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时,向一盛有40 g氯化钠的烧杯内加入100 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氯化钠固体,过滤得到4 g 固体和澄清溶液。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等于36 g |
B.20℃时氯化钠在水中的溶解度为36 g |
C.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等于28.6% |
D.加水后该溶液会变为不饱和溶液 |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汽油洗去衣服上的油污是乳化现象 |
B.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随压强的减小而减小 |
C.饱和的食盐水中不能再溶解任何溶质 |
D.相同温度下,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要浓 |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B.饱和溶液加热时仍然是饱和溶液 |
C.大多数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时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
D.饱和溶液降温时,会有晶体析出 |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
B.饱和溶液也可能是稀溶液 |
C.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不变 |
D.溶液中的溶质可能是多种 |
A,B,C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A的饱和溶液65g中含有溶剂50g |
B.将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C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
C.在t2℃,A,B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
D.要从B溶液中得到B,通常可采用蒸发溶剂使其结晶的方法 |
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点表示在20℃时,甲、乙的溶解度相同 |
B.20℃时,分别在5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加热到40℃时,二者均为饱和溶液 |
C.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甲、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甲大于乙 |
D.40℃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3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20℃,析出固体的质量:甲大于乙 |
下图为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t1℃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t2℃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A﹥B﹥C
C.要将C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以采取降温的方法
D.要使A从其浓溶液中析出,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
根据下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
B.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和乙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
C.将t3℃时的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2℃时都会析出晶体 |
D.当乙物质中混有少量甲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乙 |
在室温时,向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钠晶体,则正确的是
①溶液质量增加 ②溶质质量分数增大 ③溶剂质量不变
④晶体质量不变 ⑤晶体质量减少 ⑥溶质的溶解度增大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⑤ | D.②⑥ |
下图是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某同学在20℃时进行了如下实验,得到相应的溶液①~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保持温度不变,若在④中加入4.5KNO3固体可得到饱和溶液 |
B.②③⑤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①③④均为不饱和溶液 |
D.④→⑤可析出53.9gKNO3晶体 |
化学课本上有许多图表资料,使用图表获取信息也是学习化学的一种能力。下列对课本图表资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元素周期表可以判断元素在地壳中的含量 |
B.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能否置换出稀硫酸中的氢 |
C.根据溶解度曲线图,可以判断某物质在一定温度下的溶解度 |
D.根据酸、碱、盐的溶解性表,可以判断某复分解反应能否进行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