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同学为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同学在“金属梯”的每一步的凹处放置一颗用滤纸吸干水后的白磷,用放大镜会聚6V手电筒光于靠近水面的一步“金属梯”处的白磷上。
(1)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的主要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现象你能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金属梯”的每一步上都放置一小颗白磷与只靠近水面 的一步“金属梯”处放一大颗白磷相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你所学过的产生该实验现象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4)做完此实验:该同学得到启示:要使一个密闭容器中气体压强变小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明同学在做家庭小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色.面对“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A.向老师请教 |
B.查找相关资料,探究原因 |
C.认为自己做错了,继续做其它实验 |
D.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
小华在家中做蜡烛燃烧的实验,他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2)[猜想]
猜想一: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气体(该气体燃烧会产生蓝色火焰)。
猜想二: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猜想三: 。
(3)[设计实验方案]小华设计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将长玻璃
导管插入焰心,在玻璃导管中间位置用冰袋进行冷敷,再在另一端进行点燃,观察现象。
(4)[现象与结论]
如果猜想一正确,现象应是 。
如果猜想二正确,现象应是 。
(5)[分析与评价]
猜想二观察到的现象一定能证明导出的就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蒸气吗? 。理由是 。
某同学在化学课上提出,可用澄清石灰水来检验人呼出的气体是否含有二氧化碳,就这一过程而言,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建立假设 | B.收集证据 | C.作出结论 | D.设计实验 |
实验室有一瓶标签残缺的试剂可能是双氧水,有同学提出在试剂中加入二氧化锰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猜想假设 | B.收集证据 | C.设计实验 | D.得出结论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用右图所示的装置来完成。下列步骤的先后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①先用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②用燃烧着的火柴检验瓶内剩余气体时,火柴熄灭,说明主要是氮气 ③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人瓶内,并把塞子塞紧 ④冷却到室温 ⑤打开弹簧夹,水压入集气瓶中,并接近集气瓶中原空气体积的1/5 ⑥先在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 ⑦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A.⑦⑥②⑤④③① | B.⑦⑥③②⑤①④ |
C.⑦⑥①③④⑤② | D.⑦⑥①③②④⑤ |
下表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研究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时采集的一组数据:
10毫升过氧化氢溶液取150毫升氧气所需的时间(秒)。
浓度 反应条件 |
30﹪的过氧化氢溶液 |
15﹪的过氧化氢溶液 |
10﹪的过氧化氢溶液 |
5﹪的过氧化氢溶液 |
无催化剂、不加热 |
几乎不反应 |
几乎不反应 |
几乎不反应 |
几乎不反应 |
无催化剂、加热 |
360 |
480 |
540 |
720 |
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加热 |
10 |
25 |
60 |
120 |
请你分析回答:
(1)该研究小组在设计方案时,考虑了浓度、 、 等因素对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影响。
(2)从上述影响过氧化氢溶液分解速率的因素中任选一个,说明该因素对分解速率有何影响?
为了测定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时氧气的最低含量是多少,他们设计的实验方案是先将氧气和空气按不同的体积比收集在集气瓶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图。收集气体的方法[是:在100 mL集气瓶里装满水,塞紧胶塞并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通入氧气,把瓶里的水排入量筒,当量筒内的水达到设定的体积后立即关闭活塞a,然后打开活塞b通入空气,把瓶里的水全部排入量筒。若要收集一瓶含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60%的气体,则通入氧气的体积和通入空气的体积约是
A.40 mL和60 mL | B.60 mL和40 mL |
C.50mL和50 mL | D.20 mL和80mL |
通过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能得出相应结论的是
选项 |
实验操作 |
现象 |
结论 |
A |
向一瓶空气样品和一瓶呼出气体的样品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 |
空气样品的瓶中无明显变化,呼出气体的瓶中石灰水变浑浊 |
空气中不含CO2,呼出气体中含有CO2 |
B |
将硫在空气中点燃,再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
硫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得更旺,发出蓝紫色火焰 |
氧气的含量越高,物质燃烧越剧烈 |
C |
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 |
听到尖锐的爆鸣声 |
氢气较纯净 |
D |
在水通电的实验中,将燃着的木条分别靠近正负两极的玻璃管口 |
正极产生的气体可使燃着的木条燃烧得更旺,负极产生的气体可被点燃。 |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已知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某课外活动小组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其目的是 ,待红磷燃烧停止,白烟消失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 ,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下列氮气的性质中,与本实验无关的是: .
A.无色无味 | B.难溶于水 |
C.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D.不与红磷反应 |
(2)如果实验中,打开弹簧夹后,几乎没有水进入集气瓶中,其原因可能是 .
(3)若将红磷换成蜡烛,该实验能否获得成功? ,理由是 .
甲、乙、丙是探究氧气化学性质时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 ;② ;③ .
(2)丙实验进行时,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甲瓶底为什么要放少量的水? .
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___________(填“大”或“小”)。
(2)将一只干冷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据此,写出石蜡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
同学们探究“影响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反应速率的因素”,过程如下:
(1)对已有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的思考:
化学知识和生活经验 |
思考 |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更旺 |
双氧水的浓度可能会影响生成氧气的快慢 |
夏天,将食品放在冰箱里不容易腐烂 |
(8) |
(2)根据上述思考设计了如下实验:
组别 |
温度 |
二氧化锰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和体积 |
观察产生气泡的速率 |
1 |
室温 |
0.5g |
5%、50 mL |
反应平稳,有大量气泡产生 |
2 |
加热 |
0.5g |
w%、50 mL |
气泡急速产生,并产生大量白雾 |
3 |
室温 |
0.5g |
30%、50 mL |
气泡呈爆发式产生,并带出反应液 |
① 实验2中双氧水的浓度(w %)以 (9) 为宜。
② 通过比较 (10) 两组实验,可③以得到“浓度越大,化学反应越快”的结论。
③ 实验结论:第 (11) 组方案比较适合在实验室制取氧气。
④ 通过分析思考,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可能还有 (12) 。(写出一条)
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中产生大量白雾 |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
C.本实验可以证明空气含有N2、O2、CO2和稀有气体 |
D.选用过量红磷是因为反应可以耗尽氧气,生成固态的P2O5 |
某兴趣小组探究了影响双氧水分解速度的某种因素。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
双氧水的质量 |
双氧水的浓度 |
MnO2的质量 |
相同时间内产生O2体积 |
Ⅰ |
50.0g |
1% |
0.1g |
9 mL |
Ⅱ |
50.0g |
2% |
0.1g |
16 mL |
Ⅲ |
50.0g |
4% |
0.1g |
31 mL |
(1)本实验中,测量O2体积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2)实验结论:在相同条件下,_____________,双氧水分解得越快。
(3)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