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所示,滴管中有液体甲,小试管中盛放着固体乙(足量),广口瓶中有少量饱和的澄清石灰水(试管底部浸没在澄清石灰水中)。当把甲溶液滴加到乙中后,过一会儿可看到石灰水变浑浊了,同时U形管中的a液面降低,b液面升高了。根据以上现象请你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硝酸铵 | B.甲、乙有可能分别是盐酸和碳酸钠 |
C.甲、乙有可能分别是水和生石灰 | D.石灰水变浑浊有可能是发生了化学变化 |
下图是几种盐的溶解度曲线,根据曲线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硝酸钾溶液的质量分数约为24%; |
B.30℃时,将30g硝酸钾和30g氯化钠同时溶于100g水中,蒸发时先析出氯化钠晶体; |
C.40℃时,20g食盐溶于100g水中,降温至0℃时可析出晶体; |
D.60℃时,将140硫酸铜的饱和溶液降温至30℃,可析出晶体15g。 |
下列图像与对应选项关系合理的是( )
A.在某温度下,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 |
B.向NaOH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
C.用相等质量的双氧水来制取氧气 |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 |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
B.t2℃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C.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g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
D.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g甲、乙,同时降低温度,甲先达到饱和 |
下图是KNO3、NaCl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t1℃时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
B.20℃时KNO3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
C.20℃时100g的KNO3饱和溶液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D.欲从含有少量NaCl的饱和溶液中得到较多的KNO3,通 |
常可采用冷却热的饱和溶液的方法
下图1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t2℃时,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再分别加入100 g水,并充分搅拌,观察到如图2所示的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烧杯①中加入的是乙物质 |
B.t2℃时,烧杯②中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
C.降温到t1℃,烧杯②中有固体析出,且固体质量与烧杯①中固体质量相等。 |
D.升高温度可使两烧杯中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均增大 |
如图为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t1℃时,三种物质中乙的溶解度最大 |
B.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甲 |
C.可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t2℃时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D.t1℃时,将等质量甲、丙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 |
形成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
(6分)下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⑴60℃时B的溶解度为 ;
⑵10℃时A、B、C三固体溶解度由大到小次序是 ;
⑶P点是70℃时A的 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⑷70℃A的饱和溶液150g降温至60℃,析出晶体 g;
⑸室温下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
再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并搅拌,
试管内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⑹当A中混有少量B时,可用 方法提纯A。
下列对某一主题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
A.生活常识 |
B.物质鉴别 |
硬水与软水——观察颜色区别 人体缺钙元素——甲状腺肿大 |
食盐与亚硝酸钠——品尝味道 氮气与二氧化碳——燃着的木条 |
C.安全常识 |
D.“一定”与“不一定” |
长时间堆放的柴草——要不时翻动 进入陌生的溶洞前——先做灯火实验 |
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右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将甲、乙、丙三种物质tl℃时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正确的是
A.甲>乙>丙 | B.甲=乙=丙 |
C.甲=乙>丙 | D.丙>甲=乙 |
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依据溶解度曲线可判断,甲的溶解度比乙的大 |
B.将甲、乙的饱和溶液从t2℃降到t1℃,析出甲的质量大 |
C.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降温的方法 |
D.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各100g,其溶质的质量一定相等 |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现有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无固体存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依次为:乙>丙>甲 |
B.将温度由t2℃降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乙>丙>甲 |
C.将温度由t2℃降到t1℃时,析出甲的质量比乙多 |
D.若甲中含有少量杂质乙,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进行提纯 |
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是
A.要配制相同质量分数的甲、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应该将温度控制在t1℃ |
B.t2℃时,30g甲物质加入到50g水中不断搅拌,形成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7.5% |
C.要从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晶体甲,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D.t1℃时,将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
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不含结晶水),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图1中甲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 B.图2中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C.图3中N表示的是乙的溶解度曲线 | D.图2中两溶液降温至30℃都会析出晶体 |
图为A物质的溶解度曲线。M、N两点分别表示A物质的两种溶液。
下列做法中,不能实现M、N间的相互转化的是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
C.从M→N:先将M降温过滤后再将其升温 |
D.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