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某原子结构示意图为,该原子核有 个质子,元素符号为 ,该原子在形成化合物时容易得到 个电子,达到稳定结构。
(2)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回答:
①要使C的饱和溶液成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一种方法是 。
②将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分别从50℃降到20℃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
下列各组物质中均有一种物质的类别与其他三种不同:
①CaO、Na2O、 CO2、 CuO ②S、C、P、Cu
③O2、MgCl2、Na2SO4、KNO3 ④HCl、H2O、H2SO4、HNO3
(1)这四种物质依次是:①___,②___,③___,④___。
(2)这四种物质相互作用可生成一种新的物质,颜色为绿色,该物质是_____。
联合国将2011年定为"国际化学年",以纪念化学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也适逢居里夫人因发现镭元素获得诺贝尔化学奖l00周年。已知镭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88。常温下,镭是一种银白色同体.质软,密度为6.0
,熔点为700℃,易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镭(镭显+2价)和氢气。
回答下列问题:
(1)镭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2)从上述叙述中找出镭的一点物理性质:。
(3)写出镭(
)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举出一个例子,说明化学对人类作出的贡献:。
(每空1分,共4分)微粒模型观察与比较。如左下图所示,在钠与氯气的反应中,每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成为1个钠离子;每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成为1个氯离子;钠离子与氯离子结合形成氯化钠。因为1个电子的质量大约为1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故原子的质量几乎都集中在原子核上。若用r、m分别表示微粒的半径和质量,以“<”或“>”或“≈”填空。
(1) m(Na) m(Na+); (2)r(Cl) r(Cl-);
(2)r(Na) r(C1); (3) r(Na+) r(Cl-)。
(1)钦州盛产食盐,盐场生产的粗盐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主要成分的化学名称是,此成分属于(填"单质"或"化合物")。
(2)从①
②
③
④
⑤
五种物质中,选择适当的物质用序号填空: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
b.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之一是;
c.能燃烧的气体是;
d.可填充霓虹灯且通电时会发出有色光的是。
建立"宏观---微观----符号"之间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
(1)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所属基本反应类型是。
(2)在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后,再滴加稀盐酸,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右图:
该实验中观察到现象是,其反应实质是。
下图为有关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及有关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A B C D E
回答下列问题:
(1)镁元素的原子序数为__________;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__________。(填序号)
(2)镁元素与氯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_____ _____。
(3)C、E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现有以下七种微粒:①H ②
③O ④
⑤
⑥
⑦
,
请将符合要求的微粒的序号填在横线上:
(1)电解水得到的产物是。
(2)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色的微粒是。
(3)不含电子的微粒是。
(4)所含电子数相同的微粒是。
有下列物质①氢气 ②铜丝 ③二氧化硫 ④液氧 ⑤澄清石灰水 ⑥空气,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化合物的是,
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
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
三种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氢气、氧气、水的质量比是;
(3)该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下列物质:①液态氧 ②铁 ③氯化钾 ④冰水混合物 ⑤河水 ⑥空气 ⑦二氧化硫。将它们的序号填入相应的横线上:
(1)属于混合物的是;(2)属于化合物的是;
(3)属于氧化物的是;(4)属于单质的是
用>、<、=、≥、≤填空。
(1)自然界中元素种类单质种类。
(2)同种元素阳离子质子数电子数。
(3)一定质量的双氧水完全分解产生氧气的质量原双氧水中所含氧元素的质量。
(4)10
酒精与10
水混合所得液体质量20
。
(5)5
A物质和5
B物质混合,经过化合反应生成C物质的质量10
。
现有①氧气 ②氯化钾 ③铁 ④二氧化碳 ⑤氧化镁 ⑥过氧化氢分解后的液态生成物 ⑦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后的剩余物 ⑧空气 ⑨氯酸钾 ⑩氮气九种物质,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单质的是;属于氧化物的是;含有氧分子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是(填化学式,下同);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充入灯泡中作保护气的气体是。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存在如下图所示的关系。
例如:"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属于
(2)单质和化合物属于
(3)化合物和氧化物属于
(4)请再举一例:。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