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解答题
初中化学

下列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B是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A由两种元素组成,K是蓝色沉淀,如图是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K  

(2)得到H溶液的操作①的名称为  

(3)写出G→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图中没有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反应。

来源:2017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1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

(1)t2℃时A的溶解度是   g。

(2)B中混入少量的A物质,提纯B的常用方法是  

(3)分别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在t1℃时,将盛有C的饱和溶液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如图2),向水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钠固体后,试管中可以观察到的现象为   

来源:2017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低碳生活,绿色出行”。如图为沈阳市推广使用的共享单车。请回答下列问题:

(1)自行车的有些部件是由钢铁制成的,请写出用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反应来炼铁的化学方程式:  

(2)为防止自行车链条生锈,可采取的措施是  

(3)请你从化学的角度写出推广使用共享单车的好处:  (答一点即可)。

(4)将一定质量的锌和银投入含有Cu(NO32和Fe(NO32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若滤液中只含有一种溶质,则滤渣中一定含有   

来源:2017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

(1)某服装标签上写着“涤纶56% 棉44%”,其中属于合成纤维的是  ;生活中常用  方法鉴别棉纤维和羊毛纤维。

(2)煤、  和天然气都属于常见的化石燃料。煤燃烧时排放出二氧化氮、  等污染物,这些气体或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

(3)近阶段经常出现雾霾天气,雾霾的形成原因除了气候因素外,煤、汽油和柴油燃烧时产生的  等排放到空气中形成浮尘也是重要原因。

来源:2017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对比、归纳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目的】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实验过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分析或结论

实验一

步骤一:取少量硫酸铜晶体放在研钵内观察

现象:晶体为蓝色

步骤二:用研杵将硫酸铜晶体研碎.

现象:   

步骤三: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碎前、后的硫酸铜晶体,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现象:研碎后的硫酸铜晶体溶解的更快.

分析:原因是   

步骤四:向上述两支试管中各滴加少量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2支试管中均有蓝色不溶物生成.

分析:(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该对比实验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实验二

用木炭还原氧化铜

现象:有部分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分析:

(1)粉末由黑色变成红色的过程中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上述现象说明木炭和氧化铜发生了化学变化.

【实验结论】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来源: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仪器,利用这些仪器可完成多个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

(1)加热液体:需要用到的仪器D的名称是   

(2)过滤液体:除玻璃棒外,还需选择仪器G、H和   (填字母序号);

(3)制取气体: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是   ,组装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需从上述仪器中选择   (填字母序号).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利用上述仪器组装发生装置,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填字母序号).

(4)小杨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其原理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实验中,小杨观察到石灰水中持续出现气泡,但石灰水始终不变浑浊,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来源: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制碱工业的先驱侯德榜发明了"侯氏制碱法".其模拟流程如下:

(1)反应A、B、C中不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2)"侯氏联合制碱法"的主要产品"碱"是指   (填化学式);

(3)反应B的化学方程式是   

(4)在该模拟流程中,能被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来源: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我国已在"可燃冰"开采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从"可燃冰"中可获得甲烷.

(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化学方程式是   

(2)从微观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如图是一定量甲烷和氧气充分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该化学反应中不发生变化的粒子是   (填字母序号):

A.

碳原子

B.

氢原子

C.

氧原子

D.

甲烷分子

E.

氧分子

该微观示意图体现出反应前甲烷和氧气的质量组合可能是   (填字母序号).

A.

16g 甲烷和64g 氧气

B.

8g 甲烷和32g 氧气

C.

20g 甲烷和64g 氧气

D.

16g 甲烷和96g 氧气.

来源: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0℃时,三种物质溶解度最小的是   

(2)t 2℃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g;

(3)将t 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升高到t 2℃,有固体析出的是    

(4)t 2℃时,将一定质量甲物质加到100g 水中完全溶解,再降温到t 1℃,析出甲物质15g,则t 2℃时,加入甲物质的质量为   g。

来源:2017年湖北省宜昌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一是某食品标签,小颖看到食品添加剂中有“碳酸氢铵”,感觉很惊讶,“碳酸氢铵”是臭粉啊,怎么可以放进食品?于是开展了以下探究,请你帮助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分析食品成分:营养物质:配料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富含糖类的有  

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盐类,酸类等物质。

(2)查阅资料:①食用级碳酸氢铵比较纯净,可作膨松剂,一般用在油炸食品中,水蒸食品中不用;

②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600体积氨气,其水溶液呈弱碱性。

(3)产生疑惑:臭粉为何可以作膨松剂?为何一般适用于油炸食品而不适用于水蒸食品?

(4)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图二是检验装置,图三是收集装置,取适量碳酸氢铵分别置于两试管中,按如图进行实验。

(5)现象与分析:①图二:反应过程中的现象是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当B中不再有气泡冒出时,A装置试管中固体消失、  

②图三:装置E的作用是  ,F中收集到氨气,说明氨气具有  性质,取下F,塞上橡皮塞,用注射器向F中注入少量水,看到的现象是  ,拔出橡皮塞闻到氨味。

(6)解释与结论:①有臭味的碳酸氢铵添加到食品中,如果油炸,则含有的少量碳酸氢铵受热时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食品膨胀,且生成物可以迅速挥发而离开食品,没有残留物,其臭味会消失,碳酸氢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添加碳酸氢铵的食品如果水蒸,则  

通过上述探究小颖明白了:高纯度的碳酸氢铵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但同一食品添加剂并不适合所有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需严格控制用量。

来源:2017年湖北省仙桃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一次探究活动,以下是该小组填写的探究报告。

探究内容

探究铝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知识应用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铝能与酸反应

实验准备

用同样的标准打磨大小、厚薄相同的2片铝

进行实验

室温时,向盛有等量稀盐酸、稀硫酸的2支试管中加入打磨光亮的相同的2片铝

现象描述

铝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很快,产生大量气泡;铝与稀硫酸反应速率一直很慢,几乎看不到气泡

分析猜想

铝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分反应现象为什么相差甚远?猜想如下:①铝片表面氧化铝的影响;②铝片表面积的影响;③反应时外界温度的影响; ④硫酸铝难溶于水,阻碍了铝与稀硫酸的反应;⑤两种酸的氢离子浓度不同;⑥稀盐酸中含有的Cl加快了铝和稀盐酸的反应;⑦稀硫酸中含有的SO42阻碍了铝和稀硫酸的反应

请仔细阅读探究报告,回答下列问题

(1)猜想④不合理,理由是  

(2)经过分析可以排除其影响因素的猜想有  (填序号)

(3)选择一个你认为合理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你选择的合理猜想的序号是  ,实验设计是:室温时,将打磨光亮的相同的2片铝分别放入2支试管中,再  ,观察现象。

来源:2017年湖北省仙桃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A中称量某固体时选用砝码的顺序是  ,如该固体是NaOH则不能用滤纸垫在托盘上进行称量,原因是  

(2)B操作有错误,正确的操作是  

(3)C中细铁丝在氧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细铁丝拧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4)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发生装置可选D,该装置还可用于制  等气体。

来源:2017年湖北省仙桃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一是某食品标签,小颖看到食品添加剂中有“碳酸氢铵”,感觉很惊讶,“碳酸氢铵”是臭粉啊,怎么可以放进食品?于是开展了以下探究,请你帮助完成下列相关问题。

(1)分析食品成分:营养物质:配料中含有多种营养物质,其中富含糖类的有  

食品添加剂:主要是盐类,酸类等物质。

(2)查阅资料:①食用级碳酸氢铵比较纯净,可作膨松剂,一般用在油炸食品中,水蒸食品中不用;

②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600体积氨气,其水溶液呈弱碱性。

(3)产生疑惑:臭粉为何可以作膨松剂?为何一般适用于油炸食品而不适用于水蒸食品?

(4)实验设计:实验装置如图,图二是检验装置,图三是收集装置,取适量碳酸氢铵分别置于两试管中,按如图进行实验。

(5)现象与分析:①图二:反应过程中的现象是  ,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当B中不再有气泡冒出时,A装置试管中固体消失、  

②图三:装置E的作用是  ,F中收集到氨气,说明氨气具有  性质,取下F,塞上橡皮塞,用注射器向F中注入少量水,看到的现象是  ,拔出橡皮塞闻到氨味。

(6)解释与结论:①有臭味的碳酸氢铵添加到食品中,如果油炸,则含有的少量碳酸氢铵受热时完全分解,产生的气体使食品膨胀,且生成物可以迅速挥发而离开食品,没有残留物,其臭味会消失,碳酸氢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添加碳酸氢铵的食品如果水蒸,则  

通过上述探究小颖明白了:高纯度的碳酸氢铵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但同一食品添加剂并不适合所有食品,使用食品添加剂需严格控制用量。

来源:2017年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江汉油田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做了一次探究活动,以下是该小组填写的探究报告。

探究内容

探究铝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

知识应用

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铝能与酸反应

实验准备

用同样的标准打磨大小、厚薄相同的2片铝

进行实验

室温时,向盛有等量稀盐酸、稀硫酸的2支试管中加入打磨光亮的相同的2片铝

现象描述

铝与稀盐酸反应速率很快,产生大量气泡;铝与稀硫酸反应速率一直很慢,几乎看不到气泡

分析猜想

铝分别与稀盐酸、稀硫酸分反应现象为什么相差甚远?猜想如下:①铝片表面氧化铝的影响;②铝片表面积的影响;③反应时外界温度的影响; ④硫酸铝难溶于水,阻碍了铝与稀硫酸的反应;⑤两种酸的氢离子浓度不同;⑥稀盐酸中含有的Cl加快了铝和稀盐酸的反应;⑦稀硫酸中含有的SO42阻碍了铝和稀硫酸的反应

请仔细阅读探究报告,回答下列问题

(1)猜想④不合理,理由是  

(2)经过分析可以排除其影响因素的猜想有  (填序号)

(3)选择一个你认为合理的猜想并设计实验进行验证,你选择的合理猜想的序号是  ,实验设计是:室温时,将打磨光亮的相同的2片铝分别放入2支试管中,再  ,观察现象。

来源:2017年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江汉油田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根据如图回答相关问题

(1)A中称量某固体时选用砝码的顺序是  ,如该固体是NaOH则不能用滤纸垫在托盘上进行称量,原因是  

(2)B操作有错误,正确的操作是  

(3)C中细铁丝在氧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将细铁丝拧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4)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发生装置可选D,该装置还可用于制  等气体。

来源:2017年湖北省仙桃市、潜江市、天门市、江汉油田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解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