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题课 - 聚名师,上好课(www.youtike.com)
  首页 / 试题库 / 初中化学试题 / 推断题
初中化学

甲、乙、丙、X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甲、乙、丙3种物质属于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中的不同类别.X与甲、乙、丙的关系如图所示(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能发生反应).

(1)若将X放入丙溶液中,观察到X表面变红,溶液由蓝色变为浅绿色,则X为________;将X放入乙溶液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X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乙与丙不含相同元素,且乙与丙反应可以生成甲,甲可用于灭火,则甲的化学式为________;向X与乙、X与丙反应后的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溶液分别变为无色和红色.则X与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X与乙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组成可能为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中的各物质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是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B是常用调味品,E、F的俗称分别是熟石灰、纯碱.

结合图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在物质的分类中,D属于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2)写出B、E的化学式:B________,E________.
(3)图中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4)图中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老师给大家变了一个魔术——使“水”变色的杯子.操作过程及现象如图所示.

老师揭秘:“空”杯子底部事先涂抹了某种无色液体,无色的“水”是事先用两种无色溶液混合而成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杯内涂抹的物质可能是________溶液.
(2)此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
(3)最终溶液为无色,能否说明该溶液一定呈中性?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理由是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U形管中是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向左、右两管中同时逐滴滴加一定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和稀盐酸(如图所示).

(1)开始时________管溶液呈红色.
(2)充分反应后U形管中溶液全部呈无色,除酚酞外,此时溶液中一定含有的溶质的名称为________.可能含有的溶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实验课上,丁丁为验证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做了如图所示3个实验.

请回答:
(1)A试管中的反应现象是________;
(2)观察B试管中是否发生反应的方法是________;
(3)C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丽丽认为丁丁的实验不全面,按物质分类还应补做________与石灰水的反应.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一种医用药品瓶上的标签,试根据标签上的内容回答有关问题.

(1)请叙述“嚼碎”后吞服的好处(答出一点即可)________.
(2)服用该药片后,在胃中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如图是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请仔细观察、分析此图,写出一条你从图中获取的信息(用文字或化学用语表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小刚和小丽两位同学用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验证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都能发生反应.

(1)小刚关闭K,通入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B中盛放________溶液.
(2)小刚打开K,继续通入二氧化碳.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此步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
小丽认为:通常状况下,1体积水约能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因此上述实验不足以证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
(3)小丽用洗涤干净的上述装置重新做实验,分别量取50mL上述溶液放入A、B中,关闭K,通入约500mL二氧化碳,A、B中均无明显变化.此实验可以说明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物质的性质和用途是化学的重要研究内容.
(1)浓硫酸有吸水性,在实验室中常用它作________剂.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就变硬了,用化学原理解释该现象.
(3)下图中,用滤纸做成的小花喷洒某溶液后放在烧杯上方,片刻后变成红色.请推测喷洒液和烧杯中溶液可能是什么?(写出一组即可)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化学小组的同学探究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实验方案如下:

实验装置
实验步骤及操作
实验现象

①将注射器1中的溶液推入充有CO2的瓶中
气球鼓起
②……
无明显现象
③将注射器2中的溶液推入瓶中
溶液中有气泡产生,气球变瘪
④向外拉注射器3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步骤①中气球鼓起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②中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步骤④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本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控制变量法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小华同学实验中发现:把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放入同样一杯水中,有的溶解快,有的溶解多,有的溶解又快又多,是哪些因素影响着物质溶解的快慢与多少呢?请你参考下表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以硝酸钾为例,选择一种可能影响硝酸钾溶解快慢的因素,设计实验进行探究:

温度/℃
20
30
40
50
60
70
80
溶解度/g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8

(1)影响因素________;
(2)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得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实验中,控制不变的因素是(任写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1)要配制50g 20%的食盐溶液.现提供25g 40%的食盐溶液、20g 15%的食盐溶液及足够多的固体食盐和蒸馏水.请选用上述药品,设计三种配制方案填入下表:

 
配制方案(只需说明配制时所需的各种药品用量)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2)在配制上述溶液前,需要用托盘天平称量未知质量的烧杯.现用“↓”表示向托盘天平上添加砝码,用“↑”表示从托盘天平上取走砝码.请用“↓”和“↑”在下表中表示你的称量过程,并在图中用“∇”表示出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烧杯的实际质量为35.8g).

砝码/g
50
20
20
10
5
取用情况
↓↑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图为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溶解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增大的是________物质,t1℃时A、B两物质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使一定量接近饱和的A物质溶液变为饱和溶液采用的一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3)t1℃时,将一定量B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2℃,溶液的质量将________(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t2℃时,分别用50g A、B制成饱和溶液,需要水的质量A________B(填“>”“=”或“<”).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20℃时,向甲烧杯中加入50g水和25g固体A,向乙烧杯中加入25g水和25g固体B(A、B两种物质均不与水反应).充分搅拌后,甲烧杯中有固体剩余,乙烧杯中固体全部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甲烧杯中溶液是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一定能使甲烧杯中的固体A继续溶解的方法是________.
(2)20℃时,A的溶解度__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的溶解度.
(3)20℃时,为判断乙烧杯中溶液是否饱和,除采用实验的方法外,还可以利用题中已有数据和________________数据来判断.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溶液具有广泛的用途,根据溶液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在20℃时,向盛有40g氯化钠固体的烧杯中加入100g水,充分搅拌后,仍有4g固体未溶解.
①所得溶液是20℃时氯化钠的_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②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________g.
(2)现用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密度约为1.09g/cm3),配制20g质量分数为6%的氯化钠溶液.
①需要质量分数为12%的氯化钠溶液________mL(计算结果精确到0.1),需要水________mL(水的密度为1g/cm3).
②该溶液配制过程中用到的仪器除了量筒、烧杯玻璃棒外,还需要________.量取所需要的12%的氯化钠溶液时,应选用________(填“10mL”或“20mL”或“50mL”)规格的量筒.
③把配制好的上述溶液装入________中(填“广口瓶”或“细口瓶”),盖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 题型:未知
  • 难度:未知

初中化学推断题