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我国将有6名航天员生活在空间站。氧气、水、食物等是维持航天员驻留空间站的必要物质。为提高物质的利用率,目前空间站通过以下途径实现物质循环利用:
(1)由图可知,目前空间站通过物质循环获得水的途径共有_____条,其中尿液净化时必须除去尿液中的__________等代谢废物。
(2)为实现氧的循环,目前空间站内利用氢气和航天员呼出的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甲烷和水,化学方程式为 。据测算,正常情况下一位航天员一天呼出的二氧化碳质量约 千克,若这些二氧化碳全部与氢气反应,则可生成水多少千克?
小嘉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Cl+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为此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在广口瓶中加入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观察到瓶内无明显现象; 步骤二:继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瓶内连续产生气泡,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
(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
市场上常见的苏打水有苏打气泡水和无汽苏打水两种。它们的主要成分中都含有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具有以下性质。
性质一:2NaHCO 3 Na 2CO 3+H 2O+CO 2↑(NaHCO 3在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
性质二:NaHCO 3+HCl═NaCl+H 2O+CO 2↑
(1)苏打气泡水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瓶盖一打开就有大量气泡产生,所以叫气泡水。无汽苏打水则不含二氧化碳,但小明认为他喝入体内也会产生二氧化碳,主要是利用了碳酸氢钠的性质 (选填"一"或"二"),理由是 。
(2)小明查阅了相关资料想自制苏打水,于是购买了一袋小苏打,包装袋上标注的碳酸氢钠含量是99%。真的有这么高吗?小明取了10克小苏打样品放入装置,逐次加入稀硫酸进行实验,得到相关数据。请通过计算帮助小明判断包装袋上的标注是否准确。(2NaHCO 3+H 2SO 4═Na 2SO 4+2H 2O+2CO 2↑)
序号 |
反应前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加入稀硫酸溶液质量/克 |
0 |
10 |
10 |
10 |
10 |
10 |
C装置中溶液总质量/克 |
100.0 |
101.1 |
102.2 |
103.3 |
104.4 |
105.0 |
(3)如果去掉装置B,测量结果将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补铁剂。实验室以废铁屑(含少量Fe2O3)为原料制备硫酸亚铁晶体的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铁与硫酸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e+Fe2(SO4)3═3FeSO4。
(1)“碱洗”是为了洗去铁屑表面的油污。用热的碳酸钠溶液浸泡,过滤,再用蒸馏水洗涤2~3次。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测其pH,若pH= ,说明洗涤液中无碳酸钠。
(2)“酸溶”是向“碱洗”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稀硫酸。
①写出铁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所用硫酸溶液浓度不能太稀,原因是 。
③废铁屑中的少量Fe2O3不需要进行除杂处理,原因是 。
(3)“结晶”的相关操作依次为:蒸发浓缩、降温结晶。蒸发浓缩的目的是 ,便于结晶。
(4)含量测定:准确称取制得的硫酸亚铁样品2.82g于锥形瓶中,加蒸馏水完全溶解,加入稀硫酸,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1.58%的高锰酸钾溶液,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高锰酸钾溶液的体积为20.00mL(该高锰酸钾溶液密度近似为1g•mL﹣1)。列式计算该样品中硫酸亚铁的含量(结果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
已知:高锰酸钾与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10FeSO4+2KMnO4+8H2SO4═5Fe2(SO4)3+2MnSO4+K2SO4+8H2O(相对分子质量:FeSO4=152,KMnO4=158)
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分别利用2g铜粉"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装置见图。课外兴趣小组为研究实验中铜粉的氧化情况,又进行以下实验:
①兴趣小组将甲、乙、丙三个实验小组硬质玻璃管中的残留固体全部取出,称量后,置于烧杯中;
②在烧杯中加入足量稀硫酸使之充分反应,将剩余固体过滤、洗涤、干燥、称量;相关数据见下表:
|
甲组 |
乙组 |
丙组 |
反应前固体质量 |
2.016g |
2.016g |
2.024g |
反应后固体质量 |
1.936g |
1.936g |
1.904g |
(1)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乙两组实验数据相同,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丙组残留固体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
(3)兴趣小组通过分析数据得出:甲、乙两组实验数据更接近实际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丙组差异较大。你认为丙组在"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中,可能存在的操作失误是 。
白铜(Cu﹣Ni)是工业上常用的一种合金,金属镍(Ni)的金属活泼性与铁相似,且化合价显+2价。为测定20g某白铜样品中镍的质量,设计了如下实验:
试问:
(1)将白铜研碎的目的是 。
(2)白铜样品中镍的质量 g。
(3)所用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发现盛有固体氢氧化钠的试剂瓶破裂瓶盖处有"白毛"状物质(如图),根据所学知识,他们推断"白毛"状固体物质中含有碳酸钠,依据是 。他们取5g白色固体,加水配成20g溶液倒入烧杯中,将40g氯化钡溶液分成四等份,分4次加入烧杯中,充分反应后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次数 |
1 |
2 |
3 |
4 |
加入氯化钡溶液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烧杯中所得溶液的质量/g |
28.03 |
36.06 |
44.09 |
54.09 |
(1)第 次实验,加入的氯化钡与碳酸钠恰好完全反应。
(2)求5g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滴入9.3g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固体混合物中,产生气体质量与滴入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试计算:
(1)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为 ;
(2)混合物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多少?
取一定量铜粉、铁粉的混合物,加入过量稀硫酸,完全反应(酸溶)后过滤,将滤渣洗净、烘干后在足量氧气中充分灼烧(金属元素在产物中显+2价)。固体质量与各步实验的时间关系如图。(1)b点时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为 。
(2)原粉状混合物中铁粉的质量为 g。
(3)求m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某实验小组为测定铜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铜元素的含量,取20g该固体混合物,向其中逐滴加入稀H2SO4,测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加入稀H2SO4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滴加稀H2SO4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该固体混合物中铜元素的质量为 。
(3)计算稀H2SO4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实验室用含杂质的锌(也称粗锌)与盐酸反应制取氢气,取8.0g含杂质的锌粒于烧杯中(所含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酸反应),向其中加入73.0g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后烧杯内剩余物质的质量为80.8g。计算:
(1)生成氢气的质量 g。
(2)求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请写出计算过程)。
某课外兴趣小组同学取一定量含铜粉的氧化铜粉末,放入烧杯中,加入192g稀硫酸,搅拌,恰好完全反应后过滤(损耗忽略不计),烧杯中固体的质量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1)所取粉末中氧化铜的质量为 g;
(2)计算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规范写出计算过程)
用光卤石为原料提取的氯化钾产品中含有氯化镁杂质,产品等级中氯化钾指标为:
指标名称 |
优良品 |
一级品 |
二级品 |
氯化钾质量分数(≥) |
93.00% |
90.00% |
87.00% |
为确定某氯化钾产品等级进行了以下实验:
步骤一(溶解):取40.0g氯化钾产品溶于水,配制成溶液。
步骤二(沉淀):向步骤一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钾溶液112.0g,充分反应后过滤,得2.9g沉淀和一定质量的滤液。
步骤三(回收):向步骤二所得滤液中加入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得到400.0g溶液,将所得溶液蒸发结晶,回收氯化钾固体。
回答下列问题:(提示:KCl溶液呈中性;不考虑实验过程中的损失)
(1)通过计算判断该产品的等级。(写出解题过程)
(2)步骤三所得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 。
在新冠肺炎的疫情防控中,过氧化氢(H2O2)广泛用于环境消毒,在放置过程中会缓慢分解。某单位有一桶未曾使用过的久置的H2O2溶液,观测得其溶液密度为1.069g/mL,该温度下溶液的密度和溶质质量分数的对应关系如图。桶上标签提供的信息:①H2O2的质量分数为30%;②内装溶液质量50kg,完成下列问题:
(1)该久置的H2O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2)若用此久置的H2O2溶液来配制质量分数为3%的环境消毒液200kg,需用这种H2O2溶液 kg。
(3)若这桶H2O2溶液放置至完全分解,桶中剩下的液体质量是多少?(假设液体不挥发,通过计算回答,结果精确到0.1)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