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实验题
初中化学

科学探究是学习化学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法。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以酸为专题,对酸的五种化学性质进行探究、总结及应用,请回答有关问题:

(1)酸的化学性质①一一酸与酸碱指示剂的作用。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酸的化学性质②,图1中M所代表的物质类别是  。黄金是一种常见饰品,现实生活中,少数商贩用黄铜冒充黄金出售,可以用化学的方法加以鉴别。某同学为了测定黄铜(铜锌合金)样品的成分,将60g稀HCl分三次加入到盛有10g该样品的烧杯中,所得数据如下表,则该黄铜样品中含锌的质量分数为  

          实验次数

物质质量

第1次

第2次

第3次

加入稀盐酸质量/g

20

20

20

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质量/g

8.7

7.4

6.4

(3)酸的化学性质③一一酸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盐酸可用于金属制品表面除锈等。

(4)酸的化学性质④一一酸碱中和反应。

该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重点以“酸碱中和反应”为课题进行探究。小宇同学向烧杯中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一会儿后发现忘了滴加酸碱指示剂,于是他停止滴加稀硫酸。同学们纷纷对实验烧杯溶液中含有哪些溶质展开了讨论。

【提出问题】实验的烧杯中溶质含有哪些物质?

【提出猜想】猜想一:溶质中只有Na2SO4

猜想二:溶质中可能是Na2SO4和NaOH

猜想三:溶质中可能是  

【查阅资料】Na2SO4溶液呈中性

【实验探究】小宇同学设计如下的实验方案

方法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

酚酞不变红色

猜想一正确

猜想二不正确

方案二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

滴加BaCl2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猜想三正确

方案三

取少量烧杯中的溶液于洁净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黑色CuO粉末,振荡

  

猜想三正确

【方案评价】同学们对小宇上述的方案讨论后认为:

①方案一存在缺陷,该方案不能证明猜想一是正确的,其原因是  

②方案二也不能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理由是  

③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方案三能够证明猜想三是正确的,并讨论除此方案外,还可以向烧杯的溶液中加入活泼金属、碳酸盐等物质进行证明。

【实验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成分时,还需考虑反应物的用量。

【学科渗透】如图2所示,小宇同学在进行溶液导电性的实验时,将电极两端插入稀H2SO4溶液中,闭合开关,小灯泡正常发光,然后逐滴向稀H2SO4中加入Ba(OH)2溶液至过量,请推测小灯泡的发光情况为  ;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5)酸的化学性质⑤一一酸与盐的反应

利用图3所示装置来验证CO2气体的性质,要证明CO2与NaOH溶液能够发生反应,可先加氢氧化钠溶液,再加盐酸,气球的变化是  

来源:2018年湖北省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的氢氧化钠性质系列探究活动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①观察到氢氧化钠表面变   

(2)实验②观察到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实验③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成   色。由此得出:碱溶液能使指示剂变色。

(3)实验④:

Ⅰ.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时,溶液显   色;继续滴加稀盐酸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此时溶液中的溶质除酚酞外还有   (填化学式)。

Ⅱ.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两处应填入的离子符号分别为     

(4)实验⑤观察到的现象是   ,说明碱溶液能与某些盐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实验④⑤对应的化学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填数字序号)。

(6)实验⑥⑦为用软矿泉水瓶所做的对比实验,装   的软矿泉水瓶变瘪更明显,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来源:2020年四川省甘孜州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今年春节期间播出的《舌尖3》,让籍籍无名的章丘铁锅名声大振,章丘手工铁锅制造需要历经十二道工序,再过十八遍火候,一千度高温锤炼,经受三万六千次锻打,其炉渣中主要含FeO、Fe2O3,还有一定量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稀酸反应的杂质。现按如图工艺流程,用炉渣制备绿矾(FeSO4•7H2O)。请按要求回答问题:

查阅资料:氧化亚铁与稀硫酸、铁与硫酸铁反应均可生成硫酸亚铁。

(1)步骤一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步骤一中的操作名称是  ,为提高步骤一的反应速率,可采取的措施有增大硫酸的浓度,升高反应物的温度、还可以采取  (写1条,不考虑“搅拌”和“使用催化剂”)。

(3)步骤二中无气体生成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测得滤液2的pH明显大于滤液1,其原因是  

(4)滤液2得到绿矾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5)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利用该炉渣按照上述工艺流程制取绿矾。现取100g炉渣,得到干燥杂质5g,步骤二中加入15.6g铁粉,得到滤渣5.6g。要计算理论上制得绿矾的质量,除要利用上述给定的全部数据外,在实验过程中,还需测定的一个数据是  

来源:2018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验证“Fe+Ag2SO4═FeSO4+2Ag”反应并进行了如下探究。已知银粉为黑色,22℃时Ag2SO4的溶解度为0.8g。

①22℃时,向盛有硫酸银饱和溶液的烧杯中加入过量铁粉,搅拌静置,观察到溶液变为黄色并逐渐加深。

②静置3小时后观察,烧杯底部仍有黑色粉末,溶液黄色几乎消失。

③用pH试纸检测Ag2SO4、FeSO4溶液,测得pH均小于7。

回答下列问题:

(1)22℃时,硫酸银饱和溶液显    性(填“酸”“碱”或“中”),其溶质质量分数为                            。(列出计算式即可)

(2)取步骤①上层的黄色溶液少许滴加盐酸,观察到白色沉淀,该沉淀的化学式为       

(3)某同学由步骤②中“仍有黑色粉末”得出Fe比Ag活泼的结论。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思维不严密,因为黑色粉末不一定含Ag,还可能是    ,需要进一步实验才能得出结论,该实验方案是:取黑色粉末少许,                             。(补充完实验方案)

(4)溶液呈黄色是因为含有Fe3+离子。小组对Fe3+产生的原因作出如下假设:

a.可能是铁粉表面有氧化物,可产生Fe3+

b.空气中的O2能与Fe2+反应,可产生Fe3+

c.溶液中存在    离子能与Fe2+反应,可产生Fe3+

请设计实验证明假设a、b不是产生Fe3+的主要原因。实验方案是:向同样的铁粉中加入FeSO4溶液,振荡静置,观察到                  时即可证明。

来源:2021年四川省泸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时,完成了如图1所示的两个实验。实验后,小明同学将废液倒入同一废液缸中,发现混合废液浑浊并显红色。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A实验中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2)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提出问题】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哪些呢?

【作出猜想】猜想一: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可能是NaOH;

猜想二:废液中,能使酚酞试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  

猜想三:废液中,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物质还可能是Ca(OH)2

【实验验证】同学们对可能含有的碱性物质进行确定,取一定量的废液过滤,向滤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根据反应现象得到如图2所示的图象。

【结论】分析图象数据得出,废液中使酚酞变红的物质一定是  ,一定不是  

【拓展提高】为了使以上废液实现安全排放,你的做法是  

来源:2016年湖北省黄冈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工厂产生的废渣主要成分是含钙的化合物(杂质为Fe 2O 3)。用该废渣制取CaCl 2晶体(CaCl 2•xH 2O)并进行组成测定,其制取的流程如图1所示:

已知:NH 4Cl溶液显酸性,且浓度越高酸性越强

(1)XRD图谱可用于判断某固态物质是否存在。图2为煅烧前后废渣的XRD图谱。写出煅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浸取时需连续搅拌,其目的是   ;生成的NH 3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   色。

(3)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CaCl 2的产率随浸取温度的变化如图3所示。则宜选择的浸取温度为   ℃左右。

(4)若使用过量浓度较高的NH 4Cl溶液,则所得CaCl 2溶液中会含有NH 4Cl、   (填化学式)等杂质。

(5)过滤得到的Fe 2O 3在高温下可与CO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测定晶体(CaCl 2•xH 2O)的组成:

a.称取14.7000g CaCl 2晶体于锥形瓶内,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

b.再向其中加入足量的Na 2CO 3溶液,静置。

C.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10.0000g固体。

①通过计算,确定x的值(写出计算过程)。                              

②判断步骤b中沉淀完全的方法是:静置,向上层清液中滴加   ,则说明已沉淀完全;若沉淀不完全,则测得的x值比实际值   (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来源:2018年江苏省扬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加热碳酸氢铵时闻到了刺激性气味,引起了同学们对氨气的兴趣,决定对其进行探究。

(一)探究性质与变化

【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实验现象】

(1)实验一中的现象是  

(2)实验二中先滴入浓氨水,一段时间后,再滴入浓盐酸。滴入浓盐酸后观察到的现象是:①集气瓶中从下至上出现白烟,②  (写一点)。

【实验结论】

(3)微观上,说明微粒具有的性质是  。宏观上,从物质的性质或变化的角度分析,你得出的结论是  (写一点)。

【反思与评价】

(4)实验二避免了实验一的不足,改进后的优点有  (写一点)。

(二)验证氨气中氮、氢两种元素的质量比

【查阅资料】

(5)氨气在加热条件下能与氧化铜反应:2NH3+3CuO3X+N2+3H2O,X的化学式是  

【设计方案】如图所示:(假定氮气被完全吸收)

【数据处理与误差分析】

充分反应后,测得A、B、C三个装置在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

装置

A

B

C

数据

减少了4.8g

增加了6.0g

增加了2.8g

(6)甲同学利用A、B、C三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乙同学利用B、C两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计算出的氮、氢元素的质量比都与理论值明显不符,分析产生误差的原因是  

(7)若用A、C两组装置所提供的数据计算,与理论值是否相符?写出简单的计算过程证明你的结论  

(三)探究用途与制法

(8)在一定条件下,可用氮气和氢气制得氨气。工业上常用氨气生产氮肥(NH42SO4,施肥时,要避免与之混用的是  (填序号)。

A.硝酸钾     B.草木灰(主要成分是K2CO3

C.熟石灰     D.氯化钾

(9)工业上生产的(NH42SO4中常常混有少量KCl,检验其是否含有KCl的操作方法是  

附:部分碱、酸、盐的溶解性表(20℃)

阴离子/阳离子

OH

NO3

Cl

SO42

H+

溶、挥

溶、挥

K+

NH4+

溶、挥

Ba2+

Ag+

说明:“溶”表示那种物质可溶于水,“不”表示不溶于水,“微”表示微溶于水,“挥”表示挥发性,“﹣”表示那种物质不存在或遇到水就分解了。

来源:2018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为测定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含量,某小组同学在一定质量的样品中加入足量稀盐酸,利用生成CO2的质量来测定(忽略稀盐酸挥发的影响)。

(1)小科用图甲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D装置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为了避免水蒸气对实验的影响,使测最结果更准确,装置C中应装入      (填试剂名称)。

(2)小明用图乙装置实验,通过测定反应前后装置总质量的变化来得到CO2质量。他用碱石灰做干燥剂,请判断这种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实验时。正确选择干燥剂后,两装置均可通过左侧导管鼓入某种气体一段时间,来进一步减小误差。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选项

实验装置

反应开始前鼓入的气体

反应结束后鼓入的气体

A

氮气

氮气

B

干燥空气

干燥空气

C

氮气

氮气

D

干燥空气

干燥空气

来源:2021年浙江省衢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观察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我们可以运用自己的感官,也可以借助仪器通过实验,观察物质及其变化的条件、现象和结果。

观察与思考一:蜡烛在空气中燃烧

观察与思考二:在密闭容器内,蜡烛燃烧过程中O 2体积分数的测定

实验1:一定条件下,蜡烛在一瓶空气中燃烧。某同学利用O 2传感器,测定燃烧过程中O 2的体积分数。(如下图所示)

观察实验结果图,初始时O 2的体积分数是   %,蜡烛熄灭时O 2的体积分数是   %。

实验2:相同实验条件下,某同学另取一瓶混有空气的O 2进行测定(初始时O 2的体积分数是30%)。

结合已有信息,合理猜想:蜡烛熄灭时O 2的体积分数(与实验1相比较)。

请写出两种不同情况并分别说明理由。

【温馨提示:实验操作合理,蜡烛相同且量足够,忽略仪器误差】

猜想1及理由:   

猜想2及理由:   

来源:2017年辽宁省沈阳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制法的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复分解反应发生后,生成物肯定不会是   (填"单质"或"化合物")。

(2)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时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点所示溶液为碱性

b.n点所示溶液中加紫色石蕊溶液呈红色

c.p点所示溶液中的溶质为NaCl和NaOH

d.该图所对应操作是将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

(3)浓硫酸和浓盐酸敞口放置均会变稀,这是为什么?

(4)如图装置可作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的实验,并检验生成的气体产物。

①B装置玻璃管里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②C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结束后,若要确定A装置的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请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案,简要写出实验步骤、现象和结论。(提示:Na 2CO 3溶液呈碱性)

(5)工业上可利用"铝热反应"焊接钢轨、冶炼难熔金属等,其原理是在高温下用铝将这些金属从其氧化物中置换出来,若用铝与四氧化三铁反应来制取25.2kg铁,理论上需要消耗铝的质量是多少?

来源:2016年河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小组采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探究 CO 还原 F e 2 O 3 时,出现了争论。甲同学观察到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推断黑色固体是 Fe ;乙同学提出质疑,认为黑色固体可能是 F e 3 O 4 ,并查阅了资料: F e 3 O 4 可被磁铁吸引,几乎不溶于稀的酸溶液。


1)制备 CO 的原理是: HCOOH 在常温下为液态),图b所示三种气体发生装置中,可用于制备 CO 的是______(填标号)。

2)若甲同学推断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3)对乙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分析和验证。

①定量分析物质组成可知,该反应生成 F e 3 O 4 是合理的,理由是______

②该小组通过对黑色固体进行检验,证明同时含有 F e 3 O 4 Fe .检验的操作和现象是:取样于试管中,______

4)该小组为了探索 CO 还原 F e 2 O 3 与温度的关系,走访了某钢铁厂。工程师用SDTQ热分析仪对该反应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温度下所得固体的质量,推导对应的固体成分,结果如图。


①用 CO 炼铁时,还原 F e 2 O 3 的温度应不低于______ 。(填“ 400 ”“ 600 ”或“ 800 ”)

②图中: x ______

③该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加热温度为 600 左右,他们发现上述对黑色固体成分的检验结果与图像有矛盾,推测黑色固体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了以下反应:____________

来源:2023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有一包从海水中获得的粗盐,已经经过初步提纯。课外活动小组对它的成分进行探究,并将粗盐进一步提纯。

一些物质的溶解性

OH

Cl

SO42

CO32

H+

溶、挥

溶、挥

Na+

Ca2+

Ba2+

Mg2+

探究过程:

Ⅰ.探究一:这包粗盐中可能有的杂质是CaCl2和MgCl2

现用实验验证这种假设:取样品并溶解,加入数滴NaOH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粗盐中无      ;另取样品并溶解,加入数滴碳酸钠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实验证明:这包粗盐中含有的杂质是      

Ⅱ.探究二:这包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按下面步骤进行实验:

①称取ag的样品;

②将样品加水溶解,制成粗盐溶液;

③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某种试剂,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

④将③中所得沉淀洗涤后小心烘干,称量得到bg纯净固体M;

⑤向③中所得滤液逐滴滴入稀盐酸,直到不再产生气泡为止后,移入蒸发皿蒸发,称量得到cg纯净固体N。

(1)②③⑤的步骤中,都使用到同一仪器是    ;它在步骤②和⑤中的操作方法相同,但目的不同,在步骤②中的目的是       

(2)步骤③中加入的试剂是       ;目的是       

(3)根据以上实验可知粗盐中NaCl的质量分数为      (用含字母的代数式表达)。

来源:2021年四川省眉山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发现除去泥沙等杂质的粗盐,可能还含有CaCl2、MgCl2、Na2SO4等杂质。他们将该粗盐配成溶液,并对粗盐溶液进行探究和除杂。

(1)配制溶液时,加速粗盐溶解的玻璃仪器是      

【探究过程】

(2)步骤1:向粗盐溶液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未出现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

         杂质;向溶液中继续滴加过量Na2C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CaCO3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步骤2:向步骤1的滤液中滴加过量BaCl2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过滤;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至溶液呈中性即得NaCl溶液。加稀盐酸除去的物质是         

【初步结论】杂质成分已确定,且已完全除去。

【反思交流】

(4)小东认为Na2SO4还不能确定是否存在,可向步骤2的沉淀中滴加过量稀盐酸,若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粗盐中确实存在Na2SO4

(5)小红认为杂质也未完全除去,可按照步骤1和步骤2重新实验,并对调其中两种试剂的位置就能达到除杂目的,这两种试剂为     (填序号)。

A.Na2CO3溶液、BaCl2溶液

B.稀盐酸、BaCl2溶液

C.NaOH溶液、Na2CO3溶液

来源:2021年重庆市中考化学试卷(a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许多化学反应无明显现象,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的反应就是其中之一。

【提出问题】怎样证明氢氧化钠溶液和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实验设计】同学们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并根据该反应原理分别设计了图一、图二两个实验。

【实验验证】

(1)第一组同学按图一所示,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儿观察到气球鼓起,认为二者发生了反应。第二小组同学认为该实验不严谨,理由是                。于是同学们将该装置中氢氧化钠溶液换成             ,做了对比实验,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2)第二组同学按图二所示,先将氢氧化钠溶液全部推入集气瓶中,过一会打开止水夹,观察到                             ,也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拓展延伸】同学们经过反思,设计并进行了图三所示的实验,观察到瓶中产生              ,再次证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

【归纳总结】通过以上实验,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对于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以通过检验反应物减少和                         两个不同的角度证明反应的发生。

【废液处理】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上述实验中所有物质倒入同一洁净的烧杯中,得到无色澄清溶液,测得溶液的pH<7,且含有毒的钡离子。从环保的角度考虑,需要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的                     (填一种具体物质),将废液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来源:2021年辽宁省本溪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实验小组在做“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发现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

试管中浑浊现象为何消失?实验小组的同学对此实验进行了下列探究活动:

(1)根据已学知识,实验小组对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现象作出了合理的解释,其化学方程式为  

(2)【查阅资料】

①碳酸盐一般不溶于水,如碳酸钙不溶于水。

②碳酸钙能与二氧化碳、水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碳酸氢钙易溶于水。

③碳酸氢钙受热易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水。

从物质组成角度分类,碳酸氢钙应属于  

A.氧化物       B.酸        C.碱        D.盐

写出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碳酸氢钙能与哪些物质反应呢?

【假设与猜想】猜想I:能与盐酸反应

猜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

……………

(3)【设计实验并验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结论

实验一:取丙中少量液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

  生成

猜想I成立

实验二:取丙中少量液体于试管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II成立

实验三:取丙中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热

澄清液体又变浑浊

验证了资料描述

根据验证实验写出碳酸氢钙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讨论与反思】

该实验小组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不断探究。他们不但发现了新的物质,还了解了它的一些性质,并对生活中煮沸可以降低水的硬度、水垢的形成以及自然界中溶洞与钟乳石的形成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来源:2018年四川省广安市中考化学试卷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实验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