多少有关
D.以上说法都不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水具有比热容大的特点,下列现象中与此特点无关的是( )

A.
海边昼夜温差小
B.
空调房间放盆水增加湿度
C.
冬天暖气设备用热水供暖
D.

用水冷却汽车发动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情况下比热容会发生变化的是(     )

A.水凝固成冰 B.一杯水倒掉一半
C.一块铁加工成铁锅 D.10℃的水变成90℃的水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小红的“物理笔记”部分摘录,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北海的春天,常出现墙壁“冒汗”是液化现象
B.用水来冷却汽车发动机是因为水的比热容大
C.夏天在地面上洒水会感到凉快,是利用了蒸发吸热
D.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凝华现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1kg的水温度升高50℃吸收      J的热量.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司机往汽车发动机的水箱里灌水,这是因为水的      大,所以在相同条件下水能带走较多的      ,冷却效果好.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如表所提供的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得出以下几个结论,正确的是( )
几种物质的比热容c/[J﹒(kg﹒℃)﹣1]


4.2×103

2.1×103
酒精
2.4×103
砂石
0.92×103
煤油
2.1×103

0.88×103
水银
0.14×103

0.39×103

A.液体的比热容一定都比固体大
B.同一物质发生物态变化后,比热容不变
C.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吸收相等热量后,煤油温度变化大
D.质量相等的铝块和铜块升高相同的温度,铜块吸收的热量多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将一瓶煤油倒去一半,则留下的一半( )

A.密度不变,比热容变为原来的一半
B.密度、比热容都变为原来的一半
C.比热容不变,密度变为原来的一半
D.密度、比热容都不变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水做汽车发动机冷却液是因为水(     )

A.是液体 B.沸点较高 C.密度较大 D.比热容较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甲、乙两个相同质量的物体吸热后温度升高的情况,图中横坐标是物体温度的变化,纵坐标是物体吸收的热量.关于甲乙两种物质的比热容的大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c>c B.c<c C.c=c D.无法判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表中几种物质的比热容判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北方楼房中的暖气用水做介质,利用了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性
B.由于水比沙石的比热容大,所以内陆地区的昼夜温差比沿海地区小
C.制作体温计常用水银做介质,原因之一就是水银的比热容较小
D.同一种物质,所处的状态不同,则比热容可能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炎热的盛夏,人站在水中时感觉凉爽,而当人赤脚走在沙土上时却感到烫脚。这主要是因为水和沙具有不同的(    )

A.热量 B.质量
C.比热容 D.密度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热值与燃料的燃烧情况有关
B.比热容与物体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有关
C.做功和热传递是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
D.固体很难被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只存在斥力的作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热和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热的铁水具有内能,冰冷的铁块不具有内能
B.汽油机的压缩冲程中,主要是用热传递的方法增加了气缸内物质的内能
C.机械能为零的物体,内能一定也为零
D.汽车发动机用水做冷却物质,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探究比热容的实验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