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甲、乙、丙三种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顺序是甲>乙>丙 |
B.t2℃时,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甲>乙>丙 |
C.升高温度可使丙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D.使乙物质从一定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析出,一般采用蒸发溶剂的方法 |
有关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物质的溶解度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
B.在t2℃时,a、b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
C.t3℃时,a物质的溶解度大于b物质的溶解度 |
D.将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t3℃降温至t1℃,a有晶体析出,b无晶体析出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t3℃时,将20 g固体乙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可得到70 g溶液 |
C.t2℃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D.将t1℃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0℃时,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B.20℃时,将60g甲加入100g水中得到溶液A,若再加 入100g水,会使溶液A的质量分数变小 |
C.40℃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约为33.3% |
D.可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乙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
为确定某一因素对物质溶解性的影响,A、B、C、D四个实验中能与实验I作为一组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实验编号 |
温度 |
溶剂种类 |
溶剂体积 |
加入固体质量 |
溶解情况 |
实验I |
20℃ |
水 |
10 mL |
5 g硝酸钾 |
部分溶解 |
A |
20℃ |
酒精 |
10 mL |
50 g硝酸钾 |
几乎不溶解 |
B |
20℃ |
水 |
10 mL |
5 g食盐 |
部分溶解 |
C |
80℃ |
水 |
20 mL |
5 g硝酸钾 |
全部溶解 |
D |
80℃ |
水 |
10 mL |
10 g硝酸钾 |
全部溶解 |
根据以下溶解度表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温度/℃ |
0 |
20 |
40 |
60 |
80 |
100 |
|
溶解度/g |
NaCl |
35.7 |
36.0 |
36.5 |
37.3 |
38.4 |
39.8 |
NH4Cl |
29.4 |
37.2 |
45.8 |
55.2 |
65.6 |
77.3 |
A.NaCl的溶解度都小于NH4Cl
B.在100℃时,NH4Cl的不饱和溶液通过降温变成饱和溶液,且质量分数变大
C.在80℃时,NaCl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蒸发得到饱和溶液
D.40℃时,向分别盛有40 g的NaCl和NH4Cl的两个烧杯中各加入100 g水,均得饱和溶液
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固体 |
B.向一定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
C.一定温度下,向不饱和硝酸钠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钠固体,充分搅拌 |
D.分别向同质量、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不断加入氧化镁和碳酸镁固体 |
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a、b的溶解度曲线如图,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A.b的溶解度小于a的溶解度 |
B.分别将t2℃时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 的a的质量比b多 |
C.要从含有少量a的b溶液中得到较多的b晶体,通常可采用 降温结晶的方法 |
D.在t2℃时,要配制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需要相同质量的a、b |
下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比乙物质大 |
B.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C.可用降温的方法使甲物质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D.t2℃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3.1% |
下图为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 |
B.100g水最多能溶解30g硝酸钾 |
C.降温能使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
D.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比4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大 |
几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铵的溶解度最大 |
B.随着温度升高,硫酸钠的溶解度不断增大 |
C.4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0% |
D.把40℃时饱和溶液降温到20℃,等质量的三种饱和溶液,硫酸钠析出晶体最多 |
如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t1℃时,a和c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B.t2℃时,取三种物质各20 g分别放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 只有c物质能形成饱和溶液 |
C.将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由t2℃降温到t1℃, a溶液中析出的晶体质量最大 |
D.t2℃时,将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 |
此时所得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是b>a=c
下图是NaCl、MgSO4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
B.t1℃~t2℃,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
C.在t2℃时,Mg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出 |
下列四个图像的变化趋势,能正确描述对应操作的是
A.足量的铁片和铝片分别与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 |
B.向一定量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固体 |
C.向氢氧化钾和硝酸钡的混合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硫酸 |
D.向pH=11的氢氧化钠溶液中不断加入水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