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 填空题
初中化学

现有相同质量且相同形状的锌和铁两种金属,分别加入足量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图中M代表  (填“铁”或“锌”)。

(2)请写出锌和铁两种金属中与稀硫酸反应速率较快的化学方程式:  

来源:2018年湖南省株洲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CO2,并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可供选择的仪器如图。

(1)仪器E的名称是  

(2)组装整套装置时,可选用图中的A、B、H、I、J、L、P和  

(3)利用组装完毕后的装置制取CO2气体时,验满的操作是  

(4)若要制取8.8gCO2,理论上至少需要100g质量分数为  的稀盐酸;

(5)选择气体的制取装置时,需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  和气体的性质。

来源:2018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利用 2KClO3 Mn O 2 ¯ 2KCl+3O2↑ 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

(1)根据实验要求和可供选择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①仪器B的名称是  

②若制取9.6g O2,至少需要  g 的KClO3完全分解;

③组装整套装置时,需选用图中的B、C、E、F、H、K、M、O 和  

④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正确顺序为  

a.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b.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瓶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c.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瓶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2)制取下列气体时,可采用③中整套装置的是  

A.锌粒和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

B.加热无水醋酸钠与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难溶于水的甲烷

C.加热碱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极易溶于水的氨气。

来源:2017年吉林省长春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

向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钾溶液

B.

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

D.

往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加入物质X的溶液,则物质X可能是   

来源:2016年江西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质量相等的四种物质①H2O2②KMnO4③KClO3④H2O,完全分解后所制得氧气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填序号,下同);四种金属①Zn②Mg③Al④Fe分别投入质量相等且足量的稀硫酸中,充分反应后所得四种溶液的质量相等,则投入金属的质量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来源:2019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天然气(主要成分为CH4)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某种燃气灶的燃料由水煤气(CO和H2的混合气体)改为天然气后,灶具的进风口应  (填“改大”“改小”或“不变”);氢气作为新能源的优点是  (答出一条即可)。

来源:2019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碱式碳酸铜[Cu2(OH)2CO3]受热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充分加热24g含氧化铜的碱式碳酸铜固体,若反应前后固体中铜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3:4,则该反应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  g。

来源:201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碳酸氢钠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充分加热10 g含碳酸钠的碳酸氢钠固体,反应前后固体中钠元素的质量分数之比为7:10,则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的质量之和为   g。

来源:2018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b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电解食盐水可得到烧碱、氯气(Cl2)和一种可燃性气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配制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量筒刻度读数(其他操作正确),溶液的质量分数  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现有NaCl和NaBr的混合物共2.2g,溶于水并加入过量的AgNO3溶液后,生成AgCl和AgBr沉淀共4.75g,则原混合物的含钠元素的质量为  g.

来源:2017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葡萄糖酸锌(C12H22O14Zn)中所含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是  .20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发现的青蒿素是一种抗疟疾药,若14.1g青蒿素燃烧生成33.0gCO2和9.9gH2O,则青蒿素中氧的质量与其燃烧消耗氧气的质量之比为  

来源: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现有一份氧元素质量分数为 89.5%的过氧化氢溶液,加入MnO2充分反应后,得到液体的质量为90g(不考虑操作过程中液体的损失),则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来源:2018年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人类对材料的发现和使用经历了从石器、青铜器、铁器到铝的大规模使用等漫长的征程。请回答:

(1)我国最早使用的合金是  

(2)我国是最早采用湿法冶铜的国家。文献记载“胆铜法”:用铁与“胆水”(含CuSO4)反应获得铜。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下列金属矿物中,可以用来炼铁的是  (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赤铜矿(Cu2O)       B.赤铁矿(Fe2O3          C.软锰矿(MnO2

(4)19世纪初,铝的发现得益于电解技术的应用。如图为用铝土矿炼制铝的生产流程。

现有含Al2O351%的铝土矿200t,经上述反应后可制得铝  t (假设上述各步反应中,铝元素一共损失10%.计算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来源:2017年海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属钴(Co)在国防工业中有重要应用。某矿石中含钴的氧化物(CoO、Co2O3)研究人员在实验室用硫酸酸浸的方法提取钴元素,并探究最佳提取条件

(1)写出下列化合物中Co元素的化合价:CoO  ,Co2O3  

(2)酸浸时钴的氧化物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I   CoO+H2SO4═CoSO4+H2O

反应Ⅱ2Co2O3+4H2SO4═4CoSO4+O2↑+4H2O

反应ⅢCo2O3+2H2SO4+Na2SO3═2CoSO4+2H2O+Na2SO4

①反应后溶液中含钴元素的微粒是  (填化学符号)

②已知反应前矿石中CoO的质量为ag,Co2O3的质量为bg,则理论上可以生成CoSO4  g(用含a、b的式子表示)

(3)为探究最佳提取条件,将矿石在一定条件下酸浸4小时,测量钴元素的浸出率部分数据如下:

编号

矿石用量(g)

硫酸用量(g)

Na2SO3用量(g)

温度(℃)

钴元素浸出率(%)

1

85.71

12.62

0

85

56.39

2

85.71

6.31

0

85

49.98

3

85.71

6.31

0

65

43.33

4

85.71

6.31

0.43

65

73.95

5

85.71

6.31

0.86

65

74.77

①本实验研究了哪些因素对钴元素浸出率的影响  

②根据上表数据,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钴元素的浸出率  

③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  (填编号)的提取条件更合理。

来源: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室常用无水醋酸钠(CH 3COONa)固体和碱石灰混合加热的方法制取甲烷。

(1)写出图A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       ,②       

(2)甲烷属于       (填"有机"或"无机")化合物。

(3)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填字母)。用C装置收集甲烷,发生装置的导管口应与       (填"a"或"b")端相连。

(4)点燃甲烷前需先检验               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              

(5)用上述方法收集8g甲烷CH 3COONa+NaOH 点燃 ¯ Na 2CO 3+CH 4↑)理论上至少需要无水醋酸钠的质量是多少?

来源:2016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根据下列实验要求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①、②的名称:①        ,②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制取装置为           (填标号,下同)和          组合。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为           (填标号)。

(4)若用水将图2所示的氧气从瓶内排出,水须从          (填"a"或"b")端导管口通入。

(5)实验室用碘化氢溶液测定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反应原理:H 2O 2+HI═2H 2O+I 2↓.取25.0g过氧化氢溶液,加入足量的碘化氢溶液,充分反应后生成12.7g碘。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该过氧化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来源:2016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