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化学兴趣小组同学学习海水"制碱"知识后,到实验室做实验,小华实验:先取2mL Na 2CO 3溶液于试管中,再用胶头滴管滴入少量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小红实验:先取2mL稀盐酸于试管中,再用胶头滴管滴入少量Na 2CO 3溶液,却马上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两人实验所用的Na 2CO 3溶液、稀盐酸均相同,却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他们为了查明原因,查阅资料:
①HCl和Na 2CO 3反应时其实是分步进行的,即:
Na 2CO 3+HCl═NaCl+NaHCO 3(先),NaHCO 3+HCl═NaCl+H 2O+CO 2↑(后)。
②NaHCO 3溶液与足量澄清石灰水混合会变浑浊。
③Ca(HCO 3) 2溶于水
请回答:(1)NaHCO 3俗称 ;
(2)NaHCO 3在医疗上是治疗 的药剂之一。
【提出问题】小华实验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猜想①NaCl;②NaCl、NaHCO 3;③NaCl、Na 2CO 3;④NaCl、Na 2CO 3、NaHCO 3
【提出质疑】小红认为猜想 一定不正确。
【实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结论 |
取适量小华实验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澄清石灰水 |
溶液变浑浊 |
猜想④成立 |
【交流与反思】(1)大家一致认为上面实验探究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小红认为,小华实验后的溶液应该继续慢慢滴入稀盐酸,若一开始无明显现象,一会后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则猜想 成立。
【归纳与总结】小华实验与小红实验现象不同的主要原因与 有关。
某初中化学兴趣小组的四位同学。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时。发现溶液变成了红色,可是过了一会儿,红色就消失了,溶液恢复为无色,溶液的红色为什么会变成无色呢?他们对这一现象进行了探究,请你和他们一起完成下边的探究历程。
【提出猜想】
甲:可能是酚酞变质造成的;
乙:可能是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的缘故;
丙:可能是酚酞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使红色消失;
丁:可能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大小有关。
【理论分析】
(1)对于甲同学的猜想,你认为 ( 填“合理”或“不合理”).请写出你的理由: 。
(2)对于乙同学的猜想,大家认为是不正确的,因为氢氧化钠溶液虽然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但碳酸钠水溶液显碱性,由于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 (写离子符号),所以红色不会消失。
【查阅资料】为了排除是酚酞溶液导致的原因,同学们决定重新配制酚酞溶液进行试验,他们在网络上查阅了资料,百度百科中对酚酞的描述如下表。
中文名 |
酚酞 |
结构式 |
|
外观 |
白色至微黄色结晶性粉末 |
||
常温下溶解性 |
<0.1g/100mL(水中) >5g/100mL(乙醇中) |
||
化学式 |
C20H14O4 |
(3)由上表可知,配制酚酞溶液的溶剂是 (选填“水”或“乙醇”).在检测溶液剂酸碱性的实验中,往待测溶液中滴入1﹣﹣2滴酚酞溶液即可,滴入过多的酚酞有可能出现白色沉淀的现象,该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实验验证】
(4)如图,为了验证丙同学的猜想,四位同学在一支密封的装有NaOH 溶液的试管中,先通入密度比空气大的稀有气体,将试管内的空气排尽,随后注入新配制的酚酞溶液,观察到的现象依然是溶液先变成红色,过了一会儿红色消失,如图稀有气体应由导管口 (选填“a”或“b”)处通入。
(5)若丁同学的猜想正确,请你完成下列实验设计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和结论 |
|
|
【应用拓展】
(6)从查阅百度百科资料知道,酚酞(H2In表示)其实是一种极弱的酸,其遇碱变红的变化表达式为:
H2In In2﹣(红色)
根据上述信息,请写出H2In遇NaOH溶液变红的化学方程式: 。
氯气(Cl 2)是黄绿色气体,水溶液叫氯水,把品红试纸(染有品红的纸)伸入氯水中,品红褪色.
【发现问题】氯水中的哪些成分能使品红褪色呢?
【查阅资料】氯气溶于水,部分与水反应,方程式为Cl 2+H 2O=HCl+HClO.其中,HClO的名称叫次氯酸,是一种弱酸,具有强氧化性.
【做出猜想】
猜想1:是氯水中的水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2:是氯水中的 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3:是氯水中的盐酸使品红褪色的;
猜想4:是氯水中的次氯酸使品红褪色的.
【试验探究】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把品红试纸伸入水中 |
没有褪色 |
猜想1 |
②把品红试纸伸入干燥的氯气中 |
没有褪色 |
猜想2不成立 |
③ |
没有褪色 |
猜想3不成立 |
【实验结论】
综合分析判断:氯水中的 (填化学式)使品红褪色,具有漂白作用(能使品红等有色物质褪色).
【反思】
(1)H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价.
(2)氯水中加入AgNO 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化学方程式为 .
(3)向氯水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观察到的现象是 .
某班同学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实验。
(1)甲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约15mL氢氧化钠溶液,滴入几滴无色酚酞溶液,此时溶液呈
色。接着用滴管滴入一定量的稀盐酸,再用玻璃棒搅拌,发现溶液变为无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甲、乙、丙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
猜想三:有NaCl和NaOH
上猜想中,直接可以排除的是 ,理由 。
【实验探究】
为了验证另外两种猜想,甲、乙、丙同学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同学方案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AgNO 3溶液 |
有白色沉淀产生 |
猜想一成立 |
乙同学方案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 中,向试管中加入 |
有气泡产生 |
猜想二成立 |
丙同学方案 |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加入生锈的铁钉 |
|
猜想二成立 |
丙同学认为甲同学方案不合理,你认为理由是 。
【反思交流】
实验结束后,废液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填序号)。
A.倒入下水道 B.倒入废液缸 C.带出实验室
小维与家人聚餐时,对火锅燃料"固体酒精"产生了好奇,于是他与同学对其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查阅资料】(1)该固体酒精是用酒精、氯化钙和氢氧化钠按一定的质量比混合制成的。
(2)氯化钙、氯化钡溶液均呈中性。
【提出问题】(1)酒精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是否变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猜想二: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已变质。
【实验探究】(1)如图1所示进行实验,发现澄清石灰水 ,可得出酒精中含有碳元素的结论。
(2)取少量固体酒精于烧杯中,加足量的水充分溶解后静置,发现杯底有白色沉淀。取沉淀于试管中加入稀盐酸,固体溶解并有气泡产生,则生成气体的化学方程式 。
【实验结论】(1)酒精中含有碳元素。
(2)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已经变质。
【拓展延伸】为进一步确定固体酒精中是否还含有氢氧化钠,小维与同学继续探究。
(1)他另取少量固体酒精,加水溶解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 ,于是得出固体酒精中还含有氢氧化钠。
(2)小维的同学认为他的实验不能证明固体酒精中一定有氢氧化钠剩余,理由是 。
(3)他们另取上层清液,加入足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反应后滴加氯化铁溶液,生成红褐色沉淀,他们一致认为固体酒精中氢氧化钠有剩余。
【反思交流】(1)实验中,加入足量氯化钡溶液的目的是 。
(2)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 保存。
家庭厨房或卫生间的管道常被厨余垃圾或脱落的头发堵塞而令人烦恼.市面上有固态、液态两种管道疏通剂,研究小组购买了这两种管道疏通剂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
①固态管道疏通剂主要成分为NaOH、NaNO 3和铝粉.
②铝粉能与NaOH溶液反应并能放出热量,其化学方程式为:2Al+2NaOH+2H 2O=2NaAlO 2+3H 2↑.
③BaSO 4、BaCO 3都不溶于水,BaSO 4也不溶于酸.
探究一:
【提出问题】固态管道疏通剂能够疏通管道的原理是什么?
【实验验证】
操作 |
现象 |
解释与结论 |
将菜叶、头发、米饭等垃圾放入烧杯中,然后加入少量固态管道疏通剂,再加入 . |
烧杯中产生大量气泡,烧杯壁发热,垃圾翻动,一段时间后菜叶、米饭部分溶解并分散成小颗粒,头发变成碎屑. |
反应中产生的 使垃圾翻动. NaOH使垃圾分散成小颗粒,头发变成碎屑. |
【反思评价】经过大家讨论,认为固态管道疏通剂虽然能疏通管道,但使用过程中不安全,理由是 ;
目前超市出售更多的是液态管道疏通剂.液态管道疏通剂的成分主要是NaOH和一种钠盐.
探究二:
【提出问题】液态管道疏通剂中除NaOH以外,另一种钠盐是什么呢?
【猜想假设】这种钠盐是NaCl、Na 2SO 4、Na 2CO 3、NaNO 3中的一种.
【实验验证】(不考虑疏通剂中其它成分对实验的影响)
操作 |
现象 |
结论 |
取少量液态疏通剂加入试管中,滴加 溶液. |
产生白色沉淀 |
该钠盐是Na 2SO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
【提出质疑】同学们认为该实验不能证明这种钠盐一定是Na 2SO 4,理由是 ,
请你补充一个实验证明该钠盐是Na 2SO 4: ;
【拓展延伸】NaOH有强烈的腐蚀性,能腐蚀皮肤和衣物等,但管道疏通剂正是利用了它的腐蚀性,将"弊"变"利".请你再举出一个利用物质的"弊"为生活服务的例子: .
某实验小组在探究碱的化学性质实验时,用到了氢氧化钠溶液和氢氧化钙溶液。
(1)甲同学不小心将这两种溶液混合在一起,结果产生 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溶液变质了。写出变质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同学们对变质的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2 3
猜想二: (写化学式)
【进行讨论】甲同学取少量待测液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乙同学不同意甲同学的观点,理由是 。
【设计实验】请你验证猜想二成立,并完成实验报。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一定量的待测液于试管中,加入 溶液。 ②充分反应后静置,取上层淸液加入无色酚酞溶液 |
______ ______ |
猜想二成立 |
【反思评价】在实验室中,氢氧化钠应 保存。
叠氮化钠(NaN 3)被广泛应用于汽车安全气囊,某化学小组同学对其进行下列研究。
【査阅资料】
①NaN 3受撞击会生成Na、N 2
②NaN 3遇盐酸、H 2SO 4溶液无气体生成
③碱石灰是CaO和NaOH的混合物
④NaN 3的制备方法是:将金属钠与液态氨反应制得NaNH 2,再将NaNH 2与N 2O反应可生成NaN 3、NaOH和NH 3
【问题探究】
(1)汽车受撞击后,30毫秒内引发NaN 3迅速分解,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工业级NaN 3中常含有少量的Na 2CO 3,其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为测定某工业级NaN 3样品中Na 2CO 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罝:
①小明同学认为通过测定装置I中反应前后B的质量差,再通过相应计算,就可测定Na 2CO 3的质量分数,小组同学通过讨论认为不可行,其理由可能是 (答出一种即可)
②小明同学在大家讨论的基础上,又设计了装罝Ⅱ,请分析:装置Ⅱ中A的作用是 。若无装置C,对测定结果造成的影响是 (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装置E的作用是 。
③根据装置Ⅱ,小组同学设计的实验步骤有:
a.称量装置D
b.称量样品,检査装置气密性
c.打开弹簧夹,鼓入空气
d.关闭弹簧夹,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和玻璃塞,注入足量的稀琉酸,关闭活塞和玻璃塞。
其正确的顺序为 (填字母序号,可重复)
④计算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时,至少需要测定 个数据。(填数字)
某同学在探究硫酸化学性质时,将一定量的稀硫酸放入盛有氧化铜的试管中,观察到固体完全溶解,溶液变蓝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同学们对于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成分产生了兴趣,进行了如下探究:
【猜想与假设】
猜想一:硫酸铜 猜想二: (化学式)
【活动与探究】
甲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到有白色沉淀产生,认为猜想一成立.
乙同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铁粉,观察到有红色固体出现,认为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
丙同学进过分析认为 同学的方案不合理,
理由是 .
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了如图1所示实验,先向A中注入一定量氯化铁溶液。再注入一定量硫酸钠溶液,此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是(1) 。小组同学对无色溶液B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B中含的离子有什么?
【实验探究】
【评价交流】甲同学结论(2) (填"正确"或"错误");乙同学的探究过程不正确,理由是(3) 。
【实验结论】结合上述实验最终确定B中含有(4) (填离子符号),不含(5) (填离子符号)。
【归纳总结】由甲、乙、丙同学实验对比得出,确定溶液中可能存在的不同离子是否存在的方法是:可根据待测离子与所加试剂反应(6) 。确定出存在的离子,同时推测出与(7) 。
在探究氢氧化钙与稀盐酸中和反应实验时,忘记了滴加酚酞溶液,无法判断反应进行到何种程度,同学们决定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写出该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
【提出问题】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做出猜想】猜想一:CaCl 2和Ca(OH) 2 猜想二:CaCl 2和HCl 猜想三:
请将猜想三补充完整,并说出你猜想的理由是 .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试液 |
|
猜想一不正确 |
②另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
|
猜想二不正确 |
【拓展与应用】举例说明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答一点即可)
某化学兴趣小组围绕"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学习,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5mL氢氧化钠溶液于烧杯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现象为 ,然后加入稀盐酸,用玻璃棒搅拌,溶液褪为无色,有关的反应方程式为 。
实验二:对实验一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
猜想一:只有NaCl
猜想二:有NaCl和NaOH
猜想三:有NaCl和HCl
你认为猜想 不合理,其理由是 。
【设计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
|
猜想三成立 |
【拓展应用】我国土壤的酸碱性有"南酸北碱"之说法,你认为需向酸性土壤中加入 进行改良。
根据大量的实验总结得出酸碱盐之间相互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是:生成物中有沉淀、气体或水。依据该条件,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推断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为了进一步确认该推断的可靠性,该小组同学将一定量稀硫酸和一定量氯化镁溶液在烧杯中混合后,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1)甲同学取烧杯中混合溶液分别进行以下两个实验,记录实验现象如下。请依据实验现象填写实验结论:
实验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
溶液变红 |
溶液中含有 (写离子符号) |
|
产生白色沉淀 |
溶液中含有 (写离子符号) |
【甲同学的结论】稀硫酸与氯化镁溶液没有发生反应 |
(2)乙同学看到甲同学的实验报告后,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 。为了进一步确认两者没发生反应,还需检验烧杯内的混合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镁。于是,乙同学设计了如下两个实验:
①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于试管中,逐滴加入过量的 溶液,证明了混合液中含有Mg 2+.整个实验过程中乙同学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
②乙同学另取少量烧杯内的混合液,通过实验成功地检验出混合液中含有Cl ﹣.他设计的方案为
(写出操作和现象)。
【总结】通过上述实验,该小组同学证明了稀硫酸和氯化镁溶液确实没有发生反应。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忘记滴加指示剂而无法判断酸碱是否恰好完全反应,于是,对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该溶液中的溶质是什么?
【查阅资料】Na 2SO 4溶液的pH=7
【猜想与假设】
猜想Ⅰ溶液中的溶质只有Na 2SO 4
猜想Ⅱ溶液中的溶质是Na 2SO 4和H 2SO 4
猜想Ⅲ溶液中的溶质是
【进行实验】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 试管中,滴入酚酞溶液 |
未见变红 |
猜想Ⅲ错误 |
②再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 另一支试管中,向其中加入Na 2CO 3溶液 |
|
猜想Ⅱ正确 |
实验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反思拓展】若想验证猜想Ⅱ正确,在实验②中还可以用以下 代替Na 2CO 3溶液。
A.Zn B.Cu C.CuO D.BaCl 2溶液
【交流提升】在探究该中和反应的产物组成时,只需一步就可达到目的:取反应后溶液少许于试管中,滴加 溶液观察现象即可。
小刚同学在学习化学知识后,知道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可能造成死亡。于是他和小强一起对自家久未开启的菜窖内的气体成分进行了探究。
【提出问题】菜窖内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蔬菜在一定条件下发酵生成气体,其成分可能含有CO 2、CH 4等。
【猜想与假设】小刚认为菜窖内的气体含有CO 2和CH 4。
【实验探究】他们对菜窖内的气体进行取样按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1)若装量A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
(2)装置B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装置D内浓硫酸的作用是
(4)E处观察到干燥冷烧杯内壁有 出现,待火焰熄灭后,把烧杯迅速倒转过来,立刻向烧杯内倒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并振荡,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气体样品中含有 。E处气体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实验结论】气体样品中含有CO 2和CH 4,小刚的猜想正确。
【反思与评价】
(5)小强观察上述实验装置发现:装置A和装置C完全相同,他认为可以取消装置C.你是否认同 (填"认同"或"不认同")理由是 。
(6)根据上述实验探究结果,气体样品中含有CO 2,由于二氧化碳 ,所以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应向菜窖内通入大量的空气。
试题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