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
B. |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
C. |
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 |
D. |
证明石墨具有导电性 |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乐同学探究金属和盐溶液反应时,发现将钠放入MgCl 2溶液中有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为了进一步探究,小乐同学将充分反应后的混合物过滤,得固体A和滤液B。
【查阅资料】
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②MgCl 2溶液呈酸性。
【分析与思考】
小乐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对产生的气体和固体A进行判断;
(1)产生的气体是 (填序号)。
①CO 2②H 2③Cl 2
(2)取A加入过量稀盐酸,A全部溶解,无气泡产生,则A的化学式是 。
【提出问题】滤液B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MgCl 2
猜想三:NaCl、NaOH
猜想四:NaCl、MgCl 2、NaOH
小乐同学认为猜想 不成立,理由是 。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步骤一: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振荡,观察现象 |
溶液 |
猜想三不成立 |
步骤二:取少量滤液B于试管中,滴加适量NaOH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
产生白色沉淀 |
猜想 成立 |
【结论】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钠不能将位于它后面的金属从该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拓展】将钠与MgCl 2固体隔绝空气加热到一定温度时,钠可以从MgCl 2中置换出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下列有关NaOH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 )
A. |
用NaOH固体干燥CO 2气体 |
B. |
用酚酞溶液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
C. |
用熟石灰和纯碱为原料制取NaOH |
D. |
用CaCl 2溶液除去NaOH溶液中的少量Na 2CO 3 |
镁条在空气中久置表面会变黑,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镁条变黑的条件.
【查阅资料】常温下,亚硫酸钠(Na 2SO 3)可与O 2发生化合反应.
【猜想与假设】常温下,镁条变黑可能与O 2、CO 2、水蒸气有关
【进行实验】通过控制与镁条接触的物质,利用如图装置(镁条长度为3cm,试管容积为20mL),分别进行下列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20天.
编号 |
主要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1 |
先充满用NaOH浓溶液洗涤过的空气再加入2mL浓硫酸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2 |
加入2mLNaOH浓溶液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3 |
先加入2mL浓硫酸再通入约4mLCO 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4 |
先加入4mL饱和Na 2SO 3溶液再充满CO 2 |
镁条始终无明显变化 |
5 |
先加入2mL蒸馏水再通入约4mLCO 2 |
镁条第3天开始变黑至第20天全部变黑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1和2中,NaOH浓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1的目的是
(3)实验3中,试管内的气体主要含有CO 2、 .
(4)得出"镁条变黑一定与CO 2有关"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 (填编号)
(5)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镁条变黑的条件是 .
【反思与评价】
(6)在猜想与假设时,同学们认为镁条变黑与N 2无关,其理由是
(7)欲进一步证明镁条表面的黑色物质中含有碳酸盐,所需要的试剂是 .
工业上用闪锌矿(主要成分是ZnS、FeS)冶炼锌,主要流程如下:
(1)焙烧炉中,ZnS转化为ZnO.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ZnS+3 2ZnO+2SO 2
(2)酸浸槽中,硫酸与锌焙砂反应得到用于电解的酸浸液,反应过程中国需不断搅拌,其目的是 .
(3)酸浸渣的主要成分是铁酸锌(ZnFe 2O 4,其中Fe为+3价),底吹炉中,主要发生如下反应:
①3ZnFe 2O 4+C 2Fe 3O 4+3ZnO+CO↑
②ZnFe 2O 4+CO 2FeO+ZnO+CO 2
③ZnO+CO Zn(蒸汽)+CO 2
反应①﹣③中,化合价发生改变的元素有 .
(4)最终可以获得锌的设备有 .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 。
(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用E装置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 。
(3)将装置B、E、F相连接用于制取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并验证其化学性质,则E装置中装有的试剂是 ;F装置中可观察到试管中的现象 。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已知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小于空气,所选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是 。
(5)某同学利用少量混有少量CO 2的CO还原Fe 2O 3,并验证反应后的气体产物。现有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重复使用),按气体流向从左到右,装置的正确连接顺序是乙→ →丁。
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 |
探究燃烧的条件 |
B. |
探究铁生锈的条件 |
C. |
探究不同溶质在同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
D. |
探究二氧化锰可催化过氧化氢溶液 |
兴趣小组获得两包制作"跳跳糖"的添加剂,一包是柠檬酸晶体,另一包是标注为钠盐的白色粉末。将少量柠檬酸和这种白色粉末溶于水,混合后产产生了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于是对白色粉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猜想】猜想1.碳酸钠;猜想2.碳酸氢钠;猜想3.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查阅资料】①碳酸钠溶液、碳酸氢钠溶液均呈碱性;
②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探究】小月、小妮分别对有关猜想设计方案并进行实验: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小月 |
将白色粉末溶于水后用pH试纸测定其酸碱度 |
pH 7(填">"、"<"或"=") |
溶液呈碱性,猜想1成立 |
小妮 |
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 |
试管A中有水珠产生,试管B中液体变浑浊 |
猜想2成立,试管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交流反思】大家一致认为小月和小妮的结论不准确:
(1)小月实验结论不准确的原因是 ;
(2)小妮的实验方案不能排除白色粉末是否含有 。
【继续探究】小戚称取mg白色粉末与足量稀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n g,通过计算并分析实验数据确定猜想3正确,则n的取值范围为 (用含m 的代数式表示)。
【结论分析】探究后他们核查到添加剂的成分是柠檬酸和碳酸氧钠,分析后认为白色粉末中的碳酸钠是由碳酸氢钠分解产生的。
【拓展应用】下列物质常温下放置一段时间也会分解的是 (填序号)。
A.浓硫酸 B.氢氧化钠 C.碳酸氢铵 D.氯化钠。
王军同学在阅读课外读物时得知工业上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一定量的NaHCO 3,于是他从家中取来某纯碱样品,和同学们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目的】探究该纯碱样品中是否含有NaHCO 3。
【查阅资料】NaHCO 3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受热易分解生成Na 2CO 3、CO 2和H 2O.NaHCO 3属于 (填"酸"、"碱"或"盐")类物质。
【实验设计】王军同学根据实验目的设计了如下两种方案:
方案1:取样,加适量水溶解,向所得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观察现象。
方案2:取样,将其加入如图所示实验装置的试管中,加热,观察装置B中的现象。
王强同学认为方案1不能达到实验目的,你认为他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按方案2进行实验时,观察到装置B内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实验结论】上述实验现象说明该纯碱样品中 (填"含有"或"不含有")NaHCO 3。
【讨论交流】李娜同学想利用方案2中的装置来测定该纯碱样品中Na 2CO 3的含量,她提出需要充分吸收反应生成的CO 2,为此,你认为装置B内最好盛装 溶液。
【拓展应用】欲除去Na 2CO 3固体中混有的NaHCO 3,最简便的方法是 。
下列方法能达到除杂目的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方法 |
A |
CH 4 ( CO ) |
点燃混合气体 |
B |
铜粉(炭粉) |
在空气中灼烧固体混合物 |
C |
O 2 (水蒸气) |
将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 |
D |
NaCl ( CaCl 2 ) |
加水溶解、过滤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