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研团队首次合成了单原子铂催化剂,率先提出"单原子催化"概念。 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造燃料甲醇(CH 3OH)的微观示意图。
(1)根据上图物质转化的微观示意图,判断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填字母序号)。
A. |
使用单原子催化剂能提高生成物的产量 |
B. |
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没有变化 |
C. |
生成物甲醇属于有机物 |
D. |
反应物和生成物都由分子构成 |
(2)根据上图写出单原子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造甲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合成气(CO和H 2)在不同催化剂的作用下,可以合成不同的物质。如果仅用合成气为原料不可能得到的物质是 (填字母序号)。
A. |
尿素[CO(NH 2) 2] |
B. |
葡萄糖(C 6H 12O 6) |
C. |
甲醛(CH 2O) |
塑料制品为人类带来了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环境问题。科研人员为此提出多种解决方案。
(1)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意义重大。下列属于回收标志的是 (填标号)
(2)科学家用纤维素、甲壳素等材料研制出能完全降解的保鲜膜,这一发明有望缓解的环境问题是 (写一点)。
(3)回收的保鲜膜可转化为甲烷等燃料,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4)焚烧回收的保鲜膜,生成的CO 2可用来生产化工产品乙酸(CH 3COOH),转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该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填"分子"或"原子"),反应物CO 2与产物CH 3COOH的分子个数比为 。
我国科学家研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CO和H2O在120℃下发生反应,反应微观模型如图所示。
(1)反应微观模型中,除钼外还有 种元素,有 种单质分子
(2)该反应过程中①构成催化剂的各原子 (填“有”或“没有”)变化。
②金原子对 (填“CO”或“H2O”)起吸附催化作用。
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宏观﹣微观﹣符号"三重表征是化学独特的表示物质及其变化的方式,请结合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Cu"表示多种信息,如表示铜元素、铜单质,还能表示 ;
(2)从微粒的角度说明图2反应的实质是 ;
(3)图3为物质甲发生分解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①物质甲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②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通过称量下列各组试剂在密闭容器内混合前后的总质量,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填标号) 。
A.蔗糖和水 B.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C.铁和氯化铜溶液
(2)在氧气中点燃红磷的实验过程,固体质量变化如图1所示。
①从燃烧条件分析,固体质量在t1前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为 。
②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参加反应的氧气质量为 g。
(3)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为 。
②参加反应的甲物质和生成的丙物质分子数目比为 。
请沿用科学家认识事物的方法认识"空气"。
(1)从分类角度:空气属于 (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从微观角度:用"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氧原子。
①用" "可表示的微粒是 (填名称)。
②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分子数目比。若空气中其它成分忽略不计。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 (填标号)。
(3)从变化角度:
已知:常温下,氮气沸点﹣196℃,氧气沸点﹣183℃.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盛满液态空气的烧杯口,观察到的现象是 。该烧杯放置一段时间后,液态物质剩余约 体积,其主要成分是 。
(4)从应用角度:利用空气制取氮肥的流程如图所示。
①Ⅰ中参加反应的单质甲为 。
②Ⅱ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Ⅲ (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5)从环保角度:下列保护空气措施合理的有 (填标号)。
A.工厂通过加高烟囱直接排放废气
B.推广使用乙醇汽油代替普通汽油
C.提倡步行、骑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
载人航天器工作舱中的空气要与地球上的空气基本一致。
资料:在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之比等于分子个数之比。
(1)用微观示意图表示工作舱中空气的主要成分,图中最合理的是 (填序号)。
(2)宇航员呼出的CO2用氢氧化锂(LiOH)吸收,生成Li2CO3和H2O,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航天器返回地面后,用Ca(OH)2与Li2CO3发生复分解反应,使 (填化学式)再生。
2017年5月我国海域可燃冰试采获得成功。可燃冰(天然气水合物)是资源量丰富的高效清洁能源,能释放出天然气。
(1)生活中,可以利用天然气(主要成分是甲烷)获得热量。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工业上,可以利用甲烷获得氢气,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图1所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在图2横线处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某兴趣小组在相同条件下,将10.00g下列物质分别置于相同规格的烧杯,并敞口存放于空气中,烧杯中物质质量随时间变化如表,回答下列问题。
时间 |
质量/g |
|||||
|
水 |
饱和石灰水 |
稀盐酸 |
浓硫酸 |
氯化钠浓溶液 |
氯化钙浓溶液 |
1天 |
8.16 |
8.37 |
8.64 |
11.18 |
9.38 |
10.25 |
2天 |
5.76 |
5.94 |
6.69 |
12.55 |
8.47 |
10.33 |
(1)下列图示能反映水在空气中放置时发生变化的微观示意图是 (填字母序号)
(图中 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
(2)石灰水在空气中久置后有浑浊现象,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为研制一种安全、环保的除湿剂,可选择上表中的 (填溶质的化学式)。
(4)将10.00g氯化钠浓溶液敞口久置后,最终得到2.26g晶体,则该溶液是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已知该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1g)
(5)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敞口久置后浓度变化,该小组开展如下探究。
①甲同学猜想浓度可能会变大,理由是 。
②为验证甲同学的猜想是否正确,设计实验方案: 。
(6)乙同学取20%的氢氧化钠溶液20.00g,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部分变质,得到18.80g溶液,由此能否计算所得溶液中溶质组成?若能,请计算其组成;若不能,请补充完成实验方案设计,同时说明需要测定的数据(用a表示),并计算a的取值范围。(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构成物质分子的原子重新进行组合,形成新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据图回答
(1)参加反应的" "与" "的分子个数比为 ;
(2)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
在通常状态下,氨气(NH 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
得到氨水。
(1)如图甲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试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氨气分子在运动。
(2)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NH 3+3O 2 2N 2+6H 2O,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
人们常用模型来进行认知,因为这种方式形象直观。如图1是水分子和乙炔分子的模型,如图2是原子核转变的模型
(1)乙炔中氢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请结合模型判断乙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请画出“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化学反应模型图: (碳原子和氧原子的画法参照上述图例)。
(3)图2是 (选填“核裂变”或“核聚变”)的示意图。
二氧化硫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严禁直接排放,工业上常用NaOH溶液来吸收。
(1)写出NaOH溶液吸收SO 2的化学方程式 。
(2)图中小球分别表示NaOH溶液及吸收SO 2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微粒,其中"●"表示的微粒是 。
宏观和微观相结合是认识物质结构的有效方法之一.
(1)已知:X、Y、Z、W四种粒子的核电荷数及核外各电子层电子排布情况如下表.
X | Y | Z | W |
||
对应元素名称 | 氧 | 镁 | 铝 | 氯 | |
核电荷数 | 8 | 12 | 13 |
17 | |
电子层 | 第一层 | 2 | 2 | 2 | 2 |
第二层 | a | 8 | 8 | 8 | |
第三层 | |
|
3 | 8 |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若X表示原子,a= .单质X 2与单质Z的反应中,X原子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②Y、W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2)将稀硫酸与烧杯中Fe、Cu两种金属相混合,微观变化情况如下图:
未参加反应的金属: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