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初中化学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表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周期/族

IA

0

1

1 H

1.008

ⅡA

ⅢA

ⅣA

ⅤA

ⅥA

ⅦA

2 He

4.003

2

3 Li

6.941

4 Be

9.012

6 C

12.01

7 N

14.01

8 O

16.00

9 F

19.00

10 Ne

20.81

3

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15 P

30.97

16 S

32.06

18 Ar

39.95

(1)很多科学家对元素周期表的发现和完善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请写出其中一位科学家的名字:  

(2)学习化学后,我们学会了从微观角度认识事物.根据如图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它们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序号,下同)

②图C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选填①或②或③)

(3)原子序数为12的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或“失”)电子,形成离子的符号是  .该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为  价,该元素和原子序数为9的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

(4)探究金属钠与水反应时,发现有气体生成,收集气体并点燃,有明显爆鸣声,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加酚酞试剂,溶液呈红色,由此推断,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由以上信息,你对物质的结构与性质之间的关系有什么认识  

来源:2017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东通过查阅资料,根据铁在空气中生锈的原理,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中的饱和食盐水、活性炭会加速铁生锈)已知广口瓶的有效容积为242mL,实验8分钟后打开止水夹,水从烧杯流入广口瓶中的体积为48mL.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实验的不足之处在于实验前广口瓶底未放少量水

B.通过分析本次实验数据,可知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19.8%

C.若实验药品充足,时间足够长,可十分接近拉瓦锡实验的结果

D.此实验可有效解决拉瓦锡实验中的汞污染问题

来源:2017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所示进行有关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实验,不正确的说法是(  )

A.甲、乙两处的现象分别是:黑色粉末减少,黑色粉末逐渐变红

B.甲处发生的反应是典型的吸热反应

C.丙处试管可防止液体倒吸

D.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未进行尾气处理

来源:2017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春季,在张献忠沉银考古现场,整齐堆放着金册、银册、金币、银币、铜币和银锭,还有铁刀、铁矛等兵器。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真金不怕火炼”说明了黄金的化学性质稳定

B.上述钱币用金、银、铜而不用铁,从化学角度看主要原因是铁的冶炼困难

C.自然界有天然的铜、银、金却没有天然的金属铁

D.常温下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时,至少需一种金属单质

来源:2017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推理和归纳是研究和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氢气点燃前需验纯,则点燃任何可燃性气体前都需验纯

B.含碳元素的物质充分燃烧会生成CO2,燃烧能生成CO2的物质不一定含碳元素

C.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室温下pH<7的溶液呈酸性,同理pH<7的雨水是酸雨

来源:2017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

A.物质本身并无优劣之分,但应用的方法和目的却存在好与坏的差别

B.“低碳”理念是为了引导全社会把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设法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

C.随着仿真实验室和数字处理技术的发展,研究的结论可不必通过实验来证明

D.化学变化中所说的“新物质”就是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变化前不同的物质

来源:2017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研究物质的便捷途径,现有以下物质:①塑料保鲜膜;②纯碱;③硝酸钾;④铝制易拉罐;⑤高铁的铁轨;⑥我国自主生产的圆珠笔头的圆珠;⑦PET制的矿泉水瓶;⑧磷酸二铵;⑨烧碱。对上述物质分类不正确的是(  )

A.属于复合肥的有③⑧

B.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有①⑦

C.属于金属材料的有④⑤⑥

D.属于碱的有②⑨

来源:2017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古代文化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下面理解不合理的是(  )

选项

文摘

理解

A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描述中有物理变化

B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描述中有化学变化

C

金(即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

说明合金的熔点比组成它的纯金属高

D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蕴含着物质无限可分的思想

A.AB.BC.CD.D

来源:2017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处处有化学。从化学的角度看,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进入久未开启的枯井或地窖,先做灯火实验

B.铁制品生锈后不要轻易去除,以减缓铁的锈蚀

C.误服硫酸铜等含重金属离子的盐后,立即服用豆浆、牛奶或鸡蛋清缓解造成的中毒,并及时送医

D.室外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逆风及时逃离现场

来源:2017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事彰显了绿色、健康、安全、舒适的东营特色,下列做法符合上述理念的是(  )

A.长期饮用纯净水,有利于身体健康

B.为保证身体健康,食品中禁止使用任何食品添加剂

C.注意个人卫生,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D.步行或使用新型的“零排放”无污染交通工具,如公共自行车,共享单车等

来源:2017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如图1),同学们观察到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产生的大量白烟弥漫到空气中,最后在石棉网上得到一些白色固体。

(1)请写出镁条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同学们通过称量发现:在石棉网上收集到产物的质量小于镁条的质量,有人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你认为出现这样实验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3)小红按图2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还发现产物中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

[查阅资料]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②镁能与氮气剧烈反应产生黄色的氮化镁(Mg3N2)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是Mg3N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反思与交流]①氮化镁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  

②空气中N2的含量远大于O2的含量,可是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物MgO却远多于Mg3N2,合理的解释是:  

③同学们又联想到氢气在氯气中能够燃烧,于是对燃烧条件又有了新的认识:  

来源: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正确选择实验仪器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面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请按要求填空。

(1)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需要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还缺少的两种仪器是  (填名称);过滤粗盐水所用到的仪器有  (填序号)。

(2)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可选用上述仪器中的  (填序号)组合成发生装置。

(3)利用仪器③与⑦可组合成一个贮气装置,收集氢气(氢气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时,气体应从仪器⑦的  (填“a”或“b”)端通入,该装置还有其他的用途,请你任举一例:  

来源: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反应没有明显现象,为验证CO 2与NaOH能够发生反应,某同学用右图组装实验装置,并进行实验。

(1)有时药品滴加顺序会影响实验现象。如果观察到的现象是"气球先膨胀,后变瘪",则加入试剂的顺序应该是   (填序号)

A.先加入盐酸,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B.先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再加入盐酸

(2)请解释气球"先膨胀"的原因:   

(3)写出气球"后变瘪"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1)在探究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①溶质的种类;②溶剂的种类;③溶质最多被溶解的质量;④溶剂的质量;⑤温度。

如测定“某物质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研究的是  (填序号)受温度的影响,这就需要控制其他因素保持不变。

(2)右表是利用控制变量法测得的氯化钠、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根据表格内容及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40

50

溶解度/g

NaCl

36.0

36.6

37.0

KNO3

31.6

63.9

85.5

①从上表可知,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是  

②20℃时,将等质量的NaCl、KNO3分别放入盛有1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如图1所示,升温到50℃时如图2所示。试判断:50℃时甲烧杯中的溶液一定是  (填“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或“不能确定”)。

来源: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2017年5月18日我国宣告可燃冰试采成功,这在世界上也是首次。可燃冰外观像冰,在地球上的储量大约是已探明其他化石燃料总量的2倍;同等条件下,可燃冰燃烧产生的能力比传统的化石燃料要多出数十倍,而且燃烧后不产生任何的残渣和废气,是公认的地球上尚未开发的最大新型能源。

(1)目前,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主要包括  

(2)为减少污染、提高煤的利用率,可在高温条件下将其转化为可燃性气体,此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为方便贮存和运输,天然气通常被压缩到容积很小的钢瓶中,而可燃冰却很难被压缩。试从分子的角度分析,其中的原因是  

(4)可燃冰作为新型能源,相比传统化石燃料具有很多优势,主要是  (填序号)。

A.储量丰富

B.燃烧值大

C.清洁、无污染

D.易于开采。

来源:2017年山东省德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