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象与选项中的表述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
A.恒温条件下,将足量的饱和硝酸钾溶液蒸发一定质量的水
B.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C.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受热过程中产生氧气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
D.熟石灰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
南海是我国的固有领海,蕴藏着丰富的海洋资源。2017年5月18日,我国南海神狐海域的可燃冰试采取得圆满成功,实现历史性突破。
(1)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你写出甲烧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可燃冰被科学家誉为“未来能源”“21世纪能源”,原因是 。
(3)1926年,我国著名化学家侯德榜先生创立了侯氏制碱法,促进了世界制碱技术的发展。侯氏制碱法以食盐为主要原料制取纯碱,制得的纯碱中常含有少量氯化钠。Na2CO3和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NaCl的溶解度 Na2CO3的溶解度(填写“大于”“等于”“小于”之一)。
②t1℃时,50g水中加入10g Na2CO3,经充分溶解,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③t1℃时,将不同质量的碳酸钠饱和溶液和氯化钠饱和溶液均升温至t2℃,此时所得碳酸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氯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写“大于”“等于”“小于”“无法判断”之一)。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P点含义 ;
(2)t 2℃时,将15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g;
(3)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的B物质,提纯A物质的方法是 (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t 3℃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 1℃,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P点的意义是 。
(2)t2℃时,比较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甲 丙(选填“>”、“=”或“<”)。
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t 2℃时,将30克A物质放入50克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2)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取的结晶方法是 。
(3)t 1℃时,取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硝酸铵固体溶解后,A、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
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
溶解度 /g |
NaCl |
35.8 |
36.0 |
36.3 |
36.6 |
37.0 |
37.3 |
NH4Cl |
33.5 |
37.2 |
41.4 |
45.8 |
50.4 |
55.2 |
(1)海水中含有大量的氯化钠,海水晒盐的原理是 ,氨碱法制纯碱先向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通入氨气的作用是 ,可向滤出晶体后的NaHCO3溶液中加入 以回收氨,使之循环使用。
(2)氯化钠和氯化铵具有相同溶解度的温度范围在 ℃之间。
(3)图中,A是60℃时含有120g水的NH4Cl溶液,经过如下操作后,得到固体。
I.C中溶液的质量是 g.A溶液为NH4Cl的 (选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结果精确到0.1%)。
II.对以上过程的分析,正确的是 (选填编号)。
①A到B的过程中,溶质质量没有改变
②B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55.2:100
③由B到C开始析出NH4Cl固体的温度在40℃至50℃之间。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
B.t2℃时,将20g甲加入50g水中,得到70g溶液
C.t3℃时,用等质量的甲、乙、丙固体配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D.将t2℃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乙>丙>甲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t2℃时甲和丙的溶解度都是60
B.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是甲>乙>丙
C.将t3℃时甲和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两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t2℃时16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可析出20g固体(不含结晶水)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
(2)t3℃时,将20g物质丙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并恢复到原温度,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结果保留到0.1%)
(3)在不改变溶质质量分数的前提下,将甲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t1℃时,用甲、乙、丙三种固体配制等质量的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是乙>甲>丙
B.t2℃时,甲、丙两物质饱和溶液中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C.将t3℃时的甲、丙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乙中混有少量甲,可以采用蒸发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根据下面Na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表回答问题。(忽略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温度/℃ |
10 |
20 |
30 |
40 |
50 |
60 |
70 |
80 |
溶解度/g |
80.8 |
87.6 |
94.9 |
103 |
113 |
124 |
136 |
149 |
(1)20℃时,将90g NaNO3固体加入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得到溶液的质量为 g。给烧杯加热,使溶液温度升至40℃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 。
(2)80℃时,将249g NaNO3饱和溶液降温至 时,溶液质量变为224g。
(3)50℃时,将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50%的NaNO3溶液改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至少应向溶液中再加入 g NaNO3固体。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2)当温度为 ℃时,甲和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若采用升温、恒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的方法都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则该物质是 。
(4)将t3℃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2℃,析出晶体的质量关系为 。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无法确定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P点表示的含义为 。
(2)t1℃时,60g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再加 g甲物质,溶液仍然饱和。
(3)t2℃时,甲溶液中有少量丙,要提纯甲,用 结晶法。
(4)将t2℃时的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
KNO3与Na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程度比KNO3的大
B.T1时,KNO3的溶解度比NaCl的大
C.T2时,KNO3与NaCl的饱和溶液质量分数相等
D.将T1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变为饱和(不考虑溶剂蒸发)
T1℃时,将等质量的KNO3、KCl分别加入到各盛有100.0g水的两个烧杯中,充分搅拌后恢复到T1℃,现象如图1、2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中加入的固体是KNO3
B.甲中溶液可能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乙中上层清液一定是该溶质的饱和溶液
C.将甲、乙中的物质混合,充分搅拌,一定有固体剩余
D.若将甲、乙的温度从T1℃升高到T2℃,两溶液中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根据表中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溶解度/g 物质 |
0 |
20 |
40 |
60 |
80 |
KNO3 |
13.3 |
31.6 |
63.9 |
110 |
169 |
NaCl |
35.7 |
36.0 |
36.6 |
37.3 |
38.4 |
Ca(OH)2 |
0.173 |
0.165 |
0.121 |
0.116 |
0.094 |
(1)随温度升高,Ca(OH)2溶解度的变化趋势是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根据上表推断硝酸钾与氯化钠溶解度相等时的温度范围是 。
(3)取KNO3、NaCl两种固体各36g分别放入20℃时的100g水中充分溶解,20℃时存在如图1所示的实验现象,烧杯b中溶解的物质是 ;烧杯a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结果精确到1%),若要使其溶质质量分数增大可采用的方法是 。
(4)如图2所示,若向烧杯中加入足量的硝酸铵固体并使之充分溶解,在试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