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能将CO 2高效转化为甲醇(CH 3OH)。这不仅可以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还将成为理想的能源补充形式。该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
(1)物质丙属于 (填"无机物"或"有机物")。
(2)反应前后, (填"分子"或"原子")的种类不变。
(3)物质丁的化学式 。
(4)参加反应的甲、乙物质分子个数比为 。
硝酸钾(KNO3)是一种复合肥料,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构成硝酸钾的氮原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B.硝酸钾的微观模型可表示为
C.硝酸钾在20℃时的溶解度为S1,60℃时的溶解度为S2,则S1>S2
D.采用降低温度、增加溶质、蒸发等方法,可将不饱和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是SO2
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
我国科学家研制出在可见光下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复合光催化剂,其催化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性质不变
B.反应前后碳元素的化合价不变
C.反应生成物的分子个数比为1:1
D.对缓解人类能源危机有重要意义
如图是汽车尾气处理的微观模拟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该变化前后没有发生改变的微粒是 (选填“分子”、“原子”)。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B.甲物质由一个氮原子和三个氢原子构成
C.生成的丙、丁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3
D.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17:32
在催化剂作用下,二氧化碳能高效转化为甲醇(CH 3OH),相关反应如图所示,其中 "、 "和"O"表示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该反应的四种物质中有两种氧化物 |
B. |
该反应前后氢元素的化合价改变 |
C. |
该反应的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改变 |
D. |
参加反应的乙和生成的丙的质量比为1:16 |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微观图示的理解,正确的是( )
A. |
参加反应的 和 微粒个数之比为3:2 |
B.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
C. |
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均发生了改变 |
D. |
由 和 分别构成的物质中同种元素化合价相同 |
从电解水的微观示意图中获得的信息错误的是( )
A. |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
B. |
氢原子和氧原子是该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C. |
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D. |
每个水分子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
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碳化钼(Mo2C)负载金原子组成的高效催化体系,使水煤气中的一氧化碳和水在120℃下反应,反应的微观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两种反应物均为氧化物
B.金原子对水分子起吸附催化作用
C.催化剂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
D.化学反应的实质就是原子重新组合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中甲、乙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2
B.反应前后分子数目不变
C.反应后丙、丁的分子个数之比为1:1
D.反应前后原子数目不变
建立“宏观﹣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硒元素被科学家称为“抗癌之王”,科学界研究发现血硒水平的高低与癌的发生息息相关。如图一是硒元素的相关信息:硒元素属于 (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相对原子质量是 。
(2)如图二,Na、Mg、Al三种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 周期,对于Na、Mg、Al三种元素来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越多,原子半径反而越小,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引力越大,Na、Mg、Al三种原子失电子能力由强到弱顺序是 。
(3)二氧化碳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转换为化工原料乙烯(C2H4),是我国科学研究的又一重大突破,其反应微观过程如图三所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由图三得到启示。请用微观的观点解释化学变化的实质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