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有关物质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相同原子无法构成不同的分子
D.元素周期表共有7个纵行,18个横行
在通常状态下,氨气(NH 3)是一种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后可
得到氨水。
(1)如图甲所示,A、B试管中各有一团用无色酚酞试液湿润过的棉花,实验前止水夹处于关闭状态。实验时,将少量浓氨水滴在A试管的棉花上,观察到白色棉花变红,说明氨水呈碱性。再打开止水夹,几秒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氨气分子在运动。
(2)氨气在纯氧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4NH 3+3O 2 2N 2+6H 2O,把图乙中第三个方框补充完整。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性质差异很大的原因是分子构成不同
C.催化剂的质量和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改变
D.配制溶液时,用量筒量取水时仰视读数,所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偏高
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
宏观事实 |
微观解释 |
A |
塑料带很难被拉断 |
分子之间有引力 |
B |
水结冰后不再流动 |
分子停止了运动 |
C |
切洋葱时眼睛被熏得直流泪 |
分子在不停运动 |
D |
水很难被压缩 |
分子之间有斥力 |
A. |
A |
B. |
B |
C. |
C |
D. |
D |
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氯化钠是由氯化钠分子构成的
B.分子可以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C.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D.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
近地面的臭氧是由于氮氧化物等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臭氧与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
B.臭氧是空气质量指数的污染物之一
C.汽车尾气大量排放会导致臭氧污染
D.佩戴口罩能有效阻挡臭氧的吸入
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下列实验,实验结果与预测的现象不一致的是( )
选项 |
①中的物质 |
②中的物质 |
预测①中的现象 |
A |
紫色石蕊试液 |
浓氨水 |
溶液由紫色变为蓝色 |
B |
氢氧化钡溶液 |
浓硫酸 |
有白色沉淀 |
C |
硫酸铜溶液 |
浓氨水 |
有蓝色沉淀 |
D |
硝酸银溶液 |
浓盐酸 |
有白色沉淀 |
A.AB.BC.CD.D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点燃或加热可燃性气体前,检验其纯度
C.10.0mL酒精与10.0mL蒸馏水混合,溶液的体积为20.0mL
D.用高锰酸钾制取O 2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地球上有丰富的水资源,科学家一直在研究成本低、效率高的催化剂,使水发生反应获得氢能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B.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氢原子和氧原子
C.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和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D.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化学性质和质量不发生改变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
B. |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
C. |
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
D. |
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B. |
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气分子 |
C. |
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
D. |
守恒观:24g镁和32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56g氧化镁 |
汤姆森发现电子,卢瑟福积极探索原子内部结构,门捷列夫列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徐寿为大量化学元素创造汉语名称……许许多多科学家为理论化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开了物质的微观世界之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固态水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化合物
C.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甲烷(C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B.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
C.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完全不同
D.因为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C.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完成下列探究实验.
(1)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原因是 .
②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 ,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有一袋白色粉末,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丁同学认为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为了探究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观察到 ,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②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的盐酸,记录如下表:
实验编号 |
锥形瓶内物质 |
最终得到CO2体积/mL |
|
名称 |
质量/g |
||
Ⅰ |
碳酸氢钠 |
0.10 |
V1 |
Ⅱ |
碳酸钠 |
0.10 |
V2 |
Ⅲ |
白色粉末 |
0.10 |
V3 |
[解释与结论]
③实验I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表中V1 > V2(填“>”、“<”或“=”);
⑤若V1>V3>V2,则白色粉末物质为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