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现象不明显。为证明两者发生化学反应,在老师指导下开展了系列探究活动,选取以下三组实验方案进行分析讨论,请你参与其中。
[学生实验]
方案 |
实验方法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分析 |
一 |
测定滴加过程中温度变化 |
室温时,将温度传感器放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然后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得到温度变化图像。 |
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的反应是 _____反应(填写“吸热”或“放热”)。 图中_____点表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填写字母)。 |
|
二 |
用酚酞溶液作指示剂检测 |
反应前向氢氧化钠溶液滴加酚酞溶液。 |
溶液显_____色 |
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混合发生反应,其化学方程式 _____ |
然后逐步加入稀 盐酸至过量。 |
溶液颜色逐渐变浅至无色 |
|||
三 |
用pH试纸检测酸碱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 |
用洁净、干燥的玻璃棒蘸取少量混合液滴在干燥的 试纸上,观察颜色变化并与标准比色卡比较。 |
①若试纸变蓝色 |
_____ ,溶液呈碱性(填“>”“=”或“<”)。 |
②若试纸不变色 |
,溶液呈中性。 |
|||
③若试纸变红色 |
,溶液呈 _____性。 |
|||
能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混合恰好完全反应的实验现象是_____( 填写序号)。 |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氧气时,试管中所盛的药品是_____,若用装置D收集产生的氧气,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端进入。
(2)实验室用锌与稀硫酸制取氢气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如果用装置E检验氢气,现象是_____。
(3)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装置C也可作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相比,选用装置C的优点是_____。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用装置F检验其酸性时的现象是_____,图中标有①的仪器名称是_____。
脱氧剂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某脱氧剂的主要成分为铁粉、活性炭和氯化钠。针对该脱氧剂进行如下活动:
活动一:验证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和活性炭
【进行实验】
(1)取脱氧剂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溶液变为浅绿色,说明脱氧剂中含有铁粉。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充分反应后,将试管中的固液混合物过滤,将滤渣洗涤、干燥,得到黑色固体;
(3)如图所示,将黑色固体置于坩埚(耐高温容器)内,在电炉上灼烧,最终黑色固体全部消失。灼烧期间,在坩埚上方罩上烧杯,过一会儿,迅速把烧杯倒过来,向烧杯内注入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__________的现象,说明脱氧剂中含有活性炭。
【反思与评价】用酒精灯替换电炉重复(3)实验,虽出现相同现象,但会影响实验结论,其原因是__________。
活动二:探究脱氧剂中氯化钠的作用
【查阅资料】脱氧剂能延长食品保质期是利用了铁生锈的原理
【猜想与假设】氯化钠可能影响铁生锈的速率
【进行实验】按如图所示A、B装置进行实验,相同温度下,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导管中水面上升高度,实验数据如下表。
时间/ |
|
|
|
|
A装置导管中水面上升高度/ |
|
|
|
|
B装置导管中水面上升高度/ |
|
|
|
|
【解释与结论】
(1)从化学、物理两个视角综合分析,A、B装置导管中水面上升的原因是__________;
(2)结合表中数据,得出脱氧剂中氯化钠的作用是_____(填“加快”或“减慢”)铁生锈的速率。
【拓展与应用】铁生锈的原理在生活中有诸多应用
(1)取暖用的“暖宝宝”主要成分与脱氧剂相同,说明铁生锈是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2)写出一种防止铁生锈的具体方法_____。
可控的火是福,不可控的火是祸。如图是利用对比法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已知:白磷的着火点为 ,红磷的着火点为 )
(1)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
(2)图1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
(3)磷燃烧的生成物有毒。与图1装置相比,利用图2装置进行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
“天宫课堂”上航天员做的泡腾片实验,让同学们再次感受到化学的魅力。泡腾片中含有碳酸钠或碳酸氢钠等物质,化学兴趣小组决定对它们的某些性质进行探究。
实验一: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探究1】用pH试纸测得等浓度的碳酸氢钠溶液的pH为9,碳酸钠溶液的pH为11。
【实验结论1】两者均显碱性,且溶液碱性较强的是 。
实验二:探究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
【实验探究2】向盛有碳酸钠溶液的烧杯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并充分搅拌,测得pH变化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观察到ab段无气泡产生,从b点开始产生气泡。经测定b点溶质只有碳酸氢钠和氯化钠,c点pH为7。
【实验结论2】碳酸钠和盐酸的反应是分两步发生的,ab段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点溶液中的溶质为 。
实验三:探究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
【查阅资料】①碳酸氢钠受热分解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②碳酸钠受热不分解。
【实验验证】取一定量的碳酸氢钠放入试管中加热,如图2所示。
【交流反思】试管A管口向下倾斜的原因是 ,试管B中出现 现象,证明有二氧化碳生成。
【实验结论3】碳酸钠的热稳定性强于碳酸氢钠。
【拓展应用】溶洞内钟乳石的形成原理与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相似﹣﹣溶有碳酸氢钙[ ]的地下水,遇热或当压强突然变小时,碳酸氢钙会分解成碳酸钙沉积下来,天长日久就形成了千姿百态的钟乳石。请写出碳酸氢钙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室配制50g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配制过程包括如下操作。请回答:
(1)图中使用到的玻璃仪器有 、量筒、玻璃棒、广口瓶四种。
(2)溶解时用玻璃棒搅拌的目的是 。
(3)该实验中量取的水的体积应为 mL。(水的密度为 )
(4)图示中正确的操作顺序为 (填标号)。
A. | ④②⑤①③ |
B. | ①②③④⑤ |
C. | ①②④③⑤ |
D. | ④⑤②③① |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和老师一起整理实验台时,发现有一瓶未盖瓶塞且失去标签的无色溶液,据老师回忆:可能是 溶液和 溶液中的一种。于是同学们对这瓶溶液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这瓶溶液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氯化钙和氯化钠的水溶液呈中性。
【设计实验】
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1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
若 |
该溶液是 溶液 |
2 |
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
若有气泡产生 |
该溶液是 溶液 |
【交流讨论】
(1)小李认为方案1的结论不合理,理由是 。
(2)写出方案2中有气泡产生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探究】
老师指出方案2也不够严谨。经讨论后,小组同学按以下步骤进行实验:
(1)取适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白色沉淀A和滤液B;
(2)向滤液B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色。
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的目的是 ;滤液B中的溶质为 。
【实验结论】这瓶溶液的原溶液是NaOH溶液,且溶质已部分变质。
【拓展延伸】
(1)取完药品后,应 。
(2)检验滤液B时,下列能代替酚酞溶液的有 (填序号)。
①氧化铜
②铁丝
③硫酸镁溶液
如图是实验室常见的仪器或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B、C的名称:B ;C 。
(2)F装置是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实验时观察到硫燃烧的火焰为 色;实验前集气瓶内要装少量水,其作用是 。
(3)实验室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若选择图中C和 (填字母序号)进行组装,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4)利用G装置可以完成的实验有 (填序号)。
①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气体从a端通入,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
②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氢气
③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氧气从a端通入,测量气体的体积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精灵为同学们开放了实验室,请根据实验装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标有a的仪器名称为_____。
(2)实验室用装置A制取 ,若用装置C进行收集,气体应从_____(填“m”或“n”)端进入。
(3)实验室用装置B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小兴查阅资料得知:
①氨气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称为氨水;
②氨水在浓度大或受热时易分解放出氨气。
实验室常用生石灰和浓氨水快速制取氨气,制得的氨气_____(填“能”或“不能”)用装置D收集。
实验室里有一瓶未盖瓶塞的碱石灰,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以“碱石灰成分和性质”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
任务一:查阅资料认识碱石灰
Ⅰ.制碱石灰的流程:
Ⅱ.Ca(OH)2的分解温度是580℃;NaOH受热不分解。
(1)煅烧石灰石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2)上述制得的碱石灰主要含有NaOH、 和少量水。
任务二:探究未盖瓶塞的“碱石灰”样品的成分
【作出猜想】样品中的成分可能有下列几种:
猜想1:Ca(OH)2、NaOH
猜想2:CaCO3、Ca(OH)2、NaOH
猜想3:C aCO3、NaOH、Na2CO3
猜想4:CaCO3、Na2CO3
【实验探究】该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已知BaCl2溶液呈中性)。
实验步骤 |
现象 |
结论 |
①取5g“碱石灰”样品于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搅拌后,静置 |
烧杯底部有白色固体 |
猜想1不正确 |
②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加入试剂Ⅹ |
无明显现象 |
猜想2不正确 |
③取①烧杯中上层清液少许,滴2滴酚酞溶液 |
溶液变红 |
猜想3正确,而猜想4不正确 |
④取③变红的溶液,加入过量BaCl2溶液 |
|
【反思评价】
(3)实验①方案不严密,理由是 。
(4)试剂X可选用 (填字母序号)。
A.氯化铁溶液
B.稀盐酸
C.碳酸钠溶液
任务三:测定未盖瓶塞的“碱石灰”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
该小组同学另取“碱石灰”样品10.00g,加入100.00g水,充分搅拌、过滤后,按如图进行实验。实验记录如表。
滤渣质量 |
活塞关闭时整个装置总质量(仪器+药品) |
打开瓶塞和活塞反应完成后整个装置总质量(仪器+药品) |
8.00g |
442.64g |
442.20g |
【结论与评价】
(5)根据数据可计算原样品中各成分的含量,其中NaOH的质量分数是 。
(6)该小组同学按上述实验规范操作,测得样品中Na2CO3的质量分数偏小,原因是 。
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A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填“能”或“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2)实验B中,仪器a的名称是 ;澄清石灰水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实验C中,观察到气球浮起,说明CO2的密度比空气 (填“大”或“小”),因此实验室里常用向 排空气法收集CO2。
实验室常用下列A、B、C装置制取气体,D、E装置收集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
(1)C装置中仪器X的名称是_____。
(2)用石灰石和稀盐酸作原料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选用的收集装置为_____(填代号,下同)。
(3)用锌粒和稀硫酸作原料制取氢气,为实现气体随开随用、随关随停,选用的制取装置为_____
(4)实验室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主要成分是 和 )固体混合物作原料、在加热条件下制取 ,选用的制取装置为_____,收集装置为_____。
(5)如图所示装置用于收集某干燥的气体,下列气体中能用它收集的是_____(填选项序号)。
a.
b.
c.
d.
小舟选用白磷、锥形瓶、气球、天平等药品和器材,探究化学反应中物质质量的变化规律,装置如图。
【实验思路】先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再比较反应物的质量总和和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是否相等。
【实验步骤】
Ⅰ.锥形瓶内装入白磷,塞紧瓶塞放在天平托盘上,调节平衡;
Ⅱ.取下锥形瓶,将瓶塞上的铁丝在酒精灯上烧红后,接触引燃白磷,并立即塞紧瓶塞;
Ⅲ.待反应结束冷却后,将锥形瓶放回天平托盘上,观察_____。
【实验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交流反思】
(1)要确认化学反应已经发生,本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
(2)反应结束后,若白磷有剩余,你认为是否仍能得出述结论,并请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室现有高锰酸钾、块状石灰石、稀硫酸、稀盐酸、浓盐酸、棉花以及下列仪器及装置。请你回答有关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
(2)利用上述仪器和药品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利用装置A制氧气还需改进的地方是__________,在上述收集气体的装置中,不能用于收集氧气的是_____(填代号)。
(3)实验室常用装置B和__________(填药品名称)制取 ,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若使用装置F作为制取 的发生装置,与装置B比较,除了利用废物的优点外,请写出其他一个优点__________,该装置使用铜丝网而不使用铁丝网盛放固体的原因是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用装置G来干燥制取的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____(填“a”或“b”)口进入。
某实践小组参观本地矿泉水厂,该厂矿泉水含钙、钾等矿物质,其生产流程示意图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矿泉水中的钙、钾指的是_____(填“元素”或“单质”)。
(2)活性炭过滤器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
(3)超滤是利用薄膜(仅允许小分子和离子通过)进行物质分离的技术。若水源中含有下列物质,推测该流程中“超滤”的主要作用是除去_____(填字母序号)。
A. | 难溶性大颗粒 |
B. | 可溶性无机盐 |
C. | 可溶性高分子化合物 |
(4)臭氧的化学式 的微观意义是_____(写出1点即可)。
(5)生活中,你提倡饮用白开水还是矿泉水,理由是_____。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