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是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海带因富含碘元素而成为补碘的常用食物之一.小李想设计实验验证海带中含有碘元素.他查阅了相关资料,得到以下信息:
①碘化钠(
)与氯化钠性质相似,两者的溶液都是盐溶液,碘化银为黄色难溶于水的固体.
②工业上将适量氯气通人无色碘化钠溶液就能置换出单质碘,溶液变为棕黄色.
③少量碘((
)溶于水的溶液,能使淀粉溶液变蓝,碘的化合物不能使淀粉溶液变蓝.
④灼烧海带后残留的灰烬中含有可溶性碘化钠、氯化钠等化合物.
小李的实验步骤如下:
将海带灰用蒸馏水充分浸泡后过滤,得滤液;然后用以下3种方法,去检验海带灰中是否含有碘元素.
方法一:取滤液,通入适量氯气后与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方法二:取滤液,通入适量的氯气,观察溶液有无颜色变化.
方法三:取滤液,和淀粉糊混合,观察是否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氯气和碘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上述3种方法中,方法是一定不可行的,说出不可行的理由:。
(3)取滤液,滴人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则证明滤液中含碘离子.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并用其证明与某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
(1)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
①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 g,水的体积为 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
②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将一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 盘,称量其质量。然后按需要添加砝码、移动游码,再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烧杯中,直至天平平衡。该步骤中用烧杯而不用纸称量氢氧化钠的原因是 。
③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盛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搅拌,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
④把配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贴上标签。
(2)某兴趣小组同学为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中和反应,从不同角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实验方案】
方案一:先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的pH,再滴加盐酸,并不断振荡溶液,同时测定混合溶液的pH,如果测得的pH逐渐变小且最终小至小于7,则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
①用pH试纸测定NaOH溶液pH时,正确的操作是: 。
②简述强调“测得的pH小于7”的理由: 。
方案二:化学反应中通常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可借助反应前后的温度变化来判断反应的发生。如果NaOH溶液与稀盐酸混合前后温度有变化,则证明发生了化学反应。该组同学在没使用温度计的情况下,通过下图所示装置完成了实验。则该组同学根据
如右图所示,A、B、C是初中化学中常见液体、气体和固体,气球套在试管口且保证密封性能良好。
(1)若A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色,B为空气,将金属固体C倒人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A是(填化学式) ,金属固体C是(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若B为空气,将黑色固体C倒人试管中产生气泡,同时气球因膨胀而鼓起来。则A是(填化学式) ,黑色固体C是(填化学式)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A是水,将气球中的固体C倒人试管中,气球很快被吸人试管中,则气体B是(填化学式) ,固体C是(填化学式) 。
教材中有一活动与探究:有四瓶无色溶液,它们分别为H2SO4、Ba(NO3)2、NaOH、K2CO3四种溶液中的一种,探究小组将四种溶液两两混合,实验记录如下表(“↑”表示生成气体,“↓”表示生成沉淀,“一”表示无明显现象)。
|
A |
B |
C |
D |
A |
\ |
↓ |
一 |
↑ |
B |
↓ |
\ |
一 |
↓ |
C |
一 |
一 |
\ |
一 |
D |
↑ |
↓ |
一 |
\ |
|
OH- |
NO3- |
CO32- |
SO42- |
H+ |
H2O |
溶 |
溶 |
溶 |
Na+ |
溶 |
溶 |
溶 |
溶 |
K+ |
溶 |
溶 |
溶 |
溶 |
Ba2+ |
溶 |
溶 |
不 |
不 |
四种溶液两两反应记录 部分酸碱盐溶解性表
⑴推断并写出后面三种溶液中溶质的名称:A 、B 、C ;
⑵写出其中属于中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6分)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两个气体制备、收集、净化的多种功能装置。
(1)若制备的气体是氢气,且产生的气体中不含酸性杂质气体,则试剂X常用 ▲ ,用图示放置的乙装置收集氢气,A应与 ▲ (填“B”或“C”)相连。
(2)若制备的气体是氧气,Y是黑色粉末,则甲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若A、C相连制取氧气,检验气密性后,还须将装置乙 ▲ 。
(3)若X是稀盐酸、Y是石灰石,用甲、乙两装置组成发生、净化、收集CO2气体的系列装置。若乙中放入饱和NaHCO3溶液,该溶液的作用是除去 ▲ ;若乙中放入浓硫酸,浓硫酸的作用是 ▲ 。
(4分)某兴趣小组用下图所示装置收集并测量反应产生的气体及其体积。
试填空。
(1)该发生装置可以制备初中化学常见的 气体(填写化学式)。
(2)图示装置对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的要求是: 、 。
(3)利用该装置测得反应生成气体体积偏大的最主要原因是: 。
(10眉山23)、实验表明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发生反应。经查阅资料得知:
①S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SO2可使品红溶液的红色褪去,而CO2不能;
③SO2可与酸性的KMnO4溶液反应使其褪色,而CO2不能;
④CuSO4为白色粉末,遇水可生成胆矾。
在对该反应的产物的探究中需用下列A、B、C装置:
请根据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浓硫酸与焦炭在加热的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C + 2H2SO4(浓)X↑+ 2SO2↑ + 2H2O 则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
(2)若要证明产物中有水,则要用 装置(填装置的编号)。
(3)若按B、A、C的顺序组装,不能证明产物 。
(4)若按C、B、A的顺序组装,则能证明产物 。
(5)若要证明这三种产物,正确的组装顺序是 ,装置B中的品红Ⅰ的作用是 ,品红Ⅱ的作用是 。
科学探究是科学研究与学习的一种重要方式。
请完成下列有关探究技能的问题。
(1)找证据:收集、分析各种证据是认识物质的基本方法。如汗液有咸味,因此有同学认
为汗液中有氯化钠。为了验证猜想,他收集了一定量的汗液,然后向其中滴加一种化学试剂,
看到有白色沉淀生成,这种化学试剂是 。
(2)推理:食盐和工业用盐(主要成分为亚硝酸钠,化学式NaNO2)都有咸味,但亚硝酸
钠对人体是有剧毒的。比较食盐和亚硝酸钠的化学式,可推断亚硝酸钠组成成分中的
是有剧毒的。(用化学符号表示)
(3)处理数据:在测定硫酸铜晶体结晶水质量分数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已知坩埚质量为8.7克)则该实验测得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的质量分数为 。
次 数 |
1 |
2 |
3 |
4 |
5 |
坩埚和硫酸铜晶体总质量(g) |
10.7 |
10.1 |
9.8 |
9.8 |
9.8 |
小科从某品牌“暖手包”说明书上获悉,该“暖手包"能自动发热,是因为里面有铁粉、活性炭等物质。这些物质对“暖手包”发热有什么作用?小科查阅到下列实验数据:
组别 |
时间/min |
铁/g |
活性炭/g |
空气湿度/% |
水/mL |
上升温度/ |
1 |
30 |
1 |
0.6 |
70 |
0 |
10.7 |
2 |
30 |
1 |
0 |
70 |
0 |
0 |
3 |
30 |
0 |
0.6 |
70 |
0 |
0 |
4 |
30 |
1 |
0.6 |
40 |
0 |
4.2 |
5 |
30 |
1 |
0.6 |
40 |
2 |
11.5 |
(1)第l、3组的探究实验说明,没有 物质,“暖手包”不会发热;
(2)分析第1、2、4、5组探究实验可知,“暖手包”的发热还应用了活性炭具有吸附空气中的 的性质。
大龙在公园看到绿化工人往树干上涂抹具有杀菌杀虫作用的悬浊液,对其成份产生了好奇,于是他带回了一些样本进行研究.
信息提示:许多金属或它们的化合物在灼烧时都会使火焰呈现特殊的颜色,这叫做焰色反应.如:钠﹣﹣黄色;钙﹣﹣砖红色;钾﹣﹣紫色;钡﹣﹣黄绿色
Ⅰ猜想与假设:该制剂可能为波尔多液
Ⅱ实验探究: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① |
取样,将其置于大试管中,加入一定量水,静置片刻 |
上层有黄色固体漂浮,中层为无色液体,下层有较多白色固体 |
② |
取少量中层液体滴加无色酚酞试液 |
无色酚酞试液变红 |
③ |
另取少量中层液体进行焰色反应 |
火焰呈现砖红色 |
④ |
取少量黄色固体灼烧 |
燃烧,放热,产生淡蓝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 |
⑤ |
向下层白色固体中滴加足量稀盐酸 |
固体完全溶解,但仅产生少量气泡 |
Ⅲ实验结论:
(1)根据上述实验①,可以判断该悬浊液中 (填“含”或“不含”)硫酸铜;
(2)根据上述实验 (填序号),可以判断该悬浊液中含有氢氧化钙;
(3)根据上述实验④,可以判断黄色固体是 ;
(4)写出⑤中发生的所有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如图所示,某同学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加稀盐酸一会儿后,发现忘记了滴加指示剂。为了确定盐酸与氢氧化钠是否恰好完全反应,她从烧杯中取了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并向试管中 滴加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 她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1)你认为她得出的结论是 的(填“正确”或“错误”),理由是
(2)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 请填写下表:
科学探究是重要的学习方式,假设和验证是探究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为了探究“铁丝可以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同学们将一根火柴梗塞入一段螺旋状“铁丝”(可能是纯铁铁
丝或含碳铁丝)末端,将它固定,用镊子夹住“铁丝”,然后将火柴在酒精灯上点燃,将
“铁丝”由集气瓶口向下慢慢伸人,观察现象:
(1)甲同学只发现“铁丝”红热一下,就没有观察到其它现象,请你分析铁丝没有燃烧的
可能原因是 ;(只答一条)
(2)乙同学发现“铁丝”在纯净氧气中燃烧起来,观察到火星四射,并有黑色固体生成,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了找出“铁丝”在纯氧中燃烧“火星四射”的原因,根据现有实验用品:细纯铁铁
丝、细含碳铁丝、镁条、集气瓶装的几瓶纯氧气、酒精灯、火柴和镊子等,你能提出的
假设和验证方法有:
a.假设1: ,验证方法是
b.假设2: ,验证方法是
只要假设合理,验证方法准确,根据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就能得出结论。
(10内江12)(1)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以采用下图甲乙两种装置,甲装置实验过程中,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当温度降到室温,打开止水夹,会观察到_________
___现象。乙装置可视为甲的改进装置,乙装置与甲装置相比较,优点在于____________(任答一点)。
(2)乙装置实验完后,变黑的铜丝可用稀硫酸处理得到硫酸铜。工业上制备硫酸铜通常有两种方案。方案一:
方案二:
其中方案_______更适合工业生产,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答一点)。
(3)方案二产生的SO2具有和CO2类似的性质,都能使澄清石灰石变浑浊,除此之外,SO2还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使高锰酸钾溶液颜色由紫色变为无色。某化学兴趣小组为研究煤燃烧的气体产物,将煤燃烧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石,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
根据现象,猜想一: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CO2;
猜想二: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SO2;
猜想三:煤燃烧产生的气体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为了验证此气体成分,该小组设计了如下图实验,其中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当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现象,证明猜想三成立。
(5分)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小强采
用了如图所示装置: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中留有25mL空气,给装有细铜丝的玻
璃管加热,同时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在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
停止加热,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观察密闭系统内空气体积变化。
(1)在实验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
(2)写出该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小强测得实验结果如下:
反应前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反应后注射器内气体总体积 |
25mL |
22mL |
由此数据可以推算出他测定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l%(填“>”、“=”、 “<”)。造成该实验出现误差的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①没有交替缓缓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②读数时没有冷却至室温;③加入铜丝量太少;④加入铜丝量太多
(4)通过上面的实验,你学到的测量混合物中某成分含量的方法是
(10南昌市19).(4分)以下是某研究小组探究影响反应速率部分因素的相关实验数据。
(1)通过实验①和②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 有关;从实验③和④对比可知,化学反应速率与温度的关系是 ;
(2)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微观粒子相互接触、碰撞的结果,化学反应速率与微观粒子的概率有关。试从微观角度解释“反应物浓度越大,化学反应速率越快”的原因是 。
(3)用一定量15%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为了减小反应速率,可加适量的水稀释,产生氧气的总重量
(选填“减小”或“不变”或“增大”)。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