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X的值为22 |
B. |
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C. |
W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
D. |
W中碳、氢元素原子个数比为1:4 |
某些金属氢化物与水反应可生成碱和氢气,如CaH 2+2H 2O═Ca(OH) 2+2H 2↑,NaH与CaH 2的化学性质相似,则将NaH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生成的新物质为( )
A. |
NaOH和H 2 |
B. |
NaOH和NaCl |
C. |
NaOH、H 2和NaCl |
D. |
NaCl和H 2 |
硝酸银受热时会发生如下反应:2AgNO32Ag+2X↑+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测X是( )
A.N2OB.NO2C.N2O5D.NO
下列图象中,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
A. |
加热等质量的氯酸钾制取氧气 |
B. |
向一定质量的烧碱溶液中加稀盐酸 |
C. |
实验室高温加热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
D. |
向一定质量的硝酸银溶液中加铜粉 |
下列四个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动趋势与对应的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 将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分别放入两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且足量的稀盐酸中
B. 一定质量的红磷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C. 向久置在空气中已经部分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渐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D. 加热一定质量的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物至完全分解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由于原子种类不变,所以元素种类不变
B.蔗糖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也一定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C.向某固体滴加稀盐酸,若有气泡产生,则固体中一定含有碳酸根
D.有机物一定含碳元素,含碳元素的化合物也一定是有机物
在催化剂并加热的条件下,氨气和氧气能发生化学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NH 3+5O 2 4X+6H 2O,则X的化学式是( )
A.N 2B.N 2OC.NOD.NO 2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M四种物质,使之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
物质 |
X |
Y |
Z |
M |
反应前的质量/g |
20 |
5 |
3 |
28 |
反应后的质量/g |
待测值 |
30 |
3 |
8 |
关于此反应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物质Z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该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参加反应的Y、M的质量比为5:4
D.待测值为13
我国历史悠久,“四大发明”闻名世界,其中“火药”是“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化学方程式为:S+2KNO3+3C═K2S+X↑+3CO2↑,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N2 B.NO2 C.NOD.SO2
现有等质量甲、乙、丙三种金属,分别放入三份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金属活动性:乙>甲>丙
B.生成氢气的质量:甲>乙>丙
C.相对原子质量:乙>丙>甲
D.消耗硫酸的质量:甲>乙>丙
一氧化碳与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B.物质甲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C.该反应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2种氧化物
D.物质甲中碳、氢、氧元素质量比为12:3:8
30g某有机物M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44gCO2和18gH2O,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含有C、H、O三种元素
B.M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53.3%
C.完全燃烧时,M与消耗O2的质量比为15:16
D.3.0gM在2.4gO2氧气中燃烧生成2.4gCO、1.2CO2和1.8gH2O
对于复分解反应,X+2NaOH═2Y+Cu(OH)2↓,下列分析中正确的是( )
A.X一定是CuCl2B.Y可能是H2O
C.相对分子质量大小:X>YD.Y可能是Na2SO4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