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天平和量筒测定盐水的密度,有如下操作:
A.用天平称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M; | B.用天平称出烧杯和剩下盐水的总质量m; |
C.调节天平使天平平衡; | D.将烧杯中的盐水倒入量筒中一部分,记下量筒中盐水体积V; |
(E)用公式ρ=(M-m)/V计算出盐水的密度.
那么,正确操作步骤的序号应是 。
根据欧姆定律 I=U/R,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通过导体的电流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小 |
B.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段导体的电阻就越大 |
C.导体的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 | |
D.导体两端的电压越大,这段导体中电流就越大 |
电阻是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所以( )
A.有电流通过导体就有电阻,没有电流通过导体就没有电阻 |
B.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逐渐增大,则导体的电阻也逐渐增大 |
C.导体电阻是导体本身的性质,不管有没有电流通过,导体的电阻是一定的 |
D.导体的电阻只与导体的长度和横截面积有关 |
分别标有 "220V 20W" 和 "220V 100W" 字样的甲、乙两盏电灯,若将它们串联起来仍接在 220 V的电路中,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甲灯亮些 | B.乙灯亮些 | C.两灯一样亮 | D.无法判定 |
当温度一定时,比较两根铜导线电阻的大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导线较粗的电阻大 | B.若它们粗细相同,则导线较长的电阻大 |
C.导线较细的电阻大 | D.若它们长度相同,则导线较粗的电阻大 |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可以制成
A.照相机 | B.幻灯机 | C.投影仪 | D.潜望镜 |
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
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
图是海波的熔化图像,从图像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海波的沸点是48℃ |
B.海波在BC段放出了热量 |
C.海波在温度为48℃时一定是液态 |
D.6min时海波开始熔化 |
、在测定液体密度时,某同学测出了液体的体积,容器和液体的总质量,实验共做了三次;记录结果如下表:
实验次数 |
① |
② |
③ |
液体的体积/cm3 |
16.5 |
35.0 |
40.0 |
液体和容器的总质量/g |
21.4 |
39.9 |
m |
(1)该液体密度是 kg/m3;(2)容器的质量是 g.(3)m= g .
.如图所示,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瓶里打气,当瓶塞从瓶口跳出时.看到瓶中出现了白雾。在“瓶塞跳出,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这个现象说明了 。
为探究“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小明设计了如下两种实验方案:
A.让同一辆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甲所示).
B.让不同质量的小车分别从同一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下滑,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比较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如图乙所示).
上述两种实验方案中:
⑴A方案是为了探究动能大小与 关系,若木块被撞后移动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对木块 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 (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 (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⑵小明想用B方案探究动能大小与质量的关系,该方案是否合理? ,理由是 .
如图所示,一个小球漂浮在水面上,有一半露出水面.向水中加入少许食盐并搅动,待小球静止后,它受到的浮力会( )
A.变小 |
B.变大 |
C.不变 |
D.无法判断 |
一块石头和一个小气球捆在一起,把它们浸没在水中并使其在水中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它们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大 |
B.它们受到的浮力逐渐变小 |
C.它们受到的浮力不变 |
D.它们受到的浮力先变大后变小 |
在一支平底试管内装入适量的铁砂,然后将试管先后放入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的烧杯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试管在甲液体中受到的浮力较大 |
B.试管在乙液体里排开的液体质量较小 |
C.装乙液体的烧杯底部所受压强较大 |
D.在甲液体中试管底部所受液体的压力较小 |
如图所示,同一物体放在甲、乙两种不同液体中,比较物体在两种液体中所受浮力F甲与F乙及两种液体的密度ρ甲和ρ乙的大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ρ甲=ρ乙 |
B.ρ甲>ρ乙 |
C.F甲=F乙 |
D.F甲>F乙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