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探究题
初中化学

酶的催化效率不仅与温度、酸碱度有关,还与离子种类有关,如氯离子( C l - )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铜离子( C u 2 + )能降低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钠离子( N a + )对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无影响.为了进一步探究硫酸根离子( S O 4 2 - )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小柯进行了如下实验:
第1步:取2支洁净的试管,按下表中从左到右的顺序将药品加入到相应的试管中.

试管号
1%淀粉溶液
1%稀硫酸
蒸馏水
碘液
1
2 m L 0
1 m L 2滴
2
2 m L 1 m L 0
2滴

第3步:将2支试管同时进行37℃的水浴加热,观察并记录现象.
(1)小柯的实验还不能确定硫酸根离子( S O 4 2 - )能否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需作如何改进?答:
(2)如果硫酸根离子( S O 4 2 - )能提高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效率,那么小柯改进实验后的现象应是
(3)第3步操作中,另有一同学小妍把2支试管同时分别握在左、右手心里,也达到了相同的实验效果.请分析小妍这种做法的优点: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选定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做中和反应实验.在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氢氧化钡溶液后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再向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用玻璃棒充分搅拌后过滤,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液体.
【提出问题】无色液体是什么物质?(不考虑指示剂)
【猜想】肖明:无色液体是水;王岩:无色液体是 B a O H 2 溶液;李丽认为无色液体可能是溶液.
【实验探究】(1)如果你是小组成员之一,你认为肖明猜想的理由是
(2)王岩的猜想是否正确?理由是
(3)填写李丽的猜想,并针对她的猜想,请你设计实验验证是否正确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及结论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用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方法测定某氧化铜样品的纯度(杂质不与氢气反应),同学们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准确称取15克干燥样品进行实验.

(1)在实验中,乙装置的作用是
(2)准确称取完全反应前后装置丙和丁的质量如表:


装置丙
装置丁
反应前
48.8克
161.2克
反应后
46.5克
163.9克

小丽想根据装置丁的质量变化进行计算,请帮小丽求出氧化铜样品的纯度(写出计算过程).
(3)比较两种计算结果,请解析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A.

装置的气密性不好

B.

空气中的水分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C.

通入的氢气量不足

D.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被丁处浓硫酸吸收.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12年1月,广西河池宜州市境内龙江河发生了镉浓度超标事件。根据该事件某化学活动小组开展了一次关于金属镉与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及镉污染事故处理方法的研讨活动。
查阅资料:①镉(Cd)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在化合物中通常表现为+2价  ②水体中镉元素通常以氯化镉的形式存在      ③氯化镉能溶于水,氢氧化镉难溶于水
(一)金属镉与铜、银活动性顺序的探究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镉、铜、银于试管中,加入足量 镉表面有气泡产生,铜、银表面无气泡产生
镉的活动性顺序大于铜与银
取适量铜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


铜的活动性顺序大于银

实验结论:活动性顺序:镉〉铜〉银
(二)对镉污染事故处理方法的讨论
小聪认为可用向受污染河段抛撒过量烧碱固体的方法除去氯化镉,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小敏认为该方案虽然有效,但有缺陷,原因是。受小聪与小敏启发,你认为可以用(写俗称)代替烧碱。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古代,人们常用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参加反应且不溶于水)和纯碱为原料制取烧碱,某小组同学按图所示流程进行实验,请你参与讨论并回答相关问题.

(1)贝壳高温煅烧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操作Ⅰ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3)溶液蒸发结晶得到固体C的过程中,常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
【问题与发现】该小组同学所得到固体C一定是纯净的NaOH吗?
【猜想与假设】根据反应原理,甲、乙、丙三位同学提出以下猜想:
甲:纯净的 N a O H

乙: N a O H N a 2 C O 3 的混合物
丙: N a O H C a ( O H ) 2 的混合物
【探究与验证】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设计下列方案,对自己的猜想进行验证.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如下表,请参与他们的探究并完成所缺内容.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酚酞试液
溶液变红
猜想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足量 无气泡产生
猜想不成立

取少量固体C,溶于适量水形成溶液后,滴加几滴饱和溶液

猜想成立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兴趣小组对食用纯碱和食用小苏打两种粉末进行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名称
食用纯碱
食用小苏打
主要成分
N a 2 C O 3
N a H C O 3
酸碱性
水溶液显碱性
水溶液显碱性
热稳定性
受热不分解
270℃时完全分解为碳酸钠、二氧化碳、水

(1)探究两者水溶液酸碱性的差异
小明分别向等浓度的两种溶液中滴入酚酞试液,发现两者都变色,但食用纯碱溶液中颜色更深,由此推测可能溶液碱性更强.小欢认为要比较两种溶液的碱性强弱,可直接用进行测定.
(2)验证两种粉末的稳定性
在老师的指导下,该小组按如图1装置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到(填"甲"或"乙")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装置中棉花的作用是
(3)测定食用纯碱粉末的纯度
取食用纯碱粉末试样,利用如图2装置进行实验测定.

数据记录如下:

称量项目
称量时间
质量/g
试样

11.0
装置+稀盐酸

160.0
装置+稀盐酸+试样
反应开始后20s
167.0
装置+稀盐酸+试样
反应开始后30s
166.6
装置+稀盐酸+试样
反应开始后90s
166.6

②通过计算确定食用纯碱粉末中 N a 2 C O 3 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③如果测得的结果比实际纯度高,可能的原因是.(答一种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品牌纯碱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某化学探究小组为了测定该纯碱的纯度(即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组内一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设计实验方案】
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固定装置略去);

需要测定的实验数据:纯碱样品的质量;实验前、后装置(包括氢氧化钠固体)的总质量.
(1) A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了保证纯碱样品中的碳酸钠完全反应,其操作是
(2) B 装置的作用是 C 装置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补充 D 装置(简要叙述或画出装置示意图).
【交流与表达】
(4)有同学认为图2所示实验装置会造成测得纯碱的纯度偏低,原因是
(5)为了克服图2装置的不足,有同学提出,还应增加图1装置与 A 装置连接( A 装置中原双孔橡胶塞换成三孔橡胶塞),在反应前、后用图1装置分两次缓缓鼓入足量空气.
①反应前,断开 B C 装置之间的连接,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②反应后,用图1装置鼓入空气的作用是
③在 A 装置中的反应发生时,开关 R 处于关闭状态,其原因是
【数据处理】
(6)称得的纯碱样品质量为10.8 g ,实验前、后 C 装置的总质量分别为75.2 g 和79.6 g ,纯碱的纯度为%(计算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反思与评价】
(7)能否用稀盐酸代替稀硫酸?同学们经过讨论认为不能,理由是
(8)改进后的实验装置能减少测定的误差,原因是①反应生成的 C O 2 尽可能被 C 装置吸收;②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设计了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试回答:

⑴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是                     
⑵实验开始时,先要进行的操作是
(选填序号:①加热 ②通一氧化碳)。
⑶实验过程中,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Ⅱ.为分离A装置中反应排出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小明又设计了图2的装置(铁架台、铁夹等装置已略去,a、b为活塞)。

⑴当关闭活塞b,打开活塞a时,可分离得到        (写化学式,下同)。
⑵然后关闭活塞a,再打开活塞b,又可分离得到      
Ⅲ.对于A装置中反应后得到的红色固体(此时氧化铜已全部反应完),
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①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不仅能生成铜,还可能生成氧化亚铜(化学式为Cu2O)。②Cu2O是不溶于水的红色固体,在酸性溶液中,可发生反应生成Cu2+和Cu。
【提出猜想】氧化铜经一氧化碳还原所得到的红色固体中除Cu外还可能含有Cu2O。
【进行实验】小明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实验方案证明自己的猜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与结论
 
化学方程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金属用途广泛,其结构和性质等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如图是铝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铝原子的质子数为13
B. 在化合物中铝通常显+3价
C. 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D. 铝可作导线是由于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

(2)某化学小组用一定量的 A g N O 3 C u N O 3 2 混合溶液进行了如图实验,并对溶液 A 和固体 B 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a.png

【提出问题】溶液 A 中的溶质可能有哪些?
【做出猜想】
①只有 Z n ( N O 3 ) 2    ② Z n ( N O 3 ) 2 A g N O 3    ③ Z n ( N O 3 ) 2 C u ( N O 3 ) 2    ④ Z n ( N O 3 ) 2 C u ( N O 3 ) 2 A g N O 3

【交流讨论】不合理的猜想是(填标号),其理由是
【实验探究】若猜想①成立,通过以下实验可确定固体B的成分,请将下表填写完整.

实验步骤
现象
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取少量固体B,滴加 有气泡产生

(3)下图是工业炼铁示意图。其中,焦炭的作用是燃烧提供能量和 ;有铁生成的化学方程式为


(4)某工厂利用废铁屑与废硫酸起反应来制取硫酸亚铁.现有废硫酸49t( H 2 S O 4 的质量分数为10%),与足量的废铁屑起反应,可生产硫酸亚铁的质量是多少?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红和她的同学学习了金属活动性及稀硫酸的一些性质后,对铜与浓硫酸能否发生反应产生了兴趣,并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猜想Ⅰ: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
猜想Ⅱ:铜与浓硫酸能反应,且可能生成氢气。
【实验探究】实验Ⅰ:在一支试管中加入一小片铜,再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放置一段时间,试管中无现象;
实验Ⅱ:再给上述试管加热,试管中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将反应后的溶液小心地注入到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溶液呈现出明显的蓝色。
【分析猜想】(1)溶液呈蓝色,说明生成了

(2)根据实验现象及已有的知识推断,产生的气体不可能是氢气,很可能是一种含硫元素的气体。
【查阅资料】(1)常见的含硫元素的气体有二氧化硫和硫化氢。
(2)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相似,都能和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生成盐和水。
(3)二氧化硫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能恢复原来的红色。硫化氢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
(4)二氧化硫和硫化氢均有毒。
【实验探究】为了检验产生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的成分,小红和她的同学进一步实验:将产生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溶液又恢复了红色。
【实验结论】(1)在常温下,铜与浓硫酸不能反应
(2)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产生的气体是,此反应还生成了水,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浓硫酸与铜加热时能反应,而稀硫酸与铜即使加热也不能反应,由此说明:物质的化学性质除了与物质本身的性质有关外,还可能与溶液中溶质的有关。
【拓展延伸】为了防止污染空气,小红和她的同学采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多余的气体,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8支试管分别用A﹣H编号后,做如下实验.
blob.png

(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有沉淀生成的试管是
(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

(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
(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则该滤液中的溶质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发现实验台上按如下顺序摆放着7瓶不同的无色溶液(如图所示),其中4、5号试剂瓶标签破损.

【提出问题】这两瓶试剂分别是什么
【查阅资料】
①碱性的亚硫酸钠 N a 2 S O 3 溶液、 N a 2 C O 3 溶液都能与中性的 C a C l 2 溶液发生复分解反应,产生白色沉淀.

N a 2 S O 3 + 2 H C l = 2 N a C l + S O 2 + H 2 O .
C O 2 S O 2 均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S O 2 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作出猜想】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 N a O H N a 2 C O 3 N a 2 S O 3 N a C l 溶液中的一种.
【实施方案】取少量4、5号溶液分别于试管中,然后分别进行下列三组实验.
实验1: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七种溶液中的号溶液,两试管中的溶液均变成红色,说明4、5号溶液均不可能是上述猜想中的溶液.
实验2: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七种溶液中的3号溶液,两试管中均产生白色沉淀,4、5号溶液可能分别是 N a 2 S O 3 溶液和 N a 2 C O 3 溶液中的一种.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实验3:在两支试管中分别滴入上述七种溶液中的2号溶液,在盛4号溶液的试管中有现象,说明4号是 N a 2 C O 3 溶液;在盛5号溶液的试管中有 C a C l 2 现象,说明5号是 N a 2 S O 3 溶液.
【实验反思】同学们经过分析,认为4号溶液还可能是变质的 N a O H 溶液.请你利用上述图中的试剂设计鉴定实验方案,完成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4号溶液是部分变质的 N a O H 溶液.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明同学想研究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通过查阅资料知道:草酸(H2C2O4)与浓硫酸混合加热会产生一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 H 2 C 2 O 4 = C O + C O 2 + H 2 O
于是他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结合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图A是用草酸制取CO的反应装置,你认为应选择(填"甲"、"乙"或"丙")装置;(2)装置C的作用是;
(3)装置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为检验装置D中产生的气体,E装置中的液体应为;
(5)装置F中酒精灯的作用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某化学课堂围绕"酸碱中和反应",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在老师引导下开展探究活动。以下是教学片段,请你参与学习并帮助填写空格(包括表中空格)。
【演示实验】将一定量的稀 H 2 S O 4 加入到盛有 N a O H 溶液的小烧杯中。
【学生板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出问题】实验中未观察到明显现象,部分同学产生了疑问: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是什么呢?
【假设猜想】针对疑问,太家纷纷提出猜想。甲组同学的猜想如下:
猜想一:只有 N a 2 S O 4

猜想二:有 N a 2 S O 4 H 2 S O 4

猜想三:有 N a 2 S O 4 N a O H

猜想四:有 N a 2 S O 4 H 2 S O 4 N a O H

乙组同学对以上猜想提出质疑,认为有一种猜想是不合理的。不合理的猜想是        
【实验探究】(1)丙组同学取烧杯中的溶液少量于试管中,滴加几滴 C u S O 4 溶液,无明显变化,溶液中一定没有
(2)为了验证其余猜想,各学习小组利用烧杯中的溶液,并选用老师提供的 p H 试纸、铜片、 B a C l 2 溶液、 N a 2 C O 3 溶液,进行如下三个方案的探究。

实验方案 测溶液 p H 滴加 N a 2 C O 3 溶液 滴加 B a C l 2 溶液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试纸变色,对比比色卡, p H <7 产生白色沉淀
实验结论 溶液中有 H 2 S O 4 溶液中有 H 2 S O 4 溶液中有 H 2 S O 4

【得出结论】通过探究,全班同学一致确定猜想二是正确的。
【评价反思】老师对同学们能用多种方法进行探究,并且得出正确结论给予肯定。
【实验探究】同时指出(2)中存在两处明显错误,请大家反思。同学们经过反思发现了这两处错误:
(1)实验操作中的错误是
(2)实验方案中也有一个是错误的,错误的原因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下图为某学习小组探究金属化学性质时所做的四个实验,仔细分析后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 A 中的实验现象.

(2)写出 C 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要证明 C u F e A g 的活动性顺序,至少要做的实验是(填序号).
(4)开始反应后 D 中溶液逐渐变为黄色,原因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