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亮同学在实验室中制取CO2气体后,对废液进行后续探究,他向一定质量的含CaCl2和HCl的废液中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2CO3溶液.实验过程中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生产沉淀或气体的质量关系如图1所示;加入Na2CO3溶液的质量与溶液的pH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1中b→c段表示生成气体的过程 |
B.图1中b点的值为106 |
C.图1中c点时,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
D.图1中0→a段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情况可用图2中d→h段曲线表示 |
下列各组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A.KNO3、HCl、CuCl2 | B.Ca(OH)2、BaCl2、、Na2SO4 |
C.Na2CO3、NaCl、Ca(OH)2 | D.NaOH、KCl、H2SO4 |
如图是对四个实验绘制的图形,其中实验结果与对应图形正确的是
A.向pH=13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 |
B.在试管中加热高锰酸钾 |
C.等质量的锌粉和铁粉与足量的稀硫酸反应 |
D.向含有HCl和CaCl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Na2CO3溶液 |
下列实验中可观察到明显现象的是
A.向盐酸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B.向盐酸中滴加酚酞溶液 |
C.将铁锈放入到稀硫酸溶液中 | D.向氯化钡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
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uCl2→Cu | B.Fe(OH)3→Fe2(SO4)3 |
C.CO2→CO | D.BaSO4→Ba(NO3)2 |
下图为某化工企业生产流程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钛酸亚铁(FeTiO3)中钛元素为+3价 |
B.①中反应为:2FeTiO3+6C+7Cl22X+2TiCl4+6CO,则X为FeCl3 |
C.③中氩气(Ar)作保护气,反应类型为置换反应 |
D.②中为使原料全部转化为甲醇,理论上CO和H2投料的质量比为1:2 |
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Zn,溶液质量与加入Zn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中的溶质有2种 |
B.c点溶液中溶质为Zn(NO3)2 |
C.若取b~c段溶液,滴加稀盐酸,有白色沉淀 |
D.取d点的固体,加入稀盐酸,无气泡产生 |
下列各组溶液,不用其他试剂就不能鉴别出来的是
A.NaCl、稀HCl、NaOH、石蕊 | B.NaOH、NaCl、稀HCl、FeCl3 |
C.Na2SO4、K2CO3、BaCl2、稀HCl | D.Na2CO3、稀H2SO4、稀HCl、NaNO3 |
甲、乙两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比乙大 |
B.t1℃时,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1∶5 |
C.t2℃时,甲、乙的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 |
D.将等质量甲、乙的两种饱和溶液分别由t3℃降温至t2℃,析出甲的质量一定比析出乙的质量大 |
A和B可发生如下反应:3A+2B==A3B2,某学生做了3次该实验(每次均充分反应),反应前A和B的质量和都是10 g。有关实验数据见右表,x∶y的值可能为
序号 |
反应前 A的质量 |
反应前 B的质量 |
反应后A3B2 的质量 |
① |
8g |
2g |
6g |
② |
4g |
6g |
6g |
③ |
xg |
yg |
9g |
A.1︰1 B.2︰1 C.1︰4 D.3︰2
下列各组转化中,一定条件下均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②③ | D.①③ |
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稀盐酸,沉淀的量与加入盐酸体积的关系如下图所示。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A.可能存在Na2SO4 | B.可能存在NaOH |
C.可能存在BaCl2 | D.肯定只存在Na2CO3 |
下图为A、B、C三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t1℃三种物质中B物质的溶解度最大
B.可用降温的方法使t2℃时C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t2℃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最小的是C
D.t1℃时,将等质量的A、C不饱和溶液分别用添加溶质的方法形成饱和溶液,所加的溶质质量相等
在天平两端的烧杯中,分别盛有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7.3%的稀盐酸,调节天平平衡后,向左边烧杯中加入2.2g Fe2O3,要使充分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需向右边烧杯中加入金属镁的质量为
A.2.4 g | B.2.2g | C.3.2g | D.3.6 g |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