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 探究题
初中化学

下图是甲、乙两位同学一起在实验室进行的氢氧化钠与盐酸中和反应的实验。

(说明:图中 A 1 A 2 A 3 B 1 B 2 B 3 均为溶液编号)
根据上图实验,请你与甲、乙同学一起完成下列探究:

探究环节
甲同学的探究
乙同学的探究
提出问题
A 3 溶液为什么不变红?
B 3 溶液中溶质成分是什么?(酚酞不计)
作出猜想
实验过程中,酚酞变质了。

猜想一: N a C l

猜想二: N a C l H C l

实验验证
(1)取少量 A 3 溶液于另一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N a O H 溶液,溶液变红,说明甲同学的猜想(填"成立"或"不成立")。
(2)你认为,在常温下 A 2 溶液测出的 p H (填">"、"="或"<")7。
取少量 B 3 溶液加入盛有少量铁粉的试管中,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固体逐渐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据此,你认为乙同学的猜想(填"一"或"二")成立。
交流反思
(1)甲、乙同学的实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2) A 3 溶液未变红,你认为原因是 A 2 溶液中较多,加入的 N a O H 溶液未将其完全中和。
(3)甲、乙同学经过实验对比探究,一致认为做化学实验时应注意药品用量的控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用电解水的方法测定水的组成后,提出问题:“测定水的组成还有其他的方法吗?”经过讨论后,得到了肯定的答案,邀请你一起对此展开探究。
【设计方案】甲同学利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原理和下图装置及药品进行实验(操作规范)。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      ,洗气瓶B中浓硫酸的作用为        ②        

【实验探究】当玻璃管中固体由黑色转变为红色时,实验测得:①装置C的玻璃管和其中固体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减少了1.6g;②装置D的干燥管和其中物质的总质量在反应后增加了1.82g,用此数据算得水中H、O元素的质量比为   ①  ,而由水的化学式算得H、O元素的质量比为      ②     
【分析交流1】针对上述结果与理论值有偏差,乙同学认为:该装置存在缺陷,此观点得到了大家的认同,你对此改进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假设生成的水完全被D中碱石灰吸收,装置内空气中的水蒸气、CO2忽略不计)。小组同学用改进后的装置重新实验得到了正确结果。
【意外发现】丙同学不小心将反应后的少量红色固体a洒落到多量稀硫酸中了,发现除了有红色固体b以外,溶液的颜色由无色变为蓝色。
【提出问题】铜与稀硫酸是不反应的,这里溶液的颜色为什么会变蓝呢?
【查阅资料】①CuO被还原的过程中会有Cu2O生成,Cu2O也能被还原成Cu;
②Cu2O固体是红色的,它与稀硫酸的反应为:Cu2O+H2SO4=CuSO4+Cu+H2O.
【得出结论】红色固体a中含有Cu2O。
【分析交流2】红色固体a中含 有Cu2O是否会影响水组成的测定结果          (填“影响”或“不影响”)。
【提出猜想】针对红色固体a的成分,小组同学提出猜想①是:Cu2O;
猜想②是:________________。
【拓展探究】丁同学利用改进后的装置及药品重新实验,通过测量反应前后固体质量的方法去确定哪种猜想成立,他已称得:①玻璃管的质量;②反应前红色固体a和玻璃管的总质量,完全反应后,你认为他还需要称量          的质量。
【教师点拨】称取一定质量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经过滤、洗涤、干燥后再称量红色固体b的质量,也可以确定哪种猜想成立。
【定量分析】小组同学再次实验,他们开始称取质量为3.6g的红色固体a,与足量的稀硫酸完全反应后得到红色固体b为2g请通过计算说明,哪个猜想成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一辆载满20t电石的挂车,在浙江滨江区燃起熊熊大火并伴有大量黑烟。事故路面上洒落了五六百米燃着的石头。这辆货车在雨中整整燃烧了一天,消防官兵对大火也束手无措,场面让人震撼。大家对电石的化学性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请你一起与他们完成下列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电石的主要成分是碳化钙(CaC2),可以与水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性气体及白色固体。常见的可燃性气体中,乙炔(C2H2)燃烧时伴有大量黑烟。
【猜想与假设】
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可燃性气体是:氧气、氢气或乙炔(C2H2);同学们做出以上猜想的依据是                   ,大家讨论后,一致认为该气体不可能是氧气,原因是                   。电石与水反应生成的白色固体是:氧化钙、氢氧化钙或碳酸钙中的一种。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白色固体不可能是氧化钙,因为氧化钙会与水反应。
【实验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1)取适量电石加水反应,收集生成的气体,验纯后点燃.
气体燃烧,产生黄色火焰并伴有浓烈黑烟.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气体是
(2)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滴加过量稀盐酸.
固体溶解,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不是碳酸钙
(3)取适量反应后生成的固体于试管中加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溶液变红
电石与水反应产生的固体是氢氧化钙

【反思交流】请根据以上实验结论写出电石与水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载有电石货车可以在雨中整整燃烧一天而不熄灭,说明电石与水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学习盐的化学性质时,小丽同学进行了图①实验,小芬同学进行了图②实验, 实验后她们把两支试管中残余物倒入同一个烧杯中,杯底有蓝色沉淀,上层清液无色。请你与她们一起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实验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蓝色沉淀中一定含有的物质有____________。
(3)小丽经过分析认为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的有__________。
(4)为了验证上层清液中可能含有的溶质是否存在,小芬取少量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的试剂X,根据现象得出一定含有Na2CO3,则清液中一定不含        ;接着她又向其中滴中试剂Y,根据现象得出清液中一定含有NaOH,试剂Y可能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共8分)我区很多乡镇建起了沼气池,不仅为我区节约了能源,而且为减少污染也做出了很大贡献.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甲烷燃烧的产物产生了兴趣,请你参与:
【提出问题】:甲烷燃烧后生成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含碳元素的物质完全燃烧生成CO2,不完全燃烧生成CO;无水CuSO4遇水变蓝.
【猜想与假设】:甲 CO2 H2O;乙 CO  H2O;丙 NH3CO2 H2O;丁 CO2 CO  H2O.
你认为________同学的猜想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
【实验探究】:为了验证上述猜想与假设,将甲烷在一定量的O2中燃烧的产物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

(1)A、B装置的顺序能否颠倒?(填“能“或“否”)________.
(2)实验中用纯净O2而不用空气的原因是________.
(3)实验中观察到A中无水CuSO4变蓝,B、D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由此推断_______同学猜想成立.
(4)C中红色粉末变成黑色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反思与交流】:为避免有毒的CO污染环境,所以含碳元素的物质燃烧必须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5)某课外小组的同学们认为尾气中的一氧化碳可以利用下装置中的一种重复利用,避免污染环境或浪费能源。于是设计如下装置除去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收集一瓶一氧化碳,准备进行后续地探究。其中最合理的装置是             (填序号,瓶内为氢氧化钠溶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漂白粉的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钙 [Ca(ClO)2] 和氯化钙,既可用作漂白剂,又可用作消毒剂。漂白粉中有效成分是 [Ca(ClO)2] ,漂白的原理是:Ca(ClO)2在空气中发生反应
Ca(ClO)2+ CO2+ H2O=CaCO3↓+ 2HClO;HClO是一种酸性比盐酸弱的酸,不稳定,易分解生成HCl和一种常见的单质气体。HClO具有漂白性,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漂白粉制取的研究】
有人提出可以利用海水(含NaCl)和石灰石为原料制取漂白粉,该方法流程如下:

(1)⑤中的反应是2Ca(OH)2+2Cl2═CaCl2+Ca(ClO)2+2X, X的化学式为______,其中C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
(2)实际工业生产中,反应⑤的反应物Ca(OH)2最好用         ,(填“饱和石灰水”或“石灰乳”)并不断搅拌。
【定性研究】
有一包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想知道该漂白粉是否变质,某同学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
【提出问题】长时间放置的漂白粉是否变质?
【猜   想】
猜想1:该漂白粉未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lO)2
猜想2:该漂白粉部分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lO)2 CaCO3
猜想3:该漂白粉全部变质,固体成分为CaCl2、CaCO3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 ①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
                          
有气体产生,气体使石灰水变浑浊。
 
猜想2成立
② 在上述反应后的试管中加少量            溶液。
             

【定量研究】
已知漂白粉有效成分能与浓盐酸发生如下反应Ca(ClO)2+4HCl═CaCl2+2Cl2↑+2H2O,某同学通过查阅资料,设计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测定漂白粉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
【资料】Cl2能溶于水,但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性非常小。实验条件下Cl2的密度为3.17g/L.
【实验探究】
(3)甲同学准确称取0.5g漂白粉样品,检查装置气密性后装入下图A中,进行实验。实验结束后,量筒内收集到89.6mL食盐水。据此计算,此样品中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过程中,保留3位小数,结果精确到0.1%)

(4)在读取量筒的刻度数时,应注意
①视线与凹液面最低点应齐平;
②装置内气体应恢复至室温;
③__                              ____.
(5)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此装置存在着明显的不足:          (填序号)
A.没有考虑到盐酸占据的体积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B.没有考虑到残留在导管中的液体和导管本身的体积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C.没有考虑到氯气中可能混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D.没有考虑到氯气中可能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安多夫是一种嫩肉粉,其主要成分碳酸氢钠(NaHCO3)和氯化钠。安多夫可破坏肉质纤维结构、促进肉类吸收水分,从而使肉质松软,达到鲜嫩爽滑的目的。小张发现将拌了安多夫粉的肉类放到锅中加入食醋等调料烧煮时会产生大量的气体,他对此颇感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1、碳酸氢钠俗称“小苏打”、“苏打粉”、“重曹”,白色细小晶体,加热到50℃以上开始逐渐分解生成碳酸钠、二氧化碳和水,440℃时完全分解。
2、白色无水硫酸铜遇到水会变成蓝色。
【实验探究一】对烧煮时产生的确大量气体的探究
1、小于对气体的成分进行了猜测:气体中除了醋酸气体之外,还可能含有水蒸气和CO2。他设法收集气体样品并除去醋酸气体后,用下图实验装置进行验证。装置导气口连接顺序:气体样品

2、小于对二氧化碳的来源作了两种猜测:
猜测①:二氧化碳可能是由               
猜测②:二氧化碳可能是由碳酸氢钠受热分解产生的。
针对以上猜测,小于设计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1
 

 

实验2
取安多夫样品少许加入试管中,加热使之充分反应,并把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试管口出现小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残留白色固体粉末。

实验结论:猜想①、②都正确
【实验探究二】测定安多夫样品中碳酸氢钠的含量
实验2中,小于发现充分反应后,试管中仍留有一些白色固体粉末,通过查阅资料发现是碳酸钠和氯化钠。小于想用测定白色固体中碳酸钠的质量来推算安多夫样品中碳酸氢钠的含量,于是称取实验2中得到的白色固体粉末6.9克,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1)“操作1”的名称是     ,实验中加入过量CaCl2溶液的目的是             
(2)确定沉淀A是否洗涤干净的方法是                             
(3)该安多夫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解题过程)
(4)小明同学看到这个设计实验后,提出一个更简单的测定方法,设计思路如下:

①电子天平调零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
③装入M克安多夫样品,浓盐酸
④称药品和装置的总质量W1
⑤滴入浓盐酸
⑥无气泡产生后,再称整个装置的质量W2
⑦(W2- W1)减轻的质量就是二氧化碳的质量
通过化学方程式计算NaHCO3的质量,最终达到计算安多夫样品中NaHCO3的质量分数的目的。
【方案评价】两位同学经过多次的实验测定后发现,得到的最终结果总是比真实值偏大,请你帮他们分析结果偏大的原因可能是      
A.所加酸的量不足
B.实验中使用了浓盐酸
C.未考虑反应过程中水的蒸发
D.未考虑生成的二氧化碳气体残留在装置内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做了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1)请写出镁条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小明发现燃烧产物的质量大于反应物镁条的质量,认为这个反应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同意"或"不同意")小明的观点,因为
(3)小红按下图装置改进实验,验证了质量守恒定律,却发现产物中还有少量黄色固体。

【提出问题】黄色固体是什么呢?
【查阅资料】
①氧化镁为白色固体
②镁能与氮气反应生成黄色的氮化镁( M g 3 N 2 )固体;③氮化镁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氨气,该气体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做出猜想】黄色固体为 M g 3 N 2
【实验探究】请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及结论

【反思与交流】空气中 N 2 的含量远大于 O 2 的含量,而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生成的氧化镁却远多于氮化镁,为什么?请给出合理的解释

(4)该兴趣小组又做了镁条与盐溶液反应的实验,发现均能产生 H 2 ,实验现象如下:

实验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与镁条反应的溶液
N H 4 C l N a C l N a 2 S O 4
H 2 O
实验现象
有大量气泡产生
有较多气泡产生
有少量气泡产生
气泡较少
加热后,实验现象
气泡明显增多,
可闻到氨味
气泡增多
气泡增多
气泡增多

上表中,用水进行实验的目的是
根据上表中的实验现象,请写出三条结论,并分析可能的原因(不分析原因,不得分)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课外活动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化学药品柜时,发现一瓶标签受损的无色液体,如图所示。
老师告诉大家,该瓶液体是下列5种液体中的某一种:稀H2SO4、H2O、NaNO3溶液、NaOH溶液、CuSO4溶液。
(1)根据以上信息判断,该无色液体一定不是                  
(2)为确定该液体的成分,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你一起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
溶液颜色无变化。
该液体不是          
②另取该液体适量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锌粒。

该液体是稀H2SO4,不是NaNO3溶液。

(3)实验操作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以下是某化学探究的过程,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适当的内容。
向NaOH溶液中滴入紫色石蕊试液,溶液显蓝色。
(1)提出问题:是什么粒子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的呢?
(2)查找资料:NaOH溶液中存在的粒子有:大量的H2O、Na+、OH和极少量的H+
(3)猜想:是大量的OH使紫色石蕊试液变成蓝色。
(4)实验探究步骤及其说明:
①在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几乎不变色,由此说明         
②在一支干净的试管中加入2mL氯化钠溶液,再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溶液几乎不变色,由此说明      
                   
(5)结论:原假设      (填“成立”或“不成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在《蜡烛的故事》系列讲座中,对蜡烛燃烧所涉及的知识进行了全面介绍。生产蜡烛的主要原料是石蜡和少量的硬脂酸添加剂等有机物,现在让我们一起对蜡烛原料的组成元素进行探究。(共6分)
【提出问题】生产蜡烛的原料中主要有哪些元素?
【假设与猜想】主要原料为有机物,猜想:①一定有______元素;②可能还有氢元素和氧元素。
【实验设计】根据上述三种元素的猜想制订实验方案。

(1)如图1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放置一块洁净、干燥的玻璃片,一会儿观察到玻璃片上生成一些细小的水珠。
(2)如图2所示,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附着有___________________的烧杯,观察现象。
【证据与结论】
实验(1),观察到玻璃片上有细小水珠时,说明原料中一定存在(填元素符号)_______。
实验(2),观察到烧杯内壁附着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猜想①成立。
【分析与交流】实验(1)和实验(2)获得的证据均不能证明原料中一定存在________元素,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潜水艇有两种供氧的装置,第一种是储备压缩氧气,第二种是在紧急的情况下才使用的过氧化钠(Na2O2)作供氧剂,小红同学对过氧化钠如何作供氧剂产生浓厚的兴趣,于是他在老师的指导下展开了以下的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
①过氧化钠是用在矿山、坑道、潜水或宇宙飞船等缺氧的场合中,将人们呼出的CO2转换成O2,以供呼吸之用。
②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的生成物只有两种,一种是氧气,另一种是化合物。
③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水分也能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氧气。
(1)小红利用下图的BCDE装置组合和有关药品制取并收集氧气。


若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则B中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____;E中装置可采用上图中的____  __;B中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红作出了以下三种猜想:
①生成碳酸;②生成氢氧化钠;③生成碳酸钠。
通过对反应物有关的元素组成的分析,乙同学认为猜想_______一定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
【进行实验】
小红通过以下实验验证了另一个猜想的正确性,请完成下述实验报告。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CO2与Na2O2反应后的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加入少量__________,把产生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
①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
猜想____是正确的

【反思与交流】
①小红若用图A来代替B装置,证明二氧化碳与过氧化钠反应生成了氧气,你是否同意小红的做法?____(填“是”或“否”),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此可知道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研究氢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重要意义.
(1)在汽车“催化转化器”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O+2CON2+2CO2.某化学探究小组的同学为探究温度、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编号
T/℃
NO初始浓度/g•L﹣1
CO初始浓度/g•L﹣1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m2•g﹣1

280
0.036
0.162
82

280
0.036
0.162
124

350
0.036
0.162
124

(1)分析上表中实验数据,回答下列问题: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    (填写实验编号);研究催化剂的表面积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实验是     (填写实验编号).
(2)在300℃、70MPa下,使用催化剂可由氢气和二氧化碳合成乙醇,同时生成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不同.已知在某温度下各种燃料燃烧时产生的热量见下表:

燃料
质量/g
产物
产生的热量/KJ
氢气
2
水蒸气
241.8
甲烷
16
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890.3
乙醇
46
二氧化碳气体和水蒸气
1367

分析表中数据,燃烧单位质量的上述燃料产生的热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用化学式表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进行探究。请你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并回答有关问题。
(实验探究)(1)方案一: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方法先向试管中加入约2mL NaOH溶液,再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然后慢慢滴入稀盐酸,边滴边振荡,直至溶液恰好变为        色,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①请指出上图操作中的错误                        
②写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取2mL NaOH溶液于试管中,滴入
一定量的稀盐酸,振荡后加入镁条

稀盐酸过量
若没有明显现象
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实验反思)(3)方案一在滴入稀盐酸的过程中,若观察到曾有少量气泡出现,请分析产生气泡的原因可能是                        (写出一条即可)。
(4)有同学提出方案二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原因是             。为此,还需要选择              (填一种试剂),再进行实验即可。
(拓展应用)(5)请举一例说明中和反应在生产生活中应用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蜡烛的化学史》是英国科学家法拉第所著的传世科普经典,今天我们沿着大师的足迹进行探究.蜡烛是由石蜡和棉线组成的.

(1)石蜡放入水中,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    (填“大”或“小”).
(2)点燃蜡烛在其燃烧过程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3)取一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两端变黑,中间无明显变化.说明火焰的      (填“外焰”“内焰”或“焰心”)部分温度最高.
(4)轻轻一吹即可使蜡烛熄灭,原因是      (填序号).
A.降低石蜡的着火点  
B.隔绝了空气   
C.温度降到了着火点以下.
(5)点燃一根直径为4cm的蜡烛,观察到烛芯周围有一杯状的烛油.蜡烛燃烧的质量与燃烧的时间呈现如图2所示的关系.
①据图判断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速率是      (选填“稳定”或“不稳定”)
②烛芯周围的烛油没能发生燃烧的原因是        
③事实上,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在某些化学原理论,人的呼吸与蜡烛的燃烧在某些化学原理上相似,请写出其中的一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