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
初中化学

今年5月,运用"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我国南海神狐海域首次实现可燃冰试采成功.

材料一:可燃冰、学名天然气水化合物,其化学式为CH 4•8H 2O.它是天然气的固体状态(因海底高压).埋于海底地层深处的大量有机质在细菌的分解作用下,最后形成石油和天然气(石油气),其中许多天然气被包进水分子中,在海底的低温(2~5℃)与压力下结晶,形成"可燃冰".

材料二:"蓝鲸一号"钻探平台设计和建造过程刷新了多项世界纪录,它长117米,宽92.7米,高118米,质量为42000吨.

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形成可燃冰需要一定的生态环境.

①海底地层深处,这些分解有机质的细菌能很好的生存,体现了生物对环境的   .这些细菌分解有机质   (选填"需要"或"不需要")氧气,这些细菌与真菌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   

②在开采过程中,极少量的垃圾废弃物没有对海洋环境造成破坏,这主要是因为海洋生态系统有   的能力.

(2)形成可燃冰的其中一个条件是有甲烷气源.

①可燃冰(CH 4•8H 2O)中C:H:O的元素质量比是   ,甲烷属于   (选填"有机物"或"无机物").

②与石油、煤等化石燃料相比较,开采可燃冰的积极意义有(写一条)   .(可燃冰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 4•8H 2O+2O 2 CO 2+10H 2O)

(3)如果南海海水的密度是1.03×10 3千克/米 3,"蓝鲸一号"钻探平台漂浮海面受到海水浮力是   牛,浸入海水的体积至少需要   3,开采出的可燃冰可以直接在管口点燃,说明已经成为气体,从固体变成气体的原因可能是   

来源:2017年浙江省绍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9年5月5日﹣5月31日,邓小平图书馆开展了以“保护地球”为主题的网上竞答活动。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

A.废旧电池回收处理

B.用新能源汽车代替燃油汽车

C.提倡植树造林

D.任意排放“三废”

来源:2019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煤是可再生能源

B.人体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C.蛋白质是人体主要的供能物质

D.乙醇汽油作汽车燃料不会污染环境

来源:2019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十四五”规划已经明确“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碳达峰是指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值,不再增长。如图为自然界中CO2的循环图,图中箭头指向表示产生(排放)或消耗CO2的途径。回答下列问题:

(1)途径①需要消耗空气中的      

(2)途径②中,枯枝败叶中的纤维素[化学式为(C6H10O5n]在微生物作用下彻底转化为CO2和H2O,该转化中消耗O2与产生的CO2分子个数比为      

(3)途径④通过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白天      夜晚(填“大于”或“小于”)。

(4)途径⑤消耗的化石燃料是    (填“可”或“不可”)再生资源。

(5)降碳的一种途径是在合适的催化剂条件下,将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使碳全部转化为乙烯(C2H4)、同时生成另一种化合物。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某年通过不同途径产生或消耗碳量的相对值如下表所示:

途径

相对值

0.6

60

60

121.8

5.5

92

90

据表可知,这一年大气中碳量增加了    (用表中相对值计算)。为达成“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的目标,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开发新能源

B.植树造林

C.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进一步分析上表回答:人口增多是否是大气中碳量增加的主要因素,并说明理由                                          

来源: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两会期间,"碳中和"成为热词。"碳中和"是指通过节能减排、植树造林等形式,抵消二氧化碳或温室气体的排放,达到相对"零排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

B.

生态园林建设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

C.

加大石油、煤、天然气等能源的开采使用,有利于"碳中和"

D.

采用合适的技术将含碳温室气体转换为含碳固体,是科学研究的方向之一

来源:2021年四川省自贡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环境与人类生存关系密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废旧电池处理不当会造成环境污染

B.全面禁止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减少污染

C.焚烧大量秸秆,不会引起空气污染

D.提高农作物产量应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来源:2019年内蒙古兴安盟、呼伦贝尔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20年世界环境日的中国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淮安市在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过程中,实行垃圾分类回收。某街头垃圾箱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所标注的部件由合成材料制成的是  

(2)空矿泉水瓶应放入  (填“可回收”或“不可回收”)箱中。

(3)从化学性质角度分析,内筒选用铝质的优点是  

(4)创建卫生城市,人人有责。下列做法中,你认为正确的是  

A.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B.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C.推广使用一次性餐具

D.使用可降解塑料制品

来源:2020年江苏省淮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利用所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

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②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的盐是  

③缺乏某种元素会使婴幼儿引发佝偻病,这种元素是  

(2)合理膳食,有利于人体健康。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水果拼盘 b.红烧肉 c.凉拌黄瓜   d.鸡蛋

(3)化学为我们解决能源、材料、粮食和环境问题,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化石燃料燃烧时排放的气体会污染环境,使用脱硫煤能减少  的排放,减轻酸雨的危害。化石燃料不可再生,开发和利用新能源迫在眉睫,氢能源作为理想的能源,最大的优点是 

来源:2019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保护环境,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A.通过露天焚烧秸秆以增加肥效

B.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C.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来源:2020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有关空气组成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 4 5

B.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C.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与任何物质发生反应

D.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不会引起空气质量的改变

来源:2020年四川省内江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

A.

建立污水处理厂,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B.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城市雾霾

C.

燃放烟花爆竹,增加节日气氛

D.

拆除水上娱乐设施,恢复湿地生态

来源:2020年山东省临沂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市开展了第48个世界环境日环保知识进校园活动,旨在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下列做法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是(  )

A.垃圾分类存放、处理

B.合理使用农药、化肥

C.经常使用一次性筷子,塑料袋等

D.开发太阳能、风能等,减少使用化石燃料

来源:2019年湖南省张家界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

B.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为防止废旧电池污染环境,把电池深埋地下

D.在汽油中加入适量乙醇作为汽车燃料,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来源:2019年内蒙古包头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为了保护环境,下列措施切实可行的是(  )

A.通过露天焚烧秸秆以增加肥效

B.积极推广使用新能源公交车

C.提倡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

D.将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流中

来源:2020年四川省南充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20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

生活垃圾分类放置,处理

B.

用自备的布袋取代塑料袋购物

C.

夏天将空调温度调到26℃以上

D.

短途出行乘坐私家汽车取代自行车

来源:2020年山东省烟台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