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锰酸钾是一种常用的化学试剂.
(1)电解K 2MnO 4溶液可获得高锰酸钾,化学方程式为:
2K 2MnO 4+2H 2O 2KMnO 4+H 2↑+2X …反应Ⅰ
反应Ⅰ中,X的化学式为 .
(2)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 4 K 2MnO 4+MnO 2+O 2↑ …反应Ⅱ
现取15.8g KMnO 4充分受热分解,可产生多少克的O 2?(KMnO 4相对分子质量为158)
(3)科研小组重复进行高锰酸钾分解实验,测得产生O 2的质量大于通过"反应Ⅱ"化学方程式计算得到的结果.某同学据此提出如下猜测:
①加热时,高锰酸钾中的钾、锰元素转化为氧元素并释放氧气;
②加热时,K 2MnO 4将进一步分解并释放出氧气;
③加热温度不同时,高锰酸钾不按"反应Ⅱ"分解.
对于这些猜测,肯定错误的是 (填序号),理由是 .
洁厕灵是常用的陶瓷清洗液,小彭同学对某品牌洁厕灵的有效成分及其含量进行研究。
(1)查阅资料得知:洁厕灵有效成分是HCl.HCl的含量可通过已知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 3溶液来测定,其它成分均不参与反应。请完成HCl与NaHCO 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Cl+NaHCO 3=NaCl+ +CO 2↑。
(2)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HCO 3溶液,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滴管和 。
(3)向一锥形瓶中加入100克该品牌的洁厕灵,再逐次加入相同质量分数的 NaHCO 3溶液,测出每次锥形瓶中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数据记录如下: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第五次 |
加入NaHCO 3溶液的质量/g |
40 |
40 |
40 |
40 |
40 |
反应后溶液的总质量/g |
138.9 |
177.8 |
216.7 |
255.6 |
295.6 |
试分析计算下列问题:
①第一次实验时,所加 NaHCO 3溶液中溶质质量是多少克?
②该品牌洁厕灵中HCl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小红将30g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固体的总质量为20.4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克?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3)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现有一含NaCl杂质的Na2CO3样品,取13.9g样品溶于水,配成104.4g溶液,此溶液与100g某浓度的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得到200g溶液。请计算:
(1)生成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所得溶液中NaCl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步骤)。
某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取14g大理石样品(主要成分是CaCO3)于烧杯中,将50克稀盐酸分成5次加入到烧杯中充分反应(已知大理石样品中其余成分不溶于水,也不与稀盐酸反应),得到如下数据:
次数 |
第1次 |
第2次 |
第3次 |
第4次 |
第5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10 |
10 |
10 |
10 |
10 |
烧杯中剩余物的总质量/g |
22.8 |
31.6 |
40.4 |
49.6 |
59.6 |
试计算:
(1)实验过程中生成气体的总质量 g;
(2)实验最终所得溶液中CaCl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3)第4次加入10g稀盐酸所产生气体的质量 g。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纯碱样品(只含有Na2CO3、NaCl)中Na2CO3质量分数,取5克样品,往其中加入一定质量的稀盐酸,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所加稀盐酸的质量变化如图,试计算:
(1)共产生 克二氧化碳;
(2)该纯碱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3)求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
小嘉发现:向碳酸钠溶液中倾倒稀盐酸,很快就产生了气泡: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滴加一定量后才有气泡产生。查阅资料:向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先发生的反应是Na2CO3+HCl═NaCl+NaHCO3;当Na2CO3全部转化成NaHCO3后,再发生反应NaHCO3+HCl═NaCl+H2O+CO2↑。为此他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在广口瓶中加入1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0.6%的碳酸钠溶液,用注射器向瓶中缓慢注入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观察到瓶内无明显现象; 步骤二:继续用注射器向瓶中注入稀盐酸,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瓶内连续产生气泡,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
(1)步骤二中,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 。
(2)上述实验中,加入稀盐酸多少克后,才开始产生二氧化碳? 。
(3)向一定量碳酸钠溶液中无论是倾倒还是逐滴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后产生二氧化碳质量是相同的,其本质原因是什么? 。
为测定某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小龙和他的同学用足量的一氧化碳与10g赤铁矿石样品充分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并将生成的气体用一定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完全吸收,该溶液总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
(1)上述反应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g;
(2)计算该赤铁矿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某铜锌合金中成分金属的含量,称取10g样品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100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后。测得烧杯内所有物质的总质量为109.8g。
请完成下列分析及计算:
(1)反应中共生成气体 g。
(2)计算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
取4.4g部分被氧化的镁带样品,加入到147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H 2SO 4溶液中,镁带和H 2SO 4均恰好完成反应.
(1)写出上述镁带在H 2SO 4溶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反应完成后生成MgSO 4的质量为 g.
(3)该镁带样品中MgO的质量为 g.其中未被氧化与已被氧化的镁元素的质量比为 .
(4)若生成的MgSO 4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求该溶液的质量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中用加热KClO 3和MnO 2混合物的方法制取O 2,反应过程中固体质量变化如图所示,请计算。
(1)制取O 2的质量是 g。
(2)原混合物中KClO 3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为了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现取12.5g石灰石(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加入盛有105.4g稀盐酸的烧杯中,反应中烧杯内物质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完全反应时生成二氧化碳多少克?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3)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人类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曾以不同金属材料的使用作为标志。
(1)金、银在自然界有单质形式存在,说明他们的化学性质都 。
(2)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人类逐渐掌握了多种金属的冶炼技术。
①)比较两种铁矿石磁铁矿(主要成分Fe3O4)和菱铁矿(主要成分FeCO3),从化学的角度分析“磁铁矿作炼铁原料更具优势”,其原因是 。
②近代工业上采用电解熔融氧化铝(A12O3)的方法冶炼铝,Al2O3分解后得到两种单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
(3)镁铝合金被誉为“21世纪绿色金属结构材料”。一种镁铝合金Mg17All2是特殊的储氢材料,完全吸收氢气后得到MgH2和Al,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钛和钛合金是21世纪的重要的金属材料。钛合金制品放在海水中数年,取出后仍光亮如新,是因为其 (填字母序号)非常好。
A.可塑性 B.机械性能 C.抗腐蚀性能
(5)铁在潮湿的空气中反应生成疏松的铁锈。已知:2FeCl3+Fe=3FeC12
①铁锈的主要成分是 (填化学式):将生锈的铁制品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变化过程中最多涉及 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
②将10g表面生锈的铁钉(杂质已忽略)浸泡在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中充分反应,观察到铁锈已完全消失。反应停止后,取出光亮的铁钉洗涤、干燥、称量,质量为3.6g。则原锈铁钉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
(6)利用“活泼金属”可以制得H2,H2可用作汽车能源。若推广应用于汽车产业,则需综合考虑的因素有 (填字母序号)。
A.金属原料的成本 B.生成过程中的能耗和污染 C.金属的回收利用
以FeSO4•7H2O为原料制备铁红(Fe2O3)的一种方法如图:
已知“沉淀”时的主要反应为:2FeSO4+H2O2+2H2O═2FeO(OH)↓+2H2SO4
(1)FeO(OH)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FeO(OH)可表示为mFe2O3•nFe(OH)3, 。
(2)“沉淀”时需控制溶液的pH与反应的温度。
①“沉淀”时调节溶液的初始pH约为4,过程中应始终保持溶液的pH为3.0~4.5,需不断加入物质Z调节溶液的pH,Z应具备的性质有 (填字母)。
A.能与酸反应
B.能与碱反应
C.不与FeO(OH)反应
②“沉淀”时反应温度不宜过高,其原因是 。
(3)“过滤”后需对固体进行洗涤与干燥。洗涤时被除去的沾于固体表面的阴离子为 (填离子符号)。
(4)“煅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5)如图为其他条件相同时不同煅烧温度对产品中Fe2O3质量分数的影响。煅烧温度较低时,产品中Fe2O3质量分数较低,其原因是 。当煅烧温度达800℃时,继续升高温度,产品中Fe2O3质量分数降低,且铁元素质量分数升高,所得产品发黑,其可能原因是 。
(6)用该方法制备Fe2O3,计算理论上13.9t FeSO4•7H2O(相对分子质量为278)可制得Fe2O3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