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 / 选择题
初中化学

下列关于“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的体积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

来源:2020年辽宁省阜新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微粒的观点解释“墙内开花墙外香”的主要原因是(  )

A.分子很小B.分子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由原子构成

来源:2020年辽宁省大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D.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来源:2020年天津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又鼓起来了。用微粒观解释正确的是(  )

A.分子间距增大了B.分子质量增大了

C.分子个数增加了D.反应生成新物质

来源:2020年江苏省常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A.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含碳量不同

B.镁原子和镁离子化学性质不同﹣﹣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C.粗盐提纯得到精盐的产率偏高﹣﹣蒸发时未用玻璃棒搅拌

D.将糖水密封放置,温度不变,蔗糖与水不会分离﹣﹣溶液具有稳定性

来源:2021年江苏省盐城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五粮液是宜宾最亮丽的名片。下列有关乙醇(C2H6O)的说法错误的是(  )

A.75%的酒精溶液是常见的医用消毒剂

B.实验室不慎打翻燃着的酒精灯,可用湿抹布扑灭

C.在五粮液厂区附近就能闻到酒香味,这是分子运动的结果

D.乙醇中C、H、O元素的质量比为2:6:1

来源:2020年四川省宜宾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分子、原子和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比原子大

B.

水遇冷凝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C.

原子是最小的粒子,不可再分

D.

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来源:2020年山东省聊城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真空包装食品进入高原地区,包装袋往往会鼓起,这是因为包装袋内的气体分子(  )

A.质量增大B.间隔增大C.体积增大D.个数增多

来源:2020年四川省攀枝花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蔗糖放入水中溶解﹣﹣蔗糖分子分解了

B.

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

水壶中的水烧开沸腾后,壶盖被顶起﹣﹣水分子间的间隔增大

D.

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构成物质的分子相同,其化学性质相同

来源:2021年甘肃省定西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了化学,我们掌握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物质的本领。对以下物质的辨别方法及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用带火星木条辨别氧气与二氧化碳﹣﹣氧分子能助燃,二氧化碳分子不支持燃烧

B.

用氯化钡溶液辨别硝酸银溶液与硫酸钠溶液﹣﹣银离子与氯离子结合生成氯化银,钡离子与硫酸根离子结合生成硫酸钡

C.

用燃烧法辨别碳纤维与蚕丝纤维﹣﹣碳纤维由碳原子构成,蚕丝纤维由蛋白质分子构成

D.

用酸碱指示剂辨别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盐酸中含有氢离子,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氢氧根离子

来源:2020年山东省威海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疫情期间,小明在家用酒精进行消毒时,可闻到一股气味,说明了(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来源:2020年湖南省岳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市盛产多种野生菌。行走在大山里,能闻到某些野生菌散发出的特殊香味,主要是因为(  )

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之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来源:2020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水的天然循环是水分子不断运动的结果

B.H2O与H2都含有氢分子

C.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D.物质溶于水中,溶质的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作用生成水合分子(或水合离子)

来源:2020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化学反应中分子发生了改变

B.

压瘪的乒乓球在热水中能鼓起来﹣﹣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

端午时节粽飘香﹣﹣分子不断运动

D.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不同种分子的性质不同

来源:2020年山东省青岛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华传统文化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从化学视角对下列俗语,诗词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满架蔷薇一院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

"百炼成钢"﹣﹣降低生铁中碳元素的含量

C.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发生的是物理变化

D.

"金入于猛火,色不夺精光"﹣﹣金在加热的条件下能与氧气反应

来源: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