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物理试题 / 实验题
初中物理

随着“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的成功巡天,华夏儿女的下一个目标是登上月球。关于月球上的物理现象和规律,同学们提出了很多问题和猜想。有关月球周围的磁场问
题,洋洋提出了自己的猜想和检验猜想的实验方案。洋洋的猜想:月球可能像地球一样,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在它的周围存在磁场,并且也有“月磁”南极和“月磁”北极。洋洋为检验上述猜想所拟定的
实验方案:(1)取一个小磁针用细线悬挂在月球表面附近,如果它静止时指向某一方向,则可表明月球周围存在磁场;(2)它的N极所指的方向就是“月磁”的北极。 
你认为,洋洋为检验猜想所拟定的实验方案中应该改进或改正的是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聂利同学在五年级自然课上听老师讲,蜜蜂是靠翅膀的振动发声的,她想抽时间去附近的养蜂场看一看。一天她来到养蜂场,发现箱外聚集在一起的蜜蜂似乎在休息,并没有振动翅膀,可嗡嗡声不绝于耳,后又发现蜜蜂歇在花上,翅膀一动不动,但仍有嗡嗡的声音。她感到很疑惑,难道是老师讲错了吗?她又查了《十万个为什么》。书上清楚地写着:“蜜蜂的嗡嗡声来自翅膀的振动”。她想,难道连专家都搞错了吗?于是她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和想法告诉了老师,老师建议她用实验的方法去研究……   她做了下表中“剪去蜜蜂双翅的实验“,发现蜜蜂的嗡嗡声没有变化。经观察她又发现蜜蜂嗡嗡叫时,蜜蜂双翅根部的两个”小黑点“在鼓动。她猜想:“小黑点”可能就是蜜蜂的发声器官。于是她又做了下
表中刺破蜜蜂双翅根部”小黑点“的实验,发现蜜蜂不再发声。(本文摘自《少年科普报》2003年第49期)

实验名称
实验总数
死亡数
发声数量
声音大小
剪去蜜蜂双翅的实验
8只
2只
6只
没有变化
刺破蜜蜂双翅根部”小黑点“的实验
8只
2只
0只
没有声音

 请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聂利同学的实验研究,关于蜜蜂的发声你可得出什么结论?
答:                                                     。
我们从聂利同学的研究过程中可以学到什么?
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甲所示,是“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的实物连接图,其中电源是三节新干电池,灯泡额定电压是3.8V,其灯丝电阻约是10Ω,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1A”的字样,电流表(0—0.6A、0—3A),电压表(0—3V、0—15V)

(1)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中未连接的部分连接好,使它成为完整的实验电路。
(2)小刚合理地连接好电路,并按正确的顺序操作,但闭合开关后灯不亮,聪明的小刚猜想:
A、可能是灯丝断了               B、可能是变阻器断路
C、可能是小灯泡短路             D、可能是电流表断路
根据小刚的猜想,请你借助图中电流表和电压表验证小刚的猜想,将电压表、电流表示数填入下表:

猜想
电流表示数/A
电压表示数/V
如果A成立
 
 
如果C成立
 
 

(3)假如电压表0—15V挡量程已损坏,小刚仍想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请你将小刚设计的电路图画在下面的虚线框内。
(4)按小刚新设计的电路图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示数达到      V,小灯泡正常发光,此时电流表示数如图乙所示,则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        W。(各1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暑假,几位同学到野外游玩,到了一个岩洞洞口时,带的手电筒出了故障,里面黑呼呼的,还有“呜---呜-----”的声音传出,好奇的小勇想进出看看,但又有点怕,聪明的小慧将包里的小镜子举在手上说“我可以让洞里面变亮!”
⑴请在图中画出小慧是如何使洞里面变亮的.
⑵岩洞里的“呜---呜-----”的声音是什么原因产生的?
⑶小胜在修手电筒,拆开灯头,只是将灯泡拧紧了一点,手电筒就亮了.由此请你判断手电筒出了什么故障?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做“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实验时,⑴已知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额定功率小于2W,实物图如图所示,请你在实物图上用笔画线代导线替他连接好实物图(要求正确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的量程)。

⑵某同学在连接滑动变阻器时,由于接线错误使得滑动变阻器滑片P移动时不能改变小灯泡的亮暗程度,现就下面两种情况,请你判断该同学是如何连接的?
第一种情况:小灯泡较亮时。
第二种情况:小灯泡较暗时。
⑶在正确连接电路并移动变阻器使小灯泡正常发光时,电流表示数如图所示,能否知道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是多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小明发现杠杆右端低左端高,要使它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杠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____调节。
(2)如图22甲所示,在杠杆左边A处挂四个相同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右边B处挂同样钩码____________个。
(3)如图乙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使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______________(变大/变小/不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使杠杆在倾斜一定角度的位置做实验,也能得出杠杆平衡条件。这种实验方案与杠杆在水平位置做实验的方案相比较,你认为哪种实验方案好?                        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图22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21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⑴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      (填“考虑”、“不考虑”)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的个数.

⑵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⑶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

(1)小明的三次实验情况分别如图20中的甲、乙、丙所示。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拉木块在水平木板(或毛巾)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根据______知识可知,这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小明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的关系”时,利用图20中甲、乙两组数据比较得出:“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就越大”的结论。你认为他这样对比这两组数据就得出这样的结论对吗?______。你的理由是:___________。
(3)请你根据小明这三次实验情况设计一个实验数据记录表格,并填写相关内容
(4)从图20中甲、丙两组数据比较,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物理研究学习小组在探究物体所受重力大小与物体质量关系时,实验记录如下表:

物体
物体质量m/kg
重力G/N
比值G/m(N/kg)
比值G/m的平均值(N/kg)
物体1
0.1
1.0
10
 
物体2
0.2
2.1
10.1
物体3
0.3
2.9
9.7
物体4
0.4
4.0
10
物体5
0.5
5.0
10
物体6
0.6
6.0
10


(1)在探究过程中,需要的测量工具有                                    
(2)在上表空白处填上比值G/m的平均值
(3)根据表中数据,在图19中画出G—m的图像。
(4)分析表中实验数据及图像,得出的结论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强同学在做“用天平和量筒测盐水密度”的实验。
(1)请完成以下实验要求。
a.用天平称出空烧杯的质量m1=63g;
b.往空烧杯中加入适量盐水,用天平称烧坏和盐水的总质量。天平平衡后,右盘中砝码的总质量是140g,游码位置如图17所示。则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m2=_________g;
c.把烧杯中的盐水全部倒入量筒中,如图18所示。则盐水的体积V=________cm3
d.测出的盐水密度ρ=_________g/cm3

(2)按上面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会使测出的盐水密度有误差。
①是什么原因导致测出的盐水密度有误差?
②通过分析来说明测出的盐水密度是偏大还是偏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的实验中。

(1) 如图18,要使像能够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光屏向     调,使它的中心和烛焰、     的中心在            上;
(2)实验过程中,当烛焰距凸透镜20cm时,移动光屏至某一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等大清晰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3)接着使烛焰向左移动5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移到某一位置(选填“左”或“右”),才能在屏上得到                像。
(4)如果将透镜的下半部分遮住,光屏上的像将会                 
(5)从蜡烛到凸透镜距离等于2倍焦距处开始,向焦点方向移动蜡烛,在这过程中,像到透镜的距离________________ (填“增大”“减小”“不变”)。
(6)如果他在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找不到清晰的像,可能的原因是
                                                        。
(7)小华看到装满清水的透明玻璃酒杯很像一个凸透镜(如图13),就想探究它是否具有凸透镜的特点.请你帮他想出一个验证的方法.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 “研究平面镜成像特点” 的实验中(如图9):
(1)李洋同学用玻璃板取代平面镜是为了                  ,在玻璃板的前面放一支点燃的蜡烛A,还要在玻璃板的后面放一支没有点燃的蜡烛B,对蜡烛A和B的要求是          
这是为了比较                      
(2)如果物体逐渐远离平面镜时,像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实验中还需要用刻度尺比较                     。如右图是该同学在白纸上留下的实验记录,能否得出“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的结论?为什么?                                       
(4)该同学通过玻璃板看到了同一个蜡烛的两个像,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5)如果在实验时,李洋无论怎样调节后面的蜡烛,都无法与蜡烛的像重合,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6)后来,他又用跳棋子代替点燃的蜡烛重新实验,但看不清跳棋的像.请你帮他想个办法看清棋子的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7是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两个步骤
(1)请你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实验序号
入射角
反射角
1
50°
 
2
40°
40°
3
20°
 

(2)实验中,纸板应_________于平面镜。(填“平行”或“垂直”)
(3)由表格数据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乙图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甲图中,如果光线沿BO的顺序射向平面镜,则反射光线__      _______
(填“会”或“不会”)与OA重合,说明了______________                        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压在桌面上,一部分伸出桌面,用手拨动其伸出桌外的一端,轻拨与重拨钢尺,使钢尺振动的     不同,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   __就不同;若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尺,使钢尺振动的     不同,则钢尺发出声音的____  ___就不同.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下图,将正在发声的小电铃放在连通于抽气机的密闭玻璃罩内,则:
(1)在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的过程中,所听到的声音将会        .
(2)停止抽气,并让空气重新进入玻璃罩内,听到的声音将会                  
(3)此实验现象说明                   ,从而可推理得出                  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物理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