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托盘天平的两盘上各放一只质量相同的烧杯,在两只烧杯里分别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硫酸,将天平调节至平衡。然后向左盘的烧杯中加入8.4g铁,反应物之间恰好完全反应。欲使天平恢复平衡,则可向右盘的烧杯中加入
A.8.4g碳酸钠 | B.8.4g氧化钙 | C.8.4g镁 | D.8.4g碳酸镁 |
某金属单质 X与非金属单质Y可发生反应:2X+Y=X2Y.某实验探究小组进行了两次实验,测得数据如下表:
实验序号 |
X的用量/g |
Y的用量/g |
生成X2Y的质量/g |
1 |
7.4 |
1.6 |
8.0 |
2 |
9.6 |
3.2 |
12.0 |
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
A.4:1 B.3:1 C.2:1 D.37:8
将18g高锰酸钾加热,当产生1.6g氧气时,固体剩余物是 ( )
A. | B. | ||
C. | D. |
现有下列四组物质:①乙炔(C2H2)和苯(C6H6)②乳酸(C3H6O3)和果糖(C6H12O6)③丁烷(C4H10)和乙醚(C4H10O)④甲苯(C7H8)和甘油(C3H8O3).当总质量一定时,各组中的两种物质无论按何种质量比混合,完全燃烧生成水的质量均相同.符合该条件的共有( )
A.1组 | B.2组 |
C.3组 | D.4组 |
在托盘天平两边各放一只烧杯,调节至平衡。在两只烧杯里注入相同质量、相同质量分数的足量稀盐酸,然后分别向左右两端烧杯中加入质量相等的Fe和金属A。有气体产生时,天平指针慢慢向左偏转(如图1);指针偏转到一定角度后,又慢慢向右偏转;反应结束,天平指针指向右端(如图2)。则天平右端加入的金属A可能是( )
A.Zn B.Mg C.Cu D.Al
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10 g。有关实验数据见右表,x∶y的值可能为
序号 |
反应前 A的质量 |
反应前 B的质量 |
反应后A3B2 的质量 |
① |
8g |
2g |
6g |
② |
4g |
6g |
6g |
③ |
xg |
yg |
9g |
A.1︰1 B.2︰1 C.1︰4 D.3︰2
混有某种物质的碳酸钙100g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后,放出45g二氧化碳气体,则混入的物质可能是
A.K2CO3 | B.NaOH | C.Na2CO3 | D.MgCO3 |
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5g,加热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0.2g,则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 )
A.10.2g | B.2.75g | C.4.8g | D.12.25g |
有氮气、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80 g,其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0%。使该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灼热氧化铜充分反应后。再将气体通入过量的石灰水中,能得到白色沉淀的质量为
A.30 g | B.100 g | C.150 g | D.200 g |
兴趣小组对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废液进行了探究,最终确认废液中的溶质为CaCl 2和HCl。已知CaCl 2溶液呈中性。某同学取了一定质量的该废液于烧杯中,并向其中逐滴加入Na 2CO 3溶液,以下坐标图是他对烧杯中物质变化情况的分析图,其中明显不合理的是( )
A. |
|
B. |
|
C. |
|
D. |
|
已知一包铁粉中含有两种杂质,小明同学取5.6g该粉末,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后,得到0.5g氢气。则该样品中的杂质可能是( )
A.Mg和ZnB.Al和ZnC.Zn和CuD.Mg和Cu
如图所示四个图像对应的变化过程正确的是( )
A.气体物质的溶解度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
B.浓硫酸长时间露置于空气中
C.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制取氧气
D.向足量的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和镁固体混合物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物质 |
X |
Y |
Z |
Q |
反应前质量/g |
4 |
10 |
1 |
21 |
反应后质量/g |
0 |
12 |
15 |
待测 |
且X的相对分子质量为n,Q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n,则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反应物是Y和Z,生成物是X和Q
B.反应后生成15gZ
C.参加反应的Y与Q的质量比是1:1
D.该反应方程式中X与Q的化学计量数比为2:3
下列各组物质中,能相互反应且反应前后溶液总质量增加的是
A. | 铁和硫酸铜溶液 | B. | 氧化铁固体和稀硫酸 |
C. | 盐酸和澄清石灰水 | D. | 氯化钠溶液和硝酸钾溶液 |
现有9.3 g由和组成的固体混合物,加入100 g 19.6%的稀充分反应后,所得溶液pH=7。则原固体混合物中钠元素的质量为
A.9.2 g | B.4.6 g | C.2.3 g | D.29.2 g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