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法生产硝酸的一个中间反应可用微观模型表示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前后分子的数目无变化 |
B. |
该反应前后元素种类没有变化 |
C. |
该反应过程中氧气分子全部参与了反应 |
D.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NO+O 2═NO 2 |
根据如图微观示意图分析,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 |
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不变 |
B. |
丙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8g |
C. |
参加反应的甲与乙分子个数比为1:1 |
D. |
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均不变 |
为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目前汽车尾气处理系统中均安装了催化转化器,在催化转换器中,尾气中的有毒气体CO和NO被吸附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生成无毒气体CO 2和N 2后,又从催化剂表面脱离,其过程如图所示。符合上述反应过程的顺序是( )
A. |
②⑤④①③ |
B. |
③①④②⑤ |
C. |
①③④⑤② |
D. |
⑤②④①③ |
甲醛是室内装修材料释放出来的污染空气的有毒物质,利用催化剂可消除,如图为该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甲醛的化学式CH 2O |
B. |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
C. |
反应后催化剂质量减少了 |
D. |
生成物丙和丁中氧元素的化合价相同 |
目前,人们使用的燃料大多来自化石燃料,它是不可再生能源。回答下列问题:
(1)在石油、煤、天然气中,比较清洁的燃料是 。
(2)煤燃烧时排放出SO2、NO2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酸雨的pH 。
(3)化石燃料的燃烧还会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CO2,导致温室效应增强。但CO2用途相当广泛。如图是工业上利用CO2作原料生产尿素的微观结构示意图: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尿素属于 肥(填“氮”、“磷”或“钾”)。
(4)为缓解化石燃料面临耗尽的问题,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许多其它能源。埋于海底将来可能会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是 。
如图是在密闭容器中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 "" "和" "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可能都含有氧化物 |
B. |
反应前有两种物质,反应后有三种物质 |
C. |
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D. |
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含有同种物质的分子 |
为了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丙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 |
B. |
甲、丙、丁均为氧化物 |
C. |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1 |
D. |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
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是当今研究的热点。一定条件下,甲与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相关物质的分子模型如下表所示(其中: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氯原子)。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分子模型 |
|
|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体现了甲的氧化性 |
B. |
上表中涉及两种含氧化合物 |
C. |
该反应中乙、丁的质量比为73:36 |
D. |
该反应中所有元素的化合价均发生了改变 |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该变化过程中的最小微粒是分子 |
B. |
该变化过程中氮元素的化合价由+3价变为0价 |
C.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D. |
该反应中反应物的质量比为4:3 |
我国力争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二氧化碳的排放与吸收平衡,实现"零排放"),保护环境。实现"碳中和"通常可采取如下措施:
(1)碳减排:使用氢能源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单质硼(B)可与物质X反应制取氢气,化学方程式为:2B+6X 2B(OH) 3+3H 2↑,则X的化学式为 ,B(OH) 3中B的化合价为 。
(2)碳"捕捉"与封存:碳"捕捉"可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碳转化:一定条件下,可将二氧化碳在催化剂表面转化成某种有机清洁燃料,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单质硫、硫化氢燃烧时会生成同种有毒的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是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x= ,在化学反应中该原子容易 (“得到”或“失去”)电子。
(2)硫化氢在空气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①硫化氢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
②生成的有毒气体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 。
③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为了缓解碳排放引起的温室效应,我国科学家成功合成新型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该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丙中氢、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4:1 |
B. |
甲、丙、丁均为氧化物 |
C. |
参加反应的甲和乙分子个数比为1:1 |
D. |
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16:9 |
"宏微结合"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某物质在点燃的条件下发生反应,生成物和反应物共四种,它们的微观示意图和反应前后的质量如表所示。
物质序号 |
微观示意图 |
反应前质量/g |
反应后质量/g |
甲 |
|
16 |
0 |
乙 |
|
100 |
x |
丙 |
|
1 |
45 |
丁 |
|
0 |
y |
|
(1)由 构成的物质中, 所代表的元素的化合价为 。
(2)表中的四种物质,属于有机物的是 (填化学式)。
(3)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某同学在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的质量关系时,可得出x+y= 。
如图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不同的球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变 |
B. |
参加反应的 和 的微粒个数比是1:1 |
C. |
反应涉及的物质中,只有 属于氧化物 |
D. |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