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填空题
初中化学

某学校在做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实验时,产生大量的含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废液, C u 2 + 对水体和土壤危害很大,查阅资料知难溶性碱加热分解生成金属氧化物,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探索铜离子转化路径时,有两种转化为氧化铜的方案。流程如下:

方案一:

方案二:

(1)操作I的名称    

(2)液体C中的溶质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反应②中滴加稀硫酸的目的    

(3)请你表明对两个方案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来源: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中国科学工作者在探索二氧化碳的资源化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1)利用二氧化碳,首先要研究二氧化碳的组成、结构和性质。从宏观组成看,二氧化碳由   组成。

(2)北京冬奥会“冰丝带”速滑馆首次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超临界二氧化碳蒸发吸热,使环境温度降低。该过程利用了二氧化碳的    (填“物理”或“化学”)性质,这体现了物质的性质决定    

(3)2021年9月,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成功利用二氧化碳合成了淀粉【 C 6 H 10 O 5 n 】,淀粉属于    (填“有机物”或“无机物”)。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年产淀粉量与5亩玉米地的年产淀粉量相当,若按1620kg计算,合成这些淀粉消耗二氧化碳的质量为    kg。

来源: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请你用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生活处处有化学。

①绿茶的制作工序简单分为杀青(高温,破坏酶的活性),揉捻(通过外力作用将叶片揉破),干燥(蒸发水分并整理外形)三个步骤,其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工序是    

②发热小能手暖宝宝(成分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等)使用过程中将    能转化为热能。

③做饭时,闻到了饭菜的香味,这是因为    (请用微粒的观点解释)。

(2)2022年3月,王亚平在天官课堂实验中将油和水混合振荡,得到了不分层的油水混合物,叶光富根据转动形成向心力,又实现了油和水的分离。

请判断王亚平得到的不分层的油水混合物    (填“是”或“不是”)溶液。

(3)如图,在 t 2 时将甲、乙两种物质各30g分别溶解在100g水中,得到甲饱和溶液的质量是    g,然后将 t 2 的甲、乙溶液降温到 t 1 ,甲、乙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为    

来源:2022年山东省菏泽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节假日双休日,买一顶帐篷去野营成为时尚。小东同学野营中遇到以下问题,该如何处理?

(1)若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可选用下列    (填序号,下同)物质涂抹以减轻痒痛。

A.

肥皂水

B.

食醋

C.

食盐水

D.

纯碱水

(2)野营食谱如下:面包、羊肉串、豆腐皮、酱牛肉,从均衡饮食角度来看,你认为食谱还应添加    

A.

炒鸡蛋

B.

牛奶

C.

水果

D.

新鲜蔬菜

(3)野营结束后,为防止引发火灾,小东同学用沙土将所有火源全部盖灭,他利用的原理是    

(4)垃圾分类投放已成为生活常态。小东同学捡拾到如下垃圾:废纸、铝制易拉罐、废电池、矿泉水瓶、骨头,其中废电池应投入的垃圾箱上所印标识是    。他通过网络发出倡议:“如果没有设置垃圾箱,请大家收拾好垃圾后打包带走,让我们共建一个美丽、文明的东营!”

来源:2022年山东省东营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A、B、C、D、E、F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图示中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其中A是胃液中助消化的一种酸,B是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C俗称熟石灰,D是配制波尔多液必用的一种蓝色物质,D和F反应能生成两种沉淀,C与E反应可用来制取烧碱。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A.   。B.   。E.   

(2)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与E的反应    ;D与F的反应    

来源: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

(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g。

(2)A、B两种物质中,   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较小。

(3)时,将35gA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得到该温度下A物质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此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来源: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根据图示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A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2)实验B中加入活性炭,是利用其    性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3)信息提示:白磷着火点是40℃,红磷着火点是240℃~260℃。实验C中红磷不能燃烧的原因是   

(4)实验D结束后,打开止水夹,通过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五分之一的现象,可得出    的结论。

来源: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工业上生产硝酸反应之一是将氨气催化氧化,该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由构成的物质中,代表的元素的质量比为    代表的元素,在该物质中化合价为    

(2)反应过程中共涉及    种氧化物。

来源: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22年3月,新冠肺炎疫情来袭,同学们认真做好居家防控和线上学习。复学后,对疫情的防控依然不可掉以轻心。

(1)核酸检测时,医生用酒精喷手消毒,我们会闻到一种特殊的气味,这体现了酒精分子具有    的性质。

(2)学校常喷洒“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次氯酸钠(化学式)】对校园内各场所进行消毒。但是“84消毒液”不能与洁厕灵混合使用,原因是“84消毒液”中的次氯酸钠能与洁厕灵中的盐酸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有毒的氯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专家提醒:疫情防控期间要合理膳食,加强运动,提高抵抗力。

①小刚设计了某天午餐食谱如下:米饭、红烧肉、清蒸黄花鱼、鸡蛋汤。考虑到各种营养成分的均衡搭配,你觉得他应该增加的菜品是(填字母序号)    

A.

酱牛肉

B.

凉拌黄瓜

C.

炸鸡翅

②餐后小刚用洗洁精清洗餐具上的油污,利用的原理是    

来源: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好化学用语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认识事物。请按要求用化学用语填空。

(1)两个氢分子  

(2)氦气    

(3)三个钾原子    

(4)最简单的有机物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来源:2022年山东省滨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习制取几种常见的气体并探究其性质,是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1)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些装置图。写一个用A装置制取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如果将B装置与    (写序号)装置连接,可以制取二氧化碳。

(2)依照图2所示实验,可得出以下结论:

①根据蜡烛熄灭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②根据    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不具有可燃性;

③根据    的现象,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来源:2022年宁夏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学会从图表中获取关键信息是化学学习的基本能力。根据图﹣﹣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P点表示的含义是    

(2)在保持一定温度的条件下,将硝酸钾的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有    (写一种)。

(3)40℃时,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同时降低温度到10℃,此时两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硝酸钾    氯化钠。

(4)若接近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混有少量的硝酸钾,可采用    的方法得到较纯净的氯化钠晶体。

来源:2022年宁夏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22年2月4日至20日,北京成功举办第24届冬季奥运会。

(1)本届冬奥会的吉祥物“冰墩墩”的冰晶外壳由塑料制成,该外壳材料属于    (写“复合材料”或“合成材料”)。

(2)本届冬奥会期间提供的各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美食,受到各国运动员的欢迎,尤其以烤鸭、牛肉水饺更受青睐。这两种美食中都富含的营养素是    (写一种)。

(3)“低碳”是本届冬奥会的主题,其速滑馆“冰丝带”采用了当前最环保的技术——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该技术的过程之一,就是通过压力将二氧化碳由气态直接转化为固态。这个过程从微观角度看,未发生改变的是    

来源:2022年宁夏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安全的家居环境和健康的饮食会使生活更美好。

(1)水基型灭火器是家庭常备灭火器,灭火时产生的泡沫喷射在可燃物表面形成一层水膜使火熄灭。其灭火原理是    

(2)为预防碘缺乏症,国家规定缺碘地区食用加碘盐,即在食盐中添加适量的 KI O 3 KI O 3 中碘元素的化合价是    

(3)某同学的午餐食谱为炖羊肉、红烧鱼、炒青椒、鲜牛奶和新鲜果蔬。从合理膳食的角度考虑,建议应增加的食物是    

来源: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碳中和”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碳捕集与封存等形式,抵消生产生活中产生的 C O 2 ,从而达到 C O 2 相对“零排放”。

回答下列问题:

(1)“碳中和”的“碳”是指    

(2)化石燃料的过度使用会加剧的环境问题是    

(3)转化法是实现“碳中和”的措施之一,将 C O 2 H 2 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甲醇( C H 3 OH )和水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在日常生活中,你如何践行“碳中和”理念(写一条即可)   

来源: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