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
初中化学

茶垢清洁剂能快速清除茶具上附着的茶垢,某小组同学对茶垢清洁剂进行了探究。

【查阅资料】如图1所示是某品牌茶垢清洁剂说明书中的部分内容。说明书中碳酸钠的俗称有误,应改为           

【提出问题Ⅰ】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过氧化氢,是否生成氧气?

【实验1】在盛有茶垢清洁剂固体的小烧杯中,加适量常温水,完全溶解后得到无色溶液,观察到有小气泡缓慢冒出,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不复燃。

【实验2】取三份等量的实验1中的溶液,分别加入甲、乙、丙三支试管中,按图2所示进行实验。观察到都较快产生气泡,且温度越高产生气泡越快;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都复燃。

【表达交流Ⅰ】通过实验证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氧气。

(1)实验1中"木条不复燃"的原因是                      

(2)实验2中丙试管内不再产生气泡后,其中溶液所含溶质与加热前溶液的不同是              

【提出问题Ⅱ】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生成碳酸钠,是否生成氢氧化钠?

【实验3】取实验2丙试管内溶液,按如图3流程进行实验。

【表达交流Ⅱ】

(1)加入试剂X的目的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不新增试剂,检验加入的试剂X已足量的方法是                        

(3)溶液M呈    色,说明茶垢清洁剂溶于水时没有生成氢氧化钠。

【反思总结】

(1)茶垢清洁剂溶于水生成了碳酸钠和过氧化氢。碳酸钠溶液有较好的去污效果,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活性氧,可深层带走污垢。

(2)使用茶垢清洁剂时应选择         的水进行溶解,去垢效果更好。

来源:2021年河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实验装置探究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请根据实验装置和实验内容,回答下面问题:

①探究二氧化碳与碱反应时,将装置A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D未出现浑浊,原因是  ;可将二氧化碳先通过装置  ,再通入装置D,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时,实验分两步进行:首先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干燥纸花,再将二氧化碳通过石蕊溶液浸泡的湿润纸花,这样做的目的是  ;结合上面实验,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  (填序号)

(2)家庭生活中食品制作(如面条、馒头等)经常用到食用碱,食用碱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钠,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钠.小莉将家中食用碱带到实验室进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小莉提供的食用碱样品是否含有氯化钠.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与解释

1.取一定量的食用碱样品放入试管,加入蒸馏水、振荡

样品溶解

食用碱溶于水

 2. 

  

  

 3. 

  

  

来源:2017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①在止水夹K1、K2处于关闭状态时,将针筒A中溶液挤入试管B中,接着打开止水夹K1,发现D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试管B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留下的溶液也显红色;

②打开止水夹K2,风哨振动鸣叫,C中的部分溶液被吸入B和D中,反应后B、D中溶液都变为无色。

回答:

(1)步骤①中,充分反应后,试管B里的CO2最终转化为 (填化学式)和水。

(2)解释步骤②中“风哨振动鸣叫”的原因  

(3)实验开始时C、D中两种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a%  b%(选填“>”“=”“<”)

来源:2019年浙江省杭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校化学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模仿物理课上学到的“串联电路”,设计了如下气体制备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试看图回答问题:

资料卡片:①红磷的着火点为250℃;②饱和NaHCO3溶液可用于吸收HCl气体;③20℃时,碳酸钠在乙醇中几乎不溶解;④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1)装置A可作为氧气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因为  且反应条件均不需要加热;

(2)反应开始后,B中充满氧气,但红磷仍未燃烧,原因是  

(3)装置G中有干和湿的pH试纸各一张,当通入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后,湿的pH试纸显示pH约为5,干的pH试纸显示pH为7,同学们可得到的结论是  

(4)若装置H中溶液为饱和状态,反应一段时间后出现的现象是  

(5)反应完成后同学们对装置D中所得溶液的溶质成分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装置D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小滨认为溶质只有CaCl2

小崔认为除CaCl2外,可能还含有  

[实验与结论]小滨取反应后装置D中部分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发现溶液颜色呈无色,于是小滨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反思与评价]小崔认为小滨的实验方案是错误的,理由是  ,为验证后一种物质是否存在,小崔同学可采用  (填字母序号):

A.碳酸钠溶液    B.石蕊试液    C.锌粒来代替酚酞试液.

来源:2017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同学取用相同总质量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按图示装置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有的小组“黑色固体变红色”这一实验现象不明显。小组同学对此异常现象进行如下探究。

[知识回忆]碳和氧化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CuO 高温 ¯ 2Cu+CO2↑,理论上碳和氧化铜的质量比为  

[作出猜想]产生异常现象可能与所取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有关。

[实验探究]小组同学用总质量相同但质量比不同的木炭粉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不考虑其中杂质),分别进行实验,部分实验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m(C):m(CuO)

实验后A处试管中固体颜色

C处导管口的现象

1

1:8

红色固体中有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2

1:9

红色固体中有较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燃烧

3

1:10

红色固体中有很少量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4

1:11

红色固体中有极少量黑色固体

  

5

1:12

红色固体中无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6

1:13

红色固体中有较多黑色固体

尾气不燃烧

[交流讨论]

(1)推测实验4中“C处导管口的现象”是  

(2)上述探究可得出,实验时所用木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控制在1:10~1:12之间,可观察到黑色固体明显变红,同时还可减少  (填化学式)排放,防止空气污染。

(3)检验实验6反应后A处试管中黑色固体物质,可滴加的试剂是  ,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思评价]分析发现,实验5中m(C):m(CuO)比值与理论值不符,实验后却无黑色固体残留。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实验中过量的黑色固体消失的原因:  (写一个即可)。

来源:2020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制取CO 2气体的过程中,不慎用到了浓盐酸,导致制得的CO 2气体中混有氯化氢气体,他们设计了如下除去氯化氢气体并探究CO 2与过氧化钠(Na 2O 2)反应的实验。

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Na 2O 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CO 2、H 2O发生反应:

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2Na 2O 2+2H 2O═4NaOH+O 2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A的作用是   

(2)为确定反应后装置B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小组同学取适量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蒸馏水溶解形成溶液M,无气泡产生,则该固体中不含   ,该小组同学继续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反应后硬质玻璃管中固体的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Na 2CO 3猜想二:NaOH          猜想三:Na 2CO 3和NaOH

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猜想   不合理,理由是   

【实验验证】小组同学取上述形成的溶液M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的   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溶液变红,则证明猜想三成立。

【交流反思】小组中有同学认为,将上述滤液中滴加的酚酞试液换成硝酸铜溶液,也能得出同样的结论,你认为该同学的观点   (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拓展延伸】在盛有氯化铵(NH 4Cl)浓溶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钠(Na 2O 2)固体,有气泡产生,产生的气体是   

来源:2016年云南省曲靖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实验室常用药品(或溶液)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

[知识卡片]:氯化钠溶液显中性,氯化铜易溶于水。

[实验探究]:

(1)方案Ⅰ:某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①实验结论  

②从微观的角度分析,该反应的实质是  

③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可能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方案Ⅱ: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2mL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反思]:

(3)另有同学提出方案Ⅱ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4)除以上方案外,下列哪些物质单独使用,也能证明“NaOH 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   (填序号)。

A.铜片 B.pH试纸 C.氧化铜 D.紫色石蕊试液

来源:2019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进行下列探究活动。

Ⅰ.基础实验:下列是制取和收集气体的部分装置。

(1)实验室用5%双氧水制取和收集氧气时,可选用的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若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  

(3)若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固体混合物反应来生成氨气,应该选用的气体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序号)。

Ⅱ.探究实验:对氨气的相关性质探究。

为了探究气体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小张同学依次做了以下两组实验。

(4)根据实验b﹣3推理,NH3进入水中  (填“是”或“否”)发生了化学反应,推理的证据是  

(5)根据以上两组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6)下列物质中能用于干燥氨气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无水硫酸铜

B.浓硫酸

C.碱石灰(CaO和NaOH固体混合物)

来源:2020年四川省雅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同学对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集气瓶需要正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究。实验步骤如下:

①将有底的空纸筒盖上硬纸板,在电子秤上称得质量为5.39克;

②将该纸筒先后两次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盖上硬纸板,分别正放、倒放在电子秤上,如图甲和图乙,观察并记录读数变化;

③将两次的读数变化绘制成图丙,并得出结论。

回答下列问题:

(1)检验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操作是                         

(2)纸筒正放时,电子秤读数变小的原因是                          

(3)结合图丙推测,若纸筒内收集满的是氢气,请在图丁中画出纸筒正放、倒放时电子秤读数随时间的大致变化情况并标注。(纸筒收集满氢气后的质量为5.30克)

来源:2021年浙江省台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如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若用F装置收集氧气,当观察到             的现象时再开始收集。

(3)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碱石灰(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的混合物)和醋酸钠固体制取甲烷气体,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填标号,下同),若用G装置收集时,则气体要从      端通入。

(4)A、B装置都可以制取氧气、二氧化碳和氢气,若要控制液体滴加速率,获得平稳气流,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5)生活中常用草酸溶液除铁锈和瓷砖上的污渍。草酸晶体加热会发生如下反应:H2C2O4•2H2OCO2↑+CO↑+3H2O。为检验分解后的产物,小赵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

①实验中证明有水生成的现象是              

②乙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              

③要证明有CO生成,在不连接其他装置的情况下,可进行的操作是          

来源:2021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已知Mg能在CO 2中燃烧,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Na的金属活动性比Mg强,说明Na也能在CO 2中燃烧。为了验证,实验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

①金属钠性质活泼,常温下,金属钠极易与氧气反应,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氧化钠溶于水生成氢氧化钠。金属钠还可以与水剧烈反应,放出氢气。

②Na 2CO 3溶液显碱性;CaCl 2溶液显中性。

【实验探究一】

步骤1:打开活塞,让A装置中产生的气体依次通过B、C,收集一瓶纯净的CO 2气体。

步骤2:将燃烧的钠迅速伸入集气瓶中,观察到钠在CO 2中继续燃烧,发光放热,冷却后观察到瓶内附着黑色颗粒,并粘附着白色物质。

【问题讨论】

(1)为获得纯净的CO 2,可利用装置B除去CO 2中混有的    ;装置C中盛放的试剂是       

(2)步骤2中生成的黑色固体成分是    

【初步结论】Na能在CO 2中燃烧。

【提出问题】白色物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氧化钠;

猜想二:碳酸钠;

猜想三: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

猜想四:氢氧化钠。

(3)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四是错误的,理由是                                   

【实验探究二】对白色物质是什么进行实验探究,方案设计如下:

方案1: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无色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氧化钠。

方案2: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盐酸,溶液中有气泡冒出。

结论:白色物质中一定有       

方案3:取该样品少量于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振荡,过滤,向滤液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出现白色沉淀,过滤,再向滤液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反思与评价】

(4)甲同学思考后提出方案1得出的结论不正确,其理由是                    

(5)请将方案2结论补充完整:             。(填化学式)

(6)方案3中加入过量CaCl 2溶液的目的是              。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结论】

(7)综上所述,你认为猜想    成立。

(8)请写出Na在CO 2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21年黑龙江省大庆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探究小组为验证氢气的还原性,在教师指导下:

【查询资料】Ⅰ.反应原理:CuO+H2 ¯ Cu+H2O

Ⅱ.无水硫酸铜是白色粉末状固体,遇水变蓝色

【实验过程】

分析实验过程,回答:

①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名称是  

②写出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装置D处硬质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④装置B的作用是  ,装置E的作用是  

⑤氢气是一种可燃性气体,为确保实验安全。实验中,需要持续通入一段时间氢气,再点燃D处酒精灯,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来源:2020年山东省济宁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酸碱中和反应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与盐酸能否发生反应?

[查阅资料]NaCl溶液显中性。

[进行实验]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进行实验,甲组同学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氢氧化钠溶液,再滴入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逐滴滴入稀盐酸,边滴加边振荡,直到溶液恰好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盐酸  能 (填"能"或"不能")发生反应。

[发现问题]乙组同学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所以确定本组所用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其变质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猜想与假设]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Ⅰ:只有碳酸钠

猜想Ⅱ:                   

[查阅资料]CaCl 2溶液、Ca(NO 32溶液都呈中性。

[进行实验]实验过程如图:

回答下列问题:

(1)适合操作(一)的X溶液是   

A.Ca(OH) 2溶液

B.CaCl 2溶液

C.Ba(OH) 2溶液

(2)根据(1)中所选的X溶液,生成沉淀C的化学方程式为   

(3)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4)操作(二)可以为:取少许溶液D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若溶液   则猜想Ⅱ成立。

[实验反思]通过本实验同学们认识到,氢氧化钠溶液必须   保存。

来源:2020年辽宁省朝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    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甲、乙、丙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Na 2SO 4

猜想二:   

猜想三:Na 2SO 4和NaOH

以上猜想中,可以直接排除的是   ,理由   

[实验探究]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甲、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甲同学方案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BaCl 2溶液

白色沉淀产生

猜想二成立

乙同学方案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   

气泡产生

猜想二成立

丙同学方案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生锈的铁钉

  

猜想二成立

老师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    

[反思交流]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

B.倒入废液缸

C.带出实验室

来源:2020年甘肃省平凉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初中化学一些基本实验,请根据实验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利用如图1进行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和配制一定质量分数氯化钠溶液的实验。

①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去除的主要操作顺序是  (填字母序号);

②配制11%的氯化钠溶液100g。如按如图进行称量和量取,其它操作均规范无误,最终导致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填“大于”、小于”或“不能确定”)11%。

(2)如图为某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的两组实验。

实验I

实验Ⅱ

①实验I中以“金属表面产生气泡的快慢”为标准来判断锌、铁的活动性强弱,有同学认为不够合理,理由是  

②写出实验Ⅱ中C试管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实验Ⅱ中要验证Cu、Fe、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  (填字母序号)。

来源:2018年山东省泰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