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化学的一年中,同学们做了教材上的八个基础实验,让同学们切身体会到规范操作的重要性。下列实验操作符合规范要求的是
A.“探究碳酸钠的性质”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应先将试纸湿润 |
B.“粗盐的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里 |
C.“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中,多余的药品应放回原瓶 |
D.“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中,收集好气体后应先将导管移出水槽再停止加热 |
如果配制6%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其原因是
A. | 称取的氯化钠固体质量偏大 |
B. | 转移称量好的氯化钠同体时,有少量洒落在桌面上 |
C. | 量取水的体积偏小 |
D. | 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有少量液体溅出 |
以下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对鉴别方法的认识 |
B.对安全的认识 |
①区分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后搅拌 ②区分棉纤维和羊毛纤维,点燃后闻气 ③区分硫酸铵和硫酸钾,加熟石灰粉末研磨 |
①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浓防腐 ②煤矿矿井要保持通风、严禁烟火 ③点燃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验纯 |
C.对现象的认识 |
D.对防锈的认识 |
①气体压缩,分子变小 ②喝汽水打嗝,气体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③活性炭除去异味,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①保留铁锈可防止铁进一步锈蚀 ②菜刀用后及时洗净擦干 ③自行车的支架喷油漆防锈 |
用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食盐溶液,实验时必不可少的一组仪器是( )
A.量筒、烧杯、漏斗、玻璃棒 |
B.托盘天平、玻璃棒、药匙、量筒 |
C.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烧杯、药匙 |
D.量筒、玻璃棒、烧杯、胶头滴管 |
用下列实验操作可完成两个实验。甲实验为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乙实验为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实验的步骤是①④⑤,其中去除杂质的关键步骤是蒸发 |
B.甲实验各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
C.乙实验若按照②③①的步骤进行操作, 则配制的溶液浓度偏大(p水=1g/cm3) |
D.乙实验中,若①所用的烧杯内壁沾有水,对配制的溶液浓度无影响 |
通过观察下列实验现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观察燃烧的木条是否熄灭,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 |
B.图2观察反应有无气泡产生,判断白色粉末是否为碳酸钙 |
C.图3观察反应剧烈程度,比较镁与锌的活动性 |
D.图4观察燃烧先后顺序,比较可燃物的着火点 |
某同学在配制50g溶质量分数为5%的食盐溶液的实验中,称量时将砝码放在左盘(1g以下用游码),食盐放在右盘;量水时仰视液面读数,这样配制的食盐溶液中的质量分数
A.等于5% | B.大于5% | C.小于5% | D.不能确定 |
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将 酒精与 蒸馏水混合,所得溶液体积小于 |
B. | 向加碘食盐溶液中滴加淀粉,溶液变蓝 |
C. | "粗盐提纯"实验中,过滤时将悬浊液直接倒入漏斗 |
D. | 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点燃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实验室常采用二氧化锰或硫酸铜溶液作催化剂分解过氧化氢溶液的方法制取 |
B. | 粗盐提纯的实验,在溶解时使用玻璃棒是为了防止液体四处飞溅 |
C. | 实验室常用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
D. | 不是复合肥料 |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实验剩余的药品要放到指定容器内 |
B.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滤纸上称量 |
C.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
D.蒸发食盐水时,将水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
下列整理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常见物质的鉴别 |
B 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 |
|
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搅拌 纯碱和小苏打--滴加白醋观察有无气泡放出 |
点燃可燃性气体--先验纯后点燃 稀释浓硫酸--先放浓硫酸后放水 |
|
C 化学反应和能量 |
D 化学中常见的"三" |
|
光合作用--光能转变为化学能 干电池--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
构成物质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陶瓷、玻璃、橡胶三类物质--都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