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从如图中的信息可知,氮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B.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气体压缩成干冰,从分子角度解释为分子之间有间隙
C.物质可由分子、离子构成,而原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D.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
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水资源极其丰富,不存在水危机
B.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
C.水是由水分子构成,而水分子又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D.湿衣服晾晒一段时间后变干,说明水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影视舞台上常利用干冰升华营造云雾燎绕的景象。下列关于干冰升华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分子质量变小
B.二氧化碳分子的种类改变
C.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D.二氧化碳分子体积变大
下列现象中,能充分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的是( )
A.春天,冰雪开始融化B.气体热胀冷缩
C.真金不怕火烧D.墙内开花墙外香
碳及碳的化合物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古代用墨书写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因为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相同
C.扶贫工作组在某村利用沼气(主要成分是甲烷)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D.二氧化碳使湿润的紫色石蕊纸花变红,是因为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将密封良好的方便面从襄阳带到西藏时,包装袋鼓起,是因为袋内气体的( )
A.分子个数增多B.分子质量增大
C.分子间隔增大D.分子体积变大
下列有关元素、原子、分子和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B.原子可以构成分子,不能直接构成物质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D.微粒得到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里加热冰,温度和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①②③表示水在不同时刻的存在状态。下列有关判断正确的是( )
A. |
水分子间的间隔:②>③ |
B. |
水分子的运动速率:①>③ |
C. |
水分子的质量:①=②=③ |
D. |
②→③的过程中水发生了分解 |
构建化学基本观念是学好化学的基础,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错误的是( )
A. |
元素观: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
B. |
微粒观: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氧气分子 |
C. |
变化观: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生成水 |
D. |
守恒观:24g镁和32g氧气反应,一定生成56g氧化镁 |
汤姆森发现电子,卢瑟福积极探索原子内部结构,门捷列夫列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徐寿为大量化学元素创造汉语名称……许许多多科学家为理论化学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推开了物质的微观世界之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固态水的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化合物
C.氧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甲烷(CH4)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3:1
下列因果关系错误的是( )
A.因为分子构成不同,所以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
B.因为质子数不同,所以碳原子和氮原子所属的元素种类不同
C.因为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所以金刚石和石墨的性质完全不同
D.因为电子层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所以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不同元素的本质区别是电子数不同
C.原子核由电子和质子构成
D.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完成下列探究实验.
(1)小然同学设计探究分子运动的实验如图1,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小题:
①滴入适量浓氨水后,观察到酚酞试纸,原因是 .
②放入少量生石灰的作用是 ,试写出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2)有一袋白色粉末,甲同学认为是碳酸钙;乙同学认为是碳酸钠;丙同学认为是碳酸氢钠;丁同学认为是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混合物.为了探究该白色粉末的成分,进行了以下实验:
①将少量白色粉末放入水中搅拌,观察到 ,说明甲同学的猜想不正确.
②室温时,分别向盛有碳酸氢钠、碳酸钠和白色粉末样品的锥形瓶中注入等体积、足量的10%的盐酸,记录如下表:
实验编号 |
锥形瓶内物质 |
最终得到CO2体积/mL |
|
名称 |
质量/g |
||
Ⅰ |
碳酸氢钠 |
0.10 |
V1 |
Ⅱ |
碳酸钠 |
0.10 |
V2 |
Ⅲ |
白色粉末 |
0.10 |
V3 |
[解释与结论]
③实验I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④表中V1 > V2(填“>”、“<”或“=”);
⑤若V1>V3>V2,则白色粉末物质为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