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
初中化学

图1、图2、图3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实验,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待红磷熄灭并冷却至室温,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内的    约占集气瓶空气体积的 1 5 时,说明空气中的氧气被消耗了,消耗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体积的 1 5

(2)图2是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的实验装置图。因为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条件是  ,所以图中装置用  的酒精灯加热试管,才能达到实验目的。

(3)图3是有关氢氧化钙性质的验证实验。用药匙的柄把一端挑一点氢氧化钙粉末于试管中,依次进行图中的实验。③号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氢氧化钙微溶于水且氢氧化钙溶液能与酚酞溶液作用;④号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由此得出氢氧化钙能与稀盐酸发生反应。

来源: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B.做该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C.待装置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D.若红磷不足,将导致测得氧气的含量小于五分之一

来源:2020年湖南省邵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获得新的化学知识。请回答下列与化学实验有关的问题:

(1)利用课本实验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得到氧气的含量小于 1 5 ,可能的原因是:  。(写一种即可)

(2)证明铜和铁金属活动性强弱的实验方法是:  。(写一种即可)

(3)在粗盐提纯实验的步骤中多处用到了玻璃棒,写出其中玻璃棒的作用  。(写一种即可)

来源:2020年湖南省衡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的水冲洗,再涂上氢氧化钠溶液

B.

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实验时,要保证装置气密性良好

C.

某作物生长过程中出现倒伏现象,应施用适量的氮肥

D.

铁生锈的条件是只与氧气接触

来源:2020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图1中仪器甲的名称是  ,实验室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收集干燥的氧气,应选用装置  (填序号)。

(2)如图2所示,将二氧化碳气体慢慢倒入烧杯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检验二氧化碳常用的试剂是  

(3)图3所示装置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实验过程中需反复推拉铜丝两端注射器大的活塞,目的是  ,铜丝表面变黑是生成了  (填化学式)。

来源:2020年广西南宁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和步骤如下:(已完成装置气密性检查)

①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

②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现象;

④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弹簧夹,观察现象。

其中有错误的实验步骤是(  )

A.①B.②C.③D.④

来源:2020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用如图装置验证了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实验前需检查装置气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试管中的氧气

C.白磷熄灭、试管冷却后再打开止水夹

D.最终量筒中液面约降至40mL刻度线处

来源:2020年北京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674年,英国化学家约翰•梅猷为测定空气中的氧气含量开展如下实验(装置如图甲)。

I.将一根长度等于玻璃钟罩最宽部分直径的铁棒橫放在钟罩里,把装有稀硝酸的陶罐通过铁钩挂在铁棒上,用绳索将小铁块悬挂在陶罐的正上方(铁块的升降通过在钟罩外拉动或放松绳索来实现)。

Ⅱ.调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图乙,再使铁块浸入稀硝酸中,观察到铁块表面迅速产生大量气泡,钟罩内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强氧化性,能与铁发生如下反应:4HNO3+Fe═Fe(NO33+NO↑+2H2O]

Ⅲ.当水位降至接近钟罩口时(如图丙),立即取出铁块,以防气体外逸。

IV.等待一段时间后,水面稳定在如图丁的位置。(一氧化氮会与氧气等物质发生如下反应:4NO+3O2+2?=4HNO3

分析与评价:

(1)步骤Ⅳ中的“?”处应填  

(2)从图丙到图丁过程中,钟罩内水位上升的原因是  。(忽略温度变化的影响)

(3)小科重复了上述实验,虽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且钟罩内液面上方气体体积均能精确测量(即测定气体体积的误差忽略不计),但经过多次实验测定,发现每次测得空气的含氧量都小于 1 5 ,原因是  

来源:2019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并完成相关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

(1)仪器①的名称是  

(2)A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用C装置收集气体的方法是  (填选项字母)。

a.排水法   b.向下排空气法    c.向上排空气法

(4)检验C中收集满氧气的方法是  

(5)C中收集满氧气后,打开弹簧夹K1、K4,关闭K2、K3,其中打开K1的目的是  ,点燃D中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C装置中并把塞子塞紧,观察到红磷燃烧的现象是  ,待红磷熄灭、C装置冷却后,打开K3,观察到的现象是  

来源: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B.带电的粒子一定是离子

C.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探究空气成分实验中,所用红磷必须过量

来源:2019年湖南省娄底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用燃烧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最适宜选用的可燃物是(  )

A.红磷B.木炭C.细铁丝D.蜡烛

来源:2019年辽宁省营口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不用考虑装置气密性是否良好

B.红磷火焰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C.依据实验现象推测,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 5

D.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2P+O2 点燃 ¯ P2O5

来源:2019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面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几个基本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A实验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  

(2)图B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图C实验是配制氯化钠溶液过程中量取水的操作,该操作将导致所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偏大”或“偏小”)

(4)图D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5)图E操作中得到的滤液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写一条即可)。

(6)图F实验中,加热片刻后,可观察到棉球上的酒精燃烧而水不燃烧,由此可得出燃烧条件之一是  

来源:2019年辽宁省盘锦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A中实验可得出关于空气中氧气含量的结论是  

(2)B中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  (答一点即可)。

(3)C中两支试管内产生气泡速度不同,由此可知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是  

(4)D中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时,溶液中溶质的组成最多有  种情况。

来源:2019年辽宁省辽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如图实验回答问题。

(1)图一为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点燃红磷前,需要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的原因是  。 该实验中不能用铁丝代替红磷的原因是  

(2)图二为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实验中观察到烧杯B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说明分子具有的性质是  

(3)图三为探究固体溶解时的热量变化实验,若向试管中加入的固体是NH4NO3,可观案到U形管内左侧液面  (填“低于”或“高于”)右侧液面。

来源:2019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探究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